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波蘭斯基和斯派克·李蹭熱點

2020-08-27 勞月夜聊


羅曼·波蘭斯基和斯派克·李應該算得上當今國際影壇的大佬了。前者年逾古稀,依舊活躍在影壇上,二十年來保持著兩三年一部片子的高頻率。後者已成如今好萊塢黑人導演的老大,去年剛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風頭無兩。但他們也有「蹭熱點」之作,借輿論熱點為自己的作品加溫。

自從2016年「全白奧斯卡」風波之後,種族歧視就成了好萊塢不可逾越的紅線,「政治正確」成了好萊塢導演們不二的選擇。於是,抨擊種族歧視、鼓吹種族平等的電影源源不斷地拍攝出來,甚至出現了一部「全黑」超級英雄大片《黑豹》。我今天要說的就是羅曼·波蘭斯基和斯派克·李拍攝的兩部關於種族題材的新片。

眾所周知,羅曼·波蘭斯基是波蘭猶太裔法國籍導演,成名於好萊塢,現定居在法國。《我控訴》是他的最新作品,講述的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德萊弗斯冤案的故事。今年初,《我控訴》先後獲得法國電影盧米埃爾獎和凱撒獎的最佳導演獎。

斯派克·李自從2016年因「全白奧斯卡」帶頭抵制奧斯卡頒獎禮之後,儼然就成了風暴中心。去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黑色黨徒》用最純粹、最商業化的電影方式講述了一個最嚴肅的種族話題,贏得一片讚譽。今年6月12日,他的新作《五滴血》(又譯《誓血五人組》)在Netflix播出。不出意外,這又是一部黑人電影,講述4個黑人老兵重返越南戰場,尋找戰友屍骨和遺失黃金的故事。

從風格而言,這兩部電影風馬牛不相及。前者完全寫實,講述100多年前法國猶太裔軍官阿爾弗雷德·德萊弗斯被冤屈認定為間諜,引起反猶浪潮的故事。片頭特別打出字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片中所有人物與情節均真實存在」,與電影中常用的「本片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意外」的套路完全不同。後者則完全虛構,用斯派克·李的典型戲謔風格,把找尋戰友遺骨的正劇和爭奪遺失黃金的冒險劇用荒誕的方式捏合在一起。連片名都針對史泰龍主演的白人越戰電影《第一滴血》而來,起名《五滴血》。

雖然《我控訴》和《五滴血》都是種族題材,不無「蹭熱點」之嫌,在羅曼·波蘭斯基和斯派克·李的作品中也算不上佳作,但是作為國際大導,兩人自然不會敷衍了事,捧出一部爛片。所以,接下來就來說說兩部片子中值得一提的亮點。

德萊弗斯冤案歷史上很有名,能讓羅曼·波蘭斯基發揮的空間不多,所以他重點在氣氛的渲染和人物內心的揭示上下了功夫。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片頭,廣場上數以千計的法國軍人列隊,以及同樣多的民眾圍觀,德萊弗斯被宣布犯有叛國罪,剝奪軍籍流放。這種宏大的氣勢和壓抑的場面立即把觀眾帶進了100多年前反猶主義盛行的法國,讓人們認識到悲劇發生的必然。這種營造氣氛的功夫是波蘭斯基最擅長的。第二個例子是片頭和片尾的兩個細節。片頭時德萊弗斯追著老師皮考特問,為什麼唯獨不給他高分?因為他是猶太人麼?皮考特回答,他不賞識猶太人,但他沒有偏見。片尾平反冤案後的德萊弗斯來到已經成為戰爭部長的皮考特辦公室,要求把他遭受監禁的時間計算進軍籍,晉升他的軍銜。但皮考特拒絕了,理由是政治環境發生了變化,和曾經的敵人共事已經非常困難,不要再生枝節。這兩個細節說明,即便公正如皮考特,依然免不了對猶太人的歧視和厭惡。

《五滴血》中隨處都是對越戰的批判以及把黑人士兵當炮灰的譴責,這很容易,因為這已經成為今日美國輿論的共識。有意思的是,斯派克·李並沒有局限在這些空泛的政治批判上,而在這些曾經的美國大兵身上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作為主角的鮑爾。在繁忙的湄公河上,見到越南船民兜售各種物品,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鮑爾一方面咒罵美國政府歧視黑人,把黑人當炮灰,一方面又不停地罵「越南豬」,終於引發爭吵。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自認為被歧視的黑人,在越南人面前,又顯示出白人在黑人面前一樣的優越感,表現出一樣的歧視。

