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30.5%!最抗熱的優質小白菜新品種,大家都搶著種!

2020-12-26 騰訊網

我國抗熱小白菜育種現狀為南方夏季多高溫、高溼天氣,抗熱品種大多是青梗類型,白梗菜抗熱類型很少。

抗熱菜秧生長周期短、苗期抗性強,已逐漸成為主要的栽培形式,其栽培面積逐年大幅度增加。抗病、抗逆品種多採用雜種優勢途徑育種,目前自交不親和系配製雜交種應用較為廣泛,利用雄性不育系(如Ougra CMS)配製抗熱雜交種因F1種子產量低,在生產應用中受到限制。

本文利用Polima胞質雄性不育系育成了新品種暑熱,以期為白梗小白菜消費區域提供更好的小白菜抗熱菜秧新品種。

1 選育過程

1.1 母本雄性不育系的選育

2009年引入由南京農業大學白菜生物系統實驗室轉育自甘藍型油菜Pol不育源的小白菜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09PA4,其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2%,對低溫輕度敏感。

2009-2013年,採用單株—混合選擇法以保持系對其做成對測交,後代鑑定不育性,淘汰微粉株,同時進行抗性篩選,直至群體不育度高於95%。2014年擴大繁種獲得小白菜Pol胞質雄性不育系P44,其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雌蕊和蜜腺正常,雄蕊退化、長度為雌蕊的2/3,花葯白色盾形或三角形,無花粉或敗育;春季始花期對低溫輕度敏感,3%~5%不育株花葯尖端黃色有微量花粉或花葯不開裂;盛花期不育株率100%,不育度100%。

P44表現為中大株型,直立、束腰,葉色綠黃,葉柄白、扁平,抽薹性為二月白類型,配合力高,種子產量高,生長勢旺,抗病、抗逆性強。

1.2 父本自交系的選育

2008年引入湖南地方品種湘潭矮腳白,選取抽薹最晚、具典型品種性狀的單株自交,採用系譜法選育自交系。2009-2013年夏季對S1~S5各系統世代進行抗熱性狀篩選,秋季進行抗病性及經濟性狀篩選,春季進行晚抽薹篩選。

2014年擴大繁殖自交系S6。矮腳白自交係為中大株型,直立,束腰性弱,開展度大,葉黃綠色,柄白色、寬且扁平。生長快,早抽薹二月白類型,開花較不育系P44早3~8天,特殊配合力高,抗熱、抗病。

1.3 配製雜交組合

2013年3月試配雜交組合。以雄性不育系P44為母本,矮腳白自交系S5為父本,人工授粉配製雜交組合,7~8月開展夏季抗熱預備品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雜交組合具明顯雜種優勢,抗熱性強、生長勢強、產量高。2014年試繁P44×S6雜交種,參加品比試驗1;2015年參加抗熱品比試驗2和抗熱區域試驗1;2016年參加抗熱區域試驗2和生產試驗1;2017年進行生產試驗2。2018年夏季推廣試種,定名為暑熱。

2 選育結果

2.1 豐產性

品比試驗

2014-2015年在南京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寧淳化基地參加品比試驗,以抗熱白梗品種矮樁早冠(CK1)和抗熱矮腳黃(CK2)及抗熱青梗品種夏帝(CK3)為對照,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複,小區面積3㎡,試驗單株數據取3次重複(每重複10株)的均值。

2014年7月20日播種,8月10日採收菜秧;9月6日播種,9月27日(5葉期)移栽,10月28日採收大棵菜。2015年7月16日播種,8月4日採收菜秧,並以株行距15cm×15cm(100株)定植,8月20日採收小棵菜。因CK3夏帝為青梗菜秧品種,與暑熱、CK1和CK2成株性狀差異較大,故未對CK3小棵菜和大棵菜的相關性狀進行比較。

由表1可知,暑熱的豐產性在菜秧、小棵菜及大棵菜時期均優於對照,差異極顯著。暑熱菜秧2年平均產量較對照矮樁早冠增產16.7%,較抗熱矮腳黃增產30.5%,較夏帝增產15.3%。

區域試驗

2015-2016年在南京江寧區、安徽馬鞍山和湖北武漢參加夏季抗熱小白菜區域試驗,以矮樁早冠(CK)為對照,3次重複,小區面積5㎡,各試點在7月14~20日播種, 18~22天收穫。試驗結果表明(表2),暑熱2a平均每667㎡產量為1 646.7kg,比對照矮樁早冠增產12.3%。

