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嫂如母,你該給小叔子出彩禮錢」「你還在呢!」

2020-12-24 秋雅聊情感

從古至今,婆媳關係都是影響家庭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時候,婆婆是一個講理的人,兒子卻娶了個不講理的媳婦;有的時候,兒媳婦是一個好女人,卻遇到了一個不講道理的婆婆。無論是哪種情況,婆媳雙方只要有一方不講道理,再加上有個不會處理婆媳關係的男人,肯定容易發生摩擦。

前段時間,我的堂妹跟自己的婆婆吵了一架,幸好她老公不是個愚孝男,及時站在妻子這邊,才化解了這場婆媳紛爭。

堂妹跟婆婆吵架,導火索是「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句從古流傳下來的話。

原來,堂妹的小叔子要結婚了,需要出彩禮錢。堂妹的婆婆偏愛小兒子,這點堂妹早就知道,因為私底下老公沒少跟她抱怨這件事情。由於婆婆不跟自己住,也不是經常找她麻煩,堂妹就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可是,這次小叔子結婚,婆婆卻找到了堂妹,要求她出彩禮錢。

「兒媳婦,你小叔子要結婚,你該表示一下心意吧!」

「心意?當然有的。我弟弟結婚的時候,我包了一萬紅包,小叔子我也包一萬紅包,夠給面子吧!」

「一萬塊錢哪夠?你的工資那麼高,一個月就有兩萬塊錢的收入,理應多給點。你沒聽說過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句話嗎?正好,你小叔子需要給二十萬彩禮,我只能湊夠五萬,剩下的十五萬就由你們來出,算是你們的心意。」

堂妹聽了這句話,立馬就發火了,回懟道:「長嫂如母這句話我聽說過,但是這句話成立是有前提的。媽,長嫂如母這句話建立在兩個前提上,一個是丈夫的弟弟妹妹沒有自理能力,二是在他們年幼的時候,父母全部去世。你還在呢!因此,實在不好意思,小叔子一個條件都不符合。」

聽了堂妹的話,婆婆立馬就不幹了,衝著堂妹說道:「你別給我一堆歪理,反正作為嫂子,你應該出這筆彩禮錢。你要是不給,我就不走了,讓鄰居知道你是一個不孝順的兒媳婦。」

好在,堂妹的丈夫回來了,幫著妻子一起跟母親理論,將堂妹的婆婆氣走了。

很明顯,堂妹的婆婆沒有分清楚婆媳彼此的義務。

婆媳之所以會成為一家人,是因為她們愛著同一個男人。作為婆婆,是丈夫的母親,愛著自己的兒子,作為媳婦,是丈夫的老婆,愛著自己的老公。因為同一個男人,才會讓他們產生聯繫。

婆婆和媳婦之間是沒有義務和權利可言的。婆婆沒有照顧兒媳婦懷孕和坐月子的義務,也沒有帶孫子孫女的義務。同理,兒媳婦也沒有給婆婆養老的義務,該給婆婆養老的人是她的兒子。

至於丈夫的兄弟姐妹,兒媳婦更沒有義務照管。撫養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事情,只要父母健在,兄長和姐姐都沒義務撫養弟弟和妹妹。

婆媳之間雖然沒有義務,但是可以有情分。情分是靠將心比心換來的,是靠互惠互利換來的。

有一種情分,叫做你幫我帶娃,我幫你養老。互幫互助,才是最好的婆媳關係。在兒媳婦剛結婚的那十年,是她最困難的十年。她既需要生孩子,也需要工作養家。這個時候,如果婆婆肯伸手幫她一把,就會讓兒媳婦感激在心。

在婆婆老了之後,如果婆婆對兒媳婦還不錯,兒媳婦跟丈夫關係也還可以,就可以及時伸手幫婆婆一把,讓婆婆有個順利幸福的晚年。

婆婆和媳婦,同樣是女人,理應做到將心比心。作為婆婆,如果你做媳婦的時候受了罪,也不要報復在兒媳婦身上,你應該清楚,在一個女人剛結婚的那十年,她有多麼辛苦。為了兒子,為了自己的晚年,對兒媳婦好一點。不求你把兒媳婦當女兒,只求你別成為折磨兒媳婦的幫兇。

作為兒媳婦,當婆婆老了之後,你能幫一把就幫一把。有句話叫做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你不看婆婆的面子,也要看在老公的面子上。再者,作為父母,孝順長輩是對兒女最好的教育。

