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一個電影人的村莊

2020-12-20 騰訊網

賈樟柯和柏林淵源不淺——他的處女作《小武》於1998年在柏林電影節首映,預示著一顆華語電影新星的誕生。今年正值柏林電影節70周年大壽,作為老朋友的賈樟柯帶著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亮相特別展映環節。除此之外,《小武》的數碼修復版也在此全球首映,而另一部由賈樟柯擔任製片人、由女導演宋方執導的《平靜》則入選論壇單元。導演、製片人、策展人,三重身份在賈樟柯身上重疊,展示著一個電影人參與其所熱愛的行業的多重維度。而《一直遊到海水變藍》這部紀錄片,也恰似這三重身份凝聚而成的產物。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2019年,首屆呂梁文學季在山西汾陽舉辦,那是首屆平遙電影節舉行之後的第二年。莫言、餘華、賈平凹、蘇童、梁鴻等數十位作家齊聚賈家莊,為期八天的流水席,圍繞主題「從鄉村出發的寫作」,思想者們的交流碰撞,引發賈樟柯拍攝紀錄片的想法。他把文學和藝術帶到山西的小村莊,在自己細心搭建的平臺上推介新人,催生新事物,引領新潮流,最終又回歸到自己的本行:拿起攝影機,把這一切一一記錄下來。三重身份,互相補充,形成了一套自洽的邏輯。

賈樟柯把文學和藝術帶到山西的小村莊

全片以小標題的形式劃分為十六個小節,其中前四個小節像個引子,追憶山西前文聯主席馬烽,通過其女兒段惠芳的口述,勾勒出一個從土地出發、記錄平民英雄的作家形象。第五節開始,呂梁文學季開幕,鏡頭聚焦在賈平凹、餘華和梁鴻三個人身上,從不同代際的維度,追問三位作家有關從鄉村出發的記憶和私人體驗,試圖折射出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的城鄉環境變遷。馬烽的女兒回憶了父親在延安創作《呂梁英雄傳》、被百姓喜聞樂見的過程;賈平凹在上山下鄉時患上肝炎,身體的痛苦成為主要的記憶;餘華則講述了被編輯叫到北京改稿的趣聞;梁鴻與母親之間的關係,讓她每每提起都潸然淚下。梁鴻的兒子在倒數第二小節出場,在北京上學的他,對自己家鄉的方言很陌生,鏡頭記錄下了這種無所適從。新一代的年輕人身上,無可避免地展現出一種歷史的斷裂和對過去的生疏,這反而更肯定了影像記錄的重要意義。

賈平凹

賈樟柯說,腳本確定了之後,在呂梁文學季期間拍攝了大量的素材,而整體的結構卻是在不斷調整中慢慢決定的。在音樂的選擇上,賈樟柯也摒棄了一貫對流行音樂的偏愛,採用了古典音樂,蕭士塔高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和《圖蘭朵》唱段,配合汾陽的城市街道和市井煙火。在導演看來,流行音樂喚醒的是具體的時代記憶,而古典音樂的抽象同時也抽離了具體的時空。訪談中,賈樟柯談到,古典音樂呈現了他所需要的抽象性和結構性,在他個人的作品序列裡,這是頭一遭。

餘華

在作家們的訪談之間,影片還插入了一些無名個體的影像,他們站在麥田裡、樹林外或者原野上,以讀或背誦的方式複述著這些作家所著的文字。一句散文,一首詩,連綴其自然和人文之間的關係,將文學具象化為個體的口述和記憶。攝影機撫摸過一張張平凡又獨特的臉龐,個體不再是集體的一部分,而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電影節期間舉辦的大師班對話上,賈樟柯提及了18歲的自己觀看《紅高粱》(張藝謀執導的本片是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中國電影)時的感受:張揚和鼓勵個人的自由,體現個體狂放自由的精神。而《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也讓個體回歸到個體,每一張清晰的面孔,每一個細微的回憶,都成為時代的某種註腳。

