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人府」究竟是怎樣的存在?為何妃子聞之色變,寧死不去?

2021-01-17 鮮花暢談歷史

清代有幾名后妃受罰的遭遇比較典型,她們中有的人被降級之後又神奇翻身,有的被關小黑屋裡終老,還有的被脫光衣服打屁屁……當然,最慘的還是光緒的老婆珍妃,因為老公太窩囊,她也跟著受了連累!

在說這幾名后妃遭遇之前,我們先明確一點:宗人府管不到皇帝的後宮,嬪妃以及太監宮女們如果犯錯受到處罰,具體執行部門是內務府的慎刑司。宗人府和內務府的職能劃分很明晰:宗人府是皇帝宗族的管理機構,而內務府是皇帝家庭的管理機構,其下屬的「慎刑司」就是負責裁定罪行、執行刑罰的部門。

下面咱們就說說幾名受處罰的嬪妃,從她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宮廷生活究竟有離奇和殘酷!

第一位我們先說說乾隆的廢后那拉氏。這位女人來自輝發部,在弘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嫁給他做了側福晉,等到弘曆登基為帝,她也被封為嫻妃。因為是潛邸舊人,所以弘曆對這位嫻妃比較重視,在他的正妻富察氏去世之後,嫻妃先是被封為皇貴妃,總管六宮事宜,後來在乾隆十五年又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在這之後,那拉氏當了十五年的皇后,期間乾隆皇帝不管是到哪裡巡遊,都將其帶在身邊,那拉氏還為乾隆生育了兩子一女,可見她的皇后位置是相當牢固的。但在乾隆三十年的時候,這一切卻突然改變了。當年乾隆皇帝按照往常一樣,帶著那拉氏巡遊江南,在二月二十八日白天,卻突然命令隨從將那拉氏送回了北京。

在後來的相關記載中,大家才知道,原來這位那拉氏當時不知道為什麼,竟然突然「自行翦發」,這種舉動在風俗當中往往出現在長輩去世之後,那拉氏的行為被認為是對皇太后的大不敬,乾隆自然十分惱怒。那拉氏從此以後的遭遇可想而知,乾隆收回了她手中的皇后任命書(冊寶),將服侍她的宮女人數裁撤得只剩兩人,那拉氏形同被廢,在幽居了一年半之後就撒手人寰了。

第二位我們再來說說鹹豐皇帝的玫妃。玫妃出自徐佳氏,入宮之後只是一名宮女,因為其人長的貌美如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鹹豐,所以自然而然登堂上榻,被鹹豐皇帝封為貴人。但是這位玫貴人顯然也不是個安分之人,或許是宮廷生活過於枯燥,讓她變得有些肆無忌憚,居然虐待身邊的宮女,並且和太監調笑暢談。

皇宮之中豈能容得這樣的事?鹹豐皇帝知道自己的小老婆居然和太監做朋友,登時怒火中燒,下旨稱「"昨……凌虐使女,並伊與太監孫來福任意談笑……從重懲處,降為官女子。並將孫來福重責發遣矣」,一路將玫貴人又打回宮女原形。不過這位玫貴人顯然是個大美女,過了不久就憑著自己的美貌翻盤,有當上了貴人。

第三位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珍妃了。珍妃入宮之後,光緒皇帝對其十分寵愛,反而對於慈禧欽定的皇后冷淡之極,這讓珍妃已經處於十分不利的狀況,而珍妃本人畢竟年紀還輕,憑藉著光緒皇帝的寵愛,居然又幹起了賣官鬻爵的買賣,通過太監和自己的家人,大肆收取好處費,然後替這些人在光緒皇帝面前走門路。

慈禧雖然自己權力欲旺盛,但對於後宮嬪妃的這種行為,卻不能容忍,珍妃的事情敗露自然要受到處罰。根據史書的記載,珍妃當時處以「褫衣廷杖」之刑,也就是當眾脫光衣服打屁股。這種懲罰對身體的傷害顯而易見,珍妃在受刑後「抽搐氣閉,牙關緊閉……惡寒發燒,周身筋脈疼痛」,可見當時還是比較慘的。

但對於珍妃來說,最大的傷害恐怕還是來自精神層面,畢竟她是第一個受這樣侮辱性懲罰的人,相比較而言,她由妃降為嬪就不算什麼了!最後在八國聯軍進逼北京之前,慈禧藉口怕珍妃留在皇宮之中會遭受洋人的侮辱,命令她自盡以保清白之軀,這自然是最重也最殘酷的懲罰了!

