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宗人府是什麼職能,為什麼後宮嬪妃都很害怕?

2020-12-25 小島知風

清朝的宗人府顧名思義就是管理宗人的地方,那麼何謂宗人,其實就是皇族宗室成員。那又為何妃子們會聞之變色呢?

這就得歸功於現代清宮影視劇的傳播了,在電視劇中皇帝不喜歡哪個妃子了,或者哪個妃子犯事失寵,動不動就是交由宗人府處置,大家久而久之就都以為皇帝的後宮妃嬪都懼怕宗人府,認為那是失寵犯事的人才去的地方,所以觀眾腦海中就有了妃子們聞宗人府之名而色變,寧死不去宗人府的認知。

其實歷史上的宗人府並不能管到後宮妃嬪們的身上,在歷史上宗人府的職能主要是負責對皇族宗室成員的管理,有獎罰宗室成員的權力,對於皇帝的後宮妃嬪卻無權管理。

清朝自順治入關統一全國之後,就承襲了明朝的宗人府制度用以管理皇族成員。別看宗人府是獎罰皇室宗親的地方,但畢竟皇族犯法通常都是意思意思,它更多的是具備著為皇族成員發放福利的地方。

清朝規定,從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這一系算起,塔克世這一輩的直系子孫為直系皇親,稱為宗室;塔克世其餘的叔伯兄弟旁支子孫都稱為覺羅。宗室系黃腰帶,因此俗稱黃帶子;覺羅系紅腰帶,因此俗稱紅帶子

不管是黃帶子還是紅帶子都要歸宗人府統一管理,宗人府要對黃帶子和紅帶子成員進行記錄,什麼時候出生,什麼時候娶媳婦兒,娶得誰,娶了幾個妾侍,生了幾個孩子都要有系統規範的記錄,而用來記錄這些皇族成員的族譜就叫作玉牒。黃帶子的玉牒被稱為玉牒黃卷,紅帶子的玉牒被稱為玉牒紅卷。

由於清朝入關之後皇族繁衍比較繁盛,清朝又是降級承襲爵位制度,且只有嫡系才能承襲爵位,因此到了清朝中期也就是在乾隆中後期很多庶系旁支皇族成員都沒有爵位與平民無異,甚至他們依仗著皇族身份不事生產工作,生活過得更加艱難還不如普通的平民百姓。

於是乾隆怕這些庶系旁支的皇親淪落街頭丟了皇家顏面,因此乾隆規定沒有爵位和職位的黃帶子稱為閒散宗室,沒有爵位和職位的紅帶子稱為閒散覺羅,給這些無業游民的皇親們按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也叫作養贍銀。

這筆銀子也導致了後來晚清時期的財政緊張,最終走向滅亡,可以說乾隆定下來的這筆銀子他萬沒想到最後竟成為了葬送清王朝的因果之一。

養贍銀就是由宗人府負責發放,所以看一看宗人府還是給皇親們發福利的機構呢,因此來說宗人府怎麼會讓人害怕,這些皇親們喜歡還來不及呢。

當然有獎就有罰,宗人府即是給皇親們發放福利的機構,也是這些皇親們犯錯接受懲罰的地方,但是宗人府對皇親們的懲罰大多都是流於表面而已,除非真正觸犯到了皇帝,只有皇帝想整的人才會接受重罰。

基本上宗人府的懲罰都是以罰款代替處罰,比如皇親犯了錯誤,官府管轄力度就不如宗人府了,將案子轉交到宗人府,那大多會以罰款了事,重一點的也就是圈禁一年半載,最重的那就是革除黃帶子或紅帶子。

對於革除帶子這其實宗人府也有嚴格管理,其實除了黃、紅帶子之外,宗室這還有紫帶子,直系宗室被革除黃帶子其實就是降為紅帶子,而旁系覺羅被革除紅帶子則是被降為了紫帶子。

紫帶子也是要有明確記錄身份的,這就是因為愛新覺羅祖先有規定,愛新覺羅氏同姓不得通婚,所以雖然被革除了身份,但是其人還是愛新覺羅血統,因此要記錄在玉牒之上,並且特意標記是為何事革除的帶子,就防止將來同姓通婚。

