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常言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若遇到官官相護,被處罰的皇族自然就會很少,而且在清朝出現袒護的形式也更加明顯。在清朝有個叫宗人府的地方,也許很多人在看清宮劇時都看到過劇中對宗人府的介紹,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恐怖的地方,與恐怖、酷刑這些字眼強相關,但事實並非如此。
宗人府設立於明朝初期,那時的宗人府稱大宗正院,在洪武二十二年才改稱為宗人府。
宗人府是中國明清時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也是一個設立來專門懲罰皇族宗室的地方,沒有人可以從中作梗,所以當有人被下令拖去宗人府時,就會看到他們充滿恐懼的面孔。但是宗人府真的是個讓後宮嬪妃們聞之色變的地方嗎?
其實都想錯了,宗人府並不像犯人所關押的大牢那樣恐怖。如果說宗人府是皇族宗室的地獄,還不如說是一個避難所。
那麼清朝的宗人府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在其他朝代,如果皇族宗室犯法引起民怨,會被提交給統一辦案的部門。比如刑部或者說像宋朝包拯一樣的方式來辦案。但是在清朝宗人府是個專門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針對皇族的刑法也包括在其中。因為宗人府是專門針對皇族設立的機構,所以就像一個小政府一樣。既管理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記錄皇室子女後代的世襲爵位婚嫁喪娶,當然也記錄他們的所有罪責過錯,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這些記錄對皇室族人當然是非常有影響的,然而在懲罰方面卻是有漏洞的。雖然看起來對後輩的規定很嚴格,但是到了實際生活中卻有所不同。
雖然宗人府的條件雖沒有皇子們之前所居住的府邸那樣豪華,可以享受錦衣玉食。但並非像我們在清宮劇中所看到的那樣,堂堂皇子住在一個外面雜草叢生,裡面空曠無比,大冬天的睡在一張木板床上,連個燈或者火爐都沒有。
因為宗人府的大佬一般都是親王或者是郡王,任何一個犯法的人都是親戚,所以不可能沒有袒護現象,大多數時間內略施懲戒就完事,畢竟都是「龍的子孫」,除非皇帝就是一心一意想宰了你,否則誰也不知道皇帝心情好了,哪天會釋放你。最終都會罪輕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歷史記載說:「妃子們聞之色變,寧死不去」,有人以此為據,覺得宗人府是地獄級別的存在,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很簡單,因為只有皇宮外面的皇室族人士才有可能會被關進宗人府,而皇宮中的妃子們一般都由內務府的慎刑司來處理。
慎刑司那比宗人府恐怖多了,妃子們如果被關進慎刑司,她們將會受到各種嚴厲的刑法,而且從慎刑司出來後接著就會被打入冷宮,後宮人生也就基本走到了盡頭。
所以妃子們在聽到慎刑司時的表情應該是很豐富的,因為進入宗人府的結果遠比進入慎刑司好很多。因為進入宗人府頂多是居住的地方和吃穿用不好遭到禁足,即使受刑也會受到袒護,慎刑司就有所不同了,不僅所在環境惡劣還要遭到酷刑,而且還沒有人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