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歐班列(義烏—維爾紐斯)中國郵政專列從義烏鐵路口岸海關監管場所駛出。這是杭州啟動出口國際郵件「中歐班列集貨疏運」模式以來的第6班郵政專列。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境外往返我國的國際航班大量停航、減班,航班運力大幅下降,對出口國際郵件運輸造成巨大影響。期間,中歐班列在穩定國際供應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悉,上述搭載了自浙江、上海、江蘇和福建四省(市)集結的100個標準貨櫃、343.15噸國際郵件的中歐班列(義烏—維爾紐斯)中國郵政專列,經由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在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抵達立陶宛後,班列上運輸的國際郵件將被分撥至西班牙、丹麥、瑞士、法國等36個歐洲國家。
自3月23日杭州啟動出口國際郵件「中歐班列集貨疏運」模式以來,近兩個月時間已有浙江省內115餘萬件郵件、省外1745餘噸郵件被運送出境,這些郵件來自浙、滬、蘇、閩、魯5個省市。
在「中歐班列集貨疏運」模式下,出境郵件在啟運地國際郵件互換局完成監管後,轉關運輸至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並通過中歐班列運輸出境,能夠有效緩解疫情期間歐洲方向國際航空郵路不暢、國際郵件積壓嚴重的情況。
疫情在給國際航空運郵造成危機的同時恰給中歐班列發展帶來了機遇。這從中歐班列的數據增長中可見一斑。以「義新歐」為例,截至4月底,該班列共開行129列,發運10842標箱,同比增長44.1%。其中,去程班列共發運128列,10776個標箱,同比增長65.2%。
針對這一變化,杭州海關根據海關總署推出的支持中歐班列發展措施,開拓中歐班列樞紐功能和多式聯運功能,擴大中歐班列覆蓋面。同時制定了《疫情期間出境郵件轉關監管聯繫配合辦法》,明確、規範操作流程並加強關內各部門間的通力合作。通過建立郵政企業、班列運營方聯絡員制度,口岸部門在義烏班列現場設置了「運郵專窗」,實行「7*24小時」通關保障,確保郵件中轉「零延遲」無障礙通關。
義烏郵政分公司國際業務負責人表示,「中歐班列的物流成本比較穩定,運輸時間穩定,優勢非常明顯。再加上一系列通關保障和『集貨疏運』模式的推行,中歐班列已成為部分企業復工復產出口的重要選擇。」
據統計,截至5月25日,浙江、上海、江蘇、福建和山東等省市以「中歐班列集貨疏運」模式,共有2118.93噸郵件通過(義烏—馬拉舍維奇)和(義烏-維爾紐斯)兩條中國郵政國際郵件運輸線路在被運送至目的國後,被分撥至西班牙、丹麥、瑞士、法國等36個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