紀錄片一直是賈樟柯作品序列裡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和2006年他分別以畫家劉小東和服裝設計師馬可為對象拍攝了《東》和《無用》,《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則成為這個「三部曲」的收束。影片後來換了名字,新標題《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取自餘華部分的訪談:「小時候我在海邊遊泳,希望遊出渾濁的黃色海水,一直遊到大海變藍。」在柏林電影節記者會上,這個充滿詩意的意象被賈樟柯解釋為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雖然長期浸沒在某一環境中的個體不會感到變化,但是只有每一個人集合每一點努力去推動,世界的變化才會加快。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家和電影導演的工作是相似的,文字與影像,都是試圖封存記憶的形式載體,向未來的人講述著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生活與思考的人。

文 | 李思雪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賈樟柯《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拿到電影公映許可證
    1905電影網訊9月23日,賈樟柯在微博公布自己的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拿到了國家電影局頒發的電影公映許可證在今年,《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入圍第70屆柏林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賈樟柯也曾在2月中旬遠赴柏林參與相關的活動。
  • 到底還是沒有遊到海水變藍
    而在頭一天晚上,他的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平遙電影宮的「小城之春」影廳舉辦了亞洲首映。影迷們感慨,平遙影展沒能撐到海水變藍。浙江嘉興海鹽縣的堤壩邊,作家餘華回憶起兒時去海裡遊泳的場景,「記得海水是黃色的,可上學的課本裡又說大海是藍色的」。有一天,他隨海浪順流遊了好遠,心想著,要一直往前,一直遊到海水變藍。
  • 平遙影展沒有遊到海水變藍
    而在頭一天晚上,他的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平遙電影宮的「小城之春」影廳舉辦了亞洲首映。影迷們感慨,平遙影展沒能撐到海水變藍。浙江嘉興海鹽縣的堤壩邊,作家餘華回憶起兒時去海裡遊泳的場景,「記得海水是黃色的,可上學的課本裡又說大海是藍色的。」有一天,他隨海浪順流遊了好遠,心想著,要一直往前,一直遊到海水變藍。
  • 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曝光全新預告
    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曝光全新預告 時間:2020.09.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風平浪靜》展映 建築電影跨界對話
    10月17日,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進入第八日,賈樟柯導演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得主、韓國導演洪常秀最新作品《逃走的女人》與觀眾見面,中國導演張力的影片《冰下的魚》全球首映。
  • 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入圍紐約電影節
    時間:2020.08.14 來源:1905電影網《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平靜》入圍第58屆紐約電影節本次共有25部影片入圍,其中由賈樟柯執導的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和其監製,宋方執導的《平靜》,以及蔡明亮的新作《日子》三部華語影片入選。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平遙國際影展亞洲首映
    北京時間10月17日,賈樟柯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電影《一直遊到海水變藍》通過4位文壇大家、18個敘事章節、70年時代變遷,展現鄉土文化與生長於華夏土地上的人們之間的羈絆和情懷。《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是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影片,導演賈樟柯將鏡頭從山西汾陽賈家莊拉出,依次走過陝西商洛、浙江海鹽、河南梁莊,主要講述者馬烽之女段惠芳、賈平凹、餘華、梁鴻等面對鏡頭,與觀眾分享從1949年至今70年間人、事、物的變化與延續。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平靜》入圍紐約電影節
    本次共有25部影片入圍,其中由賈樟柯執導的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和其監製,宋方執導的《平靜》,以及蔡明亮的新作《日子》三部華語影片入選。中國導演賈樟柯在繼《江湖兒女》之後,再次帶著最新影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回歸。影片通過賈平凹、餘華、梁鴻三位作家對個人生活及記憶的講述,展現了中國人真實的城市與鄉村生活。紐約電影節評價該片是一部「令人驚喜」的紀錄片,賈樟柯通過大銀幕創作了一副中國生活和文化急劇變革的歷史畫卷。《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此前曾在第70屆柏林電影節上進行了特別展映。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平遙首映 主創暢談鄉土情懷
    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不負國內影迷期待,在本次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迎來亞洲首映,導演賈樟柯,監製趙濤,影片講述者梁鴻、段惠芳、王亦梁,藝術顧問林旭東、歐陽江河、廉毅銳共同出席,並在映後與現場影迷親切互動。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等片展映 建築電影跨界對話
    1905電影網訊10月17日,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進入第八日,賈樟柯導演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得主、韓國導演洪常秀最新作品李霄峰執導的犯罪片《風平浪靜》、1998年王永宏導演的蒲劇電影《竇娥冤》修復版展映。同時,本屆電影展最後一場「電影人學術活動」舉辦,周榕、董功、廉毅銳、王輝等建築界嘉賓與賈樟柯、《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展開對話「電影如何回歸城市」,縱論電影與城市之間的關係。
