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摳門皇帝,年夜飯都只有五個菜,後宮嬪妃不允許吃肉

2020-12-20 繆帝說史

相信很多人對於皇帝這個職業是非常嚮往的,作為帝國最高領導人,吃喝玩樂無論是那一方面都是最高標準,所以很多皇子在登上這個位置後,起初也許有著雄心壯志,但是在日復一日的享受中,最終迷失了自我,成為了一個碌碌無為的皇帝,甚至變成亡國之君。可是也有一些皇帝是例外,道光皇帝就是典型代表。

提起道光皇帝,相信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他曾經領導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浩大的禁菸運動(林則徐虎門銷煙),還曾經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然而遺憾的是,可以說這兩次運動都以失敗告終,成為了中國走向半殖民半封建國家的開端。

鴉片戰爭的失敗,大清朝籤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道光皇帝也被後人視之為昏君。當然,道光皇帝作為鴉片戰爭的最高決策者,對於鴉片戰爭的失敗顯然是難辭其咎的,但是如果將一切罪責都推到他身上,顯然也是有點不合理的,畢竟當時的大清朝就科技軍事而言,是遠遠落後於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因此也不能一昧的認為他就是一位毫無閃光點的昏庸皇帝,實際上,單純從個人品行上來說,道光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皇帝之中還是能夠排得上號,尤其是他的節儉程度,更是堪稱歷代皇帝之最。

道光皇帝在沒有登基之前,就已經顯示出了其節儉的一面,當他跟他爹嘉慶皇帝去了一趟瀋陽後,瞻仰了清朝開國先祖努爾哈赤,在看到祖先當初如此的艱難,他大受感動,回京之後,便大肆削減家居用品。為了省錢,他不願意吃昂貴的內膳,下令小太監去買便宜的燒餅來充飢。如果你認為他是在嘉慶皇帝面前表演的話,只是面子工程,就只能說你還沒有見識到他的摳。

登基後不久,道光皇帝便下發了節儉詔令《御製聲色貨利諭》,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關於加強廉政建設及群眾路線的幾點意見》,而且猶有過之。大臣們能怎麼辦,只能為道光皇帝點讚,歌頌陛下英明,並保持了公共場合不吃肉的良好風氣。

道光皇帝自己也以身作則,衣服破了打補丁,縫縫補補又可以穿了,至於皇帝的面子問題早就被他拋之腦後。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都穿打補丁的衣服,臣子自然也得穿嘍,道光皇帝看到滿朝文武大臣衣服上都有補丁,大感欣慰。而當他聽到大臣衣服上打補丁花費不過三錢銀子時,道光皇帝驚了,怎麼這麼便宜,大臣道:這是自己妻子幫打的布丁。道光皇帝立即下令後宮嬪妃開始學針線活,以後補丁都得自己打,又省下了一筆不小的開銷。

一次,皇后娘娘大壽,一大群人都趕來給皇后娘娘過生日,當時道光皇帝也在現場,看到眼前這個場景,也很感動,於是特許開辦宴席。雖然一般來說,皇后的壽宴都得大操大辦,但是道光皇帝覺得辦壽宴什麼的屬實浪費,早就取消了萬壽節、千秋節(這倆分別是皇上生日和皇后生日)等宴席。大家聽說皇帝允許辦宴席,也是相當開心,想著終於能在皇宮吃頓好的,結果等了半天,卻發現端上來的東西只有一碗麵。也許是道光皇帝被眾人看得實在有點不好意思,於是又下令御膳房再殺一頭豬。

除此之外,道光皇帝對於皇宮內的高消費也有點看不過去,登基之後,他直接就砍掉了一半,這就導致後宮的生活非常難過,比如說,後宮只有皇太后、皇后被允許吃肉,一般的妃子日常都沒有肉吃,而且胭脂水粉之類的東西,也是能不用就不用。他對自己也是能省則省,夥食標準一減再減,最後減到年夜飯居然只有五個菜(道光七年,道光帝吃的是「鴨子白菜鍋一品、海參溜脊髓一品、溜野雞丸子一品、小炒肉一品、羊肉燉菠菜一品」)。