清朝歷史上宗人府對皇族成員其實還是蠻包容的,主要還是在於給他們發放福利,但是到了雍正時期,發生了雍正對政敵弟弟老八胤禩的打擊迫害,而雍正就是將胤禩囚禁在宗人府內,這才使得一說起宗人府就會覺得是迫害人的地方。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雍正公布弟弟胤禩40條大罪,下旨褫奪了胤禩的廉親王爵位,革除胤禩的黃帶子,削除胤禩宗籍,這要說一下,雍正革除了胤禩的黃帶子同時還將胤禩削除宗籍,胤禩連變成紫帶子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從玉牒中剔除了出去,但還是為了防止同姓通婚,像胤禩這種情況宗人府都會通常將他記錄在案,因何罪名削除宗籍,然後子女幾人等等重要身份資料。

之後得到了二月份雍正命人加高宗人府院牆,為胤禩單開一個高院牆的小院,將胤禩囚禁於其中,雍正後來又給胤禩改惡名為「阿其那」,就這樣胤禩被獨自囚禁在高牆之內無人照看只供給粗食生病也沒人管,最終胤禩在衣食無著和無人照料的情況下於當年九月初八咳血而死。

雍正打擊迫害兄弟中最慘的就是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而向雍正彈劾他們倆的正是宗人府,當時負責宗人府事務的是雍正的十六弟莊親王胤祿,這個胤祿實際就是雍正的一把槍,他領會雍正意圖,覺得雍正想收拾胤禩和胤禟了,他就以宗人府名義彈劾了胤禩和胤禟。

而其他受到雍正打擊迫害過的兄弟老三胤祉也是被胤祿以宗人府名義彈劾,可見宗人府有監管皇族的權力。

因為雍正在宗人府中囚禁折磨致死過弟弟胤禩,所以宗人府在後世也被認為是皇帝折磨皇族成員的地方。實際不然,縱觀清朝歷史,宗人府大多時間還是給皇族成員提供福利大於監管的機構,清朝只有雍正在宗人府中迫害致死過政敵弟弟胤禩,除了雍正之外清朝的其他皇帝幾乎沒怎麼在宗人府迫害過皇室成員。

只有像胤禩這樣對皇位比較有威脅,讓皇帝感到危機感的皇親才會被打擊迫害,因此只要不觸犯到皇帝的底線,一般皇親成員不會受到像胤禩這樣的懲罰待遇。

皇親們可能會懼怕宗人府的監管,但皇帝後宮的嬪妃們卻絕對不會怕懼怕宗人府,因為宗人府根本管不到她們,皇帝的後宮和家務事屬於內務府管理,內務府與宗人府完全是兩個系統,所以皇帝的妃嬪們是歸內務府管理,與宗人府毫無關係。

內務府總體就是負責皇帝內廷的一切事物,大到錢款出納,皇產經營管理,侍衛遴選等等,小到祭祀,製造,修補皇宮,飼養御馬等等,一應俱全,職能非常全面且完善,而且內務府自成系統,與其他任何部門都無瓜葛,內務府光管轄機構就多達五十餘個,在職官員更是多達三千餘人。

後宮妃嬪們犯了事甚至觸犯了律法或規矩,都是先由皇后主持處理,然後罪責十分嚴重的交由內務府下屬機構慎刑司進行定罪處理。慎刑司其實是專門主管紫禁城宮廷內部犯了宮廷規矩的宮女太監,但是妃嬪犯事先由皇后處理,通常皇后都會和皇帝商議處理,只有到皇帝都忍無可忍的時候,才會將妃嬪們交到慎刑司處理。

但是其實縱觀清朝歷史幾乎就沒有發生過將犯錯的妃嬪交由慎刑司處理,皇帝畢竟是皇帝,妃嬪也畢竟曾經是皇帝的女人,還是為了維護皇家顏面,即便犯了再大的錯也不能任由他人動刑,所以通常情況下犯了錯的妃嬪頂多就是失去皇帝寵愛,進入冷宮或者在皇宮中孤獨終老,其實這比任何刑法都令人難受。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史稱乾隆繼後的那拉氏,在乾隆第四次南巡時,皇后那拉氏因為斷髮觸怒了乾隆,所以帝後反目,但是乾隆並沒有廢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不是乾隆不想廢掉,而是他一直不肯向天下臣民講出那拉氏究竟犯了什麼過錯,所以他沒有足夠的理由廢后。史書記載乾隆帝後反目很模糊,乾隆只是對外稱那拉氏斷髮詛咒自己,但究竟為什麼夫妻二人關係鬧僵乾隆緘口不言。

