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難考?印度的高等教育水平究竟怎麼樣?

2021-01-08 教育信息速報

本 文 約 3800 字

閱 讀 需 要 11 min

提起「印度理工大學」,我們會想到《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那個高等學府,還會想起那麼一句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了麻省理工。」在印度人眼中,連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都要略矮一頭。

然而,在世界上幾個比較權威、認可度較高的大學排名中,印度理工學院都要比麻省理工學院相差甚遠。2019-2020年度,US News大學排名中,麻省理工學院排名第二,而印度理工學院在500名左右;QS大學排名中,麻省理工學院排名第一,而印度理工學院在400名左右;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麻省理工學院排名第五,而印度理工學院在400名開外。

所以,無論從哪個大學排名來看,印度理工學院都很難躋身世界前列。如果說這些排名均來自歐美,但放到亞洲來看,印度理工也是名列東京大學、清華大學之後的。

所以,印度的高等教育到底怎麼樣呢?印度人為何會如此自信?

印度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就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Rajesh Koothrappali,有一口非常地道的印式英語。

美劇《生活大爆炸》截圖,左為Raj

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人從小到大都在接受英語教學,儘管他們的英語充滿了咖喱味。但印度人似乎並不糾結髮音問題,他們說英語時總是自信滿滿,張口就來。如今,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Adobe公司總裁山塔努·納拉延都來自印度。一方面說明印度高等教育培養出了一些國際頂尖人才;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印度人才外流的情況相當嚴重。

1947年印度剛剛獨立時,只有20所大學,綜合教育學院496所,技術教育學院38所,在校生21.5萬人。印度政府把發展高等教育視為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助推器。1966年,印度教育委員會在一份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創辦高級研究中心和少量真正具有國際水平的大學,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

現在的印度有259所大學,大學在校生741.8萬人。目前,印度擁有世界第三大高等教育系統,緊隨美國和中國之後。印度還是世界第二資訊技術強國,是資訊業外包受託代工最多的國家。在世人看來,印度大學生勤奮努力、長於數理、精通技術,而且英語流利,畢業後紛紛前往美、英、德等西方國家研發中心。

此外,印度政府也在考慮高等教育公平:確保低種姓群體獲得高等教育資源。剛剛獨立後的印度政府,曾提出並實施促進高等教育公平的「保留政策」(Reservation Policy)。這是政府保障「賤民」階層的一項優惠政策,即為其在高校中保留一定份額,以保證他們的入學權益。印度電影《起跑線》中,頂尖名校德裡文法學院就給貧困的「賤民」階層保留了一定的免費名額,從而引起中產階級拉吉一家「裝窮」的「變形記」。

電影《起跑線》截圖,主角一家裝窮,企圖獲得專門給予貧困生的入學名額

從2006年起,印度政府又宣布提高「保留配額」比例,其中在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以及全印醫學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將來自低種姓家庭的入學名額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學提高到27%。這一政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賤民」階層在教育、經濟和政治上的劣勢地位。

《起跑線》劇照

此外,還會確保女性的高等教育資源。2005-2006年度,在校女大學生數是1950-1951年度的98倍,各類在校大學女生人數達到了423萬人,女性在校生數佔在校生總數的比例,由獨立初期的10.9%上升到40.4%,增長速度驚人。

但是,在這看似欣欣向榮的圖景中,印度高等教育系統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並日漸影響著印度的經濟發展。

印度高等教育暗流湧動

印度在各個領域都有傑出人才,但相對於13億人口仍屬少數,大學亦然。根據國際知名的大學評等機構顯示,除了少數的印度理工學院和印度科學理工學院,印度其他大學都未能進入前400名之內。

這與印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有關,根據13th FICCI Higher Education Summit 2017資料顯示,印度的公私立大學合計共720所,專業技術學院45000所,總計大專院校學生有3100萬人,而印度高等教育預算只佔GDP的1.25%。

由於僧多粥少,印度很多高等院校教學質量非常的「水」。印度大學教材陳舊,課程過分強調知識性、系統性,忽略實用性。一方面,課程和教材內容脫離實際生活需要,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印度高校附屬學院眾多,附屬學院的課程、教材、教學大綱等由母大學安排,但母大學又普遍無力對學院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導,因而學院僅執行教學,結果自主性不高,缺乏積極性、創新性,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而且多數附屬學院規模小,辦學條件較差,師資力量薄弱,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此,印度學者塞蒂(J. D. Sethi)認為,「教育標準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獨立以來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與此同時,卻沒有增加有能力的教師和提供必要的物質設備。」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全印度約有6.3%(7760萬人)的人口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然而,根據一份由印度商業與產業協會公布的報告指出,印度有高達93% 的企管碩士(MBA)與80% 的理工科畢業生是不夠資格被企業錄用的;企業必須在僱用這些畢業生後另行規劃基礎訓練,即使他們已經花費至少二至四年取得高等教育文憑。

