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見企業家|王小川:個人信息洩露和AI仿真造假是監管方向

2021-01-10 澎湃新聞

第三年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依然沒有將關注視線從人工智慧的話題上移開。

這次他向大會提交的兩份提案,分別針對人工智慧助力扶貧與防範人工智慧合成技術造假進行了調研,並提出了建議。

「之前大家一直在討論的AI技術倫理問題,其實與現在的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現在需要完善監管的兩個方向,一個是數據洩露,一個是AI合成技術造假。」王小川說。

除此之外,會議期間,王小川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的人工智慧應用,傳統醫療與網際網路醫療的融合,以及迅速發展的網絡直播等提出了建議。

談疫情防控中的人工智慧

未來的個人基礎醫療服務可通過AI在家中完成

澎湃新聞

:這次疫情防控的過程中,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帶來了一定的助力,比如利用該技術打造的健康碼、AI測溫、電話機器人等。在你看來,這些技術未來還有哪些可拓展的應用空間?

王小川

:這次疫情期間,信息化和人工智慧技術使防控工作的效率得到了一定提升,尤其在需要人跟人接觸的環境裡面,無人設備可以在送餐、送快遞等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次疫情的防控不僅是醫療機構和醫院本身的事情,在人們居家的時候,有大量的信息、諮詢或者檢測工作需要進行,所以像新冠肺炎的自檢機器等程序的應用運轉,使人們可以在家裡面就能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做出很好的判斷,同時也能夠把健康數據收集起來。

所以這次的疫情防控給我的一個比較大的啟發是,在未來,我們在需要進行個人衛生醫療服務時,不一定非要到醫院或者社區裡去了,居家就能夠通過信息化和人工智慧得到更多的醫療健康服務。

澎湃新聞

:這次人工智慧技術的實踐應用,將會給我國今後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帶來哪些變革?

王小川

:相對於發達國家,現在中國的醫療資源還是非常短缺的。我們提出要系統地推進全民家庭醫生計劃,這就要求每一個全科醫生要對2000個居民提供醫療服務,而我們知道,全科醫生的培養是非常困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工智慧技術的介入,可以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為家庭醫生提供很好的輔助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最重要是,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加良好的醫療服務。

談網際網路醫療與傳統醫療

可利用AI學習頂尖醫生技術,用於輔助基層醫療

澎湃新聞

:歷經這場疫情之後,傳統的醫療觀念與手段是否會發生較大的轉變?在線問診、AI診斷等是否會成為趨勢,將發生哪些變化?

王小川

:從某種層面上來看,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在全球是相對領先的,同時,國家也特別重視每個公民的健康問題。經過這場疫情,我覺得傳統醫療會發生兩點變化。

首先是人工智慧技術和信息技術將會更多地面對基層去服務。IBM此前曾推出「沃森」醫療機器人,號稱其診斷能力比大醫院的醫生會診還要更強,所以,之前的發展趨勢是由AI技術來幫助三甲醫院或者頂級的醫生去工作。這種醫生本身的能力就很強,而機器的學習能力相對於頂尖專家來說,並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但這次疫情期間,我們看到,可以更多地將信息化的能力和人工智慧技術向基層延伸,而不是僅僅用於輔助頂尖的三甲醫院或者頂尖的醫生。這種趨勢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大的收益,使社區、家庭也都能夠得到更好的信息化醫療服務。

第二個趨勢是,以前我們在進行醫療輔助診斷的時候,通常是必須要在醫院,也有法律規定,患者在初診的時候需要進醫院,複診的時候才能讓醫生在遠程通過信息化進行。

這種模式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發生了一定的突破。比如新冠肺炎的首診,就可以在家裡進行,這就是一種新的醫療理念,通過信息化使醫療服務前置。

所以我認為的兩個趨勢,一個是網際網路醫療面向更基層的大眾,一個是能夠前置到正統的醫療開始之前,就能夠開始有它的輔助診斷分診,或者類似疫情的問答、健康的諮詢這些工作。

澎湃新聞

:你如何評價目前我國的網際網路醫療水平?

