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謠言滿天飛!偵查假新聞你需要這些

2021-02-15 TATLER尚流

-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假新聞、謠言滿天飛,一分鐘前後都可能出現相互矛盾的新聞消息。「造謠」「傳謠」「闢謠」陸續變成近期的微信關鍵詞,成為了大家這段時間的茶餘飯後討論話題。網際網路上的信息源激增,令確定信息來源是否可靠面臨著巨大挑戰,偽造的手段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假新聞網站除了會偽裝成可信賴的媒體來源,甚至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去篡改視頻,令人們似乎在說著或做著他們其實從未說過或做過的事情。

假新聞一詞可能是現代詞,但從現象上來說,虛構故事在古代文明中便已常常出現。早在15世紀,當印刷機發明普及後,這些虛構新聞更是迅速增長,並於1800年代後期被稱為「Yellow Journalism(黃色新聞)」。「假新聞」一詞也常常引起爭議,它更像是被濫用來抹黑一些人民不願相信或不想認可的事情。

近年來,科技的進步加劇了虛假新聞的影響力,尤其是社交媒體的誕生,令新聞能夠獲得即時的廣泛傳播。原本毫無關係的產品,不少商家趁機利用各式各樣的營銷手段宣揚自己的產品如何預防或者抑制病毒,進而完成銷售暴增,甚至脫銷。這種種利用謠言手段獲利的現象其實都是商家利用民眾的無知,製造恐慌來產生「恐慌性需求」,也讓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成為新一代「帶貨王」。但如果你想把企業長期經營下去,「發國難財」絕對是最壞的選擇。藉此機會在民眾面前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把企業的品牌深入到廣大民眾的心中,才是最佳選擇。有了正面的品牌形象,此後再做點什麼事,才不愁沒有客戶。

謠言、假新聞、偽造的可怕遠遠不止於此,讓我們一起繼續探討。






阿里集團創始人

THE FULL PICTURE

闢 謠 小 工 具 推 薦

不少人為博眼球,選擇在疫情期間,利用大眾對新型肺炎的不了解而散播虛假內容,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危言聳聽的新聞消息不僅會引起民眾恐慌,也打亂了政府的公共衛生信息交流和既定的公共衛生預防機制。仰賴「中國速度」的科技發展,此次疫情也造就了一些闢謠小工具,幫助大家迅速辨別真假。

左圖:騰訊新聞較真平臺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時闢謠工具」

右圖:小程序「謠言識別」

有些謠言看似可笑、看似段子,但是它的影響力可能比你想像中要可怕。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每個人看到信息後的理解是和自己想的一樣的,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哈姆雷特一個道理,不管你有心還是無心,永遠不要低估傳播的力量。

來源:騰訊新聞較真平臺、謠言識別(請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DID YOU KNOW

 你   知   道   嗎

  

很多不法分子趁著大家情緒在疫情期間容易波動而肆意散播謠言,不管目的是什麼,不要以為用一個化名就可以藏匿於網絡世界當中。我們讚賞不同的聲音表達,但我們拒絕謠言的泛濫。網絡絕不是法外之地,依據法律,你需要為你敲下的一字一句負責。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3.兩高《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二款: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BY THE NUMBERS

一   窺   數   字


1天

感謝科技技術的幫助,根據百度指數對相關謠言數據的顯示,本次疫情中謠言的破解速度有明顯的提升,不少謠言的「壽命」時間只有1天左右,人們也從最初的恐慌,逐漸找回理性。決定新聞業命運的除了行業熱議的渠道、用戶、數據、模式等之外,新聞的真實性本身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從2001年開始,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主辦的《新聞記者》雜誌每年都會推出年度虛假新聞評點報告。至今,它也即將迎來第19年。

 

在來自四個國家的 8,000 個樣本中,有 58% 的人表示,由於假新聞泛濫,他們對社交媒體所傳播的新聞的信任度有所下降。

1898

早在1989年,在「黃色新聞」的黃金時期,美國著名新聞記者 JB Montgomery-M'Govern 便在當年的流行期刊《競技場》上寫了一篇專欄文章批評假新聞的泛濫。

91%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曾聲稱「關於我的網絡新聞中有 91% 是負面的(假的)」,意指指向他的負面新聞皆為假新聞。

 

DIVE DEEPER

深   入   了   解

造 假 的 高 階 手 段

   

