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這件事,從來不簡單。
有人說結婚的過程就是一波三折,要經受來自家庭,人情,金錢等各方位的考驗,往往在多子女家庭,一個人結婚,會暴露出許多實質性的問題。
因為中國有句話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父母對子女的偏心,其實是造成子女彼此之間矛盾的主要根源。
通常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男生要比女生受寵,而同性別之下,年紀小的又比年紀大的要受寵,於是這也會造成養老責任的推卸,畢竟從小不受寵的人,不願意承擔過多的責任。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下意識排斥一些事情。
01我當年結婚,沒房沒車沒彩禮,全是窮日子
周玉芳今年36歲,結婚8年,剛過上兩年好日子。
前幾年光景不好,夫妻工作的地方接連倒閉,夫妻兩個人雙雙失業,只能另起爐灶,在城裡租了個店面賣滷味。
一個店面,就靠夫妻兩個人打理,丈夫負責進貨,周玉芳負責醃製售賣,往往天還沒亮就得起床,晚上開到八九點關門。
可以說,自從兩口子開始創業後,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也沒有休息過一天,兩個人懷揣著一定要將日子往好裡過的心態,忙裡忙外,窮且知足。
周玉芳從來沒有後悔過與丈夫結婚,她當初看重的,就是丈夫有吃苦耐勞的勁頭,以及誠實老實的品質。
結婚多年,再苦再累丈夫沒有對周玉芳大聲說過話,即便夫妻二人意見不合吵架,也都是丈夫先低頭認錯。
即便當初結婚,周玉芳沒得到過一分錢的彩禮,男方也沒給房沒給車,但她堅信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那些身外之物沒有就沒有吧,憑藉勤勞的雙手,沒有什麼是掙不來的。
果不其然,周玉芳想對了,滷味店第二年就在小區周圍打開了名聲,日流水一天比一天高,再加上外賣送餐,很快兩個人的生活大變樣,還開了另外兩家連鎖店。
結婚第六年,經濟上的問題總算解決了,通過全額轉店的錢,兩個人買了一套80平米的房子,生活總算走向了正規。
但是周玉芳心裡,也有一個心結難以解開。
02婆婆偏心,喜歡小兒子,整天找我們借錢
那就是周玉芳的婆婆,偏心十足,聽說兒媳婦跟兒子的生活好了,隔三差五就來借錢,借走的錢不是自己花,而是給小兒子打過去。
小叔子比周玉芳小13歲,前幾年是在念大學,所以婆婆經常來跟她要錢,說長嫂如母,要給他點生活費。
周玉芳苦在心裡,自己起早貪黑賺的錢,被這麼輕易地要走,說什麼也咽不下這口氣,丈夫也理解妻子的苦,每次遇到這事兒,也是怨在心頭口難開。
畢竟他不傻,知道母親偏心向著弟弟,卻沒辦法真正怨懟,畢竟無論是母親還是弟弟,都是自己的親人,家和萬事興,因為一點錢鬧得不愉快,他認為不值得。
看丈夫左右為難,周玉芳心裡更加憋屈。且不說這幾年婆婆要錢變本加厲,小叔子經常跟她打電話要錢,要麼是想買新運動鞋,要麼就是談戀愛想送女孩禮物。
每當這時,周玉芳就會不自覺地比較這兄弟倆,一個是喝苦水長大,人到中年才開始享受幾天好日子,另一個則是泡在蜜湯裡長大,剛上大學,就知道追求名牌,花家裡的錢討好別的姑娘了。
只是這些,都不至於放到檯面上吵架,因為這畢竟是小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周玉芳將這些不滿壓制在心裡,並不想讓丈夫夾在自己和原生家庭中間。
沒想到婆婆變本加厲,最近竟然不打招呼來找周玉芳借錢,這一借,還是30萬元的巨額,理由更是奇葩,小兒子要結婚,女方要30萬彩禮。
03小叔子借錢娶媳婦,我一口回絕:你太敗家
30萬是什麼概念,周玉芳跟丈夫的店處在旺季,每個月的最高盈利也不過2萬元。
聽聞婆婆借錢是給小兒子娶媳婦,周玉芳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當初我嫁到你們家,沒房沒車沒彩禮,你怎麼說的,說有多大能耐嫁多好的家庭,想有錢要麼靠自己掙,要麼去找有錢人。
我憋著一股氣,不要你們家分毫,自己打拼事業,如今你另一個兒子結婚,你怎麼不這樣跟女方說呢。」
婆婆訕訕回答:「那姑娘城裡的,大學生,講究。」
換言之,周玉芳是農村姑娘,又沒學歷,不值得這麼多彩禮。
這一下可算是炸開了鍋,周玉芳沒顧情面,直接把老太太攆回了老家,並揚言以後再也不會跟這個老太太見面。
與此同時,周玉芳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給小叔子打電話,小叔子接電話時正在跟朋友聚餐,電話那頭傳來的叫喊聲、音樂聲更讓周玉芳憤怒,她說:「你是要結婚了,是嗎?需要彩禮30萬?」
小叔子高興地回答:「媽都跟你們說了?是的,嫂子你條件好,借我點錢唄。」
「做夢!當初你哥娶媳婦,可沒這麼敗家,更沒有這麼多彩禮,怎麼你就非得搞特殊,我告訴你,我跟你哥一分錢沒有,也不會給你的錢的,你好自為之吧,有多大能耐娶什麼樣的媳婦,別拉著一家人進泥潭。」
說罷,就將電話掛了。
說實在話,周玉芳是真寒心,寒心婆婆的偏心,寒心小叔子的理所當然,寒心自己多年的努力,又要面臨被別人奪走的境地。
於是,她選擇反擊,這次她認為,她有權利說不,更有權力讓婆婆跟小叔子,徹底遠離她的生活。
今日話題:你認為周玉芳應該借錢給小叔子嗎?
歡迎在評論中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