專訪安顧中國CEO思勇明:看好中國保險市場並積極布局 在華獨資不是...

2020-12-23 和訊保險

即便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短暫挑戰,但外資保險企業仍對疫情之後的經濟充滿信心,正在加快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步伐。

今年6月,德國安顧集團通過其保險子公司斥資8.82億元,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持有泰山保險24.9%的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這意味著安顧集團正式進入中國財產險市場。此前,德國安顧集團已在中國投資一家合資壽險公司,即德華安顧人壽。

近日,安顧中國執行長思勇明(Jürgen Schmitz)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發生了新冠疫情,但安顧集團對進軍中國財險市場的決定並沒有遲疑,並看好中國保險市場的長期前景。「對我們來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市場,是我們重點培育的市場。」

安顧集團隸屬於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是德國和歐洲重要保險集團之一,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和亞洲。2019年保費規模達190億歐元,累計支付保戶保險利益達170億歐元。安顧集團於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在此次成立合資財險公司之前,已經涉足壽險、健康險、旅行救援及健康管理服務等多個領域,於2019年10月成立中國區管理總部,即安顧中國。

思勇明強調,對於安顧集團來說,中國不僅是一個業務快速增長的市場,還是一個培育創新商業模式的試驗所。他指出,中國在金融科技、數字商業模式等方面取得的進展令人矚目,安顧集團希望把這裡的創新實踐引入其他市場。「長期來看,中國與外界在保險業的交流一定是雙向的。」

對於安顧的在華發展戰略,他表示:「獨資企業不是我們追求的。我們總是希望建立合作關係,這是我們在擴張過程中一直堅持的。」

在華布局再進一程

《21世紀》:6月,安顧集團宣布通過其保險子公司斥資8.82億元人民幣持有泰山保險24.9%的股權。這一交易對於安顧集團有怎樣的意義?對於雙方的合作有什麼規劃?

思勇明:這次交易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安顧集團早在2005年便進入中國市場,7年前布局了人身險業務。通過此次交易,我們將正式進入中國財產險市場,這是對集團現有在華的人身險及健康險業務的補充,在華布局再進一程。

泰山保險是一家年輕的企業,處於快速的擴張期,我們將致力於夯實泰山保險的增長勢頭,進一步加強市場布局。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數位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渠道更好的融合。我們將充分調動整合各自股東的優勢。安顧集團在保險領域有很強的專業能力,而泰山保險股東資源雄厚,其中包括山東最大的國有企業,我們在一起可以強強聯手。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充分調動我們其他公司的資源,比如,註冊地也在濟南的德華安顧人壽,以及與長城汽車(601633,股吧)合資建立的保險服務專業機構。我們也希望能夠把這些公司的資源整合起來。

《21世紀》:疫情有沒有讓你對這項交易的時機或金額感到遲疑?怎麼看中國財險市場的前景?

思勇明:我們對這筆交易沒有遲疑。首先,我們並不覺得疫情會對中國保險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會有一個短暫的下跌,但很快就開始復甦。我們認為,中國保險市場的長期前景沒有發生變化。其次,在山東,德國安顧集團也有良好的合作基礎,2013年我們與山東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設立德華安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德華安顧人壽在線上銷售方面有很強的實力,這很好地彌補了疫情下銷售代理無法見到顧客而造成的線下銷售的短暫下滑。實際上,受益於線上銷售,前五月德華安顧人壽的保費同比增長超過100%。

我們預計中國財險市場會繼續增長,增速可能略低於人壽保險、健康保險,但勢頭依然是非常強勁的。財險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這個市場正在發生一些重要的變化,比如「商車費改」給財產險公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意健險業務的市場機會以及責任險新產品的市場需求等。

《21世紀》:你覺得新冠疫情會給保險行業帶來哪些長期的改變?

思勇明:首先,它將有利於線上發展,這已經在中國表現得很明顯。中國在數位技術應用方面非常有創新能力,很領先,這種勢頭還在繼續。就金融科技獨角獸的數量而言,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毫無疑問,中國在這個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德華安顧人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整個中國保險行業都在出現這樣積極的變化,涵蓋在線技術、在線銷售、在線服務、在線運營,這將讓我們的運營即便在疫情期間也富有韌性。線上渠道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我們也會繼續推動這方面的發展。

另外,從需求角度講,人們對保險產品重要性的認識也提高了很多。疫情暴發之後,對保險的需求很自然地有所上漲,這並非是短期的,我認為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

中國保險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

《21世紀》:我看到你的一個採訪,說你曾經學習過中國文化,還曾在北京大學參加過為期一年的交流項目。作為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德國人,你在中國銷售德國保險時有經歷過什麼文化衝突嗎?