另一份由顧問公司Aspiring Minds公布的調查表明,印度有超過95% 的理工畢業生不具備成為軟體工程師的資格:在接受調查的3.6萬名畢業生中,只有4.77% 的學生寫的程式碼可以成功運作,高達三分之二的人甚至寫不出合理的程式架構。

出自印度理工學院和印度科學理工學院這樣學府的畢業生,找份體面的工作固然不成問題,但是能考進這種學校的都是什麼人?印度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英才尋找計劃」,從小培養能夠成為頂尖人才的超常兒童,希望帶動印度成為科技強國。《國家教育政策》第五條要求:「為了開發智力資源,各地區必須從兒童中發現和培養超常兒童,對此要積極鼓勵並供給一切機會。」印度理工學院這樣的高校,就是給這些天才準備的,普通人連門檻都夠不到。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帝國工程大學,就是在影射印度最高學府——印度理工學院,電影中,校長的兒子連考3年,都因為分數不夠無法入學,可見考取這所大學的困難程度。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校長

據估計,印度有40%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失業率為17.2%,高於全國總體失業率。著名國際經濟關係學者庫瑪表示,印度高等教育系統普遍存在「學與用」背道而馳的人力資源浪費,即使在勞力嚴重短缺的行業,大量大學畢業生也無法勝任,供應失衡極度不利國家的發展,將削弱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印度高等教育的差距

今年1月5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登出一篇《中國如何在高等教育領域超過印度》的文章。作者艾倫·盧比認為,儘管中印兩國都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但在高等教育方面,兩國過去20年來採取的不同戰略,導致中印差異明顯。

2000年時,中印兩國的大學入學率不相上下,印度約10%,中國是8%。此後,雙方逐漸拉開差距。到2005年,中國為19%,印度接近11%。到2010年,中國達24%,印度為17%。之後5年差距進一步拉大,中國達到46%,印度是26%,前者已經將後者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僅僅縱向比較,印度的高等教育已經算是急速擴張了,但這種急速擴張主要是因為私立高等教育和邦立大學膨脹式發展,並非公立大學的大規模擴招,這由此產生了大學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學費高、教學方法落後、高質量的師資匱乏等問題。

以師資匱乏來說,從1980到2011年,印度高等學校入學人數增長了6倍,而教師人數僅增加4倍,師資短缺成為常態,師生比極不協調,達到1:26,而發達國家為1:15.3,正常比值應為1:16。尤其是邦立大學和中央大學的師資缺口分別達40%和35%,這嚴重影響到印度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從勞動力市場的反饋來看,由於招生規模的擴張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下降明顯,使得很多大學生知識和能力儲備不足,表現為就業能力不強和「軟技能」不足,比如溝通能力欠缺、合作能力不強、實踐能力不足等,從而使學生「畢業即失業」。

學術研究能力薄弱也是一個問題。根據2011年發表的高端研究論文數量顯示,印度為187篇、日本為536篇、中國903篇、英國1326篇、美國為4367篇,其高端論文數量僅為中國的1/5。這一結果與印度大學畢業生不願繼續從事研究工作有一定關係,根據大學撥款委員會(AUGC)《印度的高等教育一瞥》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中只有12%的學生選擇研究生教育,而幾乎不到1%的人願意從事研究工作。

此外,人才外流也成為印度高等教育的嚴重問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報告,2011年,到國外追求高等教育的印度學生人數佔全球留學生人數的5.5%,2010年,約有20萬名學生於國外就讀,86%取得美國大學學位的印度理工科系學生,畢業後留在美國。美劇《服務外包》中,呈現了普通印度人的夢想:普通人家出身的男孩想在外企中升職加薪、低種姓女孩可以在外企中獲得有醫保的工作……

《服務外包》海報

儘管印度政府已允諾將大量投資高等教育,但教育畢竟不是短期就能立竿見影。這樣一個歷史問題複雜的人口大國,要迅速實現印度人心中的「最優質」的高等教育,還要克服許多困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印度高等教育要想實現吹過的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1、趙中建《戰後印度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2、施曉光《印度教育「保留政策」問題探析》,比較教育研究,2008(10)