王小川

:在中國,我們有兩個大的優勢。一個是我們的網際網路是很發達的,第二個是我們頂尖的醫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因為我們每個醫生所看的病人數量遠遠大於國外發達國家,所以他們在重病、疑難雜症方面的診斷能力是非常強的。

但是我們的醫療資源數量不足,所以基層醫療相對是不足,這也是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區別。另一個區別就是,在發達國家,AI的輔助已經進入到了實用化的階段,在英國或者美國,信息化背後的輔助診斷已經開始實際幫助到醫生,而中國目前還沒有做到用AI技術去輔助醫生。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頂尖醫生可以把他們的能力轉化成人工智慧的能力,再來輔助基層的醫生,馬上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談加入羅永浩直播間的帶貨經歷

羅永浩的感染力和理想色彩,讓產品實現了「破圈」

澎湃新聞

:網絡直播帶貨也在這次疫情期間迅速發展起來。直播間中的人,也不再僅僅是網紅,不少名人和政府官員也都當起了帶貨主播。你也入局了,在羅永浩的首場直播中亮相。這次當帶貨主播,你感受如何?

王小川

:目前,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視頻直播和電子商務走在其他國家前列,網絡直播帶貨,則是把這兩種能力做了一種融合。我個人認為,直播帶貨不只是當下現象級的一次性事件,而是還將長久改變我們的網際網路生活方式。大家會更適應在網上由一個主播去做產品引導或者介紹,然後再連接到後面的購物。這能把商品本身的使用體驗,和在購買過程當中的決策與享受,發揮到最大化。所以我認為,這又是一次新的突破,會對網際網路的格局帶來新的變化。

好多公司的CEO也登場來做直播帶貨,越來越多的主播也開始從文字、圖片轉向直播。我個人也加入了羅永浩的直播。通過這次直播帶貨體驗,我發現,非頂尖的、專業的明星,作為一個普通人,或者對自己產品有見解的人,都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進行自我表達。這種方式,對於消費體驗和產品連接來說,都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也將會成為一個更大潮流。

澎湃新聞

:那通過這次的直播,搜狗的產品有實現「破圈」嗎?

王小川

:羅永浩是比較有理想主義的,尤其對電子產品,蠻有情懷的,他希望打造足夠精緻、足夠有高科技含量的產品。那麼我覺得,對他個人而言,他自己在實業當中並沒有完成這樣的理想,而搜狗的產品有足夠強的AI能力,也做得很精緻,跟他的鑑賞力和傳播能力相結合,會使我們產品得到更好的宣傳。這次直播之後,也確實有更多的人對搜狗的錄音筆產品開始了解,產生了「破圈」的效果,達到了我們預期的品牌宣傳目的。

澎湃新聞

:你如何評價羅永浩的這次轉身?

王小川

:我覺得,這個轉身可以讓他的優勢得到更好發揮。羅永浩的感染力和理想色彩,對於消費者的引領和鼓舞,是能夠在他的帶貨過程中間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但是對羅永浩自己而言的話,他本身對這種技術的深度理解和創造力還有一些不足。

這種情況下,需要有創造力和研發能力的企業,與羅永浩進行銜接,這樣才能將優秀的產品更好地推向市場,將他的最大優勢發揮出來。

談網絡直播發展

降低網絡直播門檻更有利於網際網路平等精神的傳播

澎湃新聞

:在你看來,當前的網絡直播行業是否屬於野蠻生長?不少人呼籲加強內容監管,對此你怎麼看?

王小川

:我覺得並非網絡直播行業「野蠻生長」,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中國整個的網際網路發展,也是從監管不足情況下先行試水,才形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商業模式,也帶來了很好的使用體驗,同時再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管理。中國網際網路二十年的發展,都是在這個脈絡當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的。所以我覺得,對於直播網絡這種模式,可以根據具體的問題來進行逐步的監管,是恰逢其時的。

澎湃新聞

:也有觀點認為,網絡直播的門檻應該提高。

王小川

:我個人覺得這個門檻是應該逐步降低的,這更有利於網際網路平等精神的傳播。隨著視頻和直播的發展,進入門檻也會更加降低,只要你有想法、有才藝、有見解,那你就能夠通過這種平臺做你更好的表達。所以我覺得,門檻降低是非常符合網際網路精神、也是平民化的做法。

談AI合成技術監管

個人信息洩露和AI仿真技術造假將是監管方向

澎湃新聞

:你在這次的提案中,提到了一度爭議甚囂塵上的AI換臉技術。對於這項技術,你如何看待?到底該如何應用?

