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鐘動畫短片《包寶寶》:一個包子,暴露了最真實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2021-03-03 沙溪易道

家應該是溫馨甜美的地方,開滿愛的花。 

 

可很多的家,卻會傷人。 

 

今天推薦的是斬獲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包寶寶》,看似溫情萌趣的動畫,卻刺痛了很多爸媽的心。 

 

因為它告訴我們,有的愛,真的會「吃」人。 

故事主角是一個華人媽媽,老公工作忙,每天只能自己做家務,內心十分孤獨。

有一天,媽媽在忙著包包子,丈夫吃完包子,她一個人在家。她在吃包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親手做的小包子突然活了過來,媽媽非常驚喜。

媽媽很喜歡這個包寶寶,像養孩子一樣餵養它。

給它量身高、洗澡澡。

時時刻刻都帶著它,去菜市場買菜,給它買愛吃的麵包。

包寶寶也會圍著媽媽團團轉。

在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包寶寶一天天長高長大了。

長大後的包寶寶不再聽話,不再黏著媽媽。它有了自己的朋友。

媽媽怕它受到傷害,不想讓包寶寶離開自己,但是包寶寶不領情,媽媽拿包寶寶最愛吃的麵包討好它,但是包寶寶依舊不願意理她。

它關上自己房間的門,不讓媽媽進自己的房間。在媽媽推門而入的時候,表情瞬間變得冷漠。

媽媽燒了一桌子豐盛的菜,想用食物的香味引誘包寶寶出來。但包寶寶選擇和朋友出去玩了,留下母親一個人賭氣地吃完了所有的飯菜。

晚上包寶寶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個金髮碧眼的洋妞兒。

洋妞兒亮出無名指上閃閃發光的鑽戒,宣示著自己的主權。

原來包寶寶回來,只是為了收拾行李,它要離開這個家。媽媽死死守著門,也改變不了包寶寶離開的念頭。

失望和憤怒之下,她一把將包寶寶塞進了嘴裡,然後蹲在地上哇哇大哭。

很多人會覺得「吃」的片段很嚇人。 

 

現實雖然殘忍,卻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實際上,很多孩子已經被父母控制,跟被「吃」掉的包子一樣。

短片《包寶寶》的最後,吞掉包寶寶的媽媽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

這時候她突然驚醒,原來這是一場夢。

但夢中母親和小包子的故事,卻是她和兒子過去的點點滴滴。

多少媽媽,把孩子捧在手裡怕摔壞,恨不得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

 

孩子上幼兒園,恨不得裝一個攝像頭時刻看到孩子的動態。 

孩子做一件手工,剛剛拿到剪刀,就趕緊搶過去,說我來剪。 

看到孩子做家務,二話沒說搶走,說他做不好,讀書才是正業。 

結果,孩子自己的獨立空間越來越少,最後被全部侵佔。 

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卻忘記了,要保持分寸感。 

沒有試著去讀懂孩子,去好好的尊重孩子愛孩子,只是想著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控制孩子。 

 

那孩子長大後,也不會有耐心來面對你。 

 

那些童年痛苦的記憶會折磨他們的心靈,以至於只能躲開這種關係。最後卻知道,這是裝不出,也躲不掉的。 

 

可為什麼不早一點好好愛呢? 

 

