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和父母同住?即使父母的生活習慣和觀念,和自己格格不入,也能容忍這一切,毫不猶豫接納父母。
我想應該很少,現在很多年輕人,他們不願意和父母同住,不願意和嶽父母同住。因為和父母同住的年輕人,多半會鬧得家庭雞犬不寧。
1
在剛結婚才半年的時候,丈夫就非要接他母親來城裡房子一起住。曉雯怎麼勸,丈夫都不該初衷,甚至還認為曉雯斤斤計較,嫌棄他媽媽。
丈夫都這樣發狠話了,曉雯只好同意了婆婆來和他們同住。雖然房子是她父母的陪嫁房,可老公卻絲毫沒有不好意思,反而認為曉雯的嫁妝,其實也就是他的東西。
曉雯愛老公,也沒太計較這些,畢竟夫妻倆都結婚了,再斤斤計較,算得那麼清,這樣的婚姻還能維持下去嗎?
2
婆婆來家裡之後,丈夫特別高興,每月都準時給婆婆三千塊錢生活費,讓婆婆想吃什麼就買什麼,別怕花錢。婆婆拿著她兒子給的三千塊錢,高興地逢人便誇兒子孝順。
只是婆婆拿著曉雯丈夫給她的三千塊錢,卻很少捨得買一些好菜。多半時候,婆婆只是隨便買一些青菜和打折的肉類。這些菜吃起來,味道不新鮮就算了,還特別讓人不放心。
見此,丈夫以為每月給婆婆三千塊錢不夠張羅,於是又多給了一千,湊齊了四千塊錢。可丈夫每月也才七千塊錢工資,他每月給了婆婆四千,剩餘三千,他說要自己花銷。
3
於是家裡整個開銷和房貸,就全都壓在曉雯的身上。兩個人開始沒孩子,曉雯工資還勉強應付得過來。可等曉雯生下了兒子後,她就開始捉襟見肘。
曉雯要求,要麼老公縮減每月給婆婆的生活費,要麼老公自己省吃儉用,把剩餘的三千塊錢拿出來公用。
可無論是哪一種,老公都不同意,非說房子是曉雯名下的,房子沒他的份,那自然房貸也不關他的事。
曉雯氣得不行,卻又拿丈夫無可奈何。直到小叔子上門,婆婆偷偷把錢塞給小叔子,被丈夫發現,丈夫這才醒悟了過來。
4
小叔子就比丈夫小兩歲,早已成家立業了。可他因為文化低,人又好吃懶做,整天無所事事,也沒有一份正經工作。因為他沒本事沒出息,弟媳經常跟他鬧離婚。
婆婆很心疼小叔子,認為供大兒子讀了大學,大兒子有了出息,能掙錢了,就應該補償一些給弟弟。
畢竟當年,大兒子讀了大學,小兒子卻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可婆婆也不想想,小叔子是能讀書的料嗎?
看到婆婆塞錢給小叔子,而小叔子看到只有四千,還各種不滿時,丈夫整個人都愣住了。也許他也沒想到,自己的孝心,竟然被母親拿去養弟弟。
5
而這不到一年來,婆婆除了每月拿四千生活費,還經常找各種理由問大兒子要錢。丈夫心疼母親,又往往要多少給多少,很少去過問錢的去處。
如今這一幕,深深刺激了丈夫的腦神經。雖然丈夫孝順,也心疼父母,可他還不至於愚孝。
於是,在婆婆和小叔子還沒反應過來時,丈夫就幫婆婆收拾好行李,並把婆婆送回了老家,並說,媽,你走吧,這個家容不下你,養你可以,但我不想養弟弟一輩子。
臨走之前,婆婆還大罵大兒子白眼狼,不孝順。丈夫苦笑一聲,卻又沒有替自己辯解。畢竟他如何辯解,都改變不了要送走婆婆這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