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於公眾號「尹娜」,本文是「尹娜」第 52 篇原創文章
在2014年第二季的《超級演說家》裡,魯豫說:劉媛媛就是當年的我,但她要比當年的我好太多了。陳建斌說:劉媛媛不得冠軍天理難容。
很多人認識了劉媛媛——一個從河北邯鄲農村來到北京的孩子,一個毫無毫無演講經驗的大學生,一個身材偏胖,甚至被人說「不漂亮」的91年女生,拿走了那一季的總冠軍。
之後她的人生就像開了掛:考上北大,創立自己的公司——媛創學堂,成功入圍2019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
從演講小白到拿下《超級演說家》總冠軍,她用了3個月;從農村高中墊底學渣到北大學霸,她用了6個月;從0資源創業到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她用了3年。
這個突然人生開掛、甚至逆襲的90後做對了什麼?為什麼她能進步這麼快?我們今天一起學習劉媛媛寫的《精準努力》這本書。
一 找到自己的奶牛,把它殺掉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師帶著學生來到一個村莊,拜訪了村莊裡最窮的一家人。這戶人家住在全村最破的房子裡,全家賴以生存唯一的財產是一頭奶牛。
老師帶著學生在這戶人家借宿了一晚,第2天離開的時候,老師偷偷把這家的奶牛殺了,然後揚長而去。學生們都很替這家人擔心。
但一年後老師帶著他們再次來到這戶人家,學生們驚奇的發現這家人已經擺脫貧窮奔小康了。原來在牛被殺死後,他們不得不另謀出路,於是做起了賣菜生意,日子越過越好。
毀掉你的,並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正在擁有的那些東西。「學霸給學渣打工」的網絡段子就是這麼來的,為什麼學歷高的人反而創業做老闆的少呢?因為他們比學渣更容易找到穩定的工作。
故事中的這戶窮人家是幸運的,有人幫他們殺死了奶牛,逼他們找到了更好的出路。但是絕大多數人要想進步,是需要自己殺死奶牛的,自己革自己的命,並不容易。
近一年有一百多位網絡上的朋友找我諮詢:應不應該辭職?他們中有些人拿著收入翻了一倍的offer卻不敢行動:害怕到了新的環境不適應,害怕將來被裁員……
我們看劉媛媛是怎麼分析的:一位36歲的朋友想從體制內辭職,又不捨得這份穩定的工作。劉媛媛就讓他計算一下,到退休之前他到手的收入是多少。最終得出結論,就算再辛苦工作30年,總共也就是賺到300萬。這位朋友非常驚訝,原來自己的餘生,所謂的穩定只值300萬而已。可就是這300萬,讓他不敢動。
主動走出舒適區,劉媛媛的辦法是,不停的跟自己說:從頭開始,去做一點更厲害的事。所以她沒有滿足於只做公眾號接廣告,也沒聽人勸把司法考試證拿到律所去掛上賺錢,因為這些都會變成她的奶牛。
想要進步,第一步是殺死奶牛,或者假裝殺死了奶牛。
二 30歲如何趕超40歲的經驗?
讀過一本書:《超級時間整理術》,這裡面說我們不要怕犯錯誤,遲遲不做決定要比一個錯誤決定帶來的損失大得多。網絡上也有很多勸說我們要大量試錯的文章,犯錯越多,未來可能性和機會越多。
但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犯同樣的錯誤,那不僅不會有更多可能性,還會失去很多機會。想想我們身邊有沒有那種招人嫌的,歲數還挺大的人?他們被周圍的人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籤:尖酸刻薄,自私自利,或是工作不認真……
為什麼有些人年齡更大卻沒有變的更好?因為沒有對錯誤進行反省和改正。劉媛媛在書中提到了一個高中同學逆襲考上北大計算機系的例子,這位同學因為以前成績差,為了快速逆襲,直接放棄最難的大題,主攻其他題型,做到一道都不錯,就靠這個策略穩穩的考上北大。
「多犯錯」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犯錯只是第一步,只有完成改錯的人才能最終得到犯錯的獎賞。與其多犯錯,不如多改錯。
劉媛媛說她總能在一個領域進步很快,就是「人生錯題本」在起作用。她會經常復盤,把說錯的話,做錯的事記錄下來,這是她最寶貴的成長秘籍。
為什麼要有錯題本呢?
1、生活中說錯話,做錯事的概率太高,沒有錯題本的人等於在裸奔,錯誤會暴露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走很多彎路。2、錯誤本身特別頑固,它是思維和做事習慣導致的,如果不刻意去改正,就會不斷重複犯。3、相比錯誤的頑固性,我們的忘性很大。人只會記住眼前發生的錯誤,但對於之前發生的錯誤就會忘記。
普通人錯10次才能改掉一個錯誤,如果我們有錯題本,通過記錄,錯三五次就能改掉。相當於平常走一年的路,藉助這個本子,我們只要半年就可以走完。
建立錯題本要求我們經常復盤,仔細回憶做事說話的過程,把其中有錯誤的環節挑出來,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到消滅錯誤的辦法,並記錄下來。為了提升自己的說話技巧,劉媛媛甚至在飯局上都會錄音。
錯題本記錄哪些錯誤呢?
