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剛過沒多久,筆者發現家鄉很多外出打工的老鄉們都背著行李陸續回來了,也就是一年一度的「返鄉潮」提前到來了。經過詢問得知,他們所在的城市尤像「煤炭、化工、基建」等行業要麼因為環保原因停工要麼因為天氣寒冷無法開工,所以都提前放假了。與家人團聚,好好歇歇過個好年這是他們當下值得高興的事情。
但是我發現一個問題,我詢問了大概10多個老鄉問過罷年後還去不去大城市找活兒幹了?,85%以上都異口同聲回答:「不願再出去了」。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農村農民的經濟來源方式較為單一,大部分賺錢「兩條線」,一個是種地收入,另一個是趁著農閒時外出打臨工賺點錢貼補家用,種地投入及收益比不大,所以更多人願意去外地打工,我們村這兩年甚至有些人把土地擴給別人寧可在外辛苦賺倆也不想再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是原本「信誓旦旦」的打工人現在怎麼不願再去城市打工呢?
一、疫情原因
經歷了去年的新冠疫情,大家對自己的健康意識有很大提高,新冠疫情並未完全被消滅,這些不可抗因素的影響,像很多招工企業包括出行交通工具的乘坐難免還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出於自身生命安全的考慮以及在外工作非長久性因素,他們會選擇在老家待著,哪怕少掙點夠花就知足了。
二、年齡也是一大關
1、用工方的顧慮
現在用工單位對用工者的招聘年齡限制基本控制在60歲以下,大於60歲即便自己身體還湊活兒,但是用工方也會因為用工風險問題而斟酌再三。
2、看開了
農村人和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可謂是辛苦半生,本該到老享福的年齡卻為了生計拼一把自己的體力,這的確是一個悖論。現在的農村人也逐漸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哪怕賺的錢再多但是身子跨了又有何用,自己受罪不說,曾經靠下力賺的錢不想把他再交給醫院,也有人會說,自己的身體好壞也關係到自己孩子,自己身子骨不硬朗多病,連累的孩子孩子們,所以,他們處於這種考慮也不能不為之深深體諒。
三、農村發展機會在增多
隨著國家近幾年來對三農領域的支持,像扶持三農,幫助農民實現脫貧戰略的落實,讓很多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看到了未來的曙光。現在農村的老百姓生活水平、幸福感都有很大的提高。
有了國家的政策扶持,返鄉創業、人才返鄉計劃的政策傾斜,農村就業方向前途大好,我們縣、鎮企業註冊及經營數量在逐步增多,像服裝廠、配件廠、飼料廠、酒場效益並不差,有的鄉鎮企業在招工方面也對本地人放開綠燈。像很多技術工種招外地的成本並不如本地人好,有的企業受季節或者淡旺季的影響反而更喜歡招收本地人。
試想下,農村人在家邊種地邊在自己家門口企業工作,即增加了收入還可以兼顧起家庭,再也不用出門在外風吹雨曬的同時還惦記著家裡的老人孩子。
總結:農村,已不是大家20年前想像中的農村了,對於外出務工後不想再外出打工的人來說,選擇在家門口就業未嘗不是一種更好的選擇,我同時也相信未來不久,會有更多的業態、企業會紮根農村這片沃土,這無疑對很多靠打工為生的農村人來講是一個「福音」。
【本文原創:三農小參考,聚焦三農百態,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