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一個思想都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是一種力量。
—— 普蘭特斯·馬福德(1834-1891)
豆瓣9.1《當幸福來敲門》又名《尋找快樂的故事》,是一部根據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真實人生經歷改編的電影。電影用寫實的敘事風格,基本還原了主人公原型所經歷的那段痛苦與快樂交織在一起的人生歲月。影片裡關於父子親情、克服困難、追求夢想、尋找幸福的勵志情節,感動了許多人。但它成功和經久不衰的意義卻遠不止如此。
影片講述了克裡斯·加納從推銷員到股票經紀人所經歷的人生波折和職場奮鬥的經歷。在這個故事裡,他投資高科技治療儀失敗,不得不面對高額的稅負、催租的房東、妻子的離家出走,甚至是帶著兒子每日奔波居無定所的生活。這就像是現實中的我們一樣,一地雞毛的人生,有時候寫日記都無處著墨的感覺。
正巧最近朋友推薦了一本暢銷書給我,當我看到書中對「吸引力法則」的描述和案例後,我忽然發現這不正是《當幸福來敲門》的男主所運用,並且獲得成功的秘訣嗎!
關於《秘密》這本書,被譽為是偉大的心靈勵志書,作者朗達·拜恩。這本書於2008年11月就在我國出版發行了,但是我卻是時至今日才看到它,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拜恩作為澳大利亞電視工作者,經歷了父親突然去世、工作遭遇瓶頸、家庭關係也陷入泥沼的人生死局,然而就在他的人生跌入低谷、生活即將崩潰的時候,卻意外發現了隱藏在百年古書中的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一個運行在宇宙間的,主宰人生的強有力的黃金法則——吸引力法則。
整個生物系統都依之運作的最偉大、又絕無差錯的法則
——查爾斯·哈尼爾(1912)
簡單的理解吸引力法則,就是把自己當做是一塊磁引力最強的磁鐵,但是跟磁鐵之間的作用原理相反,磁鐵是同極相斥,異極相吸,但吸引力法則卻是: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你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吸引什麼樣的思想。
因此,簡單來說,一個人現在的生活,就是過去思想的映現。如果過去你的思維裡存儲的都是美好的景象,那麼現在的你也一定不會太差;假如反之,過去你一直是一個天天抱怨的人,那麼現在的你大概率還是在天天抱怨中生活。
主要的思想或者心態,就是磁鐵,同類相吸,就是法則。結果必然是,心態會吸引與其本質相呼應的狀態。
—— 查爾斯·哈尼爾(1866-1949)
《當幸福來敲門》中主角的經歷可以說是吸引力法則的完美體現。
在觀眾們的一般認識裡,所有的勵志電影,都有一個終極的內核,就是主人公必須衝破萬難,才能達成心願。但事實上,在《當幸福來敲門》的故事裡,我們發現,那個魔方成了加納改寫人生的一個轉捩點。如果沒有那個魔方,加納完全沒有辦法只依靠口才就說服面試官,也不可能拿到關乎於她後半生成敗的那個實習的機會。類似魔方這樣的閃光點,故事裡還有多處,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讀。
生活的同時,你也在創造你自己的宇宙
—— 邱吉爾
在電影的開頭就先交代了加納一家的處境,他每個月必須賣掉3臺治療儀才夠負擔房租、稅費和生活的各項開支。緊接著的劇情推進裡,我們發現加納和妻子琳達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對生活困境的態度。他們就像是吸引力法則的對立兩極,加納在困苦的生活裡,看到的永遠是未來的希望,而他的妻子琳達看到的永遠是現實的殘酷。這樣位於兩級的想法直接導致了兩個人的婚姻最終走向了陌路。
如果你能在心中想著你所要的,並且讓它成為你的主要思想,那麼你就會把他帶進你的人生。
—— 鮑勃·普客特
《秘密》一書中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吸引力法則,你的思想裡總是想著美好的東西,那麼宇宙也會把這些美好的東西更多的複製給你,也就是說正面積極的思想吸引正能量;反之當你的思維裡都是些抱怨和負面的情緒,那麼這些消極負面的思維就會吸引負能量。
一邊對抗著無望的現實,一邊追求著美好未來的加納,最終達成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他曾經渴望成為的幸福的人。而他的妻子琳達面對生活的困苦和壓力,選擇了逃避和放棄,她放棄了她的孩子和丈夫,遠走紐約,影片沒有對她的未來做過多的贅述,可如果到了紐約她仍然保持原有的思維和思想,那麼恐怕她的境遇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吸引力法則的第一種詮釋,消極負面的情緒會吸引壞能量,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像電影的主人公加納一樣,把目光放到未來去,大膽的想像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為之努力。
