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顱手術又現神操作!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2021-01-18 央視網新聞

「Pleuel(德語,連杆)」

「Glasses(英語,眼鏡)」

「這張圖片上是褲子……」

這一串單詞可不是來自某個外語角

而是一場開顱手術

在手術中將患者喚醒

還讓他說三種語言

這一幕就發生在北京天壇醫院

11月27日上午,天壇醫院為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做了腦腫瘤摘除手術。為了保留他的語言功能,醫生在術中喚醒他,並檢驗他的語言功能。經過「考核」,醫生不僅順利摘除了腦腫瘤,還保留了大腦中的語言功能區域,讓他在今後仍能流利地講出中、英、德三種語言。

腦部腫瘤致翻譯員頻頻「失語」

「有時腦子裡突然有個聲音或者有件事來幹擾你,就像看電視的時候突然有人說別的事,電視裡的東西一下子就聽不清了。」小周第一次發病的時候是在一次會議的翻譯工作中,「上一句話還能翻譯出來,下一句就感覺完全沒法聽,也找不到正確的詞彙。」

在之後的工作中,小周出現了數次類似的症狀。「複雜點的詞都想不起來,只知道自己在出聲,但說的是什麼、說得對不對完全不知道。」小周說。

經檢查,醫生在小周的腦部發現了一個腫瘤,正是這個腫瘤影響到了他的語言功能。對靠嫻熟的德語、英語「吃飯」的小周來說,腫瘤帶來的症狀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小周的首發症狀是癲癇性的混合性失語,不僅是德語、英語,他所有的語言功能可能都受到了影響。」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江濤說。

採用「術中喚醒」 力求保住語言能力

「大腦中漢語和英語、德語等語言的『激活區』是不一樣的。我們考慮到未來小周的工作能力,要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力爭保住他使用漢語、德語和英語的能力。」江濤說,「在『喚醒手術』中定位和保護三種語言的『功能區』是不多見的,難度較大。」

為確保手術效果,江濤團隊為小周專門制定了「術中喚醒」的手術方案,並在術前進行多模態功能檢測,以確定大腦重要功能區。

11月27日9時,手術開始,小周的大腦皮層暴露在醫生面前。麻醉醫生立即調整麻醉藥物劑量,約20分鐘後,小周從全麻中醒來。

△圖為醫生正在為小周進行手術。

「我說的話你能聽到嗎?現在感覺怎麼樣?你看著我手裡的圖片,告訴我圖片上是什麼。」醫生問。

「這張圖片上是香蕉。」小周的聲音穩定而清晰,先後用漢語、德語、英語描述著眼前的圖片。

為了「檢驗」小周的回答,手術團隊專門請來懂德語的醫生,並專門設置了德語問題。與此同時,醫生們通過神經導航定位、神經電生理監測等技術,確定小周的大腦功能區。

「刺激這個部位的時候,他無法語言表達。」根據小周的表現,醫生們逐漸標記出語言、行動等功能區,並規劃出躲避這些功能區的「路徑」。

「路徑」確定後,麻醉醫生加大麻醉藥物劑量,小周再次進入全麻狀態。數小時後,小周大腦裡的腫瘤被成功切除。

「術中喚醒」難度大 此病例極少見

據了解,「術中喚醒」是對於一些病變位於重要功能區,手術可能損傷語言、運動、視覺功能區,造成不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一般在切除腫瘤前通過麻醉技術將病人「喚醒」,刺激腦部功能區,誘發語言功能或者運動功能的障礙並進行標記,從而實現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化保護患者腦功能的目的。

同時,通過麻醉醫生和手術團隊的配合,在喚醒過程中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手術後不遺留心理創傷。記者了解到,以前曾有過保護雙語區域的喚醒手術,像小周這樣的病例非常少見。據了解,當天小周的手術順利完成,目前他仍在天壇醫院住院,正在康復中。

