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隔空互嗆成了島內關注的焦點。馬英九批評說,臺海地區緊張情勢升高,是因為民進黨當局拋棄「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系所致。
蔡英文及綠營政客、網軍則對馬英九展開「全面圍剿」,讕言馬英九的論述「不合時宜」「附和大陸」云云。「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問題再度被推到了輿論的中心。
「九二共識」到底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因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定海神針,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有島內政客污衊,「九二共識」虛無縹緲、查無實據。這簡直是胡說八道。「九二共識」達成的過程和核心內涵見諸於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的往來函電,有史料為證,始終是完整清晰的,不容否認,也不容歪曲。
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受權就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事宜進行協商。經香港會談和後續函電往來,雙方達成共識。海基會提出的表述內容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提出的表述內容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在雙方經過協商、相互認可的文字表述中,都表明了「海峽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態度。這一共同認知後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
歷史已經一再證明「九二共識」的重要性。
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九二共識」,翌年「汪辜會談」成功舉行。其後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兩會協商中斷。2001年陳水扁上臺後,「一邊一國」論甚囂塵上,臺海危機一觸即發。
2008年5月之後的八年時間裡,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開啟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兩岸兩會先後舉行11次會談,籤署23項協議,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時,臺灣方面以適當名義連續8次出席世界衛生大會、1次列席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對外活動空間得到拓展。
2015年,兩岸領導人實現1949年以來首次會晤,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將兩岸關係和政治互動提升到新的高度。
然而,2016年民進黨再度上臺後,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制度化交往機制停擺,持續8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勢頭和成果受到嚴重衝擊。
面對這樣的結果,民進黨當局和綠營分子不思悔改,還變本加厲地支持和縱容各種「臺獨」活動,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挾洋自重,不斷拋出各種分裂言論,肆意攻擊大陸,煽動兩岸敵意,升高兩岸對抗。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進黨當局更是極力阻撓兩岸交流、大搞「以疫謀獨」、頻頻「聯美抗中」,導致兩岸關係更趨複雜嚴峻,臺海上空陰雲密布,不少島內民眾表達了對臺灣前途命運的憂慮。
事實一再證明,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兩岸關係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於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顛覆。
這個道理,民進黨當局是真不明白,還是裝糊塗?(文/桃花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