3、安雙宏《印度教育60年發展的成就與問題評析— 基於教育政策的視角》,比較教育研究,2011(6)

4、安雙宏、程懿《當前印度高等教育質量評析》,江蘇高教,2012(2)

5、閆勇《發布高等教育綜合水平排名》,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5)

6、鄭桂珠《印度獨立後女子高等教育發展研究》,廈門大學,2006年

7、張雙鼓、薛克翹、張敏秋《印度科技與教育發展》,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選擇麻省理工?「印度理工」是什麼樣的學校?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麻省理工學院,影響力巨大,很多知名的人物都來自於這裡。對於有著出國留學機會的高材生,都會夢想著能進入麻省理工,這裡擁有超高質量的師資力量,還有很好的學習氛圍。在印度,同樣有印度理工學院,很多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選擇麻省理工?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學校?
  • 印度理工大有多厲害?考不上「印度理工」,勉為其難去「麻省理工」
    美國屬於發達國家,教育方面自然也是有一定實力的,當地有不少名校,我國很多朋友都願意去這些名校深造,比如比較有名氣的麻省理工,有很多科學家和諾貝爾得獎者都是從這個學校畢業的。 不過在麻省理工卻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當有人問印度學生畢業於哪所學校時,他很不情願的回答到是在麻省理工上的學
  • 印度為什麼能被稱為世界辦公室?其實全靠這所大學支撐,比麻省理工...
    ,它就是印度理工,簡稱IIT,印度理工被印度國民稱之為「科學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其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雖然最開始印度理工是模仿麻省理工的教學模式創辦的,但經過這麼多年獨立的運作發展,其專業實力已經超越麻省理工。
  • 麻省理工的入學條件有哪些?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 ;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18年度,麻省理工學院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二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世界第四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五 。
  • 印度理工學院:13億印度人的過濾器
    麻省理工教授問一名印度學生,你為什麼不考印度理工學院?學生回答,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所以才來麻省理工的啊。對於擁有14億人口,文盲率位居第一的印度來說,只要被印度理工學院錄取了,就意味著命運被改寫了,前腳踏進IIT(印度理工學院簡稱),後腳就可以在矽谷名利雙收。這所大學的難考程度,和它篩選出的人才優質程度,完全成正比。
  • 印度觀察|從印度高考看大學生涯規劃
    即便在印度升學的選擇如此之多,15到29歲的年輕人的自殺率卻位於世界前列。其中考試壓力是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印度,幾乎每隔一小時就有一個學生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印度最有名的大學當屬印度理工,相當於清華在國內的地位。因為學生們對於印度理工的狂熱,政府在全國一共開設了23間印度理工。
  • 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窮人是沒有資格大喜大悲的!」
    02豆瓣評分8.1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拉吉和米塔是一對剛進入中產階級的夫妻,雖然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知識文化卻達不到上流人士該有的水平。他們不希望女兒皮婭重蹈自己的覆轍,便決定將她送進全印度最好的私立幼兒園,然後再考進名校實現階層躍遷。
  • 印度形勢嚴峻,女性被迫用防彈衣做內褲,加裝報警系統和GPS
    可儘管如此,印度還是全球範圍的「強*大國」。為了自保,前段時間印度一高中女生,發明了一件令所有印度女性感到揚眉吐氣的東西,防強*內褲。該款式的褲子,選擇的是軍用級防彈材料,十分堅固。普通的刀槍無法對其造成任何的損傷。
  • 他的名字是阿米爾汗,他拼盡全力以演員身份去改變著印度
    他首先是個好演員這部被所有觀眾所質疑的《印度暴徒》,實則可算作阿米爾汗在對印度規則的反抗,也是這份反抗與不算好的電影製作,導致了評分的暴跌。「不再有束縛的印度人。」有觀眾在電影的評論中,這樣留言。而不再有束縛,在印度這樣的國家,談何容易。我們熟悉阿米爾汗,應當是從《三傻大鬧寶萊塢》開始。
  • 印度理工大學:我世界排名比你中國高!中國:看,你培養的人跑啦
    印度理工大學究竟怎麼樣?理工實力尤其是在IT行業,遠超中國清華、北大。在世界大學實力排行榜上,比中國清華北大要高,這一點確定得承認。印度理工大學科研實力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排得上名的,屬於第一梯隊。印度理工大學英文字母縮寫為IIT,號稱是世界上最難考的學校。因為IIT奉行的是精英教育,每年只招收不到15,000人。但報考的人數達到了45萬、50萬甚至更多。【數據來源於印度IIT官網】其錄取率不到3%。