這就是因為乾隆顧及皇家顏面,所以始終不肯向天下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這其中不管是誰對誰錯,但肯定大有隱情,總之皇后那拉氏是觸怒了乾隆,死後都沒有得到皇后應有的諡號和名號,可以說是不廢而廢。

即便如此惱那拉氏,乾隆也沒有將她廢除皇后之位,可見皇家顏面有多麼重要。因此就為了皇家顏面,清朝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皇帝將妃嬪們的罪行對外公布交由慎刑司處理的事情,大多都是由皇帝與皇后協商內部處理了,不會在史書上留下記載。

其實不用刑罰懲處,光是失去皇帝的寵愛,就比由刑法懲處還讓她們痛苦,還是比如乾隆繼後那拉氏,她在失去丈夫乾隆的寵愛之後,她所居住的翊坤宮變為冷宮,乾隆裁撤了她身邊的宮女太監,她內心必定是十分悽苦,所以帝後反目不到一年,那拉氏就抑鬱而亡了,失去丈夫的寵愛這比公布她的罪行廢除她的皇后之位還讓她難受,哀莫大於心死嘛。

所以說宗人府管不到皇帝的後宮嬪妃們身上,宗人府主要負責的就是管理皇族成員,它既是皇族成員的福利機構,也是懲罰皇族成員的地方,至於後宮嬪妃們實際上是受到皇帝的內務府管理。

因此宗人府根本不可能讓皇帝後宮妃嬪聞之變色,內務府的慎刑司雖然能處理皇帝的後宮妃嬪,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皇帝都是私下處理,畢竟後宮妃嬪也屬於家務事嘛。

