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關注體育賽事的人或許會發現,遊泳界中很少有黑人,就算是有黑人,成績也不太理想,這是為什麼呢?黑人體力好、腿長個子高,在其他項目中黑人的身體優勢常常為其帶來很多便利,為什麼到遊泳運動中就不行了?其實從生理上來講,還真就是他們腿長的原因。在遊泳界中,遊得好的很多都是上長下短,因為這種倒三角體形在水裡更容易平衡。
像「泳神」菲爾普斯,雖然1米93的高個子,但是腿只有81公分,主要是上半身長,腿並不長,因此在遊泳中更容易發力。而黑人的大長腿在田徑中非常有優勢,在遊泳中卻成為劣勢。
除了腿,在身理上黑人還有骨頭密度比其他人種高的原因,骨頭密度高,骨頭就比別人重,浮力自然沒有別的人種好,有研究表示白人骨密度要比黑人骨密度輕1%,雖然差別不大,但是在爭分奪秒的運動比賽中,這點差異影響非常大,因此在身理上黑人實在不適合遊泳運動。不過不適合歸不適合,也不是不能改變,畢竟體育競技講究的除了身體素質還有技巧,都說亞洲人不適合田徑運動,劉翔不也照樣拿冠軍,靠的不就是艱苦的訓練和對技巧的領悟。哪為什麼黑人在遊泳界還這麼少呢?
黑人除了身理上的原因,還有來自外界的影響,眾所周知,黑人常常受種族主義影響,黑人在公共遊泳池遊戲會受到歧視和驅逐,甚至在1949年官方通告黑人有使用公共場合的權利的60多年後,黑人在這些方面也仍有這樣的事發生,2015年有一個黑人女孩在泳池派對上玩耍就被警察驅趕。由此可見黑人想要練習遊泳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又怎麼可能有突破身體局限的機會。
由於身體上的局限和不能常常有遊泳的機會,黑人對遊泳更加恐懼,這樣的恐懼代代相傳,黑人們更多的選擇遠離遊泳池、河流等地方,即使偶有黑人在遊泳池中,也表現得非常謹慎,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種族定型觀念,不免讓人心酸。
要打破這種觀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已經有人在做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出現了第一位獲得個人金牌的黑人女子遊泳冠軍。看吧,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既定不可改變的,天賦不代表你只能局限於此,找到方法一樣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