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原著還是劇中,富察琅嬅都是反派,但她這個灰色地帶小反派,臨死卻背了N口大黑鍋,簡直稱得上悲憤而亡。
富察琅嬅算不上狠毒,但她太糊塗,後宮之中,狠毒可以害死別人,而糊塗只能害死自己。
她的糊塗體現在身邊堡壘一再失守而不自知。
第一個失守的堡壘,蓮心。
蓮心是富察皇后身邊得力的宮女,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王欽垂涎她已久,為了籠絡王欽,及時探知皇帝心意,富察皇后不顧蓮心哭求,將她配給了王欽。蓮心何其苦,從此開始了飽受虐打羞辱的「婚後生活」,她也曾將傷痕累累的手臂展示給主子娘娘,可她的主子娘娘卻不肯撤回這枚棋子,只讓她「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為了一己私慾,主子不肯體恤奴才的痛苦,那奴才的忠心,當然煙消雲散。
是富察皇后的涼薄自私,逼得蓮心同嫻妃合謀,扳倒了王欽,當初極力促成這樁婚配的皇后,亦受皇帝責怪。
而富察皇后糊塗之處在於,對於這樣一個被她親手推入火坑,飽受催殘虐待的宮女的「回歸」,她並沒有特別的安排。既沒有以溫情厚待去撫慰,也沒有將她遠遠地打發開,蓮心依然是長春宮得用的大宮女,僅位於素心(劇中改名素練)之下。
嫡子永璉死於蘆花引發的哮喘。
這件事,究竟有幾人沾手?
隔著一道冷宮門,如懿與海蘭細細謀劃;
海蘭提醒純妃,皇后特意「精養」永璋,意在養廢;
海蘭慫恿純妃,做一床輕薄的蘆花被替換掉永璉的被子,只要永璉受寒生病,皇后憂心自己的兒子,就沒有精力來針對純妃的兒子了;
金玉妍和海蘭,都曾似無意地在蓮心面前提起過蘆花致喘。
所以,是誰動的手「替換」?
蓮心。
一個受過深深傷害的人,一定有著深深的恨。王欽死了這恨就能消了嗎?不能,蓮心恨王欽,更恨那個親手推她入悲慘境地的主子。如果主子不肯張開羽翼保護奴才,奴才為什麼還要效忠於主子?
只是永璉死了就夠了嗎?
不夠。
幾年以後的南巡夜,受為孩子復仇的玫嬪設計,琅嬅滑足落水,蓮心明明看見,遲疑一瞬即退開,她不救,也不呼救,她身上心上所有的傷口都在阻止她身為一個奴婢的職責。
這是富察琅嬅失守的第一個堡壘。
第二個是素心(劇中改名素練)。
素心是琅嬅的陪嫁丫鬟,出身富察府,按說該一心一意忠於這位皇后娘娘才是。可是富察皇后圖「賢良」名聲,不僅自己克儉,連帶長春宮的宮人們,月例銀子和年節賞賜都是減半的。
素心有個得富貴病的娘,只要好生將養著,日日湯藥調理著,性命是無礙的,所以素心很需要銀錢,偏趕上這麼個主子娘娘,素心很憂愁。
出身李朝的嘉貴人金玉妍,瞅準時機,又送銀錢又送人參,成了素心的長期金主,自然,素心投靠了金玉妍,唯她命是從。
以硃砂謀害皇嗣,嫁禍嫻妃如懿,收買阿箬作證,幕後黑手本是金玉妍,但素心奉她之命去指示慧貴妃,慧貴妃卻以為樁樁件件,均為皇后授意,因此知曉手鐲被皇后放了零陵香之後,出於報復,在臨死前向皇帝揭發了富察皇后的「惡毒面目」。富察琅嬅這口鍋背得,又黑又大。
也正是素心作妖,慧貴妃至死深恨皇后之毒,才會有接下去為主子慧貴妃復仇的茉心聯手為孩子報仇的玫嬪,通過乳娘讓永琮染上天花而亡。
富察琅嬅真正幹過的壞事,不過以下幾樁:
在王府時,就賜高晞月和青櫻手鐲各一個,名為希望姐妹合睦,實則內藏零陵香,以防她倆有孕——這是為防寵妃僭越,而對低位份的嬪妃,她並無防範手段。
在如懿被誣陷謀害皇嗣時,她順水推舟,巴不得如懿早些倒下——這是出於忌恨,從王府到入宮,如懿都是她夫君最愛的女人。
永璉早逝,她認定是冷宮裡的如懿詛咒,因此安排了一場冷宮大火,意圖為兒子報仇——這是出於一個母親的復仇心態。
作為統領後宮的女人,以上三樁雖為錯事,終究情有可原。但她最大的錯處是不該虧待自己身邊的人。
蓮心和素心,明明應該是幫皇后守護長春宮的有用之人,她為了一己之利,害慘了蓮心,為了圖個賢名,又推開了素心。
永璉永琮相繼早夭,就是因為本該鐵桶似的長春宮,生生被她自己挖出兩個大坑。
他日地下相逢,富察琅嬅是否還要問蓮心:你為何要害永璉?為何不救本宮?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