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評定結果公示,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張家瑋、水土保持研究所2017級碩士研究生杜好田獲評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以青春獻基層:張家瑋
張家瑋,男,漢族,中共黨員,1996年10月出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屆本科畢業生,現為食品學院2019級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恰少年風華正茂
本科期間,張家瑋擔任班長一職,連續四年獲得專業獎學金,還獲得過國家勵志獎學金、社會類達能獎學金,先後被評為校級優秀團員、社會實踐先進個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此外,他參加的兩項大學生創新訓練校級重點項目也順利結業,他的畢業論文被評為院級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並且還獲得了院級優秀畢業生稱號。
研究生期間他的成績優異,學積分達88.5,獲研究生學業一等獎學金,研一期間還擔任食品學院兼職輔導員。此外,他還獲得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年度扶貧工作先進個人、2019年度新媒體優秀指導教師、2019-2020學年度易班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
以夢為馬入基層
起風的日子也要學會依風起舞。張家瑋同學的家庭條件並不優越,本科階段為了交學費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自卑,並且化此為動力努力學習。他在感恩火焰給他光明的同時,也並沒有忘了那在暗處執燈的人,因此他一直抱有一顆對社會感恩的心,多次參加支教支農、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等實踐活動回饋社會。2018年他本科畢業時,出於對公益事業和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嚮往,他毅然加入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奮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心懷感恩所遇皆溫柔
「起初選擇加入支教團不僅僅是憑著一腔熱血和對公益事業的熱愛,更是因為我自己就是農村孩子,我深知基層有很多留守兒童需要關心關愛,我更願意去主動擁抱溫暖他們」,於是他毅然報名了支教團。「在支教團選拔結果出來後,我也有迷茫過,不知道究竟去的是怎樣的地方,從學生到老師這樣巨大的轉變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適應,但我既然做了這個決定我就一定會盡力把它做好。」
一頭扎進農村教師隊伍,不問苦樂、不計得失。張家瑋接地氣的方言被同事們笑稱為「合陽人」。支教期間他擔任我校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服務於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坊鎮中心小學,擔任四年級1班班主任,負責四年級1班數學、科學和四年級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全年授課近800課時,這樣龐大的課時量著實辛苦,但他甘之如飴。
在採訪過程中提及支教班級裡的學生時,這個大男孩兒的臉上溢出了溫柔的笑容:「在那裡的一年時光我真非常的快樂,和那些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一起時我也什麼壓力也沒有了,疲憊時看著他們湊過來的笑臉我就又充滿動力。」張家瑋常常用支教補助在月考總結會上給娃娃們發鋼筆、本子,在運動會上給娃娃們買糖加油鼓勁,利用周末家訪幫扶貧困學子,關心幫助留守兒童,經常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家長們都親切的稱他「溫雅教師」。
收穫斐然成績
這份頗為不易的「考卷」他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支教期間,他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多次受到坊鎮中心小學的表彰,他所帶的數學學科曾在合陽縣期中、期末質量檢測農村規模學校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兩次被坊鎮中心小學評為「優秀教師」。此外,他在坊鎮中心小學班主任工作論壇中表現也很優異,被評為「優秀班主任」,被共青團合陽縣委和合陽縣教育局共同授予服務合陽鄉村教育「優秀志願者」,被渭南團市委評為「渭南市優秀青年志願者」,被共青團陝西省委評為「陝西省大學生西部計劃優秀志願者」。
