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衛生事業和經濟帶來了何種影響?
9月15日,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發布了《2020年目標守衛者報告》。報告中稱,受今年疫情影響,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絕大多數指標均出現了倒退。在疫情衝擊下,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增加了7%;可衡量衛生系統運行狀況的疫苗接種率正跌落至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換言之,在全球疫情暴發後的短短25周內,疫苗接種水平就倒退了25年。
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在寄語中國讀者的視頻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危機,它亟需全球性的應對方案……我很樂觀地相信,通過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夥伴一道,我們一定能重振旗鼓。」
疫情嚴重損害全球經濟
報告稱,在經濟層面,就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來說,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兩倍。面對經濟危機,低收入國家難以籌措到所需資金來將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在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中,刺激經濟的資金平均佔到各國GDP總額的22%,但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這個佔比僅為3%,加上這些國家的GDP體量本來就小得多。「這就等於是在一塊本就很小的餡餅上切了更小的一角,遠遠不夠。 」報告稱。
在眾多限制下,許多中低收入國家正在通過不斷創新的方式應對挑戰。 例如,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非洲進出口銀行和其他數十個合作夥伴在6月啟動了「非洲醫療用品平臺」(African Medical Supplies Platform),以確保非洲各國能夠擁有價格實惠且高質量的救生設備和用品,這些物資中很多都是在非洲本地製造的。
即便如此,很多政府能夠花在社會保障體系上的資金仍舊有限。據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估算,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在短短幾個月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終結了此前20年不間斷的改善記錄。新冠肺炎疫情在今年已使近3700萬人跌落至日收入1.9美元的極端貧困線以下。
在這些新增的貧困人口中,女性佔據更大比例。這一方面是因為中低收入國家的女性很大一部分都在非正規行業工作。由於得到政府支持的機會較少,在疫情開始的第一個月內,非洲非正規工人的收入驟降80%以上。另一方面,女性承擔了大量無償的照料工作,而且這種工作分配不均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
倡導全球合作
報告指出,在這場危機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國際貿易佔到整個歐盟GDP的66%。再看看紐西蘭,儘管這個國家只有零星病例,但其經濟也在縮水。在全球性的經濟災難面前,保護單個經濟體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報告稱,「如今的危險是,那些仍在對抗』殘餘的大流行病』的國家,在新老挑戰的共同夾擊下將被遠遠地甩在後面。這樣的不公令人心碎,而且也並不利於那些走在前面的國家的自身利益。 」
因此,報告倡導,為了控制病毒肆虐並結束疫情,世界各國需要儘快展開三項合作。首先,在短期內開發診斷和治療手段控制疫情,在中期內研發出疫苗結束疫情。其次,盡己所能,以最快的速度製造出儘可能多的檢測試劑和疫苗。此外,將這些工具公平分配給需求最急切的人,不論他們身處何地,不論貧窮還是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