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帝國覆滅記--尾聲

2021-02-07 下馬威

接前期《紅色帝國覆滅記--源起》


接上期《紅色帝國覆滅記--高潮》


超級大國蘇聯,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了半個世紀的主要角色。

然而從1991年「八· 一九」事件後,這個超級大國迅速衰落,並開始解體。


戈巴契夫從克裡米亞回到莫斯科的當天,就在蘇聯電視臺發表聲明,讚揚葉爾欽、魯茨科伊和西拉耶夫在事變中起了「卓越作用」。

戈巴契夫復出後,救駕有功的葉爾欽地位加強,聲望大增。

戈巴契夫與葉爾欽相互配合,決定建立一個在戈巴契夫看來沒有反動勢力立足之地的另外一個社會。

二人還達成協議:準許在緊急情況下,一方代理另一方的職務。

戈巴契夫和葉爾欽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政變者和政變的支持者。

除蘇聯內務部長普戈自殺外,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成員均已被捕。

其餘被捕入獄的還有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盧基揚諾夫,蘇聯總統辦公室主任博爾金,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瓦連尼科夫,蘇共中央書記舍寧,克格勃副主席格魯什科,克格勃保衛局局長普列漢諾夫,克格勃保衛局副局長格涅拉諾夫,他們都被關在「水兵寂靜」監獄(「水兵寂靜」是莫斯科的一所普通監獄,正式名字是N3—48/4 )。

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以俄羅斯副總檢察長葉夫根尼·利索夫為首的「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案」特別偵察小組。

並於1992年1月對克留奇科夫、亞佐夫、帕夫洛夫、亞納耶夫、盧基揚諾夫、季賈科夫、斯塔羅杜布採夫、巴克拉諾夫、舍寧、普列漢諾夫、格涅拉諾夫、瓦連尼科夫等12人提出「進行奪取國家政權陰謀活動」的起訴(後來曾幾次開庭審判,均沒有結果。

1994年2月23日,新選出的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決定對被指控參與1991年「八·一九」事件、1993年「五·一」流血事件和十月事件的人實行大赦,並責成有關部門在6個月內予以執行)。


戈巴契夫在事變後進行了機構大改組。

8月23日,戈巴契夫總統正式任命沙波什尼科夫為蘇聯國防部長、巴卡京為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克格勃主席、巴蘭尼科夫為蘇聯內務部長。

隨後不久,又撤換了這三個軍事部門的一批副職。

8月24日,戈巴契夫總統還發表了改組內閣的命令,取消內閣,成立一個以西拉耶夫(西拉耶夫仍是俄羅斯政府總理)為首的國家國民經濟管理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在9月份又改建為仍以西拉耶夫為首的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負責聯盟經濟事務。

9月上旬,取消了1989年選舉產生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原常設立法機關蘇聯最高蘇維埃改組為新的兩院制議會,議員由各加盟共和國重新確定和派出。

蘇聯總統的權限也受到制約。

由蘇聯總統和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組成國務委員會,「共同協商解決涉及各共和國利益的內外政策問題」。


此時,全國已經掀起反共浪潮。

葉爾欽認為,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所有反憲法行動都得到了蘇共領導中「新史達林主義」核心的秘密批准。

8月23日,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籤發命令,「停止俄羅斯共產黨的活動」。

8月23日。葉爾欽籤署命令解散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共產黨。鮑裡斯·葉爾欽和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在與國會議員會見之前。

葉爾欽在議會上宣布「停止俄羅斯共產黨的活動」

根據戈巴契夫、葉爾欽和莫斯科市長波波夫的命令,蘇共中央大樓被查封。

8月23日18時30分,蘇共中央大樓正面的黨旗被十月革命前俄羅斯的紅白藍三色旗代替。

8月23日,數百名莫斯科市民試圖衝擊克格勃大樓。銷毀克格勃檔案行動失敗。

8月24日,戈巴契夫發表聲明,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要求蘇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國內的共產黨和地方組織自行決定自己的前途。

蘇共財產交蘇維埃保管。

葉爾欽也發布命令,宣布蘇共和俄共的全部動產和不動產均為俄羅斯國家所有。

當時僅蘇共各種帳戶就有120多億盧布和5000多萬可自由兌換的外匯。

8月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也通過決議,終止蘇共在全國範圍內的活動。

隨之,各加盟共和國共產黨或被終止、禁止活動,或被迫自動解散,或在共產黨基礎上改建新黨,有的共產黨甚至被宣布為非法。

比楊卡廣場上曾先後擔任契卡主席和國家政治保衛局(ГПУ)主席是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紀念雕像,根據莫斯科市委會的決定被拆除。八一九事件之後的莫斯科群眾集會中,前蘇聯紅軍士兵正在燒毀蘇聯國旗,旁邊圍觀的民眾在鼓掌歡呼。


蘇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克魯齊納跳樓自殺,曾任蘇軍總參謀長和戈巴契夫軍事顧問的阿赫羅梅耶夫元帥在辦公室上吊自殺。

蘇共領導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殺,大批蘇共黨員幹部加入失業大軍。

短短幾天,具有93年歷史、執政70多年、尚有1500萬黨員的蘇聯共產黨就被摧毀。

政變的發動者本想挽救蘇聯這個瀕臨解體的超級大國,而政變失敗的結果則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蘇聯原有15個加盟共和國,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俄羅斯人只佔人口的一半左右。

在「八·一九」事變前,波羅的海三國就要求獨立。

戈巴契夫試圖通過新聯盟條約把這些加盟國鬆散地拼湊在一起,把原來高度統一的國家變成一個國家的聯合即邦聯。

事變後,又有一些共和國要求獨立。

9月6日,新成立的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三個波羅的海共和國的獨立,這是蘇聯瓦解的一個突破口。

進入12月,蘇聯迅速瓦解。

12月1日,人口和經濟實力佔蘇聯第二位的烏克蘭全民公決,贊同烏克蘭獨立。

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領導人甩開堅持籤署新聯盟條約的戈巴契夫,共同籤署成立「獨立國家國協」協議。協議說,「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正在停止存在。」

12月21日,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外,11個共和國的領導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舉行會晤,聲明這些共和國準備以「平等的創建國」參加「獨立國家國協」,發表了《阿拉木圖宣言》。

正式宣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即蘇聯)停止存在」,並通知戈巴契夫,取消蘇聯總統這一職務的設置。


1991年12月25日,世界將記住這一天。

中國《人民日報》當天頭版標題:紅旗落地,蘇聯解體。

上午10時,戈巴契夫來到克裡姆林宮總統府,精心準備將於晚上發表的告人民書。

下午,戈巴契夫同法國總統密特朗、德國總理科爾、英國首相梅傑、美國總統布希通了電話。

在宣布辭職前,戈巴契夫籤署了最後一道總統令:辭去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職務。

晚上19時,戈巴契夫向全國和全世界發表辭職講話。

講話一結束,他就把發射2.7萬個核彈頭的「核按鈕」(一個裝有發射蘇聯核武器密碼的1.5公斤的黑色公事包)鄭重地通過「獨立國協」武裝力量臨時總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給俄羅斯總統葉爾欽。

19時38分,克裡姆林宮上空那面為蘇聯幾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鐮刀斧頭圖案的蘇聯國旗在沉沉夜色中最後一次降落下來,紅色帝國蘇聯歷史合上了最後一頁。


-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