於是,我有一點明白了。之所以種族平等的事業幾百年來一直未歇,原因在於種族與種族之間,一直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同認識。這個世界上,種族的差異是客觀存在。差異的存在就意味著不同認識的存在,意味著互相厭惡與歧視的可能。就像《我控訴》裡的皮考特對猶太人和《五滴血》裡的鮑爾對越南人。讓所有人都消除偏見和歧視,實現徹底的平等,我以為至少在現階段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應該努力去減少歧視,減少仇恨,努力實現平等與大同。儘管很難,但總要去做,而不是僅僅喊喊口號。

相關焦點

  • 波蘭斯基的藝術和人生!
    提起波蘭斯基,評價完全兩極分化。一方面因為的他的電影才華,引得無數影迷為之狂歡;另一方面,波蘭斯基身陷性侵女童醜聞,直到現在,依舊是美國政府的通緝犯。左邊的人永遠無法動搖右邊人的觀念,右邊的人也對左邊人的建議充耳不聞。很多為波蘭斯基辯護的人總說:藝術和個人生活應該分開。
  • 《我控訴》:波蘭斯基——電影界最慘的導演
    《我控訴》是2019年的重磅炸彈之一,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也是一直被爭論的熱點話題。波蘭斯基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這位偉大的電影導演,用它將近90年的經歷與不堪的生命作鬥爭,是蝸牛最敬佩的電影導演!出於對祖國的信仰和良知,中校冒險參加各種支持德雷福斯的秘密會議,其中參會人還包括了自然主義小說家左拉、和法國未來的總理喬治克萊門索等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德萊弗斯是一位猶太軍官,因為普法大戰之後,法國人對猶太人懷恨在心,在加上大量外國人湧入法國,讓法國對自己擁有純正藝術血統遭到破壞,開始了反猶情緒。
  • ​黑人大師——斯派克·和他的《為所應為》
    電影講述黑人鋼琴家唐雪莉僱傭白人混混託尼作為司機兼保鏢和他一起南下巡迴演出的故事。不同於其他種族電影刻意營造的對所謂弱勢民族的同情,斯派克·李的作品主要聚焦種族之間的關係和黑人自己的覺醒,他不會在電影裡定義黑人與白人的好與壞
  • 羅曼·波蘭斯基和他的《羅斯瑪麗的嬰兒》
    大導演波蘭斯基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的影迷對他頂禮膜拜,尊稱他為「罪惡大師」,另一方面,女權主義者和宗教人士對他大加撻伐,視他為罪犯或異端。波蘭斯基的人生也是跌宕起伏,一方面作品獲獎無數,另一方面又多次遭遇不幸,可謂傳奇人物。
  • 羅曼·波蘭斯基是怎麼走到今天這步的?
    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波蘭斯基是如何落得如今這般田地的?一最嚴重的錯誤,以及第二個……1977年這一年,羅曼·波蘭斯基犯了一系列錯誤。這年2月,波蘭斯基經人介紹,認識了時年13歲的薩曼莎·蓋利(薩曼莎·蓋默的原名)。
  • 斯派克·李和《黑色黨徒》:揭開時代的虛偽假象
    《黑色黨徒》斯派克·李的作者符號1、清醒!清醒!斯派克·李在採訪時就批評過美國政府,他們給了這些種族主義者通行證,讓他們似乎都跑了出來。《黑色黨徒》結尾的紀實片段(尤於現實場景過於暴力這裡就不放GIF動圖了)4、溫和派與激進派在斯派克·李的電影中,時常向觀眾提供一種激進派和溫和派之間的對話,前者想要摧毀體制,而後者則尋求體制內的變革,在《黑色黨徒》中便是男主角羅恩與女主角派翠絲。
  • 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前兩天半夜看完了波蘭斯基的《苦月亮》,趁著心中這點熱度來說說我心中這位優秀的大導演。先來看一下波蘭斯基的簡介:羅曼·波蘭斯基,1933年8月18日出生在僑居巴黎的一個波蘭籍猶太人家庭裡,畢業於羅茲電影學院,法國導演、編劇、製作人。
  • 波蘭斯基性侵案的來龍去脈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和微信電影票聯合主辦的電影大師波蘭斯基早期作品回顧展將於2015年12月13日下午完滿收官,感謝數千位影迷不畏嚴寒,從上海、南京
  • 斯派克光電:以質取勝步步高
    實驗室具備照明產品的安規、EMC電磁兼容、太陽能光伏、IP防水防塵、機械結構、產品可靠性等檢驗測試項目,是斯派克光電產品在研發、製造過程中的質量保障。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斯派克光電自主研發生產的LED路燈、LED隧道燈、LED工礦燈、室內LED照明燈具等始終引領著行業發展潮流。其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的市場網絡,擁有全球範圍內數百個成功工程案例,確立了其行業領先的地位。