生產試驗

2016-2017年在南京江浦區、安徽宣城、湖北鄂州進行,以矮樁早冠(CK)作對照,試驗面積250~300㎡,各地分3批(6月25~28日、7月10~15日、7月25~31日)播種,18~22天採收,表3中抗熱菜秧產量顯示,暑熱2年各試驗點、各批次均比對照增產,菜秧每667㎡平均產量1496.8kg,比對照矮樁早冠(1367.8kg)平均增產9.5%。

2.2 抗熱性和抗病性

2014-2015年品比試驗,每重複保留0.5㎡用於統計22天(2014年)、21天(2015年)時菜秧熱害指數[=Σ(各級熱害株數×熱害級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值)×100]和病情指數[=Σ(各級病株數×該病級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值)×100],並記錄小區內50%植株長到5片葉時的天數(表4)。

2a試驗中,暑熱的平均熱害指數18.0,優於對照品種矮樁早冠(21.4)、抗熱矮腳黃(33.6),與夏帝(17.3)差異不顯著。暑熱長至5葉期天數最快16天(2015年),2a平均17天,快於矮樁早冠(19.5天)、抗熱矮腳黃(25.0天)和夏帝(21.5天),小區產量最高,表現為抗熱性極強,生長速度快。

2年暑熱的病毒病病情指數為21.1,優於矮樁早冠(23.2)和抗熱矮腳黃(26.4),較夏帝(19.8)稍高;炭疽病病情指數22.9,優於矮樁早冠(24.8)和抗熱矮腳黃(24.5),與夏帝(22.3)相當,表現為抗病性強。

2.3 優質性

2015年夏季邀請南京市種子管理站和南京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15人,對暑熱及對照矮樁早冠等16個小白菜菜秧品種(7個白梗+9個青梗)品嘗打分,取加權平均值,暑熱在白梗品種中排名第1,在16個品種中排名第3,表明暑熱風味品質佳。

2016年秋季對暑熱進行營養成分測定,其含可溶性蛋白19.72mg/g,可溶性糖29.14mg/g,乾物質18.08%,維生素C 24.22 μg/g。

3 品種特徵

暑熱為抗熱白梗小白菜一代雜交種。大株型,直立、微束腰,開展度大,葉色黃綠,柄白、扁平,生長勢強,生長速度快,可抗35℃高溫,抗病毒病、炭疽病,產量高。

作抗熱菜秧栽培時,16~22天(5葉期)收穫,株高15.6cm,產量1500kg/667㎡;作抗熱小棵菜栽培時(撒播間苗或移栽),生長期35~40天,株高22.0cm,株幅18.8cm×18.4cm,11片葉,產量3459kg/667㎡;作大棵菜栽培,移栽後20~40天收穫,株高28.8cm,株幅30.2 cm×32.0cm,22片葉,產量7003.6kg/667㎡。

4 栽培技術要點

暑熱適合在長江流域各省白梗小白菜消費區域夏秋栽培,以抗熱菜秧用途為主。截至2019年暑熱已在江蘇、安徽等6省20個地區推廣近500h㎡。

播種

5~9月可露地撒播,667㎡用種量夏季1.0~1.5kg、秋季0.5~1.0kg。夏季抗熱菜秧栽培多配套防蟲網、防雨棚等設施,播種至出苗需蓋遮陽網,早晚噴灌水。夏季最快16天收菜秧,長江流域1年至少可收穫7茬菜秧。因暑熱成株株型稍散,葉片脆、易折,不耐儲存和運輸,故不建議作大棵菜栽培。晚秋或早春栽培,若遇冷空氣需及時覆蓋加溫設施或提前採收(植株遇低溫再回暖後易春化抽薹)。

施肥

選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壤土田塊。基肥用腐熟糞肥,苗期尿素隨澆噴水施入,每隔10天追肥1次。

病蟲害

暑熱夏季栽培條件多為高溫多雨,菜秧容易腐爛,病毒病、炭疽病發病率高;秋季主要病害為霜黴病,加強田間管理,降低土壤持水量;秋冬採收前軟腐病會嚴重影響產量。蟲害有菜蚜、黃曲條跳甲、小菜蛾、菜青蟲、螻蛄等。

溫馨提示

快遞停滯,《長江蔬菜》雜誌發行不打烊,2020年2月下刊已發行,免費電子期刊,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作者介紹:

楊陽,農藝師,碩土,主要從事小白菜育種工作

周鴻章,男,通訊作者,主要從事小白菜育種與推廣工作

信息來自《長江蔬菜》2020年2月下

更多信息,請添加小蔬微信號CJSCZZS001了解!