前不久,李蘭娟院士的視頻採訪原話就被某媒體惡意篡改,導致不少人誤會寵物會傳染病毒而造成恐慌,甚至有狠心狗主人把自家狗扔出窗外摔死。世界衛生組織已於 1 月 29 日在官方微博闢謠說明寵物並不會傳染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請放過小動物們吧。一些專家預測,deepfake 視頻(又稱「深度偽造」視頻,意指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所製作的視頻,可以使人看起來像做了或說了一些他們其實並沒有做過的事情)或許會成為科技時代面臨的最大戰役之一。該技術可能會引起政治上的大量不確定性,更多的網絡欺凌,甚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線上色情片主角。當越來越難以分辨真假的時候,金融、保險、藝術行業是如何生存的?視頻處理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但是機器學習的迅速發展使得算法可以輕易從照片中捕捉一個人的肖像並將其重新製成新的運動圖像,從而描繪出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就在去年,Google 發布了數千個 Deepfake 視頻,以便研究人員和技術專家可以開始創建一套算法來打擊它們。但是我們做得夠嗎?

2019 Gen.T 亞洲新銳先鋒 Jack Chao 自 19 歲起便是一位連續企業家,也是 Startup@Taipei 的首席數據科學家。其創立的公司 Bravo AI 融合了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優化保險行業的賠償流程。他們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 deepfake 視頻找出來。「我們需要使用AI來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使用 AI 所偽造的畫面,肉眼幾乎不可能發現。」

2019 Gen.T 亞洲新銳先鋒 Jack Chao

Chao 續說「在我看來,沒有好的或壞的科技,只有好人和壞人。我們必須記住,雙方的技術都在進步,感覺就像我們正在建立兩個網絡,並使它們彼此對抗:一個是 Deepfake 的網絡,另一個是可以檢測到它們的網絡。」科技巨頭正在提倡類似的概念,他們認為 deepfakes 會是未來的主要問題之一,並聲稱人工智慧將幫助解決它所造成的麻煩。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去年在美國國會面前曾承諾,將使用人工智慧算法來識別用戶發布帖子的真實性和誤導性,從而偵查虛假新聞。

除了依靠科技技術解決問題之外,Chao 認為,與 deepfakes 作鬥爭的第二個最佳方式就是教育大眾,而不是僅僅依靠一小部分技術工程師。最重要的是,人們要對 AI 有廣泛的常識,讓大眾對所看到的視頻是否為偽造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他續說:「人工智慧是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確切了解 AI 能做什麼才有機會打擊這些偽造行業,並掌握自己的未來。」

AUTHORITY

認  證  機  構

既然那麼多消息都不可置信,那我們就要學會從更具權威性、專業性的認證機構獲取資訊,從而作出理性判斷。以下推薦 3 個比較靠譜的信息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1981年在北京設立駐華代表處,致力於與中國政府緊密合作,共同改善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世衛的官方微博上在疫情期間每天都有更新,除了用簡單、有趣的小卡片幫助大家闢謠,也會傳遞權威說明和專業知識,教大家如何正確預防和應對這次疫情。

請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百度APP – 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想了解疫情最新的數據?最方便就是上百度網站或百度APP,查看「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上面清楚列出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治癒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實時最新數據。同時,還可以免費向線上醫生諮詢,查詢你曾經同乘的火車、飛機等是否有確診案例,非常實用。各地政府的官方微博:微博上有很多政府辦事處的官方認證號,比如上海發布、北京發布、成都發布皆為各地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官方認證微博。

ONE FINAL THING

最 後 的 最 後

 

最後的最後,日本政府、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都已相繼發聲明表示不容許因恐懼或錯誤信息導致的歧視存在。隨意把新型冠狀病毒與中國或武漢劃等號,不只是一種歧視,也是一種非常不嚴謹、不負責任的說法。正如李顯龍所說:「這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更不是種族的問題。」

因疫情而排斥中國人或者武漢人是不合邏輯的,我們真正要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愛。

來自微博號:陳小桃momo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就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支持。

GEN. T SPOTLIGHT


NATASHYA

GUTIERREZ

作為菲律賓時事網站 Rappler 背後的團隊成員和現任亞太地區副總編,Gutierrez 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一直在與假新聞作鬥爭。 

GEN.T ASIA SUMMIT

亞 洲 領 袖 峰 會


和 我 們 一 起 打 破 界 限,成 就 未 來 !