其實真正讓後宮妃嬪們聞之變色的還是害怕失去皇帝寵愛被打入冷宮,而冷宮其實並不冷,真正冷的是人心,她們更怕的是心冷,心如果冷了,那漫漫宮廷豪門之路就是生不如死了。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專門管理皇族事務的宗人府,到底是什麼機構?為何後宮嬪妃聞之色變
    人們經常在許多明清影視劇中看到「宗人府」這個機構,影視劇裡的宗人府,一般都是罪責罰的代名詞。不管是後宮寵妃,還是宮女奴才,似乎只要一入宗人府,猶如下地獄,精神和身體都受到摧殘,罪罰再難逃脫。
  • 清朝「宗人府」怎樣恐怖?為何讓皇子嬪妃們談之色變,寧死不去
    清朝時期宗人府,為何讓皇室子孫及嬪妃們談之色變,究竟是懼怕什麼呢?在《康熙王朝》中,康熙說要把太子胤礽送進「宗人府」,太子馬上嚇得雙腿發軟,竟然癱在地上。可怕的「宗人府」是不是詔獄,裡面有沒有夾棍板子等十八般刑具呢?它跟刑部大牢相比怎樣呢?三個字「更可怕」 ,為何這樣?且聽小編詳解。
  • 讓嬪妃們嚇到腿軟的宗人府,到底有多可怕?其實裡面有吃有喝
    宗人府宗人府誕生於明朝初期,主要是負責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到了清朝順治的時候,清朝也仿照明朝,設立了宗人府。而宗人府並非像影視劇裡描述的那樣恐怖,甚至說嬪妃們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那麼,為什麼那些嬪妃在聽到被要送進宗人府時,會被嚇得花容失色呢,主要是因為嬪妃們平時錦衣玉食的生活,一下子被關禁閉,所以可能在心態上一下子適應不了,故而她們會「聞之色變」。
  • 甄嬛傳:為什麼大家提到慎刑司就害怕,提到宗人府卻雲淡風輕
    曹貴人在年羹堯失勢時,將華妃之前害淳貴人、給溫宜下木薯粉,指示餘鶯兒下毒給甄嬛等事都抖了出來,皇后便命剪秋去通知皇上,著慎刑司嚴審翊坤宮的宮人。鏡頭一轉到了華妃那裡,她自言自語道,「已經兩天兩夜了,進了慎刑司,不吐出點真東西是不行的,死人嘴裡他們都能挖出東西來。」為什麼華妃會這麼說呢,或者說她為什麼這麼熟悉慎刑司呢?
  • 清朝的宗人府是幹什麼的?無論皇家宗室官多大,聽起來也很害怕
    清朝的宗人府是幹什麼的?無論皇家宗室官多大,聽起來也很害怕。宗人府是一個管理皇室的機構,它剛開始的出現的時候並不是清朝,只不過在清朝的時候,才會經常用到的一個機構。我們可以在電視劇中可以看到有時候會出現這個機構的名字,但是幾乎都是讓人們害怕的一個名字。
  • 清朝的「宗人府」是幹什麼的,為何妃子們聞之色變,不寒而慄呢?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清朝的皇帝們一生氣,就將「把某某妃子押送宗人府,嚴加審訊!」妃子們嚇得花容失色,寧死不去。那麼,清朝「宗人府」到底是幹什麼的地方,為何是一個那麼一個恐怖的地方,妃子們聞之色變,寧死不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了解其中的歷史真相。
  • 清朝宗人府到底是幹嘛的?為何落難的妃子寧願死也不敢進去
    我們看清宮電視劇的時候,總是會聽到這麼一句,「將某某交給宗人府發落……」似乎宗人府是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地方。其實,清朝的宗人府雖然的確有刑獄,但卻只是針對皇族的人,而且這也不是宗人府的主要職能。由於皇帝的兄弟姐妹、龍子龍孫、六宮嬪妃……人數實在太多,所以管理起來就比較麻煩,因此清朝皇家特意設了一機構,來對皇族的事務進行打理,這個機構就叫作宗人府。
  • 清朝「宗人府」究竟是怎樣的存在?為何妃子聞之色變,寧死不去?
    在說這幾名后妃遭遇之前,我們先明確一點:宗人府管不到皇帝的後宮,嬪妃以及太監宮女們如果犯錯受到處罰,具體執行部門是內務府的慎刑司。宗人府和內務府的職能劃分很明晰:宗人府是皇帝宗族的管理機構,而內務府是皇帝家庭的管理機構,其下屬的「慎刑司」就是負責裁定罪行、執行刑罰的部門。下面咱們就說說幾名受處罰的嬪妃,從她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宮廷生活究竟有離奇和殘酷!
  • 清朝老照片中後宮嬪妃為何都很醜?那是因為你沒有見過漂亮的
    大家一定都看過很多清朝的宮鬥劇,在電視劇中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每一個都美得風情萬種,然而大家看到清朝的真實老照片後,才發現清朝後宮嬪妃們的顏值確實是一言難盡,她們不僅沒有電視上的風華絕代,反而還沒有普通的女子好看,很多人還為皇帝感到心酸,哪怕是真龍天子,身邊卻依然沒有佳人陪伴,其實清朝並非沒有漂亮的女子,只不過我們無緣得見而已。
  •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 清朝後宮嬪妃工資是多少?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封建制度也達到了頂峰,當然皇權至上的情況下,後宮的管理也是相當嚴格,清朝後宮嬪妃工資是多少? 據乾隆七年編纂的《國朝宮史》記載,清朝後宮的年薪分為九等,就是比上面說的八個級別多了一個皇太后的工資。皇太后的工資當然是最高的,黃金20 兩,白銀 2000 兩。