相關焦點

  • 20年來 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
    在內蒙古通遼市,農民都知道它高產優質、抗蟲害、適應性強,而且不斷刷新糧食高產記錄。經全國玉米栽培學組專家嚴格測產:內蒙古通遼種植大戶杜振軍150畝連片平均畝產1208.5公斤。「在通遼就得多種『京科968』,企業喜歡收,糧好賣、價又高。」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村的種植大戶劉青春說。
  • 一個瓠瓜新品種,近5年新增效益4億多元
    「『浙蒲6號』瓠瓜新品種平均畝產量超過5000公斤,畝產值達2~3萬元,每畝增效700~1000元。」近日,記者從浙江省農科院獲悉,在浙江省科技廳農業新品種選育專項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瓠瓜育種團隊,應用傳統育種結合現代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育成了能在低溫、弱光條件下種植的瓠瓜新品種——『浙蒲6號』,設施早熟栽培比普通瓠瓜每畝增產750~1000公斤。
  • 今年應該種什麼小麥新品種?
    問題:今年種什麼小麥?答案:今年小麥可用種鄂麥170,太麥198,洛麥26,徐麥35,泛麥803,中麥875等等,都是多抗優質高產小麥品種。鄂麥170:是湖北省2014年唯一審定的小麥優質高產新品種。鄂麥170屬於半冬性早熟抗寒性好的優質品種,白色籽粒,角質光亮,籽粒飽滿度良好,屬優質麥標準。莖杆粗壯彈性好,抗倒伏性很強。植株集中緊湊,莖杆蠟層厚,抗病性非常好。大穗大籽粒,產量高,通常畝產600千克左右。太麥198:是優質、抗性強、高產、適應性廣泛、新審定的新品種。它具有中抗赤黴病、矮杆、高產、廣適等等突出優特之長處,具備翼魯豫麥區大品種和換代品種的潛力。
  • 濟麥38等三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審定
    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於山東省2020年第二批農作物審定品種的通告》,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選育的濟麥38、濟麥70和濟麥106三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審定。   濟麥38具有高產穩產、穗大穗多、矮稈抗倒、抗病抗逆等特點,區試平均穗粒數41.7粒,比濟麥22多6.4粒,平均畝成穗42.3萬,實現了大穗品種畝穗數的突破。
  • 全國「新米」品鑑大會,江蘇水稻新品種「寧香粳9號」捧金獎
    12月19日至20日,全國農技中心聯合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了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暨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活動。5位院士和全國29位水稻知名專家擔任評委,現場品鑑了78個優質稻品種,最終評選出15個優質粳稻金獎品種、15個優質秈稻金獎品種。
  • 高產、多抗、廣適大豆新品種「東生104、東生105和東生112」通過審定
    「東生104」(審定編號:吉審豆20200031)為高產、抗病大豆新品種。該品種以吉育47為父本,自選系BY0013為母本。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手段,通過聚合高產基因和抗花葉病毒病基因、抗灰斑病基因選育而成。
  • 特殊用途小麥新品種來了
    現在,肩負提升「營養、品質」重任的特殊用途功能性小麥新品種誕生了。近日,由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田紀春教授最新育成的特殊用途功能性小麥新品種「山農藍麥1號」和「山農101」(山農黃酮麥1號)獲得審定,進入推廣種植和加工應用階段。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山農101」是國內審定的第一個高黃酮小麥新品種。
  • 昌黎果研所:甜櫻桃新品種「走四方」
    5月18日,記者走進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科技創新基地的溫室大棚,果香撲鼻而來,只見一串串圓潤飽滿、色澤光潔的甜櫻桃果實掛滿枝頭,令人垂涎。「這個外觀晶瑩剔透的黃色品種就是『玲瓏脆』,是2017年經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它的突出特性是果個大,風味甜,結果早,豐產性強,果肉脆硬,耐儲運。」
  • 這個超高產、特大棒玉米新品種,穗長28釐米,平均畝產2650斤
    玉米要想獲得高產,品種是關鍵,入冬後,許多農民都在挑選高產優質的玉米品種,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超大穗、矮杆抗倒,超高產玉米新品種--平玉8號。品種基本情況平玉8號是由平頂山市農業科學院和武威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共同選育的玉米新品種,2009年通過河南省審定,2012年通過甘肅省審定,2012年通過河北省審定,2014年又通過國家審定。2018年通過山東省引種備案,是一個適應性好,矮杆抗倒、棒大棒勻、穩產高產的玉米新品種。
  • 30多個優質荔枝品種 「嫁」到漳州