但在所有對於嬪妃的懲罰中,我們很少能看到慎刑司的身影,比如說推珍妃下井的,就是慈禧身邊的紅人、總管太監崔玉貴。這就說明,嬪妃們畢竟是皇帝的家屬,在身份上屬於|「主子」,比太監宮女們要高出很多,她們在接受處罰時,慎刑司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監督。而對於太監宮女們來說,當他們受懲罰時,慎刑司就會親自動手了!

在史料上也不乏關於太監宮女無辜送命的記載,比如說前面提到的珍妃賣官案中,受牽連的宮女太監就有數十人,他們有的被趕出皇宮,有的被發配充軍,也有不少人死在了廷杖之下,執行的人應該就是慎刑司!

「送慎刑司」這句輕飄飄的話,對宮女太監們來說顯然是不幸的!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宗人府」是幹什麼的,為何妃子們聞之色變,不寒而慄呢?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清朝的皇帝們一生氣,就將「把某某妃子押送宗人府,嚴加審訊!」妃子們嚇得花容失色,寧死不去。那麼,清朝「宗人府」到底是幹什麼的地方,為何是一個那麼一個恐怖的地方,妃子們聞之色變,寧死不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了解其中的歷史真相。
  • 清朝「宗人府」怎樣恐怖?為何讓皇子嬪妃們談之色變,寧死不去
    清朝時期宗人府,為何讓皇室子孫及嬪妃們談之色變,究竟是懼怕什麼呢?在《康熙王朝》中,康熙說要把太子胤礽送進「宗人府」,太子馬上嚇得雙腿發軟,竟然癱在地上。可怕的「宗人府」是不是詔獄,裡面有沒有夾棍板子等十八般刑具呢?它跟刑部大牢相比怎樣呢?三個字「更可怕」 ,為何這樣?且聽小編詳解。
  • 為何妃子們聞「宗人府」色變,寧死不去?
    清代影視劇中常常出現這樣一個場景:皇帝boss一怒之下將某個妃子打入宗人府......那麼,宗人府作為懲罰中的一種到底有多可怕?但查閱資料後才知道,宗人府其實是這樣的......宗人府咋來的?宗人府最終設立於明朝,洪武三年時起名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時改名宗人府,明朝永樂之後,宗人府多由功勳臣子以及皇親國戚管理,但他所管轄的事情都被移交給禮部,此時的宗人府已經名存實亡了。清朝建立初期,順治皇帝了解明朝各種組織架構後,認為宗人府挺不錯的,於是它被保留了下來。
  • 清朝「宗人府」到底多恐怖?為何讓公主阿哥聞之色變,跪地求饒?
    在清朝的古裝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如下的名場面,某個皇妃皇子犯了錯,又或者陰謀被揭穿被發現,皇上馬上大怒:「給我拉到宗人府去!」這立刻讓那些犯了錯的公主阿哥臉色大變,跪地求饒。宗人府究竟有多麼恐怖,讓他們怎麼也不去呢?
  • 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為何讓皇子王爺談之色變,寧死不去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其中一集,當時小燕子和紫薇把自己的身世如實告訴乾隆,氣得乾隆直接把她們打入「宗人府」,當時負責辦案的梁大人早就看不慣她們了,遂對小燕子等人動用私刑,把她們打得渾身是血。包括在《康熙王朝》中,康熙說要把太子胤礽關進「宗人府」,太子竟然嚇到雙腿發軟,直接癱在地上。那麼「宗人府」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機構?
  • 看完清宮劇你覺得「宗人府」可怖?不,慎刑司才是真的冷酷無情!
    但是若遇到官官相護,被處罰的皇族自然就會很少,而且在清朝出現袒護的形式也更加明顯。在清朝有個叫宗人府的地方,也許很多人在看清宮劇時都看到過劇中對宗人府的介紹,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恐怖的地方,與恐怖、酷刑這些字眼強相關,但事實並非如此。宗人府設立於明朝初期,那時的宗人府稱大宗正院,在洪武二十二年才改稱為宗人府。