  • 歐洲的麻省理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介紹-留學生專訪
    說起留學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英美澳加,但是今天探路君邀請到西西學長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荷蘭,了解一下荷蘭的留學生活,感受下荷蘭的頂級名校歐洲的麻省理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想必大家接觸荷蘭留學也比較少吧~那荷蘭留學有什麼優勢呢?
  • 聽麻省理工怎麼說
    本期,小編和大家一起來領略麻省理工的3D列印職業教育課程的設置出發點。  圖片:MIT CSAIL列印的感應器組件  麻省理工學院的3D列印職業教育是新開展的課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Wojciech Matusik和Justin Solomon正在打造面向未來工作所需的
  •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當下水平?看完《巴霍巴利王》再說
    新華國際客戶端這就帶您對話何巍,在《巴霍巴利王》上映前一窺究竟。 問:為何在國內上映的日期多次變化?是故意吊觀眾胃口嗎? 答:我自己看完這部片子後蠻震驚的,沒想到印度電影的視覺效果、製作能力和工業化程度已經超過中國。印度銷售家庭私人影院的公司甚至用這部片子給客戶進行演示和體驗,以此作為私人影院水平的評判。
  • 該國一大學有23所分校,7所分校入榜前十,錄取難度不輸麻省理工
    本輪QS亞洲大學排名TOP50中,印度有3所高校入選,其中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分別位居亞洲第37、第47和第50名(我國南京大學位居亞洲第
  • 海寧23歲姑娘將赴麻省理工讀博 新加坡女總統還給她頒獎
    2018-08-20 16:47 | 海寧日報南洋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第一、新加坡女總統給她頒發李光耀金獎、常青藤名校麻省理工給她提供了全額獎學金、以第二作者的名義在世界級期刊上發表了2篇論文……種種光環籠罩在23歲的海寧姑娘金曉佳身上,而這名學霸女孩卻表現得十分低調謙遜,甚至覺得「這種小成果算不得什麼」。
  • 印度真的很落後嗎?真實的印度是什麼樣的?
    2019年印度GDP2.8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七位。軍事實力排名第四位,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國,人均產值只有2000多美元。所以印度並不經濟軍事並不落後,但是印度在一些其他的基礎設施方面確實很落後。1、交通。相對於中國的交通,印度的公交車可以說是很落後了。
  • 印度劈柴哥榮登CEO!
    沒錯,這註定是一個比寶萊塢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還要勵志得多的故事;一個現實版的「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就連他的名字Sandar Pichai都被中國人翻譯出了一絲淳樸的勵志味道:劈柴。1972年,劈柴出生在印度第4大城市欽奈。父親是電氣工程師,母親是速記員。
  • Raj Reddy:李開復導師,生活大爆炸Raj原型,印度農村圖靈獎得主
    而在今天印度家長的心中,學文不如學商,而學商不如學理工或者學醫學。印度最強勢的教育資源全部給了理工學院,印度最好的大學是印度理工學院(IIT),印度甚至以立法的形式支持印度理工學院為理工科之中的巨頭。在印度有一句話叫做:"一流的學生去印度理工,二流的學生去麻省理工。"可見在印度,考上印度理工就是所有孩子的夢想,他們以數學成績好而光榮,在高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決定未來朝向哪個方向發展。
  • 印度:無知的中國人,還在用空調?不懂印度的方法更先進環保
    那麼印度的方法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印度的緯度位置較低,一年四季相對沒有寒冷的季節,可是我們國家就不一樣了。印度人發明的「空調」存在一些弊端,仍在堅持使用。深層次的原因無非是其貧富差距過大,底層的人民無錢購買昂貴的空調,空調所產生的電費同樣是一筆巨額的消費。無奈之下,他們才發明了空調的低配版。印度嘲諷我們是無知的中國人,殊不知他們才是坐井觀天,更加無知。
  • 印度:有自信了!印度又迎來俄伊爾-76運輸機,這次帶來了什麼?
    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我們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很熱衷於採購軍火的國家,此前就一直被稱為第二個俄羅斯軍火庫,可以看出他們對於進口武器裝備的熱情。而近日,印度又向他們之前一直進口的老軍火上俄羅斯又進口了一筆軍火,這次交易額高達55億,交易內容包括大量陸軍空軍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