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網上和用戶交流,常常會被問道:音質是有線耳機好,還是藍牙耳機好?要知道在眾多的耳機當中,有線耳機在聽音體驗中始終佔據著支配的地位,而藍牙耳機的優勢則是便攜,方面使用。網間傳聞著聽音不要提藍牙耳機?那為什麼會有這個差異呢?下面為大家做了詳細的幾點分析作為參考:
一、耳機構造
經常使用耳機的朋友都會知道,耳機插到手機上面,通過手機播放器播放音樂,耳機就可以聽到聲音了。因為有線耳機構成比較簡單,就是:線材,耳機外殼以及腔體,發聲單元(複雜些的多單元耳機會有分頻板);而藍牙耳機看似簡單,實際的構造相對要更為複雜,耳機外殼以及腔體,電路板,發聲單元、晶片、電池。由於元器件較多,所以藍牙耳機體積普遍比有線耳機大。
二.工作原理
有線耳機是直接通過手機內部的晶片解碼音頻文件之後轉換為模擬電信號,電信號通過線材傳輸到耳機發聲單元進行發聲。藍牙耳機的工作原理相對會更複雜,首先是通過手機soc解碼音頻文件,之後轉藍牙編碼通過無線信號的形式發送到藍牙耳機上,藍牙耳機接收數位訊號,並通過藍牙耳機內部的數模轉換晶片,進行解碼和放大進而由耳機發聲單元發聲。
三、工作環境
我們都知道有線耳機是通過線材將電信號傳輸到耳機上面,那麼這個過程就是非常的順暢,所以受到外界幹擾的因素不多,所以聽到的聲音會更加純淨;而藍牙耳機是通過無線信號傳輸,工作頻率在2400~2500MHz,但是這個頻段內也是大多數無線設備工作的頻段,所以存在幹擾。在這一點上面,為了能更好地保持信號的穩定傳輸也是十分考驗廠商的產品設計能力以及綜合技術實力
四、傳輸音源
播放歌曲的時候我們都是會去優先選擇無損音樂播放,這樣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好的聽音體驗,所以音源質量對於音質而言也是非常重要。有線耳機是直接獲取解碼後的音頻信號進行發聲;藍牙耳機通過不同的編碼方式會有不同採樣率:主流的藍牙編碼有AAC、 SBC、apt-x、LDAC,採樣率也從16kHz,32kHz,44.1kHz,48kHz到目前最高的96kHz。選用更好的藍牙編碼技術也就會更好地保留音源的完整性。但是相對的採用了更高的採樣率,那麼傳輸質量也是會受到傳輸無線信號帶寬的影響,信息量越大,對於藍牙接收的要求更高,壓力也會越大,也就是容易出現卡頓,而且這些高採樣率的藍牙編碼技術LDAC、LDHC只是少數的廠家擁有技術,所以產品售價則是會更高。
同時傳輸的信息量越大,也會直接影響功耗與續航,所以很多藍牙耳機廠商在平衡音質、藍牙穩定性、續航上會有一個相對妥協取捨的過程!
五、音質影響的主要因素
影響有線耳機的因素主要是前端播放器,耳機發聲單元,耳機線材。
1.選擇不同的播放器可以獲取不同的聽感,例如專業播放器,功放,膽機,雖然都是解碼和放大的作用,但是出來的聲音卻有不同,功放可以更好體現出聲音的細節,膽機出來的人聲更耐聽,聲音偏暖。
2. 線材選擇:多數發燒友玩家都喜歡去選擇不同材質的線材,如OCC(單結晶無氧銅,分為PC-OCC和UP-OCC)出來的聲音較平穩,中低頻厚實且較耐聽。銀線:高頻特性好,聲音亮麗、通透,並且密度也高,聲音線條突出,結像優秀。所以多數的高端耳機廠家都會提供耳機升級線,多數是無氧銅鍍銀線,用來提升耳機的聽感。
3.發聲單元的選擇:目前多數的廠家都有自己研發的動圈單元,主流的有紙質振膜、塑料振膜、金屬振膜、生物振膜。
選用不同振膜會有不同的效果,例如使用生物振膜的耳機瞬態、動態表現非常的好,聲音自然柔很耐聽。高端耳機廠商會採用動鐵單元,動鐵出來的聲音相比於動圈,有更好的解析以及分離度,並且動態和瞬態表現也要強於動圈單元。
有線耳機在選擇單元的時候,並不需要去過多的考慮能擺放多少個單元,所以經常能看到多單元度搭配的耳機,由不同單元去負責中,高,低頻,那麼對於音質的解析度以及分離就會更好。但是對於藍牙耳機而言,腔體大小已經是限制了單元選擇,材質上的選擇可以多樣,但是動圈的大小就不能隨意去選擇,無法做到像有線耳機一樣去選擇超大動圈或者是多單元,而常見的就是選擇單動圈,或者更高端點的採用單個全頻動鐵單元。
