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遞增,大家對如何正確控制血糖的問題也越來越關注。而餐後血糖是早期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也對預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如果餐後血糖控制不好,超過11.1mmol/L的時候,容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腎臟病變、心腦血管病變、四肢麻木等。
現在各種降糖藥物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餐後血糖,目前降低餐後血糖效果較好的口服降糖藥物主要包括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短效磺脲類促泌劑。但要注意的是,每個降糖藥物的效果和服用都有所不同,在藥物的選擇上也因人因病因藥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常見口服降糖藥的效果及注意事項:
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作用機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夠抑制小腸壁細胞的糖苷酶活性,從而延緩腸道內寡糖、雙糖或多糖的降解,延緩葡萄糖和果糖的降解和吸收,來達到降低餐後血糖和血漿胰島素濃度的作用。這也是目前被推崇為"最適合中國人飲食的降糖藥",多項國內外糖尿病指南推薦的一線選擇,很好地解決了中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升高的難題。
2)使用α-糖苷酶抑制劑注意事項:
1.從小劑量始服用以減少胃腸不適,減少因不能耐受的發生率。
2.必須與吃澱粉類主食同時服用,否則沒有作用,不吃澱粉類食物,不需要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
3.如果與其他降糖藥一起使用時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應將其他降糖藥減量。如果發生低血糖應直接給予葡萄糖口服或靜脈注射。
4.應避免與抗酸藥或消化酶製劑同時服用。
二、短效的磺脲類藥物
1)短效的磺脲類藥物的作用機理
磺脲類藥物是通過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增加血液中胰島素濃度,從而降低餐後血糖,長期的臨床應用和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據均表明,磺脲類藥物不僅降糖作用強,而且有部分胰島素增敏作用,部分藥物尚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可減少或延緩2型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特別是微血管併發症。一般每天服用 2~3 次,餐前半個小時服藥,可以很好地解決餐後血糖高的問題。
2)使用短效的磺脲類藥物注意事項:
1.注意服藥時間,一定要餐前半個小時服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降低餐後血糖的療效,不可以餐後服用,餐後服用容易導致藥物作用延遲而出現低血糖。
2.體重增加是磺脲類藥物應用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磺脲類藥物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是促進能量儲存的激素,這可能間接使體重有所增加。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對於降低餐後血糖的藥物,除了以上常見的口服降糖藥以外,我們還可以選擇DDP-4抑制劑及短效胰島素,而且,當所有控制餐後血糖的藥物單藥效果不好時,我們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進行聯合用藥。
當然,在治療過程當中也需要特別重視個人的生活習慣,調整個人飲食習慣,適當的參加一些體育運動,能夠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更好地控制餐後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