思勇明:首先,我們在中國銷售的是中國保險產品,你不能在這裡銷售德國產品,因為各國的法律法規是不一樣的。另外,我們的銷售對象是中國消費者,必須按照他們的需要來設計產品。

對於產品的理解,中外確實會有差異,我們因此需要進行調整。比如,在中國,人們傾向於將人身險當成投資產品,而且是短期的投資產品。這實際上並不是人身險的本質。在德國,人們購買人身險是為了覆蓋更長的時間,比如整個生命周期。在中國,人們會將人身保險政策與財富管理產品、銀行存款的回報進行對比。這種對比也是有問題的,因為人們忽略了保險可以幫你對抗風險。不過,這個傳統的想法正在發展變化。

我覺得這不是文化差異,而是保險市場成熟度的問題。除了人身險,人們對其他產品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如長期的重疾險。因此,在我們的人身險合資公司中,我們的重點也轉向了保障型產品。從2018年開始,監管當局實際上已經出臺了一些措施,以避免人身險成為短期的投資產品。在新的監管規則影響下,那些投一年就能有回報的人身險產品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因為保障屬性才是人身險的本質。

《21世紀》:總體而言,中國人身險的滲透率還遠遠低於德國吧?

思勇明:是的,中國在2018年的保險滲透率是4.2%,德國是6.4%。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這個市場還將迎來強勁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看下各國歷史就會發現,保險產品與GDP的比例是隨著經濟整體發展而增長的。在中國「十三五」規劃中,國家將保險業當作重點產業之一來發展,這是非常明智的。我們預計中國保險業將在未來幾十年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人口老齡化。它將成為中國保險業發展的一個推動因素。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會讓中國的保險密度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

不追求外商獨資,願意有合作夥伴

《21世紀》:你怎麼看待外國企業和本土企業在中國保險市場上的關係?

思勇明:我們認為,當前,外企在這個市場上的份額仍然非常有限,人身險大概7%,財險大概2%。近期,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長快於中資財險公司,這個趨勢有望繼續。另外,中國正在進一步開放整個金融行業,通過放寬某些政策和規定鼓勵外國企業來華投資。這肯定會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我們已經看到了積極的信號。

至於外資企業和本土企業的競爭,整個概念有點過時了,相信未來會徹底消失。我們是一個歐洲市場的領軍者,當我們來到中國與這裡的企業競爭時,我們使用的資源和人才、提供的產品都是來自中國的。雖然監管環境有所不同,但是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最終這些差別都會消失,大家會同臺競技。

《21世紀》:去年底,德國安聯集團在中國成立了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你們會追隨他們的腳步嗎?

思勇明:我覺得問題的關鍵不是公司的法律架構,而是你的策略。我們不會照搬安聯的模式。我們的策略是建立起彼此相關的業務,比如財險業務和人身險業務之間的互動,圍繞這兩個業務建立合作夥伴,從而形成一個相互賦能的業務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任何環節都不是零散的,地理上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協調的,從而不斷鞏固我們已有的業務系統。

我們總在尋找合作夥伴,我們希望跟有實力的中國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另外,我們還在不斷加強線上能力建設,不僅是要加強單個業務的數字能力,還要用數字策略加強各個業務線之間的聯繫。

總結一下,我們在華發展策略是業務網絡、合作夥伴和數位化發展。獨資企業不是我們追求的。我們總是希望建立合作關係,這是我們在擴張過程中一直堅持的。

《21世紀》:除了開放程度越來越高,根據你多年來對中國市場的觀察,中國保險業還在經歷哪些巨大的變化?

思勇明:第一,這個市場的成熟度正在提高,很長一段時間在經歷爆炸性的增長,雖然最近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有所減慢,但增長的勢頭依然非常強勁。整個保險行業與整體經濟的互動、對社會發展的貢獻等,都在日趨成熟。

第二,我們看到產品的架構也在日臻成熟,比如以往把保險當成儲蓄,現在能夠更好地認識到保險的保護作用,其他險種的重要性也在提高,比如健康險,說明中國的保險業正在實現其保險保障的核心價值。在財險領域,我們看到部分非車險險種增長勢頭很快,比如說責任險,這與中國經濟及行業成熟度提高緊密相關。還有一個趨勢是,隨著保險業成熟度的提高,現在有更多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在某些渠道上提供針對特定人群的定製化產品。