  • 開除波蘭斯基的,和當初聲援他的,是同一批人嗎?
    早在川普之前,美國普遍民意和好萊塢自由派的差異就已經在對波蘭斯基的態度上呈現無法彌合的差異。《洛杉磯時報》在2009年就指出,從民眾的來函反饋和網上留言看來,他們不理解憑什麼藝術家和文化人就可以例外,波蘭斯基的強姦罪可以被說成「不是那種真的強姦」(語出演員烏比·戈德堡)。
  • 斯派克李新片和美國反種族歧視運動巧合
    時光網訊 上周末,斯派克·李導演的第25部長片《誓血五人組》在Netflix上線,影片講述幾個越戰黑人老兵回到戰場尋找黃金和戰友的遺骸的故事,媒體評價還不錯,爛番茄92%、MTC81分。普通觀眾評價一般,IMDb評分6.9。
  • 迷宮中的波蘭斯基
    有些創作者的生活和他們的作品,從來就構成驚人的一致。而這種一致,讓我更願意將作品當作他們自我的某種延伸。當然,出色的藝術家完全可以在生活中不討人喜歡,因為自我從來都是複雜的,遮蔽什麼,彰顯什麼,沒人能徹底看透。我對藝術家的作品和他本人保持同樣的興趣,對波蘭斯基更是如此。在他身上,魔鬼和天才,主宰了一生的際遇。
  • 美國電影協會將考斯比和波蘭斯基除名
    網易娛樂5月5日報導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著名電影協會「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宣布將著名演員比爾·考斯比(Bill Cosby)和名導羅曼
  • 斯派克·瓊斯Spike Jonze
    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1969年
  • 波蘭斯基的不可知論
    編譯 | 程曉筠影評人、《美國導演工會季刊》(DGA Quarterly)主編詹姆斯·格林伯格(James Greenberg)的《羅曼·波蘭斯基:電影回顧》(Roman Polanski: A Retrospective)成為了波蘭斯基迷們繞不開的一本書。作者通過大量的當事人的採訪,對波蘭斯基的作品逐部分析。
  • 黑暗中的舞者|羅曼·波蘭斯基
    最終,羅曼·波蘭斯基導演憑藉《我控訴》獲得了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提名和評委會大獎。 而透過層層籠罩的迷霧,我們將目光聚焦在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遭遇和作品上,或許,你對這個導演會有新的理解和認知,也就不僅僅局限在謾罵和抵制上。
  • 罪惡大師 | 羅曼·波蘭斯基
    恐懼感和神秘氣息一直籠罩在波蘭斯基的電影中這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的作品中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波蘭斯基平生最為人詬病之處首先在於他的驚世駭俗的生活方式與放蕩不羈的個人生活暴力和色情已滲透于波蘭斯基的影片中也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因為童年的特殊經歷
  • 凱特·溫斯萊特說她後悔與名導伍迪·艾倫和羅曼·波蘭斯基合作
    ·波蘭斯基合作表示遺憾。溫斯萊特最近在2017年與導演伍迪·艾倫合作拍攝電影《摩天輪》(當時還曾為支持伍迪艾倫而辯護),和波蘭斯基在2013年合作拍攝電影《殺戮》。波蘭斯基也被指控性侵犯,1977年3月11日,當時已經執導了《羅斯瑪麗的嬰兒》和《唐人街》的羅曼·波蘭斯基,因為跟13歲的薩曼莎·蓋默發生性關係而被逮捕。作為認罪協議的一部分,他承認與未成年人發生非法性關係,但後來當他聽說法官將不顧辯訴交易,他將被判處50年徒刑時,波蘭斯基逃到了巴黎。從那以後,他就一直是美國在逃犯的身份。
  • 《貓和老鼠》裡的名場景,湯姆欺負斯派克,告訴你什麼叫安全線!
    《貓和老鼠》是漫迷們相當熟悉的一部經典動畫,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甚至00和10後的人也都看過這部動畫,在《貓和老鼠》動畫裡有很多名場景,比如腿劈大樹,方塊臉湯姆等等,這次老白來和大家說一個名場景,是關於湯姆和斯派克的,這個名場景告訴我們什麼叫安全線。
  • 《星際牛仔》斯派克的浪漫
    當菲最後也沒有留住斯派克時,我覺得他是一個奇怪而固執的人,他沒有必要去找茱莉亞,更沒有必要去找畢夏斯決鬥,他大可以跟著船員們繼續瀟灑地馳騁太空,靠賞金平靜地度日,或許Ed和艾因也會回來。他為什麼一定要去找畢夏斯了結呢?可是直到最後他笑著比出那個「嘭」的手勢時,我才理解了他。一隻眼睛看著過去,一隻眼睛看著現在,眼前的東西不一定就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