王小川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如今,不管你的相貌還是聲音,機器都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在職業場景裡,這方面的技術可以產生很多正面作用。比如我們之前推出AI合成主播,可以去取代主持人完成新聞播報,大大降低主持人、燈光師、攝影師等很多人的工作負擔,取代重複性的勞動,使人的價值更好地解放。在未來,這種分身技術,可以讓機器能夠從事更多的行業,做一些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但目前也出現了一些走偏了的方向,利用合成技術把一個人換成另一個人,甚至做出一些侵犯名譽權的事情,產生了詐騙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呼籲,能夠加強對人工智慧的合成、仿真領域的監管。很欣喜的是,在這次全國兩會上,民法典草案中提到了相應的內容。

澎湃新聞

:除了AI合成技術的兩面性需要被注意之外,還有哪些AI技術需要進一步監管?

王小川

:之前大家一直在討論的AI技術倫理問題,其實與現在的我們還有一定的距離。現在我們需要完善監管的,主要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防止數據的洩露,因為隨著用戶開始得到更好的服務體驗,機器的個人畫像、大數據的捕捉、信息採集等,可能會侵犯到個人隱私。這其實比較難畫清具體的邊界,就像在醫療領域,你需要把自己的身體狀態如實地告訴醫生,醫生才能給你更好的診斷。因此,如何進行隱私防範,防止數據的洩露,會是很重要的一個監管領域。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剛才提到的通過AI仿真技術來進行欺詐。

澎湃新聞

:實際上我國發展AI技術已經有一些年頭,但是我們留意到,目前仍然沒有一個科學系統的行業標準。這是為什麼?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王小川