希望天底下的婆婆和媳婦都能和睦相處,別再讓婆媳關係影響家庭了。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婆媳之間是否應該互幫互助?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長嫂如母,你有義務養10歲小叔子」女孩痛快回懟,結局大快人心
    一、「長嫂如母,你有義務養10歲小叔子」接近年尾,和男友相親談了1年戀愛的豔豔,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這不,趁著周末放假,男友帶著豔豔回老家談論婚事。豔豔和男友相親時,早就知道他還有一個不滿10歲的弟弟,男孩非常有禮貌,逢人就喊,豔豔對他的印象也不錯。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我們今天要講的需要與時俱進的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長兄如父,長嫂如母」。01「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在舊時的理解有失偏頗,因為舊時很多人條件都差不多,並不富裕,所以總是主觀認為做哥哥嫂子的,在照顧小叔子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 「你不出彩禮錢,想讓你小叔子打光棍嗎」「你大兒子也光棍了」
    「你不出彩禮錢,想讓你小叔子打光棍嗎」「你大兒子也光棍了」鄭敏當年嫁給老公的時候,婆家什麼也沒給,用當下時髦的詞來形容,鄭敏和老公是裸婚。剛開始結婚的時候,鄭敏夫妻住在十幾平米的地下室,那段日子雖然苦,可鄭敏每次想起來,都覺得日子很甜。兩人相親相愛,買不起好水果的時候就買爛水果,就是這樣還你推我我推你,誰也捨不得吃。
  • 「小叔子就該你養」,寶媽解釋完「長嫂如母」涵義,婆婆立刻閉嘴
    可是隨著二胎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父母的年齡也漸長,關於二胎的撫養,就很可能成為一個問題,都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是這麼回事兒嗎? 寶媽氣急之下打電話給婆婆,婆婆卻理直氣壯地說:「你家生個丫頭片子,有錢當然要給自家人了,長嫂如母,你連這個都不懂嗎?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呢!」 這下芳芳再也不想忍了,「你知道長嫂如母啥意思嗎?
  • 「長嫂如母,婚後必須撫養5歲小叔子」「謝謝阿姨,婚禮取消」
    然而,第一次見家長的時候,婆婆就提出了一個非常令人難以接受的要求,那就是結婚後,作為嫂子的小孟,必須承擔起撫養小叔子的義務,否則就不同意她和小江的婚事。小孟雖然非常的單純,但是也是一個明事理的姑娘,聽到婆婆這樣的要求,覺得非常難以接受,於是就跟男友小江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 「長嫂如母,你憑什麼不養12歲的小叔子」,兒媳:抱歉!我不嫁了
    儘管李穎的心裡有些不舒服,但是,畢竟是受過良好家教的人,並沒有表現出十分不滿意。讓李穎有些受不了的就是,男友家條件明明不是很好,男朋友的父母居然還在將近50歲的年紀要了二胎,這確實讓李穎有點不理解。但事情已經這樣了。
  • 小叔子結婚需要30萬,大嫂一毛不拔:你哥娶我,可沒用這麼多錢
    小叔子比周玉芳小13歲,前幾年是在念大學,所以婆婆經常來跟她要錢,說長嫂如母,要給他點生活費。周玉芳苦在心裡,自己起早貪黑賺的錢,被這麼輕易地要走,說什麼也咽不下這口氣,丈夫也理解妻子的苦,每次遇到這事兒,也是怨在心頭口難開。
  • 小叔子結婚,婆婆要求兒媳出彩禮錢,兒媳回懟:先把我的陪嫁還來
    很多戀人,都被彩禮和陪嫁,給阻攔在了婚姻的門外。彩禮和陪嫁的存在,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在於,可以給雙方一個保障,證明彼此對這段感情的重視。不利的一面在於,容易形成攀比之風,也容易引發家庭矛盾。結合雙方實際情況給出的彩禮和陪嫁,才不會對婚姻造成影響。不攀比,不強求,不豪取,才不會讓感情被金錢摧毀。
  • 鄉村紀事:長嫂如母
    文:似水流年圖:來自網絡有人說,常和70歲以上的老人聊天,能治癒一個人的靈魂,會讓你看得開,放得下;常和三歲以下的孩子玩耍,會讓你重拾童真童趣,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長嫂如母」,她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四個弟弟的吃飯、穿衣、上學,沒有半句怨言。那時候,每年秋季縣城都會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物資交流會,交流會上,物品會比平時商店裡更豐富,更便宜些。有次,她準備去城裡趕交流會,想藉此機會買點比較便宜的家庭必需品和四個弟弟的衣物。
  • 「兒媳,娶你花那麼多錢,不拿10萬給你小叔子結婚,說不過去吧」
    妍妍家境不錯,所以在結婚的時候,婆家為了撐起自己的牌面,在這次結婚的時候花了不少的錢,但妍妍的嫁妝也不在少數,可婆婆只想著自己花出去的錢,忘了嫁妝這回事,總覺得娶回來妍妍這個兒媳花了太多的錢,一直想著從妍妍的娘家在薅回來。