如欲購票,請點擊上圖

或請至www.generationtsummit.com

首屆 Generation T 亞洲領袖峰會

日期:2020年4月3日-4日

地點: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 香港瑰麗酒店 

點擊上圖,獲取優惠碼

監製:CHERIE

撰文:MELISSA TWIGG,CHRISTINE CHAN

編輯:CHRISTINE CHAN   美編:VICKY

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大家來留言區

寫下一些你認為需要闢謠的內容

和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

維護新聞真實性

我們將會隨機抽出一名幸運讀者

送出 3M 牌 N95 口罩兩個!

相關焦點

  • 對假新聞、謠言、fake news、misinformation等概念的重新考究
    由從這些定義所延展出的一些列研究問題,比如「假新聞」的特徵、「假新聞」的治理等,也常常是在討論機構媒體在那些環節出了問題,如何提高自身專業度,加強事實核查,避免製作出假新聞······長期以來,我們有一個慣性思維即「由傳統媒體製作的新聞才能算是新聞」,因而順理成章的認為「由傳統媒體錯誤報導的才能算是假新聞」。
  • 新聞和謠言海內外齊飛,海內外媒體闢謠有道,不過這些關於新型冠狀...
    新聞和謠言海內外齊飛,海內外媒體闢謠有道,不過這些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新謠言你信了幾個? 第三類謠言是病毒的預防知識,此類謠言最多,如乳鐵蛋白能預防、抗流感藥物可以預防、往鼻孔滴香油可以預防等,五花八門。 疫情之下謠言滿天飛,以下9個最新謠言你信了幾個? 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通過眼神傳播?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男子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通過眼神傳播,看一眼就能得病,感染上就會死」,引發網民關注。
  • 這些有關疫情的消息,是真是假?已有人散播謠言被拘留?
    謠言 01 成都不排除實施封城? 官方回應:假的! 12月8日9時許,趙某(男,31歲)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一微信群內散布「成都衛健委: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封城可能」的謠言。
  • 臺媒因疫情名字違規遭YouTube處罰,曾頻繁傳播疫情謠言
    2月27日,一向熱衷抹黑大陸的新聞談話性節目「年代向錢看」在臉書稱,YouTube平臺一看到視頻有「武漢肺炎」幾個字就判定「黃標」,並稱「過去一個多月,我們至少有接近300個影片直接被判『黃標』,而且申訴無效。」「年代向錢看」認為YouTube 在打壓「自由專業信息」。
  • 環保謠言為啥滿天飛
    改變環保謠言滿天飛的局面,需要科普工作者和公眾共同努力。人民視覺   內蒙古風電偷走北京大風導致霧霾,地溝油比砒霜要毒100倍,石油焦是霧霾罪魁禍首……面對這些「論斷」,非專業人士可能都會莫衷一是,有些人就稀裡糊塗地相信了。其實,這些都是謠言。  謠言年年有,這些年特別多,環保領域也不例外,而且涉及方方面面。  環保謠言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這麼有市場,該如何遏制其傳播?記者採訪了各方專家。
  • 經多家官方媒體發布的新聞,被證實為謠言,現在的媒體怎麼了?
    最近,有些朋友應該從各種新聞或者視頻平臺上,看到了一則名為#湖北車停公園4個月無人領,車主在疫情期間去世#的新聞,其中不乏多家我們熟知的官方媒體像頭條新聞、俠客島、CGTN等,對其進行了報導這也因此讓很多網友對其深信不疑。
  • 這些假新聞你就真的信了?
    雖然有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假新聞,需要費很大力氣才搞得清楚。但有一些新聞,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的,至少,一眼就可以判斷出是不可信的。今天,小編舉例把這樣的「新聞」特徵給大家捋一捋,以方便識別。又一會兒,手機號186******09的簡訊發來:「哥窮的就剩錢了,你還是去幫助別人吧!  這在小編看來就是一條「疑似假新聞」。
  • 鹽水漱口、燻醋能防新冠病毒 假的!這些害人的疫情謠言請看清
    近期,各類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網傳」、「聽說」類消息不斷刺激著民眾恐慌情緒。近期涿州網友開始流傳各類消息,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梳理一下目前廣泛傳播的「疫情謠言」,大家廣而告之,謹防上當,科學應對疫情。
  • 全媒派 | 為了對付假新聞,YouTube這些內容巨頭最近都做了什麼?|...
    疫情期間,許多謠言和陰謀論在Facebook群組中散播,Facebook還會向用戶推薦這些健康群組。這次出臺的規則加強了對群組的管理,如果一個群組因違反平臺政策被封,成員和管理員短期內將不能創建新群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調整算法和規則的同時,新規則也鼓勵管理員更積極地履行職責。
