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分電影《起跑線》:「窮人是沒有資格大喜大悲的!」

2021-03-02 頂尖文案

作者:衷曲無聞,自由寫作者,可能是90後最深情的白羊座。新書《夢想不會辜負努力的你》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衷曲無聞」(ID:zhongquwuwen)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發布,轉載請保留源信息並註明出處)

01

脫口秀主持人王自健講過一個段子,現在很多家長逼著孩子學習,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我就納悶了,王思聰不去上補習班、興趣班,他就輸在起跑線上了?人家一出生就在終點線上了。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圍爐夜話》有一言,「富家慣習驕奢,最難教子;寒士欲謀生活,還是讀書」。可是,當「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社會的主論調,讀書之路也被封死,真正刺破現實真相的,反而是那些毒雞湯。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人卻生在羅馬。

有時你拼盡全力,還不如人家隨便搞搞。

你努力的天花板,竟然只是人家的起點。

02

豆瓣評分8.1的印度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

拉吉和米塔是一對剛進入中產階級的夫妻,雖然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知識文化卻達不到上流人士該有的水平。他們不希望女兒皮婭重蹈自己的覆轍,便決定將她送進全印度最好的私立幼兒園,然後再考進名校實現階層躍遷。

他們先是買了一套學區房,再偽裝成上層階級,參加各種高級派對,說一口蹩腳的英語。為了給孩子拿到申請名額,半夜12點就在學校門口排隊,不惜斥巨資找入學顧問培訓。

可即使他們費盡心力,孩子的申請還是被學校拒絕了,因為學校不願接收服裝店老闆的孩子,擔心拉吉夫婦的家庭教育跟不上。

在皮婭四次落榜後,送來喜餅的店員點醒了這對心灰意冷的夫婦。按照教育部規定,每個學校都會留出極少數的名額給貧困生,他們可以偽造材料去爭取貧困名額。

拉吉夫婦又花了一筆錢,把所有的貧困材料都搞到了手,但由於有人舉報暗箱操作,迫於輿論壓力,學校決定派出專人核實貧困生的家庭情況。

為了不讓事情敗露,拉吉夫婦只能舉家搬進貧民區。貧民區的生活淚中帶笑,房間裡的老鼠亂竄,上完廁所沒有水衝,坐外掛式公交車上班,領政府補給糧……

這一切,都赤裸裸地展現了窮人生活的不易。

03

想要搞清楚拉吉夫婦為什麼會削尖腦袋想要把女兒送進一等幼兒園,得先了解印度的選拔制度。

和中國的高考類似,印度的人生大考JEE以其難度之高及錄取率之低而聞名遐邇,考題以主觀題為主,基本上都是原創,不會出現過往考過的題型。備考的過程中,考生必須大段大段地背誦數理化的原文。

印度最好的大學叫印度理工學院,是由印度政府出資在印度各地建成的七所工程技術學院的總稱,是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被稱為印度「科學皇冠上的瑰寶」。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曾這樣調侃說,把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三所大學加在一塊兒,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老師們也會鼓勵即將參加JEE考試的拔尖學生,如果你不好好努力,考不上印度理工,就只能去麻省理工。

每年,在印度的學習聖地科塔,共有60萬人在準備JEE,最後只有不到5000人可以升入印度理工,錄取率0.8%。

為了能踏上這條真正千軍萬馬通過的獨木橋,JEE考試50%以上的學生是復讀生,每天堅持學習12個小時。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證,是他們唯一能夠擺脫貧窮和出身的希望。進入這所大學,他們就有機會成為美國矽谷的創業者和NASA的職員。

全球最難的大學入學考與涉及階層躍升的頂級名校誘惑,無疑猶如整個印度教育的指揮棒,以致於有的家長懷孕初期就開始為孩子作準備了。

04

《起跑線》的英文名是《Hindi Medium》,直譯為「印度中產」,電影刺破了印度社會面臨的兩大敏感問題,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階級固化。

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階層早已固化,中產階級希冀的精英教育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在印度這樣新興的市場大國,雖然艱難,努力了還能考進名校,反倒是教育給了大家最公平的機會。

拉吉夫婦屬於「新中產」,他們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多,雖然有了足夠的財力支撐他們中產的地位,卻還是為了下一代是否能保持中產的位置充滿焦慮。

更重要的是,他們雖然看起來衣食無憂,卻沒有比窮人更多的安全感。過去的貧困還歷歷在目,他們沒有辦法放寬心態,從焦慮的困境中脫離出來。

由於知識的更新換代加劇,富人的孩子因為得天獨厚的條件,既是應試教育中的成功人士,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佼佼者;窮人的孩子由於從小就沒有知識觸感,無論是應試還是素質都已經處於劣勢。

事實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這樣的二分法已經終結。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各種教育形式的相互影響和支撐,背後閃爍著的是父母的社會位置所能提供的紅利。

