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應該是溫馨甜美的地方,開滿愛的花。
可很多的家,卻會傷人。
今天推薦的是斬獲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包寶寶》,看似溫情萌趣的動畫,卻刺痛了很多爸媽的心。
因為它告訴我們,有的愛,真的會「吃」人。
故事主角是一個華人媽媽,老公工作忙,每天只能自己做家務,內心十分孤獨。有一天,媽媽在忙著包包子,丈夫吃完包子,她一個人在家。她在吃包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親手做的小包子突然活了過來,媽媽非常驚喜。
媽媽很喜歡這個包寶寶,像養孩子一樣餵養它。
給它量身高、洗澡澡。
時時刻刻都帶著它,去菜市場買菜,給它買愛吃的麵包。
包寶寶也會圍著媽媽團團轉。
在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包寶寶一天天長高長大了。
長大後的包寶寶不再聽話,不再黏著媽媽。它有了自己的朋友。
媽媽怕它受到傷害,不想讓包寶寶離開自己,但是包寶寶不領情,媽媽拿包寶寶最愛吃的麵包討好它,但是包寶寶依舊不願意理她。
它關上自己房間的門,不讓媽媽進自己的房間。在媽媽推門而入的時候,表情瞬間變得冷漠。
媽媽燒了一桌子豐盛的菜,想用食物的香味引誘包寶寶出來。但包寶寶選擇和朋友出去玩了,留下母親一個人賭氣地吃完了所有的飯菜。
晚上包寶寶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個金髮碧眼的洋妞兒。
洋妞兒亮出無名指上閃閃發光的鑽戒,宣示著自己的主權。
原來包寶寶回來,只是為了收拾行李,它要離開這個家。媽媽死死守著門,也改變不了包寶寶離開的念頭。
失望和憤怒之下,她一把將包寶寶塞進了嘴裡,然後蹲在地上哇哇大哭。
很多人會覺得「吃」的片段很嚇人。
現實雖然殘忍,卻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實際上,很多孩子已經被父母控制,跟被「吃」掉的包子一樣。
短片《包寶寶》的最後,吞掉包寶寶的媽媽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
這時候她突然驚醒,原來這是一場夢。
但夢中母親和小包子的故事,卻是她和兒子過去的點點滴滴。
多少媽媽,把孩子捧在手裡怕摔壞,恨不得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
孩子上幼兒園,恨不得裝一個攝像頭時刻看到孩子的動態。
孩子做一件手工,剛剛拿到剪刀,就趕緊搶過去,說我來剪。
看到孩子做家務,二話沒說搶走,說他做不好,讀書才是正業。
結果,孩子自己的獨立空間越來越少,最後被全部侵佔。
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卻忘記了,要保持分寸感。
沒有試著去讀懂孩子,去好好的尊重孩子愛孩子,只是想著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控制孩子。
那孩子長大後,也不會有耐心來面對你。
那些童年痛苦的記憶會折磨他們的心靈,以至於只能躲開這種關係。最後卻知道,這是裝不出,也躲不掉的。
可為什麼不早一點好好愛呢?
越早明白分寸感的父母,最後跟孩子的關係會越舒服親密。
點【贊】,點【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