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月8日下午13時,經過三天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雲南省的綏江縣。從山西沁水到四川閬中,再從閬中到雲南昭通,再到綏江,將近1800公裡的路程,沁水縣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與綏江救助站工作人員辦理完交接手續,護送流浪乞討人員鄧某返鄉任務圓滿完成。
2016年4月14日,沁水縣龍港中心派出所護送一位流浪乞討人員到縣救助站。「面容憔悴,衣物破爛不堪,骨瘦如柴,頭髮蓬亂滿是汙垢,思維混亂」,這是工作人員對他的第一印象,在交流中發現該救助者言語混亂、意識不清,一直念叨著「毛主席」,無法提供詳細的個人信息。工作人員隨後幫該救助者洗澡、理髮和更換乾淨衣物,並給他送上了可口的飯菜。考慮到該救助者可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縣救助站當即將該救助者送往定點康復治療醫院接受醫療康復救治。
多次與救助者溝通無果,縣救助站通過多種方式幫助該救助人員尋親,在全國救助尋親網、今日頭條、救助一家親、微信公眾平臺等平臺發布尋親公告。同時,協調龍港中心派出所進一步核查該救助人員的身份信息,進行DNA採集比對、人臉識別等。但依舊無法查詢到該救助人員的任何信息。
由於精神異常,該救助人員意識時而模糊時而清晰,和工作人員的交流也不是很順暢,但工作人員經常前往醫院陪他聊天,待他如親人一般,並不斷囑咐看護人員,一定要細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2018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腦梗使得該救助者生活不能自理。這更加促使工作人員加快了尋親的腳步,但一條條尋親信息的發布都石沉大海,一封封協查申請都無任何信息,但是他們依然沒有放棄幫助該救助者尋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該救助者得到很好的治療,基本生活能夠自理。
也許是被工作人員的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感動了。在無數次的人臉識別中,終於有了結果。顯示該救助人員的身份信息是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人,有了這一重要的結果,縣救助站工作人員立即前往龍港中心派出所調取其身份信息,並給雲南省昭通市救助站發協查函,請求昭通救助站就該救助人員身份進行進一步的核實,最終確定了該人員的身份信息。該救助人員姓鄧,已經離家8年之久,鄧某父母早已過世,家中還有弟弟、表姐等親屬,鄧某的親屬聽到找到親人的消息後心情非常激動,想立刻見到離家多年的親人。這個消息讓工作人員很激動,近5年不間斷的尋親努力終於有了結果。
為了使鄧某儘快返鄉與親人團聚,縣民政局、縣救助站都非常重視,針對鄧某返鄉召開專題會,研討護送事宜。確定本次護送由沁水縣民政局局長車海林同志親自帶隊驅車前往護送。由於鄧某沒有基本的溝通能力,車局長同工作人員一路上耐心細緻地照顧鄧某,隨時關注他的情緒,陪他聊天。
經過將近一千八百公裡的行程、23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2021年1月8日13點鄧某在車局長和工作人員的護送下安全順利到達綏江,在綏江縣救助站的安排下,鄧某與8年未見的親人團圓。在見到親人的那一刻,一直沉默的鄧某卻毫無預兆的痛哭起來。
看到這一幕,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忍不住紅了眼圈,真沒有想到,一個走失8年之久,思維不清的人,卻在見到親人的那一刻失聲痛哭起來,真的是很令人感動,同時也讓工作人員忘卻了這一路的顛簸、忘卻了這一路的疲憊!
救助鄧某隻是救助站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沁水縣救助服務站堅持發現一人救助一人,對受助人員予以妥善安置的同時,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尋找親人,護送他們平安回家。用「熱心、細心、誠心、愛心、耐心」溫暖著流浪乞討人員,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沁水縣救助服務站提供)
來源:山西畫報晉城號
編輯:董雅連
原標題:《山西沁水:跨越千裡 送「愛」回家》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