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到了今天的戰場,謀略依然是最重要和恐怖的武器之一,而在古代,一個好的計謀,甚至勝過十萬大軍,而歷史上最厲害的4個陽謀,對方就算明知前面是陷阱,也不得不往裡面跳,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諸葛亮以及其帶領的蜀漢集團,成為了人心之所在,漢朝之延續,然而遺憾的是,魏蜀吳三國當中,史書還是將魏國作為了正統,至於蜀漢和東吳,都不過是割據政權而已。
這可不僅僅是因為魏國地盤大,勢力最強,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長期以來,曹魏家族始終是代表漢天子發布徵召命令的,而曹丕,又是逼迫漢獻帝禪位,舉行大典,才登基稱帝的,以上種種,也讓魏朝獲得了大量世家和士大夫的承認。
而這自然要歸功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影響,實際上,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春秋道家的代表人物管仲,他建議想要稱霸的齊桓公,通過掌控周天子的方法,達到間接控制其他諸侯國的目的。
最終齊桓公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並且成為了春秋歷史上第一個中原霸主,因此受到了周天子的賞賜。
實際上,通過天子的名義發布詔令,這往往將對手處在一種道義和輿論的不利局面,就算知道是用計,也只能勉強執行,可以參考胡亥假借秦始皇頒布給蒙恬和扶蘇的命令,比官渡之戰期間,袁紹多次指責曹操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但是再多的話語,卻也同樣改變不了袁軍在聲望上的不利地位。
第二個陽謀:二桃殺三士
這個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講述了昔日春秋期間,齊景公帳下的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居功自傲,不聽玩法。
最終晏子想到了個好辦法,他以齊景公的名義,發下去兩個桃子,讓他們當中兩個功勞大的先吃,結果三個人爭著爭著,卻都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不齒,紛紛自刎而亡了。
這個結果看上去有些離奇,不過考慮到春秋期間盛行的士大夫恥感文化,倒也就不足為奇。而這同樣也體現出了關於厚黑學的哲理。
當三位大將看到眼前利益的時候,並不願意將桃子公平分享,而是選擇進行殊死搏鬥,結果導致人財兩空。而到了現代,也有更加像「二桃殺三士」的例子,那就是從受害者角度出發的囚徒困境:當兩個嫌犯被警察逮捕並接受審訊的時候,他們被告知,兩人如果都抵賴,那麼各自判刑一年,兩人都坦白,各自判刑八年,兩人一人坦白一人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卻要判罰十年,因此兩人的選擇,也就決定了自己和彼此的命運。
第三個陽謀:圍魏救趙
公元前353年,經過改革的魏國,實力迅速增強,並隨後出兵攻擊趙國都城邯鄲,當趙求救於齊國的時候,齊國大將田忌孫臏並沒有率軍救趙,而是乘著魏國兵力空虛,直接攻其都城大梁,這導致魏國倉促回援,結果齊軍趁機埋伏,導致魏軍大敗。
「圍魏救趙」最厲害的點在於,直截了當的暴露了自己的進攻意圖,卻也讓對手痛苦不已,稍有不慎,就很容易造成難以想像的損失,最終導致慘敗。
而在歷史上,有著多個圍魏救趙的例子,同樣起到了特殊的奇效,比如19世紀的太平天國,1860年,隨著清軍的不斷反擊,十萬大軍包圍了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在形勢危如累卵的情況下,天王洪秀全召集部下商討對策,最終還是年輕的將領李秀成,帶領兩萬大軍冒死突圍,偷襲清軍屯糧之地杭州,這最終導致清軍方寸大亂,急忙引兵回援,然而李秀成和天京內的太平軍卻裡外夾攻,導致清軍死傷慘重,最終短時間內無力再攻打天京,解決了一時的燃眉之急。
當然,圍魏救趙也有翻車的例子,比如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袁紹屯糧之地烏巢受到了曹軍偷襲,結果袁紹在專門出餿主意的謀士郭圖建議下,卻並沒有管理糧倉,而是拼命攻擊曹操本部大營,結果曹軍堅守之下,曹營沒有攻下來,袁紹的糧草卻被燒個精光,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至於第四個陽謀,便是漢武帝期間,實行的推恩令。儘管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但是當漢取代秦朝之後,為了籠絡安撫人心,卻再次恢復了郡國並存制,諸侯國擁有很高的兵權和自主權,給天子和朝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尤其是漢景帝期間爆發的七國之亂,差點讓漢朝顛覆。雖然因為鎮壓而平息,卻依然帶來了不小的隱患。
而到了漢武帝期間,他決心用一種和平而且安全的手段來瓦解諸侯國的勢力,大臣主父偃,便提出了推恩令的構造。
在他看來,應當對地方的嫡長子繼承製做出調整,在此之後,各個諸侯所管轄的區域,改為長子、次子和三子共同繼承,漢朝廷也允許和鼓勵,諸侯將自己的土地,分給更多的繼承人員。
這道命令的做法,自然是為了分發諸侯國的勢力,然而其高明之處在於,《推恩令》將朝廷和地方的矛盾,轉移到了諸侯國內部,在這種情況下,手心手背都是肉的諸侯王,顯然不可能只將土地全部傳承給大兒子,往往會想辦雨露均沾,最終導致土地越分越小,最終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而漢武帝,也因此順利的完成了中央集權關鍵的一步,讓漢朝進一步散發了強大的活力,為北伐匈奴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上述的這幾項陽謀,在中國歷史上,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也不得不讓人感嘆他們的智慧。
對於古代的這些傳奇故事,你是否感興趣呢?期間的興衰成敗,都有著自己的道理和邏輯可尋,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歷史感興趣,那麼這本《中華上下五千年》也是一本不錯的選擇哦!為您從方方面面,揭開了歷史的不斷變遷,現在有著重大折扣,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