(作者:鄭青亭 編輯:辛靈)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專訪麥當勞中國CEO張家茵:麥當勞將保持在華餐廳擴張計劃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電 題:專訪麥當勞中國CEO張家茵:麥當勞將保持在華餐廳擴張計劃&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nbsp&nbsp&nbsp&nbsp「麥當勞中國不僅沒有縮減門店的計劃
  • 德華安顧人壽安顧贏家APP獲「2020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三等獎」
    前不久,由中國銀行保險報在海口舉辦的2020中國保險業信息技術年會圓滿落幕。德華安顧人壽營銷員一站式平臺——安顧贏家APP以其在數位化方面的積極探索,榮獲「2020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三等獎」。據悉,安顧贏家APP是德華安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為賦能營銷推出的一站式展業APP。不同於行業中的其他展業APP,安顧贏家將全部功能整合至一款APP中,真正實現了一站式服務。
  • ...獨資人身保險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李源祥:友邦第二個百年從這裡啟程
    ⊙記者 黃蕾 ○編輯 陳羽  8月18日,我國首家獲批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正式宣告成立,這家百年老店站上一個新起點。這也是中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提速的一個風向標:一個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與競爭力的新時代正大步走來。
  • 德華安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舉辦愛心奉獻慶國慶
    為慶祝建國71周年,德華安顧人壽山東省分公司聯合山東省血液中心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在濟南市歷下區和瑞廣場舉辦了「愛心奉獻慶國慶,德華安顧伴同行」公益獻血活動,進一步踐行保險企業使命,彰顯行業責任擔當。山東省獻血辦公室主任王淑榮、山東省獻血服務招募部副部長韓京華、和瑞廣場總經理王智及德華安顧人壽山東省分公司全員參加本次活動。
  • 英國資管巨頭安本標準:看好中國萬億養老金市場
    面對「外來和尚」能否念好A股這本「真經」的質疑,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一文女士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給出了獨家回應。她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巨大的體量令任何資管公司都難以忽略,而萬億級的養老金市場將是外資最為看重的投資機會之一。  優秀基因與本土化相結合 對於外資私募而言,在投資A股市場時會否出現「水土不服」,是其始終難以迴避的話題。
  • 從下沉到高端,華住雙戰略並舉布局中國市場
    據中國旅遊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在2020年第三屆卓越服務論壇上表示,從第三季度開始,中國旅遊業特別是酒店業出現積極復甦的態勢,整體走勢上看,長三角地帶、成渝地帶、雲南地帶以及海南四地的恢復情況最為理想。而據攜程數據顯示,在疫後市場全面復甦的國慶中秋黃金周,酒店成交量最高的城市前十位中,上海位列榜首,長三角城市佔據其中三席,領先國內其它區域。
  • 「我們繼續看好中國!」 在華外資企業加速復工復產
    72.8%的在華外資重點企業復產率超過七成,這其中減稅降費發揮了積極作用。業內人士表示,在華外資企業紛紛復工復產,就是在用實際行動說明「我們繼續看好中國」。吳東明說,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國無論在積極抗疫的宏觀印象上,還是在稅收政策和納稅服務的微觀表現上,都體現了政府對外企復工復產的高度關注,這讓外資企業普遍感到安心——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政府在稅收上的支持顯得格外重要。吳東明轉述不少全球企業稅務高管協會會員的話說:「我們投資中國的信心不會動搖!」
  • 美股投資界傳奇威廉歐奈爾開始布局A股,旗下外商獨資私募公司備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今年的資本市場堪稱「魔幻」,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股市巨震影響下,A股市場先揚後抑,但是在散戶「恐懼」的同時,外資私募卻不懼調整而加大了布局。同樣在A股市場也受到股民的追捧,有私募表示,歐奈爾模式的本質就是趨勢投資,不少人選擇歐奈爾模式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相當完整的體系,本質上是和強勢股體系一脈相承的。《笑傲股市》等投資名著都有歐奈爾選股模式的精髓。外資私募做多A股 備案78隻產品積極布局散戶「恐懼」的同時,外資私募卻不懼調整而加大了布局。
  • 疫情下跨國車企在華實現逆勢增長 積極參加進博會並加大中國市場...
    得益於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汽車產業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共同維護了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在第三屆進博會上,不少跨國車企都帶來了更多新品的全球首發或地區首發。他們看好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紛紛表示未來會繼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美國通用汽車在本屆進博會上帶來五款車型,全部為中國首發。
  • 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發布,安顧贏家APP獲實力認證
    12月18日,由中國銀行保險報舉辦的2020中國保險業信息技術年會在海口舉辦。德華安顧人壽營銷員一站式平臺——安顧贏家APP以其在數位化方面的積極探索,榮獲「2020保險業線上化技術應用案例三等獎」。據悉,安顧贏家APP是德華安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為賦能營銷推出的一站式展業APP。不同於行業中的其他展業APP,安顧贏家將全部功能整合至一款APP中,真正實現了一站式服務。
