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代表了社會的進步無疑令人歡欣。其實這句話用在文藝娛樂界同樣適用。文藝也提倡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這是文藝復興的必經之路。
當前的娛樂圈在一定程度上被流量小生霸屏,似乎目前的影視劇盡為年輕人的龍騰虎躍,但不難看出,在這些年輕人的身後,有一些老戲骨的默默付出,是因為這一些老戲骨的甘當綠葉,才襯託的這些鮮花格外顯眼,在娛樂圈逆水行舟的今天,正是因為有了像徐秀林、張少華、李雪健等老戲骨的助推,才有了今朝娛樂文藝圈的蓬勃興盛。
她其實已經年邁了,之所以用「小字輩」,只是說她大器晚成。其實縱觀演藝界,這樣大器晚成的人也並非鳳毛麟角,像徐秀林、張少華、趙麗蓉等老媽媽都屬於這樣的「晚熟型」人才,他們經歷歲月和演技反覆入爐的淬火,才有了她們今天的稟異風骨,也才有了令人嘖嘖稱道的豐富演技。
作為慈祥母親的典範,徐秀林留給大眾的印象永遠是低調而有溫度的,儘管她沒有鞏俐、章子怡、李雪健、陳道明那樣在演藝圈功高蓋世的地位和足以讓觀眾為之傾倒的崇高聲望,但徐秀林就是憑藉滴水石穿的配角執著詮釋,卻深深地震撼打動了觀眾們,給人以闊別已久的感覺,這是另一種演藝境界的高度吧!
無論在電視或者手機上,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一則暖心廣告,它的題目來源於歌手陳紅所唱一首親情之歌《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這則廣告讓大家看到、反映了子女在外拼搏的不易,但更折射了宅家父母對子女的殷殷期盼,盼著一家人能夠在春節這一日子實現家庭團圓,實現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幫父親揉揉肩膀的溫暖場景。但隨著孫子要出去遊玩,兒子回不了家;以及女兒健身房忙也回不了家的電話那頭的嘟嘟忙音聲中,徐秀林的臉色由喜悅轉變為無限孤寂落寞的惆悵失落,那種面容和眼神的轉換和凝固,夜深了電視裡面的沙沙聲,更是彰顯了徐秀林真實演繹而又讓無數人淚奔的無奈嘆息。
人們無不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但更是反映了徐秀林精湛的演技。我們也可以不用「演」這個字,作為已經80歲的徐秀林而言,這不正是家庭場景的再現嗎?
從徐秀林的成長軌跡我們可以窺見一斑,自從1966年文革開始的上山下鄉,徐秀林無疑深深品嘗了那段身體和心靈的洗滌時光,她也用自己的話劇功底向勞動人民展示了勞動的無上光榮。
返城後的徐秀林相繼出演了《回歸》《一地雞毛》《大宅門》《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視劇,因為她豐富細膩的演技,在上報自己職稱時,她謙虛的填報為二級,但評委會結合徐秀林演藝實際,給她評為國家一級演員,這也是對她最妥帖務實的回報,這一職稱也是實至名歸的。
在第十八屆金鷹獎頒獎典禮上,徐秀林被評為最堅持配角獎,她只是穿了件70件價值70元錢的衣服來到頒獎現場,有嘉賓問她為何穿這樣一身衣服來領獎時,徐秀林笑了笑說「我覺得,衣服乾淨就好,沒必要多貴,再說我真的沒有什麼好衣服」。這就是一位低調質樸的藝術家真摯的回答,這是一種樸素,更是一種風骨,是值得演藝圈老中青演員需要特別推崇和讚賞的現實具象。
我們從徐秀麗身上看到了什麼叫做雲淡風輕,樸素、謙和、溫暖就是徐秀林的母親代名詞,以至於張嘉譯和徐秀林合作完成經典電視劇《暖和》之後,戲外的張嘉譯依然尊稱徐秀林為「母親」,這也許就是對徐秀林母親角色的最佳褒揚吧!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似乎成為社會尤其是演藝圈一個怪圈了,但是徐秀林卻做到了獨善其身,所以徐秀林堪稱娛樂圈零緋聞的代表。
無論是當年上山下鄉,還是後來的風起雲湧、潮起潮落的娛樂圈,在徐秀林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堅韌和永不服輸的精神,這無疑是娛樂圈最缺乏的一種品質。
如今80歲的徐秀林已經退休,她是一位讓人尊敬的老戲骨,時時刻刻都保持著老一輩艱苦樸素和處驚不變的作風,100多部影視劇的芬芳足以讓人高山仰止。人們打心眼裡記住了這位專心、專情與演繹事業的老人。
祝福她,越老越紅的慈祥母親——徐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