教育越來越像是一場戰爭,從幼兒園入學到出國留學,到處硝煙瀰漫。

05

電影最震撼人心的一個片段,是貧民區的希亞姆安慰兒子說:「學校不錄取你,不是你不幸運,是學校的不幸。」

彼時,他在他妻兒和拉吉一家面前,因為情緒失控哭得像個孩子。然後又立即收起眼淚說:「窮人就是這樣,沒資格大喜大悲。」

仿佛一貧如洗的他,片刻的悲傷都是不可原諒的錯,生活於他而言,真的太艱難了。

然而諷刺的是,喝不起瓶裝礦泉水的他,卻有著腰纏萬貫的人比不上的善心。為了幫助拉吉籌集學費,他甚至冒著被撞死的生命危險去碰瓷。當他把錢交給拉吉的時候,觀眾的心也跟著一起碎了。

最後,拉吉在開學典禮上揭露學校的各種潛規則,試圖用演講把一切都挑破,卻像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無動於衷,就算有少數幾個感性的家長被打動,也會在旁邊人的制止下繼續保持冷酷與無情。

拉吉選擇把女兒轉到公立學校,完成靈魂的救贖,同時教會妻女善良與正義,但是作為一個打破規則的人,會不會因為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成為眾矢之的?

就像校長說的那樣,政客的孩子在我這裡,富商的孩子在我這裡,有能力有力量的人都在我這裡,你又能怎麼樣?

06

有階級不可怕,可怕的是階級固化,更可怕的是,寒門學子連教育這張入場券的資格都要被剝奪。

人性的陰暗往往多過光芒,平民百姓希望法則公平公正,自己的孩子能佔有一份教育資源。富家子弟希望有後門可以走,以便牢牢掌控教育資源。

社會精英或權力階層通過傳承,順利地完成了權力和財富的交接,而使它們繼續固化下去。

一個人身居高位,其家族會順其自然地晉升為既得利益者,佔據上升渠道的有利位置,而寒門學子可能需要花費更大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階層的跨越和進化。

人和人終究是有高低差別的,承認上帝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然後利用他施捨給你的一切去獲得更多,才是寒門學子應該清楚認識的東西。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度,可以全民一起奔小康,當然不必過度焦慮。就算沒有起跑線,只要你不認輸,也能靠著個人的奮鬥,過上理想的生活。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有些人隕落,有些人掙扎,願你脫穎而出。

—End—

推薦閱讀:

