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微塵不小,須彌不大,都是一合之相,不二法門

2020-12-23 紅塵若鏡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一鍵三連,和紅塵一起淨心修行卍

今天咱們繼續分享《金剛經》,這一篇是第三十品,也就是倒數第三品,「一合理相分」。

這三十二品的金剛經馬上就要結束了,想起這一個多月來的分享還是頗有些感慨的,能夠把這幾年反覆聽誦解讀金剛經的感悟和各位師兄們一起探討,我是非常高興的,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在理解經文上少走一些彎路。

我相信只要從一開始就跟著紅塵一起學的,到現在應該都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收穫,畢竟這部經文乃是禪宗印心之用,對於「開智」非常有用。

不過大家都明白,無論寫文章還是做演講,這開頭和結尾都是非常重要的,這金剛經也不例外,所以最後幾篇也都是乾貨滿滿,大家一定要更加用心,畫一個圓滿的句號,而不要覺得我已經學得差不多了,後面幾篇就算了吧。

千萬別這麼想,行百裡者半九十,最後的堅持往往更加重要,否則很可能前功盡棄。

老規矩先來破題,這裡的「一合理相」中,「一」是非常精妙的,老子對此曾經有兩句非常殊勝的名言,把這個「一」的妙處概括的淋漓極致,在這點上佛法其實也是有所借鑑的。

第一句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天下平」,簡單來說這個一就代表道,天依循道就清朗,地依循道就安寧,君王依循道則天下太平。

第二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一同樣代表道,然後又生天地陰陽,再生人間,再化萬物,等於是世界的本源和起點。

明白了這兩句話之後,您再理解「一合理相」這四個字就非常容易了,諸相和合,始終離不開這個「一」字,只不過這個在道家被稱為「道」,而在佛家就被稱為是「法」,其實殊途同歸。

有師兄可能問了,你這解金剛經怎麼還解出道德經來了,這佛法道法怎麼能參合在一起呢?

這樣的師兄一定是沒有好好看前面的內容,釋迦佛在之前就專門說過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也好,道法也好,都是世界的真相,用文字來形容其實已經隔了一層了。

而且某些道理老子說的更透徹,我們就用老子的話,有些佛陀說的更透徹,我們就用佛陀的話,目的都是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得到更多利益,東方聖人和西方聖人其實都是一樣的,其心同,其理同,大家千萬不可生出分別心出來。

好了,破題結束,我們正式介紹經文。

01大如須彌,小如芥子,皆為虛相

我們先看經文: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譯文: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都碎為微塵,你覺得這個微塵數量多嗎?

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不過這個微塵也只是一個虛相和假名而已,並沒有實體存在,所以可以叫它微塵,但不要著相,認為真有一個微塵,只是個名字罷了。

說道微塵,大家第一印象應該就是空氣中那些微小的塵埃,平常雖然看不大清楚,但是在比較黑暗的房間裡面,突然打開一條縫,一抹陽光灑下來後,就會看見空中飄著無數的塵埃。

其實所謂的塵埃就是非常非常小的物質,比如我們把一塊餅乾掰成小塊,就會產生許多碎屑,然後再把這些碎屑繼續捏的話,就變成類似麵粉一樣的東東,吹一口氣就全飛起來了。

這個東西已經是肉眼能夠看到的最小的存在了,當然了,現在大家都可以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來觀察更小的東西,但不要忘了釋迦佛說法可是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只能用這個微塵來舉例

佛法中其實「微塵」這個說法並不多,我印象中只有金剛經這一品裡面世尊說過,他老人家更喜歡用「芥子」來形容小東西。

芥子就是一種植物的種子,應該在古印度比較常見,非常的小,而相對須彌山則非常大,是世界的中心。

但是佛陀經常拿「芥子納須彌」來做例子,告訴大家這個大和小都只是一種虛相,是我們心中的妄想所導致,其實所有的物質不管須彌山也好,芥子也好,都是四大假合因緣而聚的假相。

只不過我們世人肉眼凡胎,始終無法看破世界的真相,覺得山好高啊,微塵好小啊,其實心若清淨了,一切都是若有若無,無非地水火風四種元素而已,若是再清淨些,連地水火風都沒了,只有「緣」而已。

