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假新聞、謠言滿天飛,一分鐘前後都可能出現相互矛盾的新聞消息。「造謠」「傳謠」「闢謠」陸續變成近期的微信關鍵詞,成為了大家這段時間的茶餘飯後討論話題。網際網路上的信息源激增,令確定信息來源是否可靠面臨著巨大挑戰,偽造的手段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假新聞網站除了會偽裝成可信賴的媒體來源,甚至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去篡改視頻,令人們似乎在說著或做著他們其實從未說過或做過的事情。假新聞一詞可能是現代詞,但從現象上來說,虛構故事在古代文明中便已常常出現。早在15世紀,當印刷機發明普及後,這些虛構新聞更是迅速增長,並於1800年代後期被稱為「Yellow Journalism(黃色新聞)」。「假新聞」一詞也常常引起爭議,它更像是被濫用來抹黑一些人民不願相信或不想認可的事情。近年來,科技的進步加劇了虛假新聞的影響力,尤其是社交媒體的誕生,令新聞能夠獲得即時的廣泛傳播。原本毫無關係的產品,不少商家趁機利用各式各樣的營銷手段宣揚自己的產品如何預防或者抑制病毒,進而完成銷售暴增,甚至脫銷。這種種利用謠言手段獲利的現象其實都是商家利用民眾的無知,製造恐慌來產生「恐慌性需求」,也讓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成為新一代「帶貨王」。但如果你想把企業長期經營下去,「發國難財」絕對是最壞的選擇。藉此機會在民眾面前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把企業的品牌深入到廣大民眾的心中,才是最佳選擇。有了正面的品牌形象,此後再做點什麼事,才不愁沒有客戶。謠言、假新聞、偽造的可怕遠遠不止於此,讓我們一起繼續探討。
阿里集團創始人
THE FULL PICTURE
闢 謠 小 工 具 推 薦
不少人為博眼球,選擇在疫情期間,利用大眾對新型肺炎的不了解而散播虛假內容,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危言聳聽的新聞消息不僅會引起民眾恐慌,也打亂了政府的公共衛生信息交流和既定的公共衛生預防機制。仰賴「中國速度」的科技發展,此次疫情也造就了一些闢謠小工具,幫助大家迅速辨別真假。
左圖:騰訊新聞較真平臺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時闢謠工具」
右圖:小程序「謠言識別」
有些謠言看似可笑、看似段子,但是它的影響力可能比你想像中要可怕。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每個人看到信息後的理解是和自己想的一樣的,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哈姆雷特一個道理,不管你有心還是無心,永遠不要低估傳播的力量。
來源:騰訊新聞較真平臺、謠言識別(請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DID YOU KNOW
你 知 道 嗎
BY THE NUMBERS
一 窺 數 字
1天
感謝科技技術的幫助,根據百度指數對相關謠言數據的顯示,本次疫情中謠言的破解速度有明顯的提升,不少謠言的「壽命」時間只有1天左右,人們也從最初的恐慌,逐漸找回理性。決定新聞業命運的除了行業熱議的渠道、用戶、數據、模式等之外,新聞的真實性本身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從2001年開始,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主辦的《新聞記者》雜誌每年都會推出年度虛假新聞評點報告。至今,它也即將迎來第19年。在來自四個國家的 8,000 個樣本中,有 58% 的人表示,由於假新聞泛濫,他們對社交媒體所傳播的新聞的信任度有所下降。
1898
早在1989年,在「黃色新聞」的黃金時期,美國著名新聞記者 JB Montgomery-M'Govern 便在當年的流行期刊《競技場》上寫了一篇專欄文章批評假新聞的泛濫。91%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曾聲稱「關於我的網絡新聞中有 91% 是負面的(假的)」,意指指向他的負面新聞皆為假新聞。
DIVE DEEPER
深 入 了 解
造 假 的 高 階 手 段
前不久,李蘭娟院士的視頻採訪原話就被某媒體惡意篡改,導致不少人誤會寵物會傳染病毒而造成恐慌,甚至有狠心狗主人把自家狗扔出窗外摔死。世界衛生組織已於 1 月 29 日在官方微博闢謠說明寵物並不會傳染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請放過小動物們吧。一些專家預測,deepfake 視頻(又稱「深度偽造」視頻,意指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所製作的視頻,可以使人看起來像做了或說了一些他們其實並沒有做過的事情)或許會成為科技時代面臨的最大戰役之一。該技術可能會引起政治上的大量不確定性,更多的網絡欺凌,甚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線上色情片主角。當越來越難以分辨真假的時候,金融、保險、藝術行業是如何生存的?