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中國,北京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
左手一條高速路,右手一座航天城!」
這是1997年倪萍在春晚上的配樂詩朗誦《北京時間》。
趙忠祥與倪萍
提起倪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溫柔大方、舉止優雅的春晚「央視一姐」。自1991年調入中央電視臺,她先後主持了13屆春晚,並多次獲得央視「最佳主持人獎」和「金話筒獎」。
作為90年代大家心中的女神,舞臺上的倪萍從容大氣、光彩照人,臉上時刻都洋溢著溫暖的笑容。
然而,生活中的她,卻經歷了旁人無法想像的苦難。
2014年9月,倪萍作客李靜和戴軍主持的《超級訪問》,在節目中,倪萍的一句話令人大吃一驚:「如果有下一輩子,我既不要爹娘,也不要孩子,也不要家庭。」而且她表示,這些話在生活中也跟兒子說過。
曾經的一代女神到底是經歷了怎樣的苦楚才能面對鏡頭雲淡風輕的說出這些話呢?其實,答案就在她的人生中。
倪萍原名叫「劉萍」,1959年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上面還有一位哥哥。小時候家裡生活壓力大,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在她一歲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去了寄養型的幼兒園,幾個月才接回來一次。
有一次姥姥去幼兒園看她,兩歲的小倪萍被繩子綁在凳子上,眼淚汪汪的看著姥姥,姥姥一瞬間淚崩!馬上就把小倪萍接回家,稱無論如何都要自己撫養她長大。
據倪萍回憶,跟姥姥在一起的那段時光,雖然日子很艱難,但其實是非常幸福快樂的。姥姥賣鐲子貼補家用,省吃儉用給倪萍吃上營養的飯菜。在姥姥的細心呵護下,倪萍愈發茁壯成長。
可後來家裡遭遇變故。在她十歲時,父母離婚,母親帶著她去和姥姥、舅舅一起生活。
從小缺少父愛的倪萍,對父親的印象非常模糊,離婚後的母親為了讓她過上好一些的生活,日日不辭辛苦的工作。
這一切倪萍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從小她便乖巧懂事、好學上進,儘量不給家人添任何麻煩。
17歲的時候,倪萍如願考上山東藝術學院,離家前她偷偷跑到派出所,把劉姓改成母親的姓氏「倪」,這才成了名副其實的倪萍。
畢業後的倪萍順利被分配到山東話劇院,成為了一名職業演員。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憑藉《山菊花》《女兵》等電影中的出色表演,在24歲時便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
隨著自己名聲越來越大,再加上人們的認可,倪萍獲得了去北京學習的機會。憑藉著自己的優秀表現,28歲那年,她被正式調入央視,開始主持《正大綜藝》。
樸實自然、親切可人的主持風格使得她深得民心,不久就在央視站穩腳跟,第二年便和趙忠祥一起主持了春晚。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不幸的是,倪萍便是萬千「不幸之人」中的其中一個。
因為缺少父愛母愛,倪萍從小就養成了倔強的性格。平日裡吃的苦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從不會輕易跟別人透露自己的心酸,也不會輕易認輸。
從情感上來說,倪萍缺失了童年最寶貴的東西。可是,也正是童年的經歷讓倪萍堅韌不拔,在面對人生考驗的時候能勇敢面對。
事業上順風順水的倪萍,主持春晚後已迅速躋身到一線明星的行列中。可誰曾想,輝煌事業的背後,卻是她不堪回首的感情經歷。
倪萍有三段婚姻和兩段戀情。初到北京時,倪萍與小品演員郭達一見鍾情,青春的荷爾蒙讓兩個青澀的少男少女迅速陷入愛情的旋渦。可是在雙方家長的反對下,這段短暫且美好的感情不了了之,無疾而終。
不久,倪萍賭氣家人對自己感情的幹涉,便隨便嫁了個老家的記者。山東與北京的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這段距離卻足以讓兩人本就不深厚的感情變得更加冷淡。
女兒的出生也並未讓兩人燃起共同生活的希望,最後兩人還是分道揚鑣,各自走了各自的路。
情場失意的倪萍本不對感情抱有任何希望,直到32歲那年,她邂逅了陳凱歌,一個讓她這輩子都難以忘卻的男人,開始了與他8年的卑微愛情。
兩人相識那幾年,陳凱歌《邊走邊唱》《霸王別姬》等優秀影片在國內外接連斬獲大獎,而倪萍的事業也蒸蒸日上,諸多榮譽的光環加諸一身。
一個是央視著名女神主持,一個是才華橫溢、屢獲大獎的英俊導演,這樣的二人在一起,可真是構造了一對愛情佳話。而此時的倪萍也表露自己的心意:「我是奔著結婚去的」。
因為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倪萍對這份愛情格外上心。在生活中,她無微不至的照顧陳凱歌,為他洗衣做飯。陳凱歌的父親病重時,倪萍也一直陪伴在陳父身邊,悉心照顧。
就當倪萍認為自己的愛情馬上就要開花結果時,陳凱歌卻對外界說自己主張不婚主義,聲稱:「兩個人的感情並不是靠婚姻維繫的。」
倪萍在《日子》中寫道:
極度悲傷,難過,腸子被灰洗過了,因為他(陳凱歌)曾經多次跟我說,嫁給我吧,跟我過吧!他說得那麼誠懇,執著,那麼真切,就是遲遲不提結婚的事。
1996年,陳凱歌再次因拍戲而忽略倪萍,兩人大概有一年未見。與之前的丈夫不同,分開的每一天,倪萍都萬分想念陳凱歌,甚至到了「期待一個電話遠遠超過了一切,等待他的歸來像迎接盛大的節日。」的地步。
然而,就在倪萍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陳凱歌盼回來的時候,卻沒想到,也盼來了8年愛情的結束。
傷心欲絕的倪萍質問他到底為什麼,而陳凱歌卻冷冷的回了句:我愛上別人了,要對她負責。這個別人,正是陳紅。
令倪萍更難以置信的是,口口聲聲說著不婚主義的陳凱歌,在分手不久就和陳紅結婚了!