  •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何意?有道理嗎?
    今天,我就分享一句農村俗語,關於親戚關係、人情往來的,「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句俗語你聽過嗎?你知道是啥意思嗎?你想想看,哥哥死了之後,家產由誰來繼承?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家產肯定是孤兒寡母來繼承的,這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爺爺奶奶等老人還在的話,侄子就應該代替自己死去的父親,分擔贍養老一輩人的義務,而不是把這個責任丟給自己的叔叔。換句話說,侄子不能光拿了父親的錢,而不奉養老人。
  • 小叔子來家裡借錢,我把所有的錢50萬拿給他,三年後他還給我多出40萬
    小叔子借錢我拿給他50萬 當時,小叔子來借錢,我把家裡的錢都借給小叔子了,有30多萬,包括我的私房錢20多萬,一共50萬,我為什麼借給他呢?
  • 大衣哥朱之文兒子大婚,大衣嫂卻比新娘還搶鏡,彩禮曝光好意外
    大衣哥朱之文兒子大婚,沒想到大衣嫂比新娘還搶鏡;大衣哥朱之文兒子大婚彩禮曝光 網友:太少了吧,跟普通人差不多,大衣哥好樣的!本文文字原創首發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國慶黃金周基本是做喜事的日子,因為天天都是好日子!這不是嗎?
  • 禁忌戀(寡嫂 VS 小叔子)
    本文文筆樸實, 作者以類似白描的手法描寫了大夏朝堂鬥爭,塑造出傅春江這樣一個有血有肉有氣節的古代士大夫形象,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本文諸多配角也可圈可點,忍不住讓人一直追讀下去。顧楚生嘲諷出聲,你哥都死了,她是誰的人?衛韞捏緊了刀,一字一句答,我衛韞的人。楚瑜版楚瑜上輩子為了顧楚生,逃了御賜的婚,走了千裡的路,最後卻仍舊落了個病死他鄉的下場。重生到十五歲,楚瑜正在逃婚的路上,她毅然回頭,嫁進了衛家大門。她知道衛家會滿門戰死,只留下一個十四歲的衛韞,獨撐高門。
  • 「兒媳,小叔子結婚要用你家那百萬豪車」「對不起,我做不了主」
    婆婆本就是一個貪財的人,怎麼可能會輕易的拿出彩禮,兒女之間感情好好的,就因為婆婆的不知足把兩個家庭的關係惹得很不好。後來,婚是結成了,但是,張賢芬的母親也因此記恨起了她的婆婆,兩個親家母鬧僵之後,也讓張賢芬兩口子在中間很難做。
  • 「你家10萬彩禮,我家8萬陪嫁」,「那剩下的2萬呢」
    女方,天價彩禮,動不動就20萬、50萬彩禮的背後,卻沒有半點陪嫁;而男方,卻想空手套白狼,一毛不拔地就把別人家的閨女娶回家。網上,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天價彩禮不合法,可與不準備給付彩禮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 老話還在理嗎?如何處理這種關係
    老話還在理嗎?如何處理這種關系所謂的「男怕妻妹」是男子就那麼怕女子的妹妹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其實並不盡然,女子的妹妹實際上就是女方最親近的人之一,我們俗稱的小姨子。為什麼說要怕小姨子呢?因為小姨子是和妹妹是和姐姐一起長大的,對姐姐的很多行為是很了解的。如果男子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小姨子又青春年少,會不會出現大家不敢想像的問題了?
  • 小叔結婚借三萬哥嫂給五萬,五年後拆遷小叔還八萬,哥嫂:白眼狼
    但是當別人幫助你渡過難關後,你卻不能拿別人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趙梅到如今,對小叔還債的事情,還耿耿於懷。小叔子要結婚,老公軟磨硬泡,婆婆也求了情,作為嫂子,趙梅做不到無動於衷。只是後來小叔子和婆家的做法,確實太傷她的心了。
  • 兒媳回娘家過年,婆婆擅自讓小叔子搬進來,大年初一她後悔了
    我和老公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當初他覺得那些要車要房要彩禮的女人太膚淺,而我恰好不看重物質,他對我體貼入微,所以沒過多久,我們倆便確定了戀愛關係。殊不知女人一旦動情,就很容易陷入深淵,沒錯,我中招了。老公向我求婚,沒有彩禮沒有房,他說不想讓母親那麼大年紀還為兒女操心,自己的錢要留著買房子,為我們倆的將來做打算,我當時還挺感動,於是便不顧娘家父母反對答應了。
  • 嫂子陪嫁兩套房,小叔子結婚想要一套,婆婆的做法直接毀掉兩兒子
    婆婆知道後,給劉英打電話絮叨了一個小時,劉英真是受夠了這家人的蠻橫不講理,自己表明了態度,以後不再管小叔子,讓他立馬搬走!婆婆因此對劉英有了很深的看法,對這個媳婦很是失望。但是劉英沒有理會她,她已經失去信心,對於小叔子的人性,再多的付出也是枉然。自從富貴離開嫂子家,就去了一家飯店當保安,日子平靜得過了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