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彭鄭子巖
本文涉及重要劇透,請謹慎閱讀。
2016年,牛津詞典將「後真相「(post-truth)評為年度關鍵詞,它的含義是如今事實發生什麼不再重要,人們對事件論述所產生的情緒超過了事實本身,「事實勝於雄辯」這一常識也已失效,取而代之的則是「詭辯戰勝事實」成為了時代的最強音。
儘管不論是媒體人還是政治家都已經意識到「後真相時代」所帶來的巨大破壞力,但三年時間過去,諸如「假新聞」泛濫這類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抑制,這一輿論工具甚至成為了各方所倚賴的趁手「武器」,見招拆招之間消耗掉的則是普通民眾對公共輿論本就所剩無幾的信心。
在談到「後真相時代」時,討論對象向來都集中在新聞與政治,畢竟正是英國脫歐與川普上臺讓這一現象真正開始得到重視,但BBC最新推出的限定劇集《真相捕捉》又將這一問題置於整個司法框架之中,這已經不是「後真相」間接影響一場選舉或者一件公共事件那麼宏觀,劇中反恐部門通過修改實時監控鏡頭從而偽造證據將他們認定的「恐怖分子」直接送進了監獄。在信奉「無圖無真相」或者渴望「反轉」的中文網際網路世界中,劇中發生的種種更像是一種現實映射。
當士兵肖恩·埃默裡在阿富汗謀殺無辜敵軍的罪名因為有缺陷的視頻證據被推翻,他作為一個自由人和他的小女兒即將恢復正常生活。但當倫敦一個夜晚的閉路電視鏡頭曝光時,肖恩的生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轉折,那段視頻畫面顯示他暴力襲擊了自己的辯護律師漢娜並將其綁架。隨著一路平步青雲的年輕女警探凱瑞著手調查肖恩的案件,她很快了解到,這件案子遠不是一件暴力犯罪那麼簡單。
圖片來源:《真相捕捉》官方劇照
儘管只有六集,劇中卻設置了多重劇情反轉,當你以為肖恩是被美英聯手的秘密反恐機構陷害時,其實嫁禍於他的幕後黑手就是事件主角漢娜一行人,而當你以為女主角凱瑞要曝光一切讓正義得以實現時,現實是肖恩認罪進了監獄,凱瑞最終選擇加入這個秘密的「修正團隊」。
這當然是非常英劇的風格,不會刻意去追求觀眾渴求的大團圓結局,反而更多是仰仗著現實邏輯去構建人物動機,凱瑞確實有對正義的追求,但她同時也具有職業上的極大野心,一方面她與上司的婚外情確實使得獲得助力,另一方面她也有著自己過人的敏銳觀察力,最典型的便是當一開始案件受到外部壓力而撤銷時,她便通過自己的職業嗅覺找到了反恐部門的施壓者,並且在與這位老鳥的正面交鋒中絲毫不落下風。
事實上,在刑偵破案之外,《真相捕捉》這部劇最關鍵的劇情其實還在對篡改實時監控鏡頭這一技術的展示,這其中有我們慣常看到的網絡入侵與刪減拼貼,更為重要的是另一項如今已經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的技術——Deepfake,基於人工智慧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此技術可將已有的圖像和影片疊加至目標圖像或影片上。簡而言之,這項技術能夠讓PS技術被用於視頻之中,而其以假亂真的效果顯然要更甚於過去那些偽造的圖片。
當下這項技術更多被用於製作虛假的名人色情影片牟利,但《真相捕捉》這部劇集向我們展示這一技術真正的可怕之處,特別是當經過這一技術篡改的視頻被當作司法證據時,受害者大概真的只能百口莫辯了。劇中這一矛盾最終只是定格在了是否可以用非法的手段來謀求正義的層面,但越發成熟的Deepfake技術猶如一個「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勢必將會覆水難收。
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已經開始設置所謂的「事實核查部門」,以期用這種方式去過濾和篩選「假新聞」中可能出現的虛假言論、張冠李戴的圖片甚至被刻意截取的誤導性視頻素材,然而當那些「高仿」視頻被摻入「假新聞」時,媒體人又該如何應對呢?
劇中最後那句「對公眾來說,無知是福」顯然不會是正確答案,但它也確實反映了「後真相時代」的一大問題,到底是事實或常識真的過於缺乏,還是公眾身處在泛濫的無效信息中已經沒有耐心再去多花哪怕一秒更全局的了解一件事。
不想再重彈每個人都應該提高媒介素養這種老調,尤其是對於成長在新時代的網絡原住民來說,傳統媒介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反動」,但對於事實的展現方面「新」卻往往不如「舊」,如今的網際網路反而因為科技巨頭的保守顯得割裂,很多人的網絡生活始於微信終於頭條,從個人層面對抗「後真相」其實就是走出舒適圈,減少對這些封閉信息系統的依賴,在一切都積重難返之前我們總歸還有做出正確選擇的機會。
推薦指數:十分推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