  • 專門管理皇族事務的宗人府,到底是什麼機構?為何後宮嬪妃聞之色變
    那麼,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宗人府,是否也如劇中一樣?後宮嬪妃,一聽說要進宗人府,聞之色變,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嗎? 宗人府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負責每10年纂修清朝皇室的族譜。包括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名字、爵位繼承等等; 、向皇帝轉達陳述宗室子弟的請求。尤其清朝時期,等級制度非常嚴格,不是所有宗室子弟都有權利面見皇帝; 、為宗室子弟引薦賢才,記錄罪責過失。除了是單獨為宗室人員開的綠色通道外,還有個重要職責就是記錄宗室人員的罪責過失。
  • 清朝的宗人府是什麼職能,為什麼後宮嬪妃都很害怕?
    清朝的宗人府顧名思義就是管理宗人的地方,那麼何謂宗人,其實就是皇族宗室成員。那又為何妃子們會聞之變色呢?這就得歸功於現代清宮影視劇的傳播了,在電視劇中皇帝不喜歡哪個妃子了,或者哪個妃子犯事失寵,動不動就是交由宗人府處置,大家久而久之就都以為皇帝的後宮妃嬪都懼怕宗人府,認為那是失寵犯事的人才去的地方,所以觀眾腦海中就有了妃子們聞宗人府之名而色變,寧死不去宗人府的認知。
  • 清朝「宗人府」是什麼機構?為何后妃聞之色變,怎麼也不願意去
    準確地說,「宗人府」是一個專門處理皇帝身邊的一切皇親貴族事務的機構,比如皇帝子女的結婚、出生、葬禮、引薦賢能、記功等,不僅僅是對犯罪行為的懲罰。官邸,官號,是中國明清兩代管理皇族事務的官邸。負責九族九族的族譜編撰,按時編撰玉牒,記載嫡系、姓名、封爵、生辰、婚嫁、諡號、葬禮等事項。凡宗室提出要求,都要向皇帝報告,引進賢才能人,記載罪過。
  • 清朝宗人府到底是幹嘛的?為何落難的妃子寧願死也不敢進去
    我們看清宮電視劇的時候,總是會聽到這麼一句,「將某某交給宗人府發落……」似乎宗人府是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地方。其實,清朝的宗人府雖然的確有刑獄,但卻只是針對皇族的人,而且這也不是宗人府的主要職能。首先說說宗人府有什麼可怕之處清朝皇族宗室的人犯了錯,不能交給刑部審訊處理,因為要顧及皇家的顏面,所以一律交給宗人府進行處置,這叫關起門來審,好壞都不能讓外人知道。
  • 大清的「宗人府」,都有什麼特殊權力,為何令皇子格格聞之色變
    把他拉出去,著宗人府嚴加看守!」這時候,犯錯的皇子或是公主要不狂呼饒命,要不癱倒在地,一副心力憔悴的模樣。宗人府到底是幹什麼的?有那麼恐怖嗎?提及宗人府,當代人不以為然,但是在明清時期,是穩穩的皇室組織,專業代理皇族事務管理,是老百姓們必須「仰望」的存在。宗人府最開始的原型,是明代明洪武三年開設的「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改叫宗人府。
  • 讓嬪妃們嚇到腿軟的宗人府,到底有多可怕?其實裡面有吃有喝
    宗人府宗人府誕生於明朝初期,主要是負責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到了清朝順治的時候,清朝也仿照明朝,設立了宗人府。那麼,為什麼那些嬪妃在聽到被要送進宗人府時,會被嚇得花容失色呢,主要是因為嬪妃們平時錦衣玉食的生活,一下子被關禁閉,所以可能在心態上一下子適應不了,故而她們會「聞之色變」。
