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寶看動畫片看的起勁兒時我把手機從她手裡面拿出來,她立馬變身一個氣鼓鼓的小蛤蟆,兩個手往胸前一叉,一副霸道的樣子跑到床邊上,大喊:「我生氣了!」
我跟姐姐哭笑不得,我說:你看,我是在給姥姥發信息,你過來看一眼嘛!
然後她才慢騰騰的走過來,看下我是不是在騙她。
她現在最多一天可以說上十幾次我生氣了,這儼然已經成為了她的口頭禪。
有的時候在廁所裡面也會大喊:我生氣了!
嘿,小孩,你怎麼那麼愛生氣?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每個人生下來都帶了一個杯子,這個杯子需要用愛、情感、關注去填滿它。
對嬰兒來說,食物、媽媽的懷抱和輕柔的語言,能讓他們感覺到安全感和愛。對稍長一些的孩子來說,情緒的杯子就需要用更更複雜、系統的關愛去填滿了。
如果孩子情緒不好了,說明他的水杯缺水了,爸爸媽媽要及時幫他們蓄滿水。
如何找到孩子愛生氣的根源?
在心理學上有一張圖片叫 Anger Iceberg,我們可以翻譯為憤怒的冰山。
心理學家認為,你看到的生氣不過是表象,就如同漂浮的冰上,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在冰上下,隱藏著很多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委屈、恐懼、怨恨,等等,這部分才會佔據很大的體積。
孩子很愛生氣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並不是像我們所認為的單純孩子脾氣不好或者是溺愛造成。
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思考,為什麼孩子會生氣?剛才發生了什麼?是否孩子的需求不被滿足?或者他得到不公正的負面評價。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困惑、難過、失望、出乎意料、擔憂、難堪、緊張、焦慮、憤怒......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生氣。
那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管理好情緒呢?
接受孩子情緒並引導他「說」出生氣原因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想正面去解決第一件要做的就是要去接納它。
我問二寶:剛才因為我拿了一下手機給姥姥發信息你生氣了是嗎?她說是。——接納情緒
我說:那我跟你道歉,我道歉的是我不應該不跟你商量一下就直接把手機拿走了,那你以後生氣了要告訴我為什麼,要不我是不會知道的——引導情緒
美國幼兒園的「解氣」方式
在美國幼兒園,老師有一種好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一起來學習一下。
引導練習:當_______發生的時候,我感覺_______。
例如: 當媽媽看手機的時候,我感覺不受重視,被冷落。
當爸爸回來不給我帶吃的時,我感覺失望、著急。
老師會教孩子依據「身體語言」來理解生氣,「孩子,生氣的話,你的身體會有這些感覺。比如:想說什麼說不出來、心砰砰跳、手掌出汗、小腦瓜發暈,忍不住握起小拳頭。」
讓孩子理解什麼是生氣,才會知道如何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生氣管理」。
當你意識到自己開始生氣時,就要去管理它了。
知名心理學家盧悅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如果兩個人吵架,其中一人在憤怒的關口,他要學會按下「暫停鍵」,給自己所有的行為一個交代。
我現在的情緒有點失控,如果我以這種失控的情緒跟你對話,恐怕我們之間只剩傷害了,所以我要稍微靜一靜,等我冷靜下來,我再跟你交流。
這就是「Time Out」情緒管理法。Time Out就是暫停。值得強調的是這裡指的Time Out並不是要把孩子關到另外一個小空間裡讓他面壁思過。而是說轉換一個場景,一個輕鬆或者是安靜的地方,給情緒找一個安放的空間。
情緒管理源自於最初
三至六歲的兒童對情緒已大致了解。兒童的情緒管理教育對其長大後的情緒了解及情緒表現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如果孩子在性格上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
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儘早去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在他們這個年齡段,繪本和故事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首先孩子喜歡,接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行為。
這套《小松鼠行為習慣情緒管理繪本》就很不錯,這套書共有10冊,每一冊有用 簡單明了的小故事,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潛移默化的學到知識。
孩子和我們的思維方式不同,他們更喜歡可以讓自己代入的角色去了解東西,從他們喜歡的角色上去學習知識,養成習慣!
而這本繪本,每一本上都是簡單有趣買單時有很易於理解的故事,故事以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作為主角,向孩子傳達每一個好習慣該怎麼做到。
十本書,每一本都在用精美的卡通畫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去讓孩子愛上這套書,讓孩子願意去讀書,簡單卻立意深刻,讓孩子通過輕鬆的閱讀就能了解到如何養成好習慣。
這十本書,原價需要96元,現在只需要69元,一本不到7塊錢,可以說是十分的划算了。
書本雖然便宜,但是內含的道理和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卻是無價的。
點擊下方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