  • 疫情不改市場布局中國的熱情——專訪高騰國際權益投資官李宇
    紅刊財經 林偉萍編輯 謝長豔中國疫情牽動著全球人的心,就投資角度而言,外資並沒有因此而看空中國,投資中國的熱情依然不減。本周《紅周刊》電話專訪了高騰國際權益首席投資官李宇,聽他從國際視角來解讀此次肺炎疫情給A股帶來的「危」與「機」。
  •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要來了!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外資券商在華或面臨「水土不服」問題,中資券商在本土市場更具優勢,二者之間可以加強協作關係。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將誕生  12月8日,有消息稱,這意味著高盛集團收購高盛高華全部股權完成後,將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家外商獨資券商。  「高盛集團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看好中國市場」——訪英國貿易商「絕對優勢」公司經理雷恩斯福斯
    新華社倫敦2月10日電 專訪:「我們繼續看好中國市場」——訪英國貿易商「絕對優勢」公司經理雷恩斯福斯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金晶作為與中國業務關係密切的英國貿易商,「絕對優勢」公司經理科林·雷恩斯福斯一直高度關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
  • 又是一年收參季丨探訪正官庄延吉工廠:全新布局中國紅參市場
    臨近9月下旬,長白山區人參市場開始了一年來的交易旺季。在延吉,當地最大的人參工廠之一——吉林韓正人參有限公司,也進入了一年最忙碌時節。吉林韓正人參成立於2011年,是由韓國人參公社在華投資的獨資企業,也是韓國知名的人參品牌「正官庄」布局中國市場的一大陣地。
  • 友邦人壽陳佳:海外機構加大中國資產配置是大勢所趨
    作為外資長期資金的典型代表,友邦人壽如何看待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並開展布局?  友邦人壽資管中心負責人陳佳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長期看,國內國外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將推動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加速轉向高質量增長,人民幣資產也將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長期回報,海外機構加大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力度是大勢所趨。
  • 在華布局研發中心熱潮迭起 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本報記者 白舒婕   伴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演變以及中國高水平開放政策的不斷升級,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布局不斷深入,從簡單的銷售,到建立分公司,再到建立區域總部與研發中心,中國在外資企業國際拓展大棋局中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外資企業在華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
  • 安利全球CEO潘睦鄰:一如既往看好中國市場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安利全球CEO潘睦鄰積極評價中國抗擊疫情工作取得的成效,他相信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一如既往看好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潘睦鄰表示,中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所採取的積極有效措施,讓國際社會增加了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場,近年來中國也是安利全球創新轉型最為領先的市場。」
  • 富達連發三隻私募基金追蹤:布局中國市場將採用「正守側攻」?
    摘要:富達國際已在中國發行三隻私募基金產品,遙遙領先於其他在華獲得私募牌照的海外資管。富達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少傑對華爾街見聞道出了2018年中國股市與債市的投資線索。2018年剛開年,國際基金巨頭富達國際宣布,旗下外商獨資企業富達利泰在中國推出兩隻私募基金,其中包括在華首支股票型私募基金。
  • 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外資券商在華或面臨「水土不服」問題,中資券商在本土市場更具優勢,二者之間可以加強協作關係。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將誕生  12月8日,有消息稱,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高盛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稱,相關監管程序已經啟動,公司已與合資夥伴就買下合資公司所有剩餘股權籤署了最終協議。高盛集團確認該消息屬實。
  • 中信信託擬清倉中德安聯股權 ;安聯中國控股稱正積極評估此次交易...
    根據掛牌公告,意向受讓方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意向受讓方或其控股股東須具有10年以上直接經營保險業務的經驗。圖片來源:北京產權交易所頁面截圖對此,安聯中國控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安聯中國控股的開業是安聯集團的重要裡程碑,進一步增強了安聯集團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堅定了安聯集團未來擴大在中國金融市場投資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