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成立到文革前(1949——1966),這段時期的國產電影中革命正劇始終佔據主導地位。
但除此之外,這一時期也催生了另一種值得我們關注的類型,即——「反特片」。
反特片顧名思義,指的是講述我方偵察人員與美蔣特務鬥智鬥勇的一類電影。
它出現於新中國成立之後,其創作一直延續到80年代。
新中國成立初期,冷戰背景加上韓戰的爆發,鎮壓反革命、掃除國內殘餘敵對勢力、穩固群眾基礎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
反特片則配合著這種政治要求而產生,因此有著很強的政治色彩。
它總是聚焦於呈現美蔣特務的陰謀,並在敵我雙方二元對立中教育人民群眾。
但是不同於革命正劇,反特片通常還具有很強的娛樂元素,比如驚悚、懸疑等等,所以它在電影史上也曾被劃歸為「驚險樣式的影片」。
1958年,由嚴寄洲、郝光導演的《英雄虎膽》則是「十七年」電影中最為經典的反特片之一。
電影講述了共產黨偵察科長曾泰假扮匪幫副司令潛入敵方內部,與匪首夫婦李漢光、李月桂、女特務阿蘭鬥智鬥勇,在歷經層層驚險考驗之後終於取得了他們的信任,最終成功將其一網打盡。
《英雄虎膽》在偵察英雄與反派女特務的塑造上極具特色,大膽突破了當時的一些創作禁區,擺脫了人物的臉譜化,呈現出人性的深度與複雜。
因此有影迷甚至稱其為「紅色無間道」。
一、女特務阿蘭——「反戲正演「
阿蘭可以說是《英雄虎膽》中最為出彩的一個女性形象,同時她也是反特片中最令人難忘的女特務形象之一。
她本是頭目派來監視副司令曾泰的親信,但是在和這位共產黨臥底的相處過程中,阿蘭逐漸被他的英勇正直所打動。
墜入情網的她夢想著眼前這個男人能夠帶她遠走高飛,和她去國外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因而此時的阿蘭從一個從事反革命的女特務轉變為一個陷入情感糾葛的天真女孩,她大膽表露自己的真實欲望,甚至可以為此放棄自己的政治身份。
同時影片中還給阿蘭這個角色增添了一些悲劇性色彩,比如老匪頭企圖佔她便宜,被妻子李月桂發現後,卻教訓阿蘭是騷貨勾引他。從而讓觀眾看到阿蘭並非一味妖媚一味邪惡,她同時也是一個受侮辱與受損害的人。
這種「反戲正演」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人物的政治色彩,人物不再是一個乾癟的政治表達工具,而變得更加立體、鮮活。
因此在結尾阿蘭犧牲時,人們甚至還會同情這個反派角色。
此外,電影中阿蘭跳倫巴舞的片段更是為眾多影迷所津津樂道。
當時倫巴在香港十分流行,導演為了更好地呈現反派人物,便專門請來一些香港的專家教演員跳。
最終這一場戲也成為電影中最為驚豔的段落。
而在文革期間,《英雄虎膽》被打為「毒草」的重要理由是——「美化特務阿蘭,跳搖擺舞是一場資產階級生活大展覽。」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倫巴舞段落在這部電影中的重要份量。
二、共產黨臥底曾泰——「比敵人更像敵人」
「智勇雙全」是反特片中偵察英雄的最大特質。
而《英雄虎膽》中偵察英雄曾泰,除了「智」、「勇」之外,臥底人物的兩面性演繹也十分成功。
曾泰首先是共產黨的一名偵察科長,其次他偽裝成敵方的副司令官,前者強調正氣十足,後者要求匪氣傍身。
無論從造型還是人物個性而言,一正一邪的衝突性都很好地體現在了曾泰這個角色身上。
根據曾泰的扮演者于洋所言,他在塑造這個角色時,始終堅持著「要比敵人更像敵人」的創作原則。
在打入敵人內部的過程中,由於敵方頭目一直對他心存懷疑,所以曾泰一共經歷了四次重大考驗,才最終得到了他們的信任。
在這四次考驗中,曾泰始終需要在共產黨員和副司令的雙重身份中來回切換,而這種身份的轉換大都通過特寫鏡頭、心理描寫來實現。
四次考驗危機重重,充滿懸念,導演還常常通過將人物緊張心理外化的方式來渲染懸疑氣氛,比如凌亂的髮型、側反光表現人物的滿頭大汗......讓影片驚險氣息十足。
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經典的反特片代表作,《英雄虎膽》在人物設置上兼具政治考量與娛樂化創新,可看性強,上映之後很快風靡全國。可以說在當時充分實現了政治、電影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難得的平衡。
2020年06月05日,中影公司發布公告稱將投資億元翻拍《英雄虎膽》,由香港導演莊文強(前作《無雙》)擔任編劇和導演。
50年代的紅色經典與港味美學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