1、因為馬虎和習慣出錯的;2、因為不知道出錯的;3、別人說錯和做錯的;4、別人做對,但是自己之前不知道的。
也就是說不僅要記住自己做錯的事,還要記錄那些能防止自己將來犯錯的事。劉媛媛每天都會花20分鐘時間來記錄錯誤。
對於那些經常復盤並及時改正錯誤的人來說,每一次錯誤都是進步的機會。這個人生錯題本可以讓我們在30多歲的年紀就擁有別人40多歲時的經驗。
三 投入不變,結果如何翻倍?
同樣是在學校待一整天。為什麼有的人學習效率高,有的人卻成績平平?同樣是在單位工作一整天,為什麼有的人產出是別人的兩倍?其實工作多長時間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專注工作的時長。
就拿我寫文章來說吧,如果我坐在電腦前面打算寫文章,實際上卻一會兒刷抖音,一會兒聊微信,一會兒回郵件,一會兒翻朋友圈,最終寫成一篇文章所用的時間,要比專注寫一篇文章所用的時間多2~3倍。
注意力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甚至比時間更重要。只有專注工作的時間才是有意義的,有一本暢銷書就叫《深度工作》,推薦給大家,人在專注度足夠高的情境下,可以產生「心流」,我曾有幸體會過那種愉悅感。
俄羅斯有一位多產的科學家,叫柳比歇夫,他一生出版了70多部學術著作,他的傳記《奇特的一生》告訴我們,在足夠專注的情況下,每天工作4小時就足夠了。
劉媛媛在書中講了 4 條進入深度工作狀態的辦法:
1、排除幹擾。設置自己的神聖時間並告訴別人,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深度工作。2、工作的時候戴耳機。聽輕音樂、白噪聲,或是單曲循環一首已經聽了很多遍的歌。3、採取不容易被幹擾的形式。比如在背誦的時候全身器官都參與進來。4、學習區工作區和娛樂區休息區隔離。比如不在餐廳工作,不在寢室學習。
我們有時會發現,大腦不自覺的思緒亂飛,如何解決呢?劉媛媛用的是GTD工作法,這個方法我也一直在用,非常值得推薦,大家可以買這本書深入學習:《搞定:無壓工作的藝術》。
之所以思緒亂飛,是因為人的大腦有自動提醒功能,如果我們沒有完成該做的事,它就會不斷的提醒我們,生怕忘記。這就會讓我們做著這件事,想著那件事,很難專心。GTD工作法就是 把所有該做的事情分門別類 記錄下來,在合適的情境下,逐一處理,減輕大腦負擔,提升工作效率。
四 如何移開最大的絆腳石?
有人說有壓力才有動力。但有一部分人在壓力面前會垮掉,過於情緒化的人就是這樣。焦慮、恐懼、緊張、擔憂、氣憤等負面情緒過多,會帶來嚴重的內耗,於是不得不花很長時間去處理情緒,用來做事情的時間就大大減少了,產出自然下降。
以前談戀愛的時候對這方面體會特別深。早上和男朋友吵了架,一整天都在生氣,工作根本提不起精神來,都是敷衍了事。再比如有時候工作中遇到又著急又難辦的工作,就會產生畏難情緒,明明很著急,但還是要先花時間先平復焦躁的情緒才能沉下心來幹。
最近我的一位組員剛從國企辭職來做保險,有一天我讓他改一個產品責任對比表,兩天都沒改完,我問他原因,他說因為感到自己跟別人有差距,所以焦慮到沒有心情工作。
劉媛媛說:世上本多風雨,最可怕的是自己本身就是風雨的一部分。負面情緒會成為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它嚴重消耗人的能量和意志力。情緒本來就在消耗,控制情緒再次消耗,控制失敗之後引起的不利反彈更是進一步消耗,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調節情緒。
怎麼調節情緒呢?劉媛媛給出了她的幾個辦法,我挑其中重點的總結一下:
1、調整認知。我們要把情緒背後的不合理認知替換成合理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遇到奇葩不必太較真。人生很長,犯了錯,不能讓懊惱的情緒阻礙改錯的行動。把情緒和事實區分開,從關注情緒到關注事實,找到解決的方法。
比如我的組員,當他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心裡自然是不舒服的。但他可以這麼想:現在我和這麼多比自己優秀的人在一起,那我離優秀還遠嗎?如果我還待在原來的圈子裡,我會跟這些人差距越來越大。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行動、追趕、超越。
2、換位思考。 越能理解別人,就會越寬容,而寬容是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和最好的方法。更廣和更深的去理解世界,從根源上防止負面情緒的發生。
3、分清邊界。守住人和人之間的界限,理解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處事的自由,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4、定更大的目標。 胸有大志的人,沒時間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消耗能量。當我們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就不會太把精力集中在一個小的點上。所以我們要給自己定一個更大的目標,交更多的朋友,見更大的世面,看到更遠的未來。
你看,我們可以和情緒和平共處,認識它,熟悉它,和它做朋友。調節好情緒,最大限度減少克服負面情緒的時間,就搬走了進步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一段興奮的旅程,我們一起學習了劉媛媛快速成長的4個方法。如果要給《精準努力》這本書做一個總結,那就是4個字:刻意進步。
祝大家都在進步的路上越走越快。
尹娜人民大學本碩 ▏經濟學
金融行業10餘年
曾任某國有銀行團隊主管
明亞保險經紀資深合伙人 ▏MDRT
專注中產及高淨值人群理財服務
公眾號「尹娜」作者
「保險科普群」 ▏「銀行人交流群」群主
知乎專欄「國有銀行十年實錄」主筆
頭條 ▏雪球 ▏簡書 ▏網易號有「尹娜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