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的這部港劇,沒什麼知名度,但收視比《天龍八部》還高

2020-12-24 娛八樂

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好玩的現象,有些港劇在內地風靡一時,但在香港卻不算特別爆款。反之,有的劇在香港特別受歡迎,但在內地卻名不見經傳,沒什麼知名度。比如97年TVB製作的這部《男人四十打功夫》,很多人可能聽都沒聽過,但當年在香港的收視率卻比《天龍八部》還要高。

97年的劇,第一次看記得還是在99年。當年在電視臺播放的時候叫什麼《真假功夫》,這個劇名簡直土到爆。一直都搞不懂,好好的劇名怎麼都要改得這麼奇葩,比如《刑事偵緝檔案》叫什麼《無敵先鋒》,《怒火街頭》叫什麼《鬥智情緣》,《隔世追兇》改成了《父子同心》,最雷的是《學警雄心》,居然叫什麼《歡喜冤家好兄弟》,真的是無語了。反正太多了,閒話少敘,我們說回此劇。

元華飾演方天龍,這還是第一次看他演男主角,太難得了。在劇裡人人都叫他龍少爺,但這怎麼看都像是老爺級別的吧,感覺他好像一直都長這樣,就從來沒年輕過。

他飾演的主角明明不會武功,但因為家裡有錢,老媽收買了一大堆武林高手假裝敗給他,他自以為功夫了得,還號稱打遍佛山無敵手,後來遇到真正的高手,才發現自己根本很菜。再後來在一番自暴自棄的頹廢之後,機緣巧合下又碰到個絕頂高手,最後假功夫練成了真功夫。

吳毅將飾演方天勇,這一看就是反派。他和元華本來是同父異母的好兄弟,後來因各種誤會反目成仇,然後逐漸黑化變得喪心病狂。

整部劇沒有什麼曲折離奇的情節,也不是特別緊張刺激,更不是什麼大製作,看上去還感覺又窮又破,但就是輕輕鬆鬆的特別搞笑,而且只有20集,看得也不累。當然,最好看的還是動作場面,這是最大的亮點。

除了元華、吳毅將,還有劉家輝、洪天明、谷峰,看看這些狠人,全都是練家子,打起來勁道十足。沒有飛來飛去,也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剪輯,武打招式快速而流暢,都是實打實的拳拳到肉,特別原汁原味。什麼北鬥七星拳、赤練鷹爪功、羅漢拳、醉拳、形意拳,各種功夫嘆為觀止,看得那叫一個過癮。那時候的功夫片都好看,這武打設計太贊了,現在反而拍不出來了。

還記得最後一集,方天龍方天勇大決鬥,醉八仙大戰鐵羅漢。何仙姑彈腰獻酒醉步多,看元華扭扭捏捏的姿態,簡直笑到噴飯。感覺這個角色完全就是為元華量身打造,又會搞笑還會打功夫,以前的演員都是全才。

這部劇於97年播出,平均收視34點,位於那年收視榜第4名。那是TVB的一個巔峰年,全年可謂是好劇不斷,能擠進10強都很不錯了,更何況是全港收視第4名,這成績可謂十分耀眼。要知道,排在第6名的就是那部經久不衰的《天龍八部》。