在接受魯豫採訪時,陳紅在節目裡公開嘲諷倪萍說:
&34;
陳紅所說的事實與否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知道,在這場愛情遊戲中,倪萍確實輸了,完完全全的輸給了陳紅。
所以說,哪有什麼不婚主義,只是眼前這個男人還不夠愛你罷了。倘若他真的想要以後餘生都是你,那又怎會不給你一個有「家」的未來。
或許是傷得太重,又或許是倪萍真的累了。與陳凱歌分手後的一年,她便與攝影師王文瀾結婚,有了一個心心念念的屬於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虎子」。
1999年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裡,趙本山在全國面前表白:「倪萍就是我夢中情人」。此時,鏡頭切到臺下的倪萍,作為主持人的她笑靨如花。但幾乎沒人知道,就在前幾天,他出生不久的孩子被診斷出有先天性白內障,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失明。
倪萍的人生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倪萍決定,即使傾家蕩產,也要治好兒子!可誰曾想到,這條漫長的治病之路,一走就是10年。
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療,倪萍尋遍國內大大小小的醫院,可兒子的病情卻絲毫未好轉。
國內不行,那就國外!求醫心切的倪萍把兒子送到美國,由自己母親照顧,而自己則來回奔波在兩個國家。
為了多賺些錢,2004年,倪萍離開了她熱愛的央視,到處演出給兒子籌醫藥費。長期的奔波使得倪萍迅速蒼老,可在巨大的醫藥費壓力下,她一刻也不敢停下賺錢的而腳步。
這段日子太苦了,後來倪萍發文回憶到:
「母親和兒子住在一個朋友的舊房子。因為缺錢,母親只吃兒子吃剩的東西;因為缺錢,母親把兒子穿小了的鞋前頭剪去再給兒子穿,兒子的五個小腳趾頭都磨成了五個小鐵豆……」
這段話字字誅心。誰能想到曾日高高在上、風光無盡,受盡萬千榮耀的女神,竟也有過這種拮据的日子。著實令人心疼。
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有心人,天不負。在虎子十歲時,醫生告訴倪萍:眼睛已無大礙,下次複查可以到結婚的時候了。十年的奔波,終於有了好結果,也不枉費倪萍掏空家底的付出!
然而,兒子是治好了,丈夫卻又一次離自己遠去。因為長期的異地,再加上精神、經濟上的多重壓力,倪萍與王文瀾的婚姻也算是走到了盡頭。
這歷盡萬險、苦苦維持的家,終歸是又散了。
婚姻失意、愛情遭棄、愛子眼疾,平常人遭受這些只怕是會鬱鬱寡歡,整日裡哀天怨地。可堅強的倪萍憑藉驚人的毅力,硬生生的把自己的悲劇改寫,成了主宰自己人生的導演。
2005年,46歲的倪萍終於遇見對的人。她與《美麗的大腳》導演楊亞洲在相識多年後心生默契,互生好感。最終,這位紳士牽起了倪萍的手,二人步入婚姻殿堂。
倪萍此生不再孤獨。
有人曾問過倪萍,怎樣看待自己的經歷,她淡然回應:「這些經歷使我變得堅強,我很感謝這些苦難。」
感謝苦難,看起來非常平靜的幾個字眼卻承載了倪萍這一輩子的心酸苦楚。在面對苦難時,她直面而上、自我化解。經歷過風雨的她,不但沒有讓人看笑話,反而活出了自己優雅從容,更添一番韻味。
2002年,倪萍憑藉《美麗的大腳》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2006年,《雪花那個飄》獲得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11年,《大太陽》獲得第7屆中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2010年,倪萍出版了《姥姥語錄》,一舉獲得「冰心散文獎」。
這些,無一不是倪萍對苦難的蔑視,她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女人當自強!
坎坷了一輩子的倪萍走到現在,可謂是苦盡甘來了。但願這個被歲月「偏袒」過的女人,往後餘生,不要再添風霜。
執「洲」之手,與「洲」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