不忘砥礪前行
談到這一年的執教經歷時張家瑋毫不猶豫地說道:「我很慶幸在陝的第五個年頭選擇了研支團,與坊小38位孩子共同成長的每一天都很難忘。」他表示將來無論身在何處,始終會秉承「奉獻 友愛 互助 進步」的志願者精神,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以青春之我踐行志願服務初心,為祖國的鄉村振興和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用心經營自己即為創業:杜好田
杜好田來自農村,父親患病,家庭經濟拮据。求學路上他踏實認真,發表過SCI論文1篇,EI核心期刊論文2篇,多次獲得學校各類獎助學金。他主動申請加入研究生助力團,掛職合陽縣商務和經濟技術合作局副局長,利用西農「產學研」相結合的特色,組建創業團隊,相繼發開西農小磨坊、西農有涼粽、西農校徽月餅等特色產品。為解決鎮巴縣土豆滯銷問題,創業「西農彩色馬鈴薯鍋巴」,迅速打開了銷售渠道。疫情期間策劃直播帶貨,線上銷售櫻桃5萬餘元,線下引進客商銷售40餘萬元。
志存高遠,獨立自我
家庭並不寬裕的杜好田在大學期間就做起了兼職,以減輕家庭負擔。考研到西農後,他就更不想讓父母過於操勞。他下定決心要勤工儉學,供自己讀研。為了順利完成學業,他開始創業,卻無意中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佔得溪山卜數椽,飽經世故氣猶全」。
人一能之,己百之
生命是脆弱的。杜好田對此深有感觸。2019年一場疾病突如其來,厭食,失聲,藥石無用,所有的一切都讓他倍感壓力。「挫折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很多事情你越想逃避就越逃避不了,那你就只能嘗試慢慢去接受和包容」,杜好田這樣說。
「有志者,事竟成」,在製作西農彩色馬鈴薯鍋巴時需要尋找代工工廠,杜好田多次與工廠聯繫,卻始終得不到回應。他乾脆天天去對方的公司等待結果,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抱著這樣的心態,最終他得到了對方經理的認可,如願的生產出了彩色馬鈴薯鍋巴。人生起起伏伏,總會遇到挫折。只有在挫折中不斷成長,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與子同袍,揚帆共濟
西農彩色馬鈴薯鍋巴是西農著名特色產品之一,這小小的鍋巴上凝聚了一個團隊的心血。進入西農之初,杜好田就遇到了幾位知音:陳喆,季祥,吳正,這三位都是西農的創業達人。為了幫助農民解決馬鈴薯滯銷問題,杜好田找到了他們。於是幾個大男孩風裡來雨裡去,忙忙碌碌了大半年。曾經的他們有過十分艱難的時刻,比如在給鍋巴做包裝時,預算不夠,他們四處籌措資金。進退維谷的他們最終得到了西農的幫助,全新上市的彩色馬鈴薯鍋巴才得以與大家見面。談到團隊合作,杜好田感觸頗多。「團隊的力量無限大,要想有好的發展,要多為他人考慮,主動承擔,會學到更多。」
平衡之道
作為一名學生,創業有很多困難。其中精力的分配就讓很多學生創業者十分頭疼。杜好田在創業和學習之間又是怎麼平衡的?杜好田回答道:「主要靠的是自制力和自學能力。把學習效率好的時間集中學習,學習效率低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平衡有時候很難做到兩全其美,這是一個舍和得的過程,要看自己的規劃和發展目標。如果決定搞科研,那就把時間往科研方面傾斜,如果畢業直接就業,那就把時間往培養自身技能方面傾斜。」人生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有的只是平衡下的取捨。無論怎樣,學習是學生的本業,你可以不必拔尖,但勿要輕視。
勇於嘗試永精彩
我們總是希望有個不平凡的人生。那麼,做個敢於嘗試的人吧!當問到杜好田成功的秘訣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敢於嘗試。」杜好田常常將自己放到一個新環境中去體驗人生。為了改變自己靦腆的性格,他主動競選了班級團支書一職。從登臺就面紅耳赤的靦腆男生到侃侃而談的男神,他在新的環境中蛻變了自我。面對未來他想繼續探索創業之道,艱難困苦已在預料之中卻也是一種別樣的風景。他的人生是體驗式人生,他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環境,體驗更多的事情,讓自己成長,讓生命更加精彩。
自強不息的人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坎坷
仍能心中有希望
眼底有光芒
願每位西農er都能
以不息為體
以日新為道
心存遠志,自強不息!
採訪:王俊蘭 秦海超
圖片:李光哲 張家瑋 杜好田
相關閱讀
黨委宣傳部 新媒體中心
原標題:《張家瑋、杜好田,好樣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