《2016年優質文案乾貨分類匯總,看完後寫文案都不是事兒了》

《『廣告界年度盛典』2016年最值得關注十大廣告文案案例》

《吐血整理!2017全年300+借勢營銷節點》

《微信公眾號排版指南(全)》

《你們想要學的動態二維碼教程來了!》

《把100句文案裝進腦袋,快速成為牛逼文案》

相關焦點

  • 印度電影起跑線影評分享
    印度電影起跑線印度電影自從摔跤吧爸爸後,火熱起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印度電影起跑線的影評。1影片很好地詮釋了,窮人像窮人,窮而有骨氣;富人像富人,為富有仁義。3我想,若是中國的父母能多想想孩子童年的成長趣味性及給予的關愛之情適度性,而不是將自己沒有的東西一味加注孩子身上,不問喜惡,只知跟風,便覺自家的起跑線應該是提高了點,不輸其他家孩子比較多這些問題,我想祖國的花朵會有更燦爛的綻放~4整部電影看得心情舒暢,起跑線哪有那麼大不了!!
  • 傾家蕩產送女兒出國留學,印度電影《起跑線2》,不再談教育問題
    還記得一度引起話題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嗎?這個深深烙在中國人心中的詞彙,和亞洲教育環境的共鳴,讓《起跑線》拿下7.9的高分。《起跑線》的主要劇情是土豪一家,為了幫助女兒申請名校入學資格,假扮窮人到貧民窟生活的故事。主要是反映階層和教育等現實問題。
  • 印度電影《起跑線》,竟然是中國的真實現狀!
    印度電影《起跑線》在中國上映後,連續兩天獲得新片上座率、觀影人次、票房第一,累計票房破6000萬。
  • 印度電影《起跑線》多維度的民族倫理價值思考
    以「升學問題」折射社會萬象——印度電影《起跑線》帶給中國電影的啟示鄭 煬正在院線熱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在社交媒體與網絡輿論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喜劇基調使全片笑料頻出、諧趣橫生,片中印度夫婦為孩子進入名校而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大多數觀眾因看到他們與當下中國父母(尤其是居住在一線大城市的父母)育兒心理的高度一致性而感到興奮
  •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Alice說:一場貧富教育的起跑線~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塔為將女兒送進私立學校
  • 你所說的起跑線,哪會僅僅是一條線?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今天和女友去看了一場電影《起跑線》,這是一部印度引進的影片。不得不說近幾年印度引進的電影幾乎部部口碑爆棚。像年初剛上映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去年上映的神秘巨星,乃至更早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口碑都不錯,以至於我現在對印度的電影有很好的印象。
  • 印度再次上新電影,《起跑線2》和觀眾見面,卻不是第一部的續集
    近些年的印度電影慢慢的走進了我國的電影市場,並且確實帶來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像之前的《摔跤吧,爸爸》就在我國影壇引起不少的波瀾,也在我國的影迷中有不錯的口碑。之前還有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這部電影是講述印度的一個貴族家庭,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爭取到一個名校的上學名額而扮作窮人生活在貧民窟的故事。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教育不公、階級固化,印度電影深刻反映教育不公——《起跑線》
    現在是個文化全球化的時代,電影市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好萊塢電影雖然仍然在電影市場佔據相當大的比重,但是它的地位逐漸下降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印度電影作為一支蓬勃發展的隊伍開始在電影行業大放異彩。《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
  • 印度話題電影《起跑線》折射當下家長的現實焦慮
    印度電影《起跑線》將於4月4日全國上映由薩基特·喬杜裡執導,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將於4月4日全國上映。在終極預告片及海報中,印度家長拉吉和米塔夫婦為女兒擇校費盡心思,最後甚至假扮窮人騙取入學名額的行徑。故事折射出現實壓力,通過啼笑皆非的情節讓人反思。
  • 《起跑線》輕鬆過億,印度電影背後是贏在自己製造的起跑線麼?!
    近日,又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在國內上映,並且在上映才幾天的功夫,就輕輕鬆鬆的過了一億,雖然有點驚訝,但是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最近幾年印度電影的口碑真的很不錯!從多年前的一部《三傻大鬧寶萊塢》,人們就已經發現印度電影不再是不言不和開始跳舞的風格了,而是運用了另外一種獨闢蹊徑的細膩小成本方式,開創了屬於印度自己的風格。據《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拉庫馬·希拉尼介紹,「僅僅只有歌舞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大約30%的電影已經沒有了歌舞段落。而剩下的電影中,歌舞篇幅也大大減少,只在必要的時候才用。
  • 電影鑑賞:《起跑線》這部最新的印度神片,真是扎心了!
    《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影片的一開始,丈夫拉吉曾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妻子米圖非常激動的表示,「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因為她覺得正是因為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們才只能待在中產階級,接著她又表示,好的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而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 清明檔 | 中國觀眾為什麼喜歡印度電影《起跑線》?
    無論是聚焦印巴衝突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還是抨擊教育不公的《起跑線》,在「嬉笑怒罵」間「人情練達」。如果說卓別林是默片時代的喜劇之王,那麼以《起跑線》為代表的印度電影就是有聲片時代的不朽豐碑。聚焦「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世界性議題人的一生就像跑馬拉松,起跑線是母親的妊娠期。而在孩子未真正走向獨立前,這場比賽的代跑者卻是眾多含辛茹苦的家長!
  • 【印度良心】這部印度電影是所有中國父母2018年的「起跑線」
    小編今天想要推薦的是一部印度喜劇電影《起跑線》今年1月20日的時候,有「印度奧斯卡」之稱的印度電影觀眾獎(Filmfare Awards)第63屆頒獎典禮上,《起跑線》就斬獲得最佳電影獎項。這是很多印度電影和中國國產輕喜劇片相比時候具備的優點。
  • 電影推薦|《起跑線》:窮人家的孩子在私立學校裡,是混不開的
    薦語:繼上次推薦的書《你當向鳥飛往你的山》之後,我們這期,推薦一部電影《起跑線》。前者讓我們懂得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努力,活得教育,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人生。>繼上次推薦的書《你當向鳥飛往你的山》之後,我們這期,推薦一部電影《起跑線》。
  • 《起跑線》:2017冷門佳片,一部吊打中國同類題材的印度電影
    關於教育的公平性,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中國沒有一部影視劇來討論。寒門難出貴子,下層階級借教育上升到上層階級的通道,越來越窄。新聞上經常報導:為了搶佔一個好的幼兒園入學資格,家長半夜開始排隊。名校錄取學生,考察的不僅僅是學生,還包括家長,家長的學歷,家長的職業等等。
  • 周末電影:《起跑線》
    在網上找電影,這兩年我的第一選擇都是印度電影,已經被印度電影實力圈粉了。
  • 必看印度電影《起跑線》——揭示印度教育社會現狀
    這裡是三大白,陪你一起看電影,看人生。動動小手點個關注吧。電影簡介: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伊爾凡·可汗 飾)與太太米塔(薩巴·卡瑪爾 飾)為了讓女兒皮婭(蒂希塔·塞加爾 飾)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
  • 這部印度電影竟變成了中國所有父母的「起跑線」
    中國有一句熱門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中國人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換言之,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人的命運。印度雖然與中國文化迥異的國家,但也認同這個觀點。
  • 印度電影《起跑線》為什麼會讓人從笑看到哭
    有句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今天要講的就是一部讓人扎心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它是一部反映教育的電影,但是劇中並不是用很嚴肅的形式來表達,而是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反映出父母對孩子教育操心的社會問題。那為什麼說它是一部讓人扎心的電影,讓小編帶領著走進電影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