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翰福音廿一章所記載的七位門徒,都有「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無奈!實證主義者多馬曾以不信的口吻質疑主復活的可能性(約廿25);拿但業的地域觀念曾叫他藐視了透視人心的神子(約一46);雅各和約翰曾意圖借母親而穩坐耶穌左右兩旁的寶座(可十35;太廿20);所有的門徒都在耶穌受難前後,逃之夭夭!膽子大的彼得,卻在眾人面前不認主,寧可和愛他的主劃清界線!
這是個極深的失敗和羞愧,因為得罪了耶穌。若耶穌死了,也就算了;沒想到,他竟復活並顯現給這些門徒看,而且不僅一次顯現,而是三次(約廿一14)!一再提醒彼得及其餘門徒:失敗的人啊!何顏見江東父老!
這些門徒能在五旬節後搖身一變,成為初代教會的屬靈領袖,是因他們內心的傷痕已被不變的主撫摸醫治,成為主合用的器皿!想要從「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羞愧中走出來成為被主所用的人,需從此章經文中體會不變的主愛的作為:
一、完全的接納
彼得一夥背棄了主,重操捕魚舊業。對於已見過復活主的彼得(路廿四34),遵行主先前的吩咐往加利利去(可十四28),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約廿一5),暫時去捕魚以維生,是無可厚非的!
在此加利利海面臨一樣的景況,整夜沒打到什麼魚(約廿—3;路五5)遇見一樣的主,仍一樣關心他們生活上的需要。那熟悉的聲音:「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約廿一6)仍是帶著權柄,「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約廿一6)就連魚網也蒙保守,在這些專業漁夫的眼光中也是奇蹟——一百五十三條大魚,「網卻沒有破」(約廿一 11;參路五6)
那能斥責平息風浪的主卻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口吻,反倒在岸上準備他們正要的炭火、魚和餅,並且拿餅和魚給他們吃(約廿一13)!對這些「無顏見江東父老」羞愧的門徒,主仍然完全的接納、包容、饒恕!
當我們心覺羞愧,連自己都不能按心理學家的建議接受自己時,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都不改變的主(來十三8),已經完完全全、無條件地接納我們了!
二、完美的呼召
主對三次不認他的彼得,不僅沒威聲厲色,反而溫柔且主動地接近他,給他彌補的機會:「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廿一15)彼得因三次公開否認主而羞愧,主也三次公開地接納他,叫他可以在眾人面前站立得住(尤其是在門徒面前)!
更稀奇的,主原先是給彼得傳福音的使命——得人漁夫(路五10),卻在他失敗後給他更重要的職份——去牧養主的羊(約廿一5-17)!彼得的失敗不妨礙主完全的接納,主甚至給彼得更榮耀的呼召!
因此,彼得走出失敗羞愧之幽暗後,在使徒行傳裡,他成為有能力的使徒。使徒行傳第一章記載,他帶領一百二十個門徒同心合意地禱告,預備聖靈降臨:五旬節那日,他初次講道就領三千人歸主(徒二41);神的能力透過他醫好聖殿前瘸腿的(徒三章);並勇敢地在公會前為主作見證(徒四-五章)。
難以想像這樣一位自信滿滿的使徒,竟是那位曾在羞愧憂傷中沉吟過的失敗者!
親愛的,不要停留在自責、自哀、自憐的階段,應當仰望神,他是你臉上的光榮(詩四二11),而且,他有完美的呼召等著你!
三、完整的目標
信徒在被主完全接納並認清自己的呼召後,就當以愛主為動機(「你愛我嗎?」約廿一15-17)主動地服事(「餵養」及「牧養」原文為動詞)。常常提醒自己:教會是主的,當牧養主的羊,恆久舍己,順服神的旨意。
主對彼得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廿一18)最要緊的是,要以主為人生的唯一目標、完整的目標——「你跟從我吧!」(約廿一19)
許多人失敗的原因,就是有太多目標並且互相牽扯!主已清楚告訴彼得,人生不陷入挫折憂鬱的秘訣,乃在專心跟從主。
要知道神在每一個人身上有不同的計劃,彼得的服事方向是用生命為主殉道,叫當時的信徒被堅固(約廿一18-19;彼後一14),而主叫約翰活得久(約廿一22原文意),是要他做文字工作,寫下約翰福音(約廿一24),叫後代的信徒可以認識耶穌而得生命(約廿31)!
雖然主給每個人不同的計劃,但卻給每個信徒相同的目標:「你跟從我吧!」(約廿一22)。別人的呼召幹卿底事?可惜的是我們的目標一離開主,就容易拿別人的財富、名聲、地位、恩賜、美貌和自己比較,結果不是驕傲、沾沾自喜,就是怨神怪人、自卑自嘆、失去人生方向,重陷「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慘況!
親愛的,那完全接納你,賜你完美呼召的主有永生之道(約六68),你還跟從誰?
當世間冷暖無常,你我經歷到連最近的親友都不能接納,別人的安慰不過是更多的負擔與定罪時,面對這位與天父合一的耶穌,會突然覺得他能吸引我們到他面前。因此,願意盡情的在他面前傾心吐意,也慢慢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感嘆,被基督無條件的愛的暖流洗滌融化!
當你失敗挫折,想找地方躲避時,看一位曾跟隨過耶穌三年多,仍然失敗的彼得,如何從失敗中轉回的秘訣:遇見了復活的主。
神的兒女啊,你我的一生是可以敗部復活的,因為我們有一位從死裡復活的神!
當你被他完全接納,完全釋放後,失敗不僅不可恥,那位曾經在十字架上經歷失敗的主,死裡復活的能力還會蔭庇你。「危機」在復活主手中反而變成「轉機」,因著失敗,他賜給您更美的呼召。君不見,摩西在曠野中失敗四十年後,因著遇見上帝,身分由牧羊人變成神人?失敗的彼得從漁夫的角色變成教會的牧者?上帝如何讓基督從死裡復活,也能給你更完美的呼召。不要再自哀自嘆地唱「無顏見江東父老」了!
【本文摘編自「跨世紀的英雄」一書,作者:吳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