:如今人工智慧幾乎在各行各業中都能使用,但是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來界定到底什麼才是人工智慧。你可以認為,一個電飯鍋的自動跳閘也算淺層的人工智慧,AlphaGo下圍棋也是一種人工智慧。所以說,人工智慧應用的範疇和深度,目前來看,本身就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在不同領域中,它有時候承擔的是識別能力,有時是數據分析或決策,有時是做這種合成,應用領域非常廣。所以我們認為,只能在不同場景和應用領域中發現具體問題來界定它的風險的時候,才能制定具體的行業標準,很難對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統一的標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搜狗王小川的新身份
    作為網際網路公司的代表,王小川和丁磊、劉強東、周鴻禕等出現在了全國政協新一屆委員名單中。在王小川看來,這是政協換屆後的一個明顯變化,來自於新經濟的從業者更多加入進來。「在政協委員的構成上,明顯開始對新經濟有更多的重視,特別是在新媒體和網際網路領域,看到行業的重要人物都能夠加入到政協或者人大裡來。」王小川說道。
  • 【清網】個人信息洩露為何頻頻出現
    保護公民隱私的相關立法在不斷完善 由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提到,個人信息被洩露後,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簡訊的騷擾,約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約63.4%的受訪者收到垃圾郵件。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本報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2月8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
  • 個人信息被洩露怎麼辦?怎麼防?
    個人信息被洩露怎麼辦?怎麼防?如今,不管是網購、叫車、點外賣還是使用應用程式(App),都難免要提供個人信息,方便之餘,該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1月25日視頻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時有發生,怎麼辦?
  • 直播亂象、個人信息洩露 依法治網迫在眉睫
    上月,中消協發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直播帶貨業態火爆,為促進消費添了一把不小的火;售賣假貨、虛假宣傳、數據造假等亂象,則在消耗著消費者的信任。
  • 個人信息洩露引熱議,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該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各方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熱議。如今,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該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為什麼會被洩露?該如何加強監管?
  • 個人信息是怎麼洩露的?
    當然,還有更嚴重的如電信詐騙和冒用他人身份證信息逃稅、貸款等不法行為。誰在洩露我們的信息?360安全研究員俞奎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個人信息往往是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方式洩露出去的。其中,主動洩露的渠道可能是在網際網路上分享出行的火車票、身份證照片等;在釣魚網站、惡意應用中填寫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帳戶信息等;連接釣魚WIFI導致信息被竊取等。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中信銀行就洩露客戶個人信息致歉
    新華社上海5月7日電(記者王淑娟)針對有客戶在網絡上公開投訴個人交易流水信息被洩露一事,中信銀行最新回應稱,經核實,有員工未嚴格按規定辦理,向第三方提供了客戶的收款記錄。已按制度規定對相關員工予以處分,並對涉事支行行長予以撤職。
  • 匯查查:帳戶監管為FCA?又一匯友控訴,澳匯監管信息造假!
    有關澳匯的話題不斷,近期又有匯友向匯查查投訴澳匯監管信息造假! 開戶帳戶選擇為英國FCA? 大家似乎有個誤區,以為選擇被FCA監管的平臺,就一定安全了,但現實總是不經意打臉。在匯友和澳匯的郵件裡,澳匯通過郵件向匯友證實:匯友在澳匯所開帳戶在FCA監管之下。
  • 業主個人信息遭洩露 兩名男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刑
    業主個人信息遭洩露 兩名男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刑 2021-01-08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洩露確診者個人信息,「發洩式」網絡暴力,檢察官:典型的侵犯隱私權
    不僅她的私人信息遭到「人肉」,而且還被許多網友編成段子搞人身攻擊。此事再度引發人們對於個人隱私保護、抵制網絡暴力等問題的廣泛關注。網絡生活已經成為人們的常態,在享受種種便捷的同時,也面臨著隱私洩露等問題的嚴峻考驗,「發洩式」網絡暴力必須全力抵制。
  • 勞爾在紐約會見美國企業家
    據《加勒比新聞》網站9月28日報導,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勞爾·卡斯楚在古巴駐美國使館會見了美國商會主席託馬斯·多諾霍、副主席喬迪·邦德等美國企業家,談及在古巴開展業務的機會,以及美國對古實施經濟、貿易和金融封鎖而對正常的雙邊經貿關係造成的障礙。多諾霍向勞爾主席介紹了上周五剛剛成立的美古商務理事會的重要意義。
  • 壹快評|直播亂象、個人信息洩露,依法治網迫在眉睫
    上月,中消協發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直播帶貨業態火爆,為促進消費添了一把不小的火;售賣假貨、虛假宣傳、數據造假等亂象,則在消耗著消費者的信任。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 四十萬元出賣四十萬人信息
    據報導,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隨後,警方也成立了專案組展開調查。目前,相關嫌疑人已落網。  據邯鄲警方消息,今年8月,邯鄲市永年區某物流公司委託人報案稱:其公司員工帳號被本公司物流風險控制系統監測出有違規異地查詢非本網點運單號信息的行為,導致大量客戶隱私信息有可能洩露。
  • 過度收集、「內鬼」洩露、個人註銷難……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最近,某速遞公司深陷輿論漩渦:40萬條客戶信息被「內鬼」洩露。據悉,今年7月底,該公司總部監測到兩個加盟網點有員工帳號存在運單信息異常查詢,疑似有「內鬼」和第三方勾結導致客戶信息外洩,公司隨即報案,相關犯罪嫌疑人已落網。雖然是「內鬼」作案,但公司作為客戶信息的處理者,對於洩露事件難辭其咎。
  • 成都女孩遭「網暴」,個人信息被公開,是誰洩露了你的隱私?
    希望警方能嚴懲洩露個人隱私者,這不僅是為趙某討回公道,更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的隱私不被侵犯。成都女孩被「網暴」的背後,在筆者看來,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個人隱私的洩露。個人信息事件洩露頻發在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在使用各大應用軟體時,大部分需要用到個人信息。
  • 成都確診女孩個人信息遭洩露,科學防疫不應該將隱私保護置於身後
    12月8日,四川成都一20歲女性感染者趙某的行程軌跡引發熱議,其個人隱私被洩露,遭網友謾罵。針對該事件,央視評論道,去除少數惡意成分,這也或多或少折射出人們對疫情出現的焦慮感。轉發提醒:現在,不是把注意力過度放在個別病例上的時候,我們應保持平和心態和理性態度,繃緊防疫意識不放鬆!
  • 銀保監會規範保險中介信息化工作 不得違規向關聯企業洩露個人信息...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對此表示,兼業機構雖然只是兼營保險代理業務,但在代理活動中其業務環節和涉及的消費者個人信息與專業機構基本一致,而且中小兼業機構在保險代理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和從業人員管理上往往不如專業機構規範,更需加強監管,故兼業機構應該在保險代理業務方面與專業機構保持一致的信息化工作要求。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不僅快遞,你的簡歷也被賣了
    事實上,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只是信息販賣黑市的冰山一角。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國內的信息販賣在監管重拳整治下已得到遏制,但信息販子在一些更為隱秘的境外空間內仍然猖獗。貝殼財經記者發現,不少信息販子正在兜售快遞數據,有信息販子稱可查詢實時快遞數據。相比於快遞數據,被洩露的更為全面、敏感的簡歷數據也正在被兜售。信息販子稱,40元可買超過4G的簡歷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