  • 「A2N」疫情志願小組 一群網友成為了民間「謠言終結者」
    疫情肆虐,各種涉及疫情的謠言也在網絡四處蔓延。如何迅速、有效地「去偽存真」,引導群眾科學防護,成了一個現實問題。「A2N」志願小組作為較早參與這一工作的民間組織,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普闢謠貢獻了群眾智慧。
  • 「假新聞」英語怎麼說?翻譯成「not real news」就太不地道了!
    網際網路時代網上造謠的成本是越來越低,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是假消息滿天飛,但是總是有人相信;  也有很多真實發生的事情,但是有些人為了掩蓋現實,往往會說是假新聞
  • 大衛·羅伯遜:為何聰明人也會相信新冠疫情謠言?
    【文/大衛·羅伯遜】任何一場公共衛生危機的爆發都會伴隨一波假消息的大流行,這一點令人感到十分悲哀。在上世紀80、90年代乃至新世紀之初,我們聽到了關於愛滋病的各種危險的謊言,從「HIV病毒來自政府實驗」到「病毒檢測結果不可靠」,社會上甚至還流傳著一種毫無根據的說法,認為羊奶可以治好愛滋病。所有這些不實之詞其實都提高了人們做出高風險行為的機率並使情況變得更加惡化。
  • 疫情社會學:治病毒,治謠言,更要治人心
    比如說我們父母長輩賴以信任的生活圈子與社群,就是要比你這個每天睡懶覺玩手機的親兒子/女兒,要強得多。奧爾波特提出了謠言傳播過程的三種基本機制:削平(Leveling)、磨尖(Sharpening)和同化(Assimilation)。
  • 颱風期間謠言四起,警方正偵查造謠者!
    坊間謠傳颱風過後,急症室接收許多被大黃蜂針咬就診者。有港媒報導本澳九旬婆婆反映等待疏散時間太長,澳門司法警察局於9月16日上午11時許已澄清:民防行動中心15日晚9時啟動「颱風期間風暴潮低洼地區疏散撤離計劃」,司法警察局人員即時前往有關區分安排市民有序撤離,當時亦第一時間接觸到葉婆婆,由於其行動不便,需要以輪椅接送
  • 湖口公安對兩起影響疫情防控案件立案偵查
    湖口公安對兩起影響疫情防控案件立案偵查警 情 通 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近期,湖口縣公安局對兩起影響疫情防控案件立案偵查。四、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編造和傳播謠言,有什麼法律後果?
  • 這些信息都是假的!散布可能被——
    這些信息都是假的! 12月8日,成都官方就網上出現的疫情相關謠言進行闢謠。警方提示,疫情變化牽動人心,謠言的傳播擴散嚴重影響了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希望廣大市民不信謠、不傳謠,一切以官方權威信息為準,並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公安機關將依法懲處造謠、傳謠行為,堅決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
  • 教育部發布這些高考謠言案例提醒你
    為此,教育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部門梳理匯總了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高考假新聞、假信息,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明辨網絡謠言,謹防上當受騙。希望各網站不為謠言提供平臺,希望網民不信謠、不傳謠。經過偵查、核實,此貼為網民楊某虛構內容。楊某涉嫌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查處。【提醒】看到類似信息,建議先跟考生所在中學或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的舉報電話聯繫確認。在未經核實的情況,建議不做轉發,更不要撥打信息中的聯繫電話。
  • 疫情這三天,你要掌握的10條信息|還有8個是謠言
    1月22日上午,國新辦就疫情防控舉行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你要掌握的10條信息截至目前,疫情情況究竟如何?我們應該如何防範應對?《中國經濟周刊》詳細梳理了從1月20日至22日這三天最全面的官方消息。這8個是謠言官方權威消息及時回應了公眾的關切,那些坑死人不賠命的謠言也應該灰飛煙滅了。在這裡,《中國經濟周刊》根據官方信息梳理出8個謠言,提醒大家「不信不傳」。謠言1、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就是SARS病毒闢謠:假的!
  • 政府將嚴厲打擊散布涉疫情謠言等違法行為 信息與通訊部長呼籲停止...
    政府將嚴厲打擊散布涉疫情謠言等違法行為 信息與通訊部長呼籲停止散播有關新型冠狀病毒假新聞華人租房  作者:  2020-02-04 信息與通訊部長佐尼
  • 關於疫情,這些都是謠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也因此爆發大量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