97年的這部港劇,沒什麼知名度,但收視比《天龍八部》還高。

97年TVB收視十強,《苗翠花》第九,《天龍八部》僅排第六

相關焦點

  • 這七部港劇都被低估了,別看沒什麼知名度,但當年收視卻特別高
    最驚豔的還是周海媚,小芙蓉民國時期的扮相簡直美哭了,她和林家棟真是CP感爆棚,怪不得當年還拿了最佳情侶獎。只是畢竟沒在內地大規模地被引進播放,所以顯得很冷門,很多人也並不熟悉,但卻力壓同期的《醉打金枝》《天龍八部》《難兄難弟》,是97年收視最高的港劇。
  • 97年TVB收視十強,《苗翠花》第九,《天龍八部》不是第一
    《男人四十打功夫》年度收視第四名,難得看到元華演男主角,還是個富家大少爺。會不會太沒說服力了?這還叫少爺?怎麼看都是老爺級別吧。豬頭肉配二鍋頭,喝完耍套醉八仙,坦白講20集實在太短了。平均收視34點,排在年度第五名。
  • 《天龍八部》——97版的永遠是經典!
    金庸小說基本都看過,無論書中還是劇中最喜歡的就是天龍八部!當然最愛的人物也當屬蕭峰。提起黃日華,大家第一反應多是他主演的射鵰,認為是他塑造的代表性人物,可但凡看過97版天龍八部的觀眾,我想都會覺得蕭峰才是華哥演藝生涯中最經典的一個角色!此角色塑造得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97版《天龍八部》「遊坦之」一對兒女曝光,兒子已經年滿18歲
    而97版的《天龍八部》也是其中之一,這實際上是港劇最後一次在內地造成大規模風潮,此後隨著內地電視劇的崛起,港劇再也沒有製造出如此盛景。儘管兩岸三地,甚至新加坡都拍過武俠劇,但竊以為,能夠精準表現「俠」的精神和「武」的意境的,其實只有港劇。現在回頭來看,港產武俠劇裡的特效大多很粗糙,但這些粗糙的特效,卻能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一種武功的特點。比如《天龍八部》裡的降龍十八掌、鬥轉星移、六脈神劍等武學,都讓人印象深刻。
  • 97版《天龍八部》「遊坦之」的一對兒女曝光,兒子已經年滿18歲
    而97版的《天龍八部》也是其中之一,這實際上是港劇最後一次在內地造成大規模風潮,此後隨著內地電視劇的崛起,港劇再也沒有製造出如此盛景。這裡藉機再多說兩句港產武俠劇。儘管兩岸三地,甚至新加坡都拍過武俠劇,但竊以為,能夠精準表現「俠」的精神和「武」的意境的,其實只有港劇。
  • 盤點1994-2001年,內地收視口碑完爆TVB的十部港劇
    今天四夕帶你們回顧下1994年-2001年,十部在內地爆火,香港卻收視慘澹的港劇。1997年《天龍八部》>又一部武俠神劇來襲,97版《天龍八部》太經典。演員20年後還上了《王牌對王牌》,想當年劇有多火。
  • 盤點1994-2001年,內地收視口碑完爆TVB的十部港劇
    今天帶你們回顧下1994年-2001年,十部在內地爆火,香港卻收視慘澹的港劇。 1994年《笑看風雲》 當年,古俠小說風靡,古裝翻拍收視高。
  • 97版《天龍八部》齊聚《王牌對王牌》,黃日華與劉玉翠淚灑當場
    據了解,節目組很快將為觀眾朋友們獻上一份視覺大餐,那就是請來九七版《天龍八部》大半個劇組的演員。這讓網友們激動不已。劇中喬峰段譽虛竹三兄弟的扮演者黃日華陳浩民以及樊少皇全部來到現場。還有王語嫣阿紫鍾靈的扮演者李若彤劉玉翠和何美鈿也來到現場,此外呢,還有鳩摩智、段正淳以及段延慶的扮演者。這樣一個強大的陣容自然是引發了網友們熱烈的討論,大家都感到激動不已。
  • 一分鐘解析完45集電視連續劇97版《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愛情小說。小說以宋朝為背景,塑造了喬峰,段譽,虛竹等人的行俠仗義,兄弟情義,江湖豪情,愛恨情仇。前前後後一共被拍攝了5個版本,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廣大觀眾朋友覺得最經典的版本,97版《天龍八部》電視劇。
  • 四大天龍男神22年後再聚首 97版段譽、虛竹、慕容復、鳩摩智集體代言《天龍八部榮耀版》
    97版《天龍八部》電視劇四大男神集體代言更讓許多天龍玩家驚喜的是,《天龍八部榮耀版》官方近日宣布,當年97版《天龍八部》電視劇的四位傳奇主演——陳浩民(段譽)、樊少皇曾幾何時,許多80、90後對於金庸筆下的武俠巨著《天龍八部》的第一印象其實來自於1997年拍攝的《天龍八部》電視劇。正是這部風靡了大江南北的良心港劇,在眾多金庸武俠迷心中創造了一個恢弘大氣的天龍江湖。而劇中陳浩民(段譽)、樊少皇(虛竹)、李國麟(鳩摩智)、張國強(慕容復)四位代言人曾演繹的經典角色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即便過去了22年,依舊為廣大武俠迷所津津樂道。