  • 中國導演賈樟柯攜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柏林首映
    片方提供中新網太原2月22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22日從電影《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片方獲悉,中國導演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22日(北京時間)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進行全球首映,片方同時公布一款國際版海報,詮釋「過去是照亮今天的燈塔」這一深遠意境。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獲評「紐約電影節必看佳片」
    1905電影網訊 近日,《紐約時報》評選出2020年第58屆紐約電影節(New York Film Festival)十部必看佳片,中國導演賈樟柯的《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位列其中。《紐約時報》評價,賈樟柯的最新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中,幾十年前的社會狀態與隨後現代消費主義的喧囂形成了驚人的對比,「在中國社會進步與失去的複雜交織中,在這些刻畫變化的臉孔的認真講述中,我們可以找到中國社會發生這些改變的答案。」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最孤獨的電影人,他還是那個山西汾陽小子
    #影視作品#賈科長又來了,帶著他的新作品《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在首映上,賈樟柯顯得有些從容與自在,畢竟柏林是他電影人生的開始,這一次攜帶新作品來到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賈樟柯,是時隔了23年再度回到故地,這一切一晃而過,而賈科長仍然是中國電影人裡最特立獨行的那一個。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柏林電影節三連映爆滿
    網易娛樂2月26日報導 當地時間2月25日,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電影節進行了重複場放映。柏林電影節期間,該片共放映三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國內外觀眾都被電影中講述的中國70年變遷,以及歷史洪流中的人事沉浮所感動。
  • 賈樟柯退出平遙國際電影展 影迷:沒有遊到海水變藍
    到底還是沒有遊到海水變藍◎張海律10月18日晚,賈樟柯出乎意料地突然宣布,將退出由他一手創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從明年第五屆起,交給平遙當地政府。而在頭一天晚上,他的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平遙電影宮的「小城之春」影廳舉辦了亞洲首映。影迷們感慨,平遙影展沒能撐到海水變藍。
  • ...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訪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導演賈樟柯
    新華社柏林2月25日電專訪: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訪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導演賈樟柯新華社記者田穎 張遠「應當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攜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來柏林參加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的中國導演賈樟柯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說。《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是賈樟柯時隔十年再次創作的紀錄片。該片追憶了已故作家馬烽,並通過賈平凹、餘華、梁鴻三位作家對個人生活及記憶的講述,反映中國人的真實生活。賈樟柯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談論過去到現在的鄉村經驗,片中選取的作家具有鄉村和小城鎮經驗。
  • 賈樟柯曬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公映許可證,檔期待定
    新京報訊 9月23日,賈樟柯導演在微博曬出了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的公映許可證。影片上映日期待定。圖片來自賈樟柯微博今年7月,賈樟柯曾在上海電影節導演大師班談到《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賈樟柯表示,這部影片有兩種味道,前半部分是汗水,後半部分是海水,像是「海洋版的愚公移山」。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平遙國際電影展首映 暢談時代變遷鄉土情懷
    北京時間10月17日,賈樟柯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電影《一直遊到海水變藍》通過4位文壇大家、18個敘事章節、70年時代變遷,展現鄉土文化與生長於華夏土地上的人們之間的羈絆和情懷。《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是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影片,導演賈樟柯將鏡頭從山西汾陽賈家莊拉出,依次走過陝西商洛、浙江海鹽、河南梁莊,主要講述者馬烽之女段惠芳、賈平凹、餘華、梁鴻等面對鏡頭,與觀眾分享從1949年至今70年間人、事、物的變化與延續。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柏林爆滿三連映 被贊最精緻的紀錄片之一
    當地時間2月25日,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電影節進行了重複場放映。柏林電影節期間,該片共放映三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國內外觀眾都被電影中講述的中國70年變遷,以及歷史洪流中的人事沉浮所感動。
  • 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已過審
    9月23日,導演賈樟柯在微博曬出了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賈平凹、餘華和梁鴻作為最重要的敘述者,通過18個章節重新注視社會變遷中的個人與家庭,展現了1949年以來的中國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