越早明白分寸感的父母,最後跟孩子的關係會越舒服親密。

【贊】,【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處理。

相關焦點

  • 奧斯卡短片《包寶寶》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的映射
    2019年,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華裔加拿大籍女導演石之予的《包寶寶》,摘得最佳動畫短片的桂冠。這部帶有中國特色的短片,講述了鬱鬱寡歡的空巢母親,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包的一個包子幻化成了包寶寶。孤獨的媽媽把包寶寶當做親兒子撫養,細心呵護。
  • 《包寶寶》: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另類展現,反思背後的親子關係問題
    《包寶寶》是《超人總動員2》的貼片短片,榮獲第91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包寶寶》也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這部動畫短片在短短8分鐘之內,就道出了中國式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依戀及霸道管控,凸顯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矛盾,引人反思。
  • 奧斯卡佳短片《包寶寶》:可愛的小包子背後是中國式教育的反映
    當我看到一部動畫短片時,我很驚訝,當我看到導演是石之予時,我就明白為什麼這部動畫短片卻包含那麼多中國元素。本片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第一部女性導演的動畫短片。導演石之予出生於中國,當他2歲的時候,他和他的父母加拿大多倫多一起移民,雖然他移民了,但他在中國人一家長大,因此他能在8分鐘內說出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依戀。在短片中,以可愛的饅頭寶寶為核心,講述了寶寶包子化身,成長過程中愛與束縛的衝突,最後是母子和解的過程。
  • 一個「包子」引發的思考!7分鐘動畫《包寶寶》戳中無數人的心
    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一部7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親子關係是不少中國家庭的重心恰逢開學季這部影片戳中了很多媽媽的心也引發了關注和討論▼ 一個「包子」引發的思考 故事發生在一個典型的華人家庭
  • 《包寶寶》:一隻包子走紅給中國動畫帶來什麼啟示
    基於現代情感的經驗反思與價值判斷,往往是文藝作品發掘民族精神的富礦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導演石之予說,這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指中國父母心中的「寶貝」——孩子。這也點出了《包寶寶》何以驚豔國際:傳統的中國形象之中包裹著純正的中國式情感結構。
  • 《包寶寶》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中國式教育的溫情與殘忍
    由Pixar首位華人女性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Bao》)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動畫在7分鐘的時間內,傳達了一個極具奇幻色彩的故事。整個故事沒有一句對白,全靠細膩軟萌的人物表演和濃鬱的畫面色彩,通過鏡頭語言,描述了一個中國式家庭生活的縮影,以及中國式母親熾烈和高控制欲的母愛。
  • 自私又綿長的母愛:《包寶寶》,中國元素講述中國式母子關係
    榮獲201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是皮克斯歷史上第一部由女導演創作的短片,而這位女導演是一位在加拿大長大的華裔女孩。在這部8分鐘的作品裡,我們看到了大量熟悉的中國元素,而短片的主題,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 皮克斯8分鐘短片《包寶寶》, 一個中國包子虜獲了所有人的心!
    電影在北美上映沒多久後,不少人表示看完整場電影,印象最深的不是超人家族,而是開頭的8分鐘貼片動畫: Bao 👆《超人總動員2》很好,但前面的短片《包寶寶》已經值回電影票價了。👆當人們問我怎麼看待皮克斯短片《包寶寶》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帶來的啟示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一部滿滿中國風的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惹人淚目。戳中無數媽媽的淚點,也點醒了無數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
  • 《包寶寶》,讓人窒息的愛,一場親子關係的警醒之旅
    2019年,年僅29歲的華裔加拿大籍女導演石之予導演的《包寶寶》一舉奪魁,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這部短片將夢境插入現實生活,在濃鬱的中國文化氣息背後,又隱喻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引起觀眾的探討。影片只有短短的7分鐘,講述的女主人公是個典型的空巢母親,終日鬱鬱寡歡。
  • 皮克斯最新8分鐘短片《包寶寶》講了一個中國包子的故事,虜獲了全球觀眾的心!
    電影在北美上映沒多久後,不少人表示看完整場電影,印象最深的不是超人家族,而是開頭的8分鐘貼片動畫: Bao 包寶寶 👆當人們問我怎麼看待皮克斯短片《包寶寶》👆我們的吃睡在看完電影後發的朋友圈BAO 既是「包子」的「包」,也是「寶貝」的「寶」,所以中文官方譯名為《包寶寶》短片講述的是一位空巢華裔媽媽
  • 奧斯卡動畫短片《包寶寶》背後的中國女孩 | 溯洄
    兩位女孩有著差不多的童年記憶:媽媽包的餃子、包子,深藏著無盡的母愛,最終變成了長大後心中最溫馨的記憶。類似的生活經歷,讓兩位來自不同地方卻用有著相同血脈傳承的女孩有了強烈的共鳴。於是,她們聯手開始創作了這部以美食來表達親情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她們希望用這部短片來表達對母親由衷的感激。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出爐:一個「包子」引發的思考
    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Domee Shi)執導、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的動畫短片《BAO》(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講述了一對母子之間的「相愛相殺」的故事。短片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同時,也引發了對「中國式親情」的討論。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 中華美食包子主題電影《包寶寶》斬獲奧斯卡-社區店產品中西合璧最熱賣
    這位在中國重慶出生、加拿大多倫多長大的女孩石之予(Domee Shi),製作了這部短短7分鐘的動畫短片,講述了一個中國人最熟悉的話題——中華美食和中國式親子關係這部《包寶寶》得靈感源於一個飢腸轆轆的晚上,石之予想起西方有薑餅人的故事,就想出做一個東方食物的動畫,於是選中了大家最熟悉的包子。而想要把食物畫得讓人有食慾又逼真,非常考驗技術功力和美感。
  • 一隻包子走紅給中國動畫帶來什麼啟示
    ■本報記者 張禎希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導演石之予說,這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指中國父母心中的「寶貝」——孩子。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中國式親情戳痛無數父母心丨外媒說
    這部牽動人心的(heart-tugging)動畫摘走最佳動畫短片「小金人」,也讓「中國式親情」獲得全球關注。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短片《包寶寶》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講了一個可愛的包子變成一個小人兒的故事。
  • 人民日報載文評奧斯卡獲獎動畫片《包寶寶》:一場關於親子關係...
    25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一部7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親子關係是不少中國家庭的重心恰逢開學季這部影片戳中了很多媽媽的心也引發了關注和討論一個「包子」引發的思考 故事發生在一個典型的華人家庭一個女人正熟練的擀著麵皮做著包子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原標題:《綠皮書》斬獲最佳影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附獲獎名單)北京時間今天上午此外,還有四位華裔導演的作品參與角逐獎項,《包寶寶》《衝破天際》入圍最佳動畫短片提名,《滑板少年》《徒手攀巖》入圍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 包寶寶,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一部中國式家長的短片
    這部由皮克斯和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短片部充滿中國元素。內容只有短短的七分多鐘,全程沒有任何對話,但卻引起了無數的共鳴。故事的開始故事開始於一位母親,她平凡地準備著早餐。做完了早飯和丈夫一起享用,丈夫匆匆吃完早飯就上班去了,而她還在繼續。
  • 一個包子成精的故事,憑什麼拿下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包寶寶》短片講述了一位空巢母親,原本過著寂寞單調的生活,卻在某一天意外獲得了一個由肉包變成的包寶寶的故事。用一句話就可以簡單概括——一個包子成精的故事。小包子臉上小巧精緻的五官與懵懂的神態,活脫脫就是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可愛又軟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