  • 懷念97版天龍八部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由黃日華 李若彤 陳浩民 樊少皇主演的天龍八部97版。可能只有70後80後菜知道呢。90後少許一部分的人會知道這部經典之作。這部電視劇的原著小說出自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 97版《天龍八部》虛竹,現狀你想不到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97版《天龍八部》,也就是黃日華(演:喬峰)版的《天龍八部》,相信大家還記得虛竹的扮演者樊少皇,現年45歲港星樊少皇曾演出電影《力王》知名度大開、1997年飾電視劇《天龍八部》中的「虛竹」讓內地觀眾熟知、2008年飾演《葉問》中的「金山找」讓他入圍第28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近日老婆賈曉晨公開一家三口幸福照
  • 十部在內地爆火的港劇,TVB卻收視慘澹,最後一部堪稱神劇
    今天四夕帶你們回顧下1994年-2001年,十部在內地爆火,香港卻收視慘澹的港劇。1997年《天龍八部》又一部武俠神劇來襲,97版《天龍八部》堪稱經典。演員20年後還上了《王牌對王牌》,想當年劇有多火。
  • TVB武俠劇|1997版《天龍八部》九十年代香港武俠劇的巔峰
    《天龍八部》也曾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搬上螢屏,其中,最經典最難忘的版本當屬1997年香港TVB版《天龍八部》。並且收視連續第一,甚至影響到了當年的春晚收視率,所以引起了相關部門重視,出臺了限制引進香港劇,黃金時段不能播放港劇的措施。如果說83版《射鵰英雄傳》是80年代香港武俠劇的一座高峰,那麼,97版《天龍八部》則是90年代香港武俠劇的巔峰。
  • 97《天龍八部》,武俠電視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是一部武俠小說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迄今為止拍攝了數個電視劇版本。這麼多版本中孰強孰弱,這裡不做比較,畢竟這是各花入各眼的事,今天主要聊一聊個人心目中的經典,97版《天龍八部》。97《天龍八部》由知名導演李添勝執導,古天樂版《神鵰俠侶》也是他導演的,能力強大。武術動作指導是郭追,他是大導演張徹的徒弟,邵氏金牌動作指導,能演能導,看過邵氏老武俠電影的朋友肯定不陌生。編劇梁詠梅,香港TVB鼎鼎大名的女編劇,由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經典電視劇《上海灘》就是岀自她的手筆。
  • 「仁義」與「重情」——記97版《天龍八部》之喬峰
    從文學到影視,必然要有所揚棄,有所發揮,否則還要看電影電視做什麼?大家都去讀小說好了。97版對喬峰的設置就是要突出他的「仁義」與「重情」,事實上這兩點在原著中的喬峰身上也是最動人的兩點。  有所突出必然有所損耗,所以97版捨棄了原著中對喬峰很多帶有野性和狠勁的表現,為什麼97版會這麼做?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 重溫97版《天龍八部》,激起了多少回憶
    《天龍八部》劇組重聚,眾人唱起主題曲《難念的經》,回憶湧上心頭,感謝為這部劇付出過的每一位,致敬金庸大師。懷念金庸的江湖,雖然近些年來也連續出過好幾部新版的《天龍八部》,但是演出效果相比97版本的來說,還是差些什麼。
  • 97版天龍八部:「木婉清」患病,「阿朱」退圈,多名演員已離世
    大家對這部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電視劇應該都很熟悉了。劇集在1997年播出,曾經創下了年度亞洲最高收視率。同時它也趕上了好時候,在內地也開創了先河,因為內地的許多地方衛視臺剛剛興起,紛紛引進這部劇。那時候在黃金時段打開電視機基本都在播《天龍八部》,因此內地觀眾對它的劇情如數家珍。
  • 97版《天龍八部》特效五毛、顏值不高,為何被懷念,這四點是原因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這版《天龍八部》,不僅特效五毛,女主角除李若彤、何美鈿等少數幾位相貌可人外,大多數人顏值都不算太高,可為什麼很多觀眾將這版奉為史上最經典的一版《天龍八部》呢?1、寫意武俠武俠小說雖然不是起源於香港地區,但卻是在香港被發揚光大的,武俠影視劇也一樣,香港很多影視工作者,擁有幾十年拍攝武俠影視的經驗。
  • 《天龍八部》演一次還不過癮,TVB的演員就是這麼任性
    經常看港劇的朋友們,肯定會發現,有些演員經常在同一部劇不同版本裡以不同角色出現,其中,在TVB翻拍的金庸劇裡這種現象最明顯。1982版《天龍八部》香港TVB曾兩次拍攝《天龍八部》,分別是1982年,我們的「靖哥哥」(當時還未扮演郭靖)還是水嫩可愛的虛竹小和尚,經過十幾年演技的磨練,到了97年搖身一變成了自帶BGM出場的大俠喬峰,誰還沒有一個年輕的時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