▌本文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Pleuel(德語『連杆』)」「Glasses(英語『眼鏡』)「這張圖片上是褲子」11月27日上午,手術室裡傳來一陣陣用三國語言對話的聲音經檢查,醫生在小周的腦部發現了一個腫瘤,正是這個腫瘤影響到了他的語言功能。「小周的症狀是癲癇性的混合性失語,不僅是德語、英語,他所有的語言功能可能都受到了影響。」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江濤說。術中三國語言交流,腫瘤成功切除「大腦中漢語和英語、德語等語言的『激活區』是不一樣的。
  • 神操作!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Pleuel(德語『連杆』)」「Glasses(英語『眼鏡』)」「這張圖片上是褲子」27日上午,北京天壇醫院手術室裡傳來一陣陣用三國語言對話的聲音。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
  • 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這波操作背後的醫生太牛了……
    「5+3=8」,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這是啥操作?  ▷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  正被開顱手術呢,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還得認生字,啥情況?    就在與患者聊天的過程中,楊主任和其他兩位醫生爭分奪秒,在顯微鏡下,僅用時十多分鐘就精準切除了腫瘤。  手術順利完成,患者:喚醒後,沒有疼痛感  術後,楊主任告訴記者,「患者醒來後,我們刺激患者腫瘤附近的功能區。如果有反應,就說明這塊是有用的,要保留。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配合醫生「聊天」
    同時幾乎與管理大腦語言、肢體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手術切除中稍有不慎,患者的語言及肢體功能可能就會喪失,但如果腫瘤切除不乾淨,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麻醉科與神經外科經過反覆討論後,決定採取「術中喚醒麻醉」為患者切除腫瘤,在術中控制麻醉深度,完全鎮痛,喚醒患者後在其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配合採用電刺激的方法精確找到語言功能區,並繞開這一區域切除腫瘤。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放心,目前手術很成功,你動一下手。」「謝謝醫生(同醫生握手)……」近日,在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手術室,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這種學名叫「術中喚醒」的技術,是首次成功用於珠海的腦外科臨床。這也標誌著我市的神經外科手術走上一個新高度。
  • 開顱手術做一半,竟被叫醒算了道題!不好好做後果可能很嚴重…
    正被做著開顱手術呢突然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還得認生字!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開顱手術,亦稱穿顱術,是顱骨外科手術的一種,指通過機械設備打開患者顱骨,從而進行一些非常規治療。由於開顱手術的高風險性,例如醫生的失誤操作導致患者腦損傷,這個手術本身也備受爭議。然而對於一些特殊疾病,如帕金森病、癲癇等,實施開顱手術還是很有必要。開顱手術後遺症:有沒有後遺症看幾個方面:受傷程度,受傷部位,術後恢復情況等。後遺症的種類很多。
  • 還有這種操作?開顱手術過程中患者被要求拉小提琴
    不過,這麻醉師偶爾也有迷不倒人的時候,比如說下面這位患者,在做開顱手術的時候,還能清醒地拉小提琴呢!近日,英國一位53歲的音樂家在進行腦科手術,移除腦部腫瘤的時候,醫生要求她拉小提琴。至於原因嘛,很簡單,為了確保該患者控制手部精細動作和協調性的大腦部位不受損害。通俗點說,就為了確保這場手術,不會影響到患者以後繼續拉小提琴。
  • 準備開顱手術的腦出血患者用原始點20天康復案例!