  • 「宗人府」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現今滿屏充斥的大辮子清宮劇,在給我們帶來審美疲勞的同時,也將很多詞語變成了網紅名詞,比如配享太廟、世襲罔替、慎刑司、寧古塔、宗人府等等。接下來,我們著重聊一聊「宗人府」,看看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和單位。
  • 「內務府」和「宗人府」,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構?後者為何有人談之色變?!
    戲迷好友會但凡看過有關清朝電視劇的朋友,一定對清朝的兩個「府」不陌生,那就是「內務府」和「宗人府」,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兩個名字,而且通過電視劇中的臺詞,我們還對這兩個「府」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那就是
  • 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為何一被關進宗人府,皇子們就覺得大禍臨頭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看過清朝影視劇的朋友,肯定對宗人府不陌生。在清朝宮廷劇中,一般皇子或嬪妃犯了錯誤,皇帝一發怒便會下令將他們關進宗人府,而只要一聽說要被關進宗人府,這些皇子皇孫立馬就會臉色大變,似乎宗人府就是一座人間地獄。比如在《康熙王朝》中,廢太子胤礽被關進宗人府不久,人便瘋了;《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對十三阿哥胤祥說道:「當年的拼命十三郎哪去了」?十三阿哥的回答是「我在宗人府被圈禁了十年啊」!
  • 清朝時,皇親國戚犯事後為何常圈禁宗人府?大智慧!
    清朝時,皇親國戚犯事後為何常圈禁宗人府?大智慧! 清朝時,皇親國戚犯事後,經常會被關在宗人府。在這裡,他即便犯了天大的事情,也不會被殺。因為他好歹也算和皇帝有一些親戚,有些人甚至於還和皇帝是至親。
  • 清朝「慎刑司」是幹什麼的,為何讓宮女太監心生恐懼,寧死不去?
    清宮劇中經常會提到宗人府、慎刑司、刑部這些專門處置犯罪的地方,但是你知道他們每個部門之間的區別嗎?為什麼犯錯的人一聽說交由宗人府、慎刑司審理,就心生恐懼,感覺生存無望呢?要知道其中的原因,我們需要先從清朝的司法制度開始說起。
  • 古代時期宗人府,到底是什麼樣的機構,什麼朝代擁有宗人府?
    現代人們在平時觀看一些關於清朝時期的影視劇時,都會在劇中看到有關於宗人府的情節,在這些劇情當中,宗人府這樣的機構就是用來懲罰當時的一些皇族罪人。現在大多數人對於宗人府其實並沒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在電視劇中所體現的宗人府大多都是在主角犯錯了之後,被關押的地方。
  • 【韓國社會】韓國兵役為何令人聞之色變?
    兵役,一直是韓國男星,甚至每個韓國男人都最關注的問題,究竟韓國的義務兵役制度有多嚴苛?今天使館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兵役」為何令人聞之色變? 儘管近年來韓國部隊管理日益規範,待遇也有所提升,但「兵役」兩字仍令許多人聞之色變。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人「聞之色變」呢?
  • 清宮劇中經常提到的宗人府,權力到底有多大?玉牒又為何物?
    在現今的很多清代宮廷劇中,一旦有皇子親王們犯錯,皇帝基本都會下達「移交宗人府嚴加查辦」、「削宗籍、去黃帶、玉牒除名」等詔令,那麼在歷史上真的有這樣一個機構嗎?它的具體職能又是什麼呢?所謂的「黃帶」、「玉牒」又為何物?今天史海君就帶領大家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熟悉但又神秘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