視頻處理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但是機器學習的迅速發展使得算法可以輕易從照片中捕捉一個人的肖像並將其重新製成新的運動圖像,從而描繪出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就在去年,Google 發布了數千個 Deepfake 視頻,以便研究人員和技術專家可以開始創建一套算法來打擊它們。但是我們做得夠嗎?2019 Gen.T 亞洲新銳先鋒 Jack Chao 自 19 歲起便是一位連續企業家,也是 Startup@Taipei 的首席數據科學家。其創立的公司 Bravo AI 融合了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優化保險行業的賠償流程。他們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 deepfake 視頻找出來。「我們需要使用AI來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使用 AI 所偽造的畫面,肉眼幾乎不可能發現。」
2019 Gen.T 亞洲新銳先鋒 Jack Chao
Chao 續說「在我看來,沒有好的或壞的科技,只有好人和壞人。我們必須記住,雙方的技術都在進步,感覺就像我們正在建立兩個網絡,並使它們彼此對抗:一個是 Deepfake 的網絡,另一個是可以檢測到它們的網絡。」科技巨頭正在提倡類似的概念,他們認為 deepfakes 會是未來的主要問題之一,並聲稱人工智慧將幫助解決它所造成的麻煩。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去年在美國國會面前曾承諾,將使用人工智慧算法來識別用戶發布帖子的真實性和誤導性,從而偵查虛假新聞。除了依靠科技技術解決問題之外,Chao 認為,與 deepfakes 作鬥爭的第二個最佳方式就是教育大眾,而不是僅僅依靠一小部分技術工程師。最重要的是,人們要對 AI 有廣泛的常識,讓大眾對所看到的視頻是否為偽造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他續說:「人工智慧是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確切了解 AI 能做什麼才有機會打擊這些偽造行業,並掌握自己的未來。」AUTHORITY
認 證 機 構
既然那麼多消息都不可置信,那我們就要學會從更具權威性、專業性的認證機構獲取資訊,從而作出理性判斷。以下推薦 3 個比較靠譜的信息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1981年在北京設立駐華代表處,致力於與中國政府緊密合作,共同改善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世衛的官方微博上在疫情期間每天都有更新,除了用簡單、有趣的小卡片幫助大家闢謠,也會傳遞權威說明和專業知識,教大家如何正確預防和應對這次疫情。請按住圖片,左右滑動
ONE FINAL THING
最 後 的 最 後
最後的最後,日本政府、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都已相繼發聲明表示不容許因恐懼或錯誤信息導致的歧視存在。隨意把新型冠狀病毒與中國或武漢劃等號,不只是一種歧視,也是一種非常不嚴謹、不負責任的說法。正如李顯龍所說:「這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更不是種族的問題。」
因疫情而排斥中國人或者武漢人是不合邏輯的,我們真正要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愛。
來自微博號:陳小桃momo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就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支持。GEN. T SPOTLIGHT
NATASHYA
GUTIERREZ
作為菲律賓時事網站 Rappler 背後的團隊成員和現任亞太地區副總編,Gutierrez 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一直在與假新聞作鬥爭。GEN.T ASIA SUMMIT
亞 洲 領 袖 峰 會
如欲購票,請點擊上圖
或請至www.generationtsummit.com
首屆 Generation T 亞洲領袖峰會
日期:2020年4月3日-4日
地點: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 香港瑰麗酒店
點擊上圖,獲取優惠碼
監製:CHERIE
撰文:MELISSA TWIGG,CHRISTINE CHAN
編輯:CHRISTINE CHAN 美編:VICKY
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大家來留言區
寫下一些你認為需要闢謠的內容
和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
維護新聞真實性
我們將會隨機抽出一名幸運讀者
送出 3M 牌 N95 口罩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