    3月7日11:00時在服務區做原始點調理的魏斌的四姨說:「昨晚外甥媳婦發現魏斌反應遲鈍,目光呆滯,語言表達障礙。接著轉入重症監護室治療並準備開顱手術的準備工作。」3月7日早晨08:35又做了腦CT,要求患者家屬準備10萬元手術費,籤契約書下午做開顱手術。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 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區
    「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這個位置的腫瘤一般切除效果良好,但因為靠近語言中樞,術後極可能影響語言功能。」樓林表示,術前溝通時患者說喜歡朗誦、唱歌,如果語言功能受損,對生活會造成嚴重影響。樓林決定施行「術中喚醒」聯合術中電生理功能監測,精準切除腫瘤。他和患者約定,會讓他在手術中「醒來」,唱一首歌。
  • 顱內出血生命垂危,西安城北醫院硬核團隊再出手,開顱手術讓倆患者...
    近日,西安城北醫院外科成功為兩名患者實施開顱手術,經過精心治療與密切觀察,患者均轉危為安。此兩名患者的成功救治再次充分彰顯了我院醫護人員訓練有素的院前急救、精誠協作的院內救治及突出的學科技術優勢。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雖然這例機器人系統沒有出現明顯問題,但是仍需要注意將患者的危險性降到最低,是否能夠確保全自動化的機器人開顱的安全性,這需要在機器人系統設計時就體現出來,這也是未來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需要不斷改進完善的地方。
  • 男子開顱手術中竟突然甦醒,淡定和醫生交談!開顱手術的真相竟然是這樣......
    ▲直擊開顱喚醒手術,患者醫生邊手術邊聊天━━━━━開顱過程中,患者醒來說臉癢昨天,是29歲小夥兒李潤(化名)做開顱手術的日子。3月23日晚,李潤在工作中,沒有任何預兆突然暈倒,手腳抽搐不止。經過一系列商討和準備後,李潤最終確認,在4月17日進行開顱手術。「來,快醒醒。」手術操刀醫生,叫李潤清醒過來。這時,手術還在進行中,李潤的顱骨已被手術刀切開,露出大腦。
  • 開顱手術救治後清醒,患者家屬送錦旗點讚鄭州市九院
    【豫網訊】1月19日,剛剛做過開顱手術恢復清醒的患者胡先生的兩個妹妹將一面寫有「醫德高尚 醫術精湛」的錦旗送至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感謝神經神經外科卞玉傑主任、 張洪博醫生及全體醫護人員認真負責,盡心盡力。
  • 開顱手術進行一半,25歲小夥唱起《遺失的美好》
    樓林解釋,小陸這個腦瘤位置非常「毒」,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如稍切多點,不慎切到語言功能區,會引起語言障礙,切少了,腫瘤又切不乾淨,對患者將來後續的康復治療有很大的危險。「只有在患者清醒的時候,採用電刺激的方法,才能精確地找到運動功能區域,手術才能繞開這個區域,精確切除腫瘤。」為什麼要求讓患者唱首歌?
  • 刀疤臉造型 開顱手術疤痕圖片
    經常用左手不太流暢?表達出來。這種情況正常嗎您將來如何提供幫助 恢復?非常感謝嗨,您好,根據您的描述,那要花很長時間 直到開顱手術後恢復。一年只要六個月需要幾年 成長。那麼您的主要考慮因素仍然是M?緊張的人?完成。還有他們?機會, 返回上一個, 低,日常生活。[細節]程濤 2018-12-21 06:50 一共3個?
  • 做了開顱手術後,必須作顱骨修復手術嗎
    核心提示: 生活中一些人因為某種疾病或者意外事故等,不得不進行開顱手術。提到開顱手術,人們都擔心風險大,害怕手術會有各種問題等等,這些種種擔憂都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現在的醫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開顱手術已經變得很成熟了,患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做手術。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
  • 25歲妹子在網上直播自己的開顱手術…這心態也太牛X了!
    如今,網絡直播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了,但相信也沒有幾個人直播過開顱手術,而且還是自己的開顱手術吧……25歲的Jenna
  • 煙霧病開顱手術多久能恢復正常人
    而大部分患者在聽到自己患了煙霧病後,往往可能一臉茫然,不知道煙霧病是什麼病,更不知道怎麼治療。   煙霧病發病率比較低,算是比較罕見的一種病,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甚至一些地方的醫務工作者都對此病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