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拍了兩年的職場大劇《獵場》,還未開播就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除了主演胡歌,該劇最大的賣點是在許多職場人眼中稍顯神秘的獵頭。
但說實話,雖然宣傳鋪天蓋地,但我仍保持謹慎樂觀,原因很簡單,看了之前播出的所謂「職場劇」,如《杜拉拉升職記》、《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等,實在是讓人不忍吐槽,一方面掛羊頭賣狗肉,披著一層職場外衣的言情劇,另一方面,這些編劇其實沒怎麼上過班,對職場的了解不過是來自隻言片語的了解和自己的想像。
《獵場》也不例外,看到第五集,我就打算棄劇了,因為情節實在不合邏輯,太狗血。
第五集講的是胡歌找工作的經歷,輕鬆入職土豪企業的薪酬總監職位,年薪45萬。
一個以前只做過職介所,傳銷講師的人,是怎麼在入獄幾年後,一出來就找到大公司中層崗位的?
這比現實中小學文化偽造學歷找到月薪7萬工作的經歷更狗血,發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為什麼這麼說呢,來看看現實中要想實現這一可能,都要經歷些什麼。
1.簡歷關:劇中的山谷集團,在獵頭口中是家發展速度極快,效益極好的電商公司,簡直就是個帝國,從後面的劇情中可以看到這是家即將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模板可能是京東、聚美),這樣的公司當然會用頂級的獵頭公司找行業內最頂尖的人才,即劇中的特慧專列;
劇中沒有顯示胡歌簡歷中到底寫的什麼,但在他跟獵頭第一次見面時說過,我以前從沒來過北京,一直在廣西,也就是說其簡歷只能寫在廣西的經歷,無意歧視廣西,但廣西沒有知名的電商公司(把電商去掉也可以)。
而總部在北京的大公司,怎麼可能面試一個一麼有同行經驗二沒有大公司經驗的候選人呢?
就簡歷這一關,就通不過。
劇中獵頭對胡歌簡歷的評價是太樸素,體量稍顯單薄,然後跟著來了句——你的履歷應該從來北京後開始寫;
從這裡,即使沒有明說,也可以看出獵頭很有可能幫助胡歌履歷造假,以通過山谷的面試篩選;
2.背景調查:通常來說,無論是出於甲方的要求,還是獵頭公司對自己能力、信譽的保障,都會對候選人的工作履歷進行背景調查,至少是最近1-2段的工作經歷;
從後面的劇情來看,顯然這家知名獵頭公司的獵頭並沒有這麼做,或者說,其履曆本身就是獵頭為其偽造的;
該劇中,山谷集團也許是出於對獵頭公司的新任,也許是疏忽了,也並沒有做相應的背景調查,所以才會有一個從頭到尾都是假冒的候選人入職公司。
3.面試:這是決定一個候選人是否錄用的關鍵環節,但遺憾的是劇中並沒有詳細描述,我想大概是編劇根本不知道怎麼寫。
劇中設計了一個很有趣的情節,就是胡歌面試之前的那個5年換了5家公司、面試時惱羞成怒的候選人,憑著豐富的人際溝通技巧和敏感性,胡歌在回答對這件事的看法時,給面試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成了其最終被錄用的一個加分項;這是典型的暈輪效應和對比效應,以後我會拿來作為招聘面試培訓的素材;
順便多說一句,很多時候不是被錄用因為你面試時表現的有多好,可能是其他人表現的太差;
4.錄用:劇中胡歌拿到的是一個年薪45萬薪酬總監的offer,雖然叫總監,但因為只負責薪酬模塊,其實是個中層崗位,從老闆並沒有面試這個崗位來看(臺詞:大部門總監以下的職位我都不見),這個崗位和老闆之間還隔著兩級;
我想說的是薪酬總監這個崗位,HR的主要工作模塊中,招聘和培訓偏重與人打交道,而績效和薪酬則偏重技術;而薪酬又是HR工作中技術性最強的;一個完全沒做過這個崗位的人,要想面試成功,大概就像一個沒寫過代碼的人去應聘架構師;
如果劇中胡歌面試的是個招聘或者培訓總監的崗位,還稍微有一點可能性,畢竟其算是接觸過,職介所和招聘沾邊,傳銷忽悠和培訓有共同之處;
從簡歷篩選、背景調查,到面試、錄用,劇中胡歌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許有人會說,現實中不是還有小學文化的人偽造履歷找到月薪7萬的高層職位嗎?憑什麼說劇中胡歌的經歷可能性為零呢?
現實中這種情況的確不罕見,可能是:1.HR不專業;2.老闆不謹慎;3.新職位沒想清楚或者不理解;
前兩點都好理解,新職位沒想清楚或者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企業的發展,尤其是發展速度比較快的企業,常常會需要去招聘一些以往企業中沒有設置的崗位:一種情況是對職能的要求提高了,比如以前財務經理就夠了,現在需要投融資或者籌備上市,就需要找個財務總監去做這些事;另一種情況是進入新業務板塊,不管是進入產業鏈的上遊還是下遊或者多元化發展,都需要去招相應版塊的人員;
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很有可能沒想好要找什麼樣的人,或者對招聘的新職位不夠理解,導致被忽悠或者被冒牌的候選人趁虛而入。
劇中為什麼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劇中山谷集團顯然是個管理比較成熟的企業(從情報分析可以看出),而薪酬總監既不是新職位也不是新業務,所以現實中的偽造履歷入職成功的經歷,真的是可能性為零。
說了這麼多,其實不是為了一定要跟電視劇較真,畢竟,藝術可以高於生活,大不了棄劇就好。只不過,作為HR從業者,又經常跟獵頭打交道,多從劇中的細節反思自身工作,是有必要也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