以上的幾點個點都是對音源到播放出來的聲音都是會或大或小的影響,那麼相對來說藍牙耳機的受限制性會更高。
1.首先是腔體材料的影響,不同的腔體材料給耳機的頻率響應帶來一定影響,例如採用鋁合金材料聲音偏冷,低頻表現會比樹脂的硬膠材質的腔體稍好寫,但是這種選擇也會阻隔藍牙信號傳輸,所以無論是在哪個定位,選擇金屬材質腔體外殼的都不多。
2.晶片選擇:目前主流的晶片有瑞昱,高通,中星微、洛達等,在高端市場中高通的晶片使用最為廣泛,憑藉其高質量的apt-x,aptx-hd等藍牙編碼技術,有效的提高傳輸碼率,可以讓傳輸中音源的完整性保留得更好,但是缺點就是價格較貴,多數中高端藍牙耳機都是採用高通晶片。另一點就是藍牙天線,這個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選擇藍牙天線的好壞是直接會影響聽音體驗,如果傳輸信號不好,那麼聲音就會出現斷斷續續或者是直接斷鏈。
3.除此之外,還有在接收音頻無線信號的時候可能會受到其他無線信號的幹擾,導致音頻某段信號缺失,再加上原音頻文件兩次解碼、一次編碼後,其部分信息總是會被丟棄的,這部分是無法還原。雖然缺少的是極少一部分,但很多無線藍牙耳機的DAC數模轉換以及功放級做得比較一般,即便是過程中實現了無損壓縮,但是在後級設備中無法完美體現出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同一首歌曲用藍牙耳機來聽,歌曲的聽感會有不同。
總的來說就是有線耳機製作的門檻可以很低,藍牙耳機的門檻相對較高,技術也更為複雜,但是對於音質的調教這個來說總是相對而言的,有線耳機存在先天優勢,沒有更為複雜的晶片之類的,主要就是看發聲單元選擇和搭配以及調音師的功底的深厚,所以大多數方面有線耳機音質更好,而且各大頂級耳機公司也是重點放在有線耳機,所以經常可以看見他們的旗艦耳機都是萬元起步,而他們高端的藍牙耳機基本都在一兩千元。畢竟藍牙耳機考慮的因素很多,雖然其貌不揚的外觀,但卻是需要凝固了不知多少聲學工程師共同努力總結和研發的設計經驗以及理論實踐。比如放入過多的發聲單元會影響耳機腔體大小,不便於佩戴,在極小的腔體內搭配上不同的發聲單元,更要考慮好每個元件的位置擺放。所以音質方面就會有所妥協。
藍牙耳機真的只是聽個響?
以上的數據中,我們從大的方面去講解有線耳機和藍牙耳機存在差異的原因,那麼為什麼在多數人的潛意識裡會認為藍牙耳機不如有線耳機呢?其實這個也是和藍牙耳機的歷史有關。早些年藍牙耳機由於晶片的原因,無論是傳輸帶寬,還是音源採樣率和現在的技術都無法比較,再加上許多不良商家為了圈錢,使用的都是非常差的電子元件,導致聲音基本沒法入耳,導致多數人被藍牙耳機「勸退」;而在而今,藍牙技術的進步為藍牙耳機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從傳輸帶寬以及編碼技術上的提升,給了藍牙耳機從「聽個響」到「音質好」的進步。
然而耳機價位眾多,從9.9元到99元,再到更高的幾千元價位,那麼在音質這塊拉開差距的實際上是在於頂級價位的有線耳機,這個價位的耳機,通常採用的多個動鐵單元或者是動鐵+動圈單元組合,又或者是採用頂級的振膜材質動圈,通常價格都處於3000元以上,耳機素質雖然很高,但是依然需要搭配高端的前端使用,如果只是普通的前端、手機之類的,那麼耳機估計連三成功力都展現不出來。那麼為什麼藍牙耳機不去使用更加好的DAC晶片呢?原因很簡單,如果採用更高端的DAC就需要搭配更大的功放,那麼功耗必定會大幅度的上升,導致耳機續航時間變得非常差,進而就需要用更大的電池,那麼這就背離了藍牙耳機的定位:便攜,高續航。畢竟誰都不想自己的腦袋上戴著一個超級醜陋又臃腫的東西。
科技是不斷進步的,藍牙晶片的也在不斷進步,聲音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善,雖然比價頂級有線耳機,但是與中低端有線耳機對比依然不落後。那麼在未來,無線的設備也會越來越多,對於這一塊研究投入也會越來越多,相信在未來藍牙耳機不單是從便攜性去抗衡,音質上相信也是能夠達到高端耳機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