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二月二是「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很多人都要在這一天理髮。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剃頭理髮?
一、「二月二,龍抬頭」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我國是農耕文明,為了作物更好的生長,產生了農曆和節氣的概念。
每到農曆二月初的時候,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而之所以下雨,古人認為是「龍」的功勞,龍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天文學中的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仿佛「真龍抬頭」,故稱「龍抬頭」。
所以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但是,龍抬頭並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是位於「雨水」和「驚蟄」兩個節氣中間,到了二月二,就意味著可以開始春耕了。
「二月二,龍抬頭,風雨順,又豐收。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
後來,民間又有了「二月二剃龍頭」的習俗,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吃爆米花
二月二龍抬頭應該吃什麼呢?
最應該吃的當屬爆米花,即金豆。
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傳說武則天篡了大唐的皇位後,玉帝很不高興。為了懲罰她,玉帝下令,三年不許給百姓降雨。
但掌管降雨的神龍,不忍民間百姓受苦,便私自降雨。
玉帝知道後勃然大怒,把神龍鎮壓在大山之下,還在山下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百姓為了報答神龍降雨之恩,想盡各種辦法尋找金豆。
農曆二月初二這天,一位農民在耕種玉米種子時忽然想到,玉米金黃,不正像金豆嗎?把玉米炒開了花,不正是金豆開花嗎?
於是,每家每戶都把玉米炒開了花,神龍也得以重回天庭,為百姓施雲布雨,以保民間風調雨順。
後來,傳說演變成習俗,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吃爆米花的說法。
三、還可以做什麼
除了理髮和吃爆米花之外,這一天還有很多習俗。
比如祭祀龍神。現在還有一些地區,會在早晨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
也有的地區會舞龍、戴龍尾、開筆等。
當然,作為美食大國的我們,可不僅僅是爆米花,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美食。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
不過,現在疫情未過,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外出理髮了,可以自己在家做簡單的修剪。好好犒勞自己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