相關焦點

  • 後宮生活:嬪妃嘴饞怎麼辦?小廚房並非人人都有
    在許多清宮戲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劇情,那就是後宮嬪妃們在吃飯時,會嫌棄膳房裡做的飯不好吃,然後就會出現嬪妃們口中的小廚房,而這些小廚房中都會做出許多不一樣的菜品和點心。清朝歷史中,小廚房也是真實存在的,皇宮裡的人吃膩了膳房的菜,想吃點新鮮的、不一樣的食物,所以就出現了膳食以外的小廚房。
  • 乾隆皇帝的年夜飯:一頓飯四十道菜,都有哪些美食?
    時值春節,咱們就來聊聊清朝皇帝的年夜飯。皇帝作為天下之志,富有四海,每天都過著鐘鳴鼎食的生活,那麼他們在過年時都會吃些什麼美食呢?清朝皇帝的飲食習慣與今天不同,他們每天只吃兩頓飯,分別是早膳、晚膳,不過晚膳的時間一般比較早。在清朝的這些皇帝之中,有一位最會享受生活,他就是乾隆帝。在乾隆帝統治期間,清朝國力強盛,國庫的存銀達8000多萬兩。咱們就根據清朝留下的宮廷檔案,來看一下乾隆皇帝的年夜飯情況。
  • 帝王后宮:中國古代皇帝的後宮嬪妃有哪些品級?
    帝王的後宮一般與皇帝接見大臣的前朝向連接,形成了一種坐北朝面、前殿後寢、家國一體的宮廷結構。在後宮居住的主人,除了皇帝的母親——皇太后(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就是各種嬪妃了。成百上千的后妃成為這個家庭的主體,她們逐漸形成一種完善的體制。
  • 他可能是歷史上最摳的皇帝!
    他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也是清朝皇帝裡唯一龍袍打補丁的。他不像其他勵精圖治的皇帝專心搞經濟發展,而是把節儉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縱觀我國歷史,論帝王之節儉,他恐怕是空前絕後,無人能比。於是道光發表名為《御製聲色貨利諭》的摳門宣誓書,立志反腐倡儉,大幹特幹。在他眼裡,政治和作風,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特別不高興,還掛臉上。甚至規定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
  •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 清朝後宮嬪妃工資是多少?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封建制度也達到了頂峰,當然皇權至上的情況下,後宮的管理也是相當嚴格,清朝後宮嬪妃工資是多少? 據乾隆七年編纂的《國朝宮史》記載,清朝後宮的年薪分為九等,就是比上面說的八個級別多了一個皇太后的工資。皇太后的工資當然是最高的,黃金20 兩,白銀 2000 兩。
  • 當皇帝真正的後宮生活是怎麼樣的
    電視劇中為了表現皇帝的奢華生活往往是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吃的也是滿漢全席我能說,現在很多古代電視劇對宮內生活的描寫都是錯的嗎!!真正的後宮生活,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無聊:比如,其實宮女們是不能掄手絹的;比如,皇上駕到的時候是從來不喊「皇上駕到」的;比如,皇上一天只吃兩頓飯,吃來吃去都是分例裡的那些東西,自己喜歡的菜還不能多吃;比如,皇上要到下午才有空找娘娘們玩耍,玩的也不過是紙牌投壺看戲;比如,五點吃完點心,之後要禮佛,沒電視看沒電腦玩,八點就要上床睡覺
  • 夢回古代,小女子入後宮飛上枝頭變鳳凰,漫談嬪妃森嚴等級制度
    也因此,一個普通的宮姬要麼一步登天,要麼循規蹈矩,最終當個女官;而如果有幸得到皇帝的垂青,那麼宮女都能飛上枝頭晉升為夫人系列,西漢的夫人就相當於後代的妃子,地位是僅次於皇后的存在,但是夫人也有三個等級,並且每個等級的晉升都是十分困難。
  • 揭秘皇帝真正的後宮生活
    在歷史上,不乏皇帝跟哪位后妃愛得死去活來的事兒,像唐玄宗跟楊貴妃、順治帝跟董鄂妃等。其實,這是違反宮廷禮法的事情,對皇帝來說,他不應該「專寵」,而是要「一碗水端平」。因為皇帝不是凡人,他本來就不該像凡夫俗子那樣卿卿我我,兒女情長。  每當夕陽西下,華燈初放的時候,皇帝都有一件頗費心思的事兒——晚上跟哪位嬪妃睡覺。
  • 後宮嬪妃衣食無憂安心宮鬥?其實錯了,她們能睡通鋪就不錯了
    大部分的古裝劇所講述的都是後宮中嬪妃和皇帝的事情,而我們通過這些古裝劇也能夠看出生活在後宮中的嬪妃,都是過著錦衣玉食,衣食無憂的生活。比如說《甄嬛傳》中的那些嬪妃不僅吃得好,而且穿的也非常的奢華,所以這也不得不讓我們感嘆,難怪國庫中的錢沒得那麼快,都被皇帝拿來討好這些女人了。
  • 清朝的宗人府是什麼職能,為什麼後宮嬪妃都很害怕?
    這就得歸功於現代清宮影視劇的傳播了,在電視劇中皇帝不喜歡哪個妃子了,或者哪個妃子犯事失寵,動不動就是交由宗人府處置,大家久而久之就都以為皇帝的後宮妃嬪都懼怕宗人府,認為那是失寵犯事的人才去的地方,所以觀眾腦海中就有了妃子們聞宗人府之名而色變,寧死不去宗人府的認知。
  • 除了伺候皇帝,清朝後宮妃子的生活就只有宮鬥了嗎?
    想必大家都深有感觸,追劇一時爽,一直追劇一時爽;但是相信有不少宮鬥劇迷都會感到疑惑,清朝後宮妃子的日常生活,除了伺候皇上,就只有勾心鬥角了嗎?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清朝後宮妃子的日常生活。五更即起中國歷史延伸至清朝,各種制度已然趨於成熟、刻板。大臣們早在凌晨3點就會在午門外等候上朝,皇帝大概凌晨四點起床準備開會,妃子們作為枕邊人,自然也不敢、更不會想著睡到日上三竿。