    7月4日,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吳振先、李建國、黃旭明、鄭少泉等一行來漳「出診」,深入龍海程溪荔枝園了解荔枝新品種結果表現、收成情況,並現場為果農答疑解惑,助推漳州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果園內,專家們仔細查看果樹生長情況,點讚新品種荔枝「嫁」到漳州後長勢良好,並耐心解答果農提出的問題。在座談會上,專家從市場前景、種植技術、產品銷售等方面,向果農介紹了種植晚熟新品種荔枝的多方面優勢,並建議龍海程溪發展荔枝種植「一村一品」,提高當地荔枝經濟效益,促進果農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
  • 江蘇射陽大米集團榮獲「優質稻米新品種新技術綜合示範基地」認證...
    10月27日,在浙江嘉興舉辦的「長三角優質食味水稻產業技術創新研討會暨農業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 上傳來喜訊,江蘇射陽大米集團公司獲得了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微四省農科院組建的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所授予的「優質稻米新品種新技術綜合示範基地」品牌認證,這也是江蘇省兩家、鹽城唯一一家獲得此項稱號的單位。
  • 5個蘋果新品種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
    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蘋果育種團隊,經過10多年的努力和研究,選育的「福九紅」、「福星」、「福美」、「黃金脆」、「賽金」5個新品種獲得了國家植物新品種權。據悉,青島農業大學蘋果育種團隊是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遺傳改良研究室崗位科學家團隊,長期從事蘋果新品種選育和育種技術研究,得到了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和山東省良種工程等多個課題的資助。
  • 超長待機的梅雨進入尾聲,小白菜來救災,它跟毛毛菜、大白菜是什麼...
    災後快速恢復生產的蔬菜種子是最受菜農歡迎的,需求量最大當然數「早熟5號」這一類速生的小白菜品種。1】不怕澇,長得快,小白菜是老底子城郊菜農的專寵夏天我們常吃的小白菜,因為葉片水嫩不耐儲運,一般是城市近郊菜農種的最多。
  • 楊乃武與小白菜居然留下了合照
    2004年5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杭州市餘杭區的文史專家俞金生獲得一條重要線索:在湖北省浠水縣的一位楊氏後裔,有一張來自法國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起戴枷鎖受刑的老照片。老俞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案文化,至今已有30多年。獲悉這條線索之後老俞如獲至寶,通過多方努力終於獲得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照片中的楊乃武眉清目秀,個子不高,比小白菜矮了半個頭。
  • 最有發展前景的蘋果新品種
    那麼2019年,你認為最有發展的蘋果新品種都有哪些呢?  瑞陽  「瑞陽」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雜交選育的晚熟紅色蘋果新品種,親本為秦冠×富士。  樹勢中庸,樹姿半開張。主幹灰褐色,光滑,多年生枝條紫褐色,一年生枝條赤褐色,枝條直伸,枝質中等硬,;皮孔較小,中多,稍凸出,近圓形;嫩梢和秋梢的茸毛中多。
  • 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名單公布 我省3個品種喜獲...
    12月20日,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大會結果揭曉,經過130個品種激烈角逐,最終選出了30個金獎的品種,其中我省選育的秈稻品種「華浙優261」「中浙優8號」、粳稻品種「嘉禾香1號」獲大會金獎,獲獎品種數量佔本次全國金獎總數的十分之一,同時我省也成為全國唯一同時獲粳稻和秈稻金獎品種的省份
  • 項目專家的成果「鮮食葡萄新品種培育及優質高效綠色效栽培技術...
    2020年4月19日,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葡萄及瓜類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劉三軍研究員團隊完成的「鮮食葡萄新品種培育及優質高效綠色效栽培技術集成應用」成果,通過了河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
  • 30年前的「小白菜」陶慧敏:驚為天人,演技顏值「吊打」流量明星
    從「小白菜」到《紅樓夢》中的林妹妹,而陶慧敏的美,則代表著一個時代!影響到了70後,80後甚至是90後好幾代人。01,對於很多的觀眾來講,陶慧敏最經典的形象要數《楊乃武與小白菜》中溫婉大方的「小白菜」了。
  • 這個最強高產抗病新品種,是絲瓜選種的不二選擇!
    1 選育過程 綠源3號是以FS153-1為母本,以FS214-2為父本配製而成的新一代絲瓜雜交種。2012年秋季總產量2107.80 kg/畝,比對照雅綠2號增產33.8%,二者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對照雅綠2號總產量為1 575.60kg/畝;2013年春季總產量2796.67kg/畝,比對照雅綠2號增產54.65%,二者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對照雅綠2號總產量為1 808.33kg/畝。兩季平均總產量2452.24kg/畝,比雅綠2號增產44.93%(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