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醫學得到了發展,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也有了比較成熟的治療方案和步驟,但是關於癌症患者到底該如何養好身體,還是有很多人爭論不休,有的人覺得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可以增強患者免疫細胞的能力。
當免疫細胞戰勝癌細胞,患者就可以得到恢復,也有的人覺得,癌症本身已經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一定的消耗,再加上手術、化療等治療方法,患者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也沒有體力和精力去運動,還是需要靜養的好,減少身體的額外消耗。
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是靜養的好,還是運動?聽聽醫生的專業意見,也能讓大家少走彎路。
其實大家在看待這個問題時,把運動和靜養,放在了兩個對立的面上了,其實醫生的看法是,運動和靜養,並不是一件矛盾的事情,患者在重症期間或者剛做完手術,肯定是需要靜養,這樣可以讓身體恢復得更快,等到身體恢復的時候,再進行適量的運動,也能讓肌肉得到舒緩,對患者的情緒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不過運動一定要適度,可以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過度運動消耗大量的精力,讓免疫力出現下降的情況。
一提到靜養,大家的想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畫面,就是患者一直躺在床上,動也不能動,其實靜養不代表著不運動,靜養的意思,就是周圍環境清靜宜人,能讓患者安心養病,癌症患者經常會感覺到睏倦,這時也不要強撐,可以進行休息,這就是靜養,躺的時間久了,身體渾身難受,就可以在不妨礙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適當的進行翻身或者下床活動一下,走兩步,這也是靜養。
關於自己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運動,可以做哪些活動,就要結合自己的具體病情,還有身體恢復的情況來看,例如患者在做完手術之後,醫生看患者恢復得不錯,就會讓患者適當的下床走動一下,可能只是自己去上個廁所,或者去把臉盆裡的水倒掉,這些雖然是小事情,但是也屬於一些運動,可以促進手術傷口的癒合,不過在恢復期間都不能做劇烈運動,避免傷口破裂感染,導致患者病情加重。
如果大家躺得久了,肯定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覺得自己後背都睡酸了,翻來覆去都不舒服,時間長了還會感覺到胸口悶得慌,只有坐起來才會好受一點,躺的時間長了,就會讓身體血液循環的速度減慢,肌肉出現酸痛的現象,這時進行適量的運動,反而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進入睡眠狀態。
在確診癌症之後,治療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有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有些時候看患者的具體病情,雖然做過手術,可能還會需要進行其他項目的檢查,來判斷治療的效果如何,癌細胞是否出現了復發和轉移的現象等等,這麼長的時間,肯定是不能一直都躺在床上的,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醫生也會給患者提出一些運動建議的。
一般情況下,都會讓患者在室內進行走動,很少會去室外,因為患者這時還是處於比較虛弱的一個狀態,外界不確定的因素比較多,包括空氣環境、氣溫變化等等,都會對患者的身體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