  • 嘉慶皇帝繼位以後,乾隆留下的眾多漂亮嬪妃,最後如何處置?
    他一生共有41位后妃,生育了17個兒子,10個女兒,並作了四萬餘首詩歌,自評十全武功,被後人稱為十全老人。乾隆死前的三位皇后已經去世,活著的嬪妃大多數都已經人老珠黃了;嘉慶皇帝掌權後隆重安葬了父親乾隆,並將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五位已去世的嬪妃與乾隆合葬。其它嬪妃各晉級一等,安置在後宮中養老而終。
  • 歷史上只有這個皇帝不稱朕,不坐龍椅,不接受官員跪拜,不進後宮
    歷史上只有這個皇帝不稱朕,不坐龍椅,不接受官員跪拜,不進後宮文|培少「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實際上派他去和談,欽宗是想借金人的手殺掉張邦昌而已,可是事情並沒有像欽宗想的那樣發展,反而還促成張邦昌當上了皇帝。就在張邦昌在金營與金和議之時,欽宗卻暗裡讓主戰派發兵突襲金營,這哪裡是在和談,分明就是想要張邦昌的命啊。張邦昌很清楚,因為欽宗雖然表面上答應了可以用割地賠款來換和平,但是欽宗既不給張邦昌割地的聖旨,也不給他河北印綬。
  • 古代皇帝駕崩要嬪妃陪葬,如果嬪妃不願意怎麼辦?結局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所享有的待遇是全國最高的,除了居住的地方很奢華外,吃穿都很講究,最重要的是,這些皇帝不僅有主宰一切的權力,甚至還有後宮嬪妃,令許多男人特別羨慕。今天的我們,思想已變得更加開放、更加開明,到了古代,人們還是很封建、很迷信,特別是古代的皇帝,他們生前、死後都享用著榮華富貴。帝死後,不但有大量金銀珠寶為自己陪葬,也有許多後宮美女為自己殉葬。遠古時期,由於女子的身份地位相對較低,所以說,如果女子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的話,那就得嫁給一個有權勢的人,而在當時,做皇帝的嬪妃成了古代女子非常渴望的一件事。
  •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是杜撰,很多皇帝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老婆
    當然,還有一個也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後宮的美人們,傳言說,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這麼多的美人在身旁,豈不美哉?那些風流才子所言是,牡丹裙下死,做鬼也風流,也正是這個追求。古代宮闈歷史,向來是男女均愛研究的一處,但凡談到此,眾人皆是摩拳擦掌,好不興奮。男生看美女,女生看宮鬥,都是忙得不亦樂乎。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是記載於《禮記》中,主要用來比喻古代皇帝後宮人數之多。
  • 中國史上只有一個皇帝不稱朕,也不坐龍椅,更不碰後宮美人!
    文|歷史追不停 中國史上只有一個皇帝不稱朕,也不坐龍椅,更不碰後宮美人! 在現代人們的心目中,皇帝就是我國古代最有權勢的人。他不僅稱自己為「朕」,而且還擁有無數的金銀珠寶,和眾多的後宮嬪妃。
  • 李治如何對待父親留下的嬪妃?有人被送去陪葬,有人被收入後宮
    大家都說後宮佳麗是三千,但一般歷史上有道明君後宮的妃子就不會太多了。比如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據專家考證,他後宮中有名的嬪妃只有15個人。自然這其中李世民最喜歡的就是長孫皇后了,李世民在臨終前留下了一句遺言:讓自己的嬪妃有子嗣後回家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不給孩子削頭髮。
  • 歷史上繼皇后鬥敗、令妃制霸後宮的原因只有1個(延禧&如懿都可以起開了,謝謝)
    看來乾隆皇帝和他仨皇后這家事兒,尤其是令妃崛起、繼後落敗的這檔歷史懸案,夠霸屏一陣子了。 在《延禧攻略》中,令妃是因為不拘一格古靈精怪勾住了皇帝的魂兒,在《如懿傳》中,繼皇后如懿是受了讒言所害與皇帝決裂進了冷宮。瞪老師說,這等以現代眼光的戲說,看一看、樂一樂,也就罷啦,追溯真實歷史的話,這些全都不靠譜。
  •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為方便皇帝
    近幾年清宮劇的熱播,也很多觀眾了解到清朝的禮儀與習俗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清朝後宮嬪妃的髮型服飾乃至鞋子都非常特別,尤其是後宮娘娘們都穿著花盆底鞋,顯得身材高挑,走路的時候必須有人攙扶,看起來尊貴又嫵媚,其實她們穿花盆底鞋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方便皇帝。
  • 古代皇帝和嬪妃們,他們是如何度過春節的?過年是不是也會吃餃子
    我國是一個發展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在這期間中出現了許多傳統文化,而這些傳統文化也被人們一直流傳到現如今。在我國最為重視的就是春節了,而春節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節日,在過春節的時候,都會穿新衣,吃餃子,掛春聯,走親戚,這些都是我國古時候所遺留下來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