  • 為何妃子們聞「宗人府」色變,寧死不去?
    宗人府最終設立於明朝,洪武三年時起名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時改名宗人府,明朝永樂之後,宗人府多由功勳臣子以及皇親國戚管理,但他所管轄的事情都被移交給禮部,此時的宗人府已經名存實亡了。清朝建立初期,順治皇帝了解明朝各種組織架構後,認為宗人府挺不錯的,於是它被保留了下來。
  • 清朝「宗人府」到底多恐怖?為何讓公主阿哥聞之色變,跪地求饒?
    但是更多的地方官員對於皇室的犯法,都是睜隻眼閉隻眼,造成了民間和朝廷積累了很大的矛盾。因此到了明朝年間,反腐出名厲害的朱元璋便決定,專門設置一個對於皇室成員以及其家屬進行管轄的機構,1370年,朱元璋建設大宗正院,在1389年又改名為宗人府。掌管宗人府的是誰呢?
  • 清朝老照片中後宮嬪妃都很醜?其實是因為你沒有見過漂亮的
    晚清時期有很多照片留存至今,尤其是清朝皇室的照片非常多,但是在這些照片中後宮妃嬪們基本上顏值都很低,而且看起來肢體僵硬毫無高貴氣質可言,因此就有網友斷言清朝的時候沒有美人,其實並不是沒有,而是真正好看的漂亮的女子我們見不到而已,後宮嬪妃們的容貌並不能代表當時所有的女子。
  • 古代時期宗人府,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構,什麼朝代擁有宗人府?
    現代人們在平時觀看一些關於清朝時期的影視劇時,都會在劇中看到有關於宗人府的情節,在這些劇情當中,宗人府這樣的機構就是用來懲罰當時的一些皇族罪人。現在大多數人對於宗人府其實並沒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在電視劇中所體現的宗人府大多都是在主角犯錯了之後,被關押的地方。
  • 清朝嬪妃為什麼都戴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上,還有一個特別作用
    喜歡看清宮劇的觀眾一定發現,清朝的嬪妃娘娘們都會戴著很長的指甲套,這些指甲套長度和材質大同小異,外觀上看起來鋒利堅硬,她們一般會在無名指和小指上佩戴,活動的時候多有不便,但是她們卻以戴指甲套為榮耀。
  • 清朝嬪妃為什麼穿花盆底鞋?為了方便皇帝,還為了預防此事發生
    各位,清朝嬪妃喜歡穿「花盆底鞋」。所謂「花盆底鞋」,可以理解成鞋子下邊有著一個類似花瓶的東西,高度大約8——15釐米。「花瓶」位於鞋子的中心。嬪妃穿花盆底鞋的樣子,和過去北方的踩高蹺情況很類似。並且,「花盆」上,還有各種截然不同的珠寶鑲嵌和紋飾。那麼清朝嬪妃為什麼會穿著出如此特殊的鞋子呢?
  • 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為何一被關進宗人府,皇子們就覺得大禍臨頭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看過清朝影視劇的朋友,肯定對宗人府不陌生。在清朝宮廷劇中,一般皇子或嬪妃犯了錯誤,皇帝一發怒便會下令將他們關進宗人府,而只要一聽說要被關進宗人府,這些皇子皇孫立馬就會臉色大變,似乎宗人府就是一座人間地獄。比如在《康熙王朝》中,廢太子胤礽被關進宗人府不久,人便瘋了;《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對十三阿哥胤祥說道:「當年的拼命十三郎哪去了」?十三阿哥的回答是「我在宗人府被圈禁了十年啊」!
  • 看完清宮劇你覺得「宗人府」可怖?不,慎刑司才是真的冷酷無情!
    但是若遇到官官相護,被處罰的皇族自然就會很少,而且在清朝出現袒護的形式也更加明顯。在清朝有個叫宗人府的地方,也許很多人在看清宮劇時都看到過劇中對宗人府的介紹,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恐怖的地方,與恐怖、酷刑這些字眼強相關,但事實並非如此。宗人府設立於明朝初期,那時的宗人府稱大宗正院,在洪武二十二年才改稱為宗人府。
  • 後宮生活:嬪妃嘴饞怎麼辦?小廚房並非人人都有
    但也正是因為世世代代都由這些包衣籍的人為清朝宮廷做膳食,長此以往,他們製作出來的東西就漸漸缺乏新意,還有就是他們的俸祿一直不變,因此在做菜的創意上也缺乏動力,當時皇宮裡的食材都是天下最好的,但是也因為廚師們的缺乏新意,所以許多菜餚都漸漸失去了美味,因此許多後宮之人便想出了設立自己的小廚房。
  • 清朝後宮的女子,都是從哪裡選出來的?為什麼清朝後宮多醜女?
    清朝後宮的女子,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的。 都知道,八旗是滿人設計的制度,所以,旗人是清朝特有的人群。從旗人裡挑選女子填充後宮,也是清朝獨有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