加納的生活不如意,所以他想到了改變,因為這種改變的思維,讓他在大廈樓下遇到了豪車主人,通過簡單的兩句閒聊,在加納面前展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被他定性為幸福的世界。於是在他的腦海裡這個「幸福的世界」開始不斷被放大。他強烈的想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個樓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 馬丁·路德·金(1929-1968)
《秘密》書中一再重申的一個觀點就是,人類的思想本來就有非常強大的力量,要靠思維的力量跟宇宙之間產生共情,讓宇宙知道你想要什麼?這樣宇宙才能對應你想要的,給予你。加納想要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所以宇宙安排了一個魔方,讓他有機會走進面試官的心裡,他在計程車上拼好了魔方,這顯然比100份申請都更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秘密》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書中說你只管跟宇宙要求你所想要的,不必去考慮宇宙如何幫你實現的這個細節問題,反正宇宙有自己的辦法。落實到電影劇情裡,加納的願望,被宇宙給拆解成了,兒子的生日,生日禮物,送魔方的人、魔方、電視機裡關於魔方的報導,這一切都是為了引起加納對魔方的興趣,促使他拿起魔方並且拼好它。
魔方代表宇宙的暗示和回饋,宇宙甚至比加納自己更了解他自己,顯然一張表格和幾道數學題無法體現出加納的與眾不同,更沒有辦法讓他在高手如林的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那20個實習生中的一個。於是加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宇宙因為他的積極思想而幫他完成了。
吸引力法則的第二種詮釋,從現在開始,嘗試用積極的思維去影像化你的夢想,告訴宇宙你想要什麼,然後不要放棄努力,宇宙一定會幫你實現的。
這部經典的勵志電影,也被稱之為愛的電影,父愛如山,片中加納與兒子不離不棄的情感,讓人不能不動容。恐怕大家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兩父子,因為不能按時交房租,而被汽車旅館的老闆趕出來了,深夜沒有地方去,加納只好帶著兒子在地鐵的公共廁所裡過了一夜,當有人來敲門時,父親捂住了熟睡孩子的耳朵,獨自流淚。
在兩父子走投無路不得不在公共廁所過夜前,加納給兒子描繪了一幅妙趣橫生的關於時空旅行的畫面,他們來到了恐龍稱霸的白堊紀,洗手間被充滿靈性的父親,描繪成了一個遠古的山洞,孩子跟著他一起互動的那段,讓人看了即甜蜜又心酸。
思想與愛融合,形成了吸引力法則不可抗拒的力量
—— 查爾斯·哈尼爾
《秘密》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宇宙中,沒有比愛更偉大的力量了。愛的感覺是你能發出的最高頻率。如果能把你的每一個思想都裹上愛,那麼你的生命就轉變了。加納是深愛著他的兒子的,他為了生活所做的所有改變和努力,初衷也都是希望可以給他的家人以更好的生活,原本這份愛還包括給她妻子更好的生活,無奈妻子離他而去,那麼兒子就成了他人生中全部愛的寄託。
最後,加納成功了,他成功的成為了他所想要成為的年薪80萬美金的股票經紀人,成為了那些他曾經羨慕不已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人中的一員,成為了可以保護兒子給兒子更好的生活的那個爸爸,自己所期待成為的那個父親。
吸引力法則的第三種詮釋,愛你身邊的人,感恩你所擁有的,對未來充滿期待,包裹著愛的期待,更容易收到來自宇宙的禮物。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是吸引力法則在生活中的完美體現。
每一個對正面思想的力量很清楚的人,他們的結論都是:人可以改變自己,並主宰自己的命運。
—— 克裡斯汀·拉爾森(1866-1954)
對人而言,最大的失敗,就是無法面對一個失敗的自己,不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就只能一輩子在原地趴著。爬起來相信自己,認同自己,制定目標從頭再來才是正確的選擇。遵從吸引力法則,你渴望什麼,堅信並認真努力,就會得到什麼。
參考資料:
「1」《秘密》-作者:朗達·拜恩
「2」《吸引力法則》-作者:華萊士·沃特爾斯
「3」《萬能鑰匙系統》-作者:查爾斯·哈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