像是虛雲老和尚當年就是因為一杯熱水沒接住,水杯落地摔碎而聞聲開悟,同時在他眼裡整個虛空也都破碎了,再無假相。

02「一合相」中的「一」,就是佛法的「不二」

咱們繼續: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相關焦點

  • 【金剛經淺釋】48. 「一合相」就是個真性(宣化上人 講述)
    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須菩提。
  • 《金剛經》:微塵世界,只是虛妄所建立的假相
    在《金剛經》中,佛祖為了引導眾生徹悟自性,達到離苦得樂的涅槃彼岸,多番開示,一步一步的指導眾生一破一立,一立一破,希求眾生能因此而破迷開悟、徹見真如實相,從此不再被塵境所蔽而永處寂滅清淨之中。網圖在《金剛經》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中,在為眾生於前分開示了如來法身無有來去坐臥之相後,又怕眾生生出分別之心,以為有來去者為化身,無來去者為法身,卻不知法報化三身非一非異、無有分別,以此法報化三身的無來無去,顯明真如實性的
  • 《金剛經》一合相 和 真正的禪
    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就是說,其實眾生都以為有一個自我存在,這個叫作一合相。
  • 一合相
    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 蔣勳念誦金剛經(梵鍾版)
    金剛經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 蔣勳:《金剛經》
    然而一次意外的發生,一次疾病的侵襲,都讓我們深深感覺到,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事情讓我們恐懼害怕,還有那麼多事情讓我們難以割捨。    我們曾經在歷史中探索人生的軌跡,在哲學裡尋求生命的意義,然而卻沒有哪一門學科能夠教我們真正如何將心安下。尋求心安的方法,終究需要一些心靈上東西,像《金剛經》中所說:「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蔣勳念誦、講解金剛經全集(共7集)
    金剛經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 厚積薄發: 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她對我說:「二娃,你這個東西整得巴適哦,你要不要試一哈把金剛經也弄成這樣呢?像你爸爸這種平時不愛讀經的給他灌灌耳音也好。」我當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要得嘛,我試試看。」當然,那時候想的是通篇用念經的方式來編所以覺得很輕鬆。但是試過幾品之後就否了。實在太相似了,聽完完全分不清到底是哪幾品。後來決定用一個大主題兼幾個變化主題來編。
  • 厚積薄發: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她對我說:「二娃,你這個東西整得巴適哦,你要不要試一哈把金剛經也弄成這樣呢?像你爸爸這種平時不愛讀經的給他灌灌耳音也好。」我當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要得嘛,我試試看。」當然,那時候想的是通篇用念經的方式來編所以覺得很輕鬆。但是試過幾品之後就否了。實在太相似了,聽完完全分不清到底是哪幾品。後來決定用一個大主題兼幾個變化主題來編。
  • 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數十分鐘唱出整部《金剛經》
    她對我說:「二娃,你這個東西整得巴適哦,你要不要試一哈把金剛經也弄成這樣呢?像你爸爸這種平時不愛讀經的給他灌灌耳音也好。」我當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要得嘛,我試試看。」      當然,那時候想的是通篇用念經的方式來編所以覺得很輕鬆。但是試過幾品之後就否了。實在太相似了,聽完完全分不清到底是哪幾品。後來決定用一個大主題兼幾個變化主題來編。
  • 傳奇歌手刀郎重出江湖唱誦《金剛經》
    金剛經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
  • 傳奇歌手刀郎重出江湖,唱誦《金剛經》
    金剛經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 慧律法師講解金剛經: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至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本來不生。本來無我相。所得功德。即非七寶布施等福所能比也。】 【得成於忍者。既知人法無我。】人無我、法無我,【則二執不生。】我執、法執不生。也不執著一個我相,也不執著一個法相,【成無生忍。此乃勝前七寶布施菩薩。】前面滿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這麼大、這麼廣,經過多長的無量阿僧祇劫布施,比不上明心見性的人,【夫萬法本來無性。皆用自己之】加一個「心」,更清楚,皆用自己之心,萬法都是自心【所顯法耳。】
  • 刀郎用數十分鐘長歌唱出整部金剛經!
    她對我說:「二娃,你這個東西整得巴適哦,你要不要試一哈把金剛經也弄成這樣呢?像你爸爸這種平時不愛讀經的給他灌灌耳音也好。」我當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要得嘛,我試試看。」      當然,那時候想的是通篇用念經的方式來編所以覺得很輕鬆。但是試過幾品之後就否了。實在太相似了,聽完完全分不清到底是哪幾品。後來決定用一個大主題兼幾個變化主題來編。
  • 厚積薄發: 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要多多轉發!
    《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文末附金剛經原文,見聞者增福無量)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厚積薄發: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要多多轉發!
    《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文末附金剛經原文,見聞者增福無量)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此時,須菩提問佛道:「世尊,應當叫這部經一個什麼名字呢?我們這些人該如何供奉、修持此經呢?」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憑這個名字,你們都應供奉、修持。」「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須菩提,佛說的般若波羅蜜,要按真諦來講,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只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我再問你,我講過法沒有?」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
  • 刀郎用數十分鐘長歌唱出整部《金剛經》!(附視頻、音頻)
    她對我說:「二娃,你這個東西整得巴適哦,你要不要試一哈把金剛經也弄成這樣呢?像你爸爸這種平時不愛讀經的給他灌灌耳音也好。」我當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要得嘛,我試試看。」      當然,那時候想的是通篇用念經的方式來編所以覺得很輕鬆。但是試過幾品之後就否了。實在太相似了,聽完完全分不清到底是哪幾品。後來決定用一個大主題兼幾個變化主題來編。
  • 蔣勳美學丨《金剛經 》蔣勳原聲誦讀【珍藏視頻】
    因為要帶在身上走,因此選擇了可以在旅途中用的簡便工具:一錠小墨,一片很薄的硯石,一支大阪制的小毛筆「五十餘川」,都輕便不佔空間。多年前遊黃山,在山腳下一青年工房看到一片歙硯,黑色,沒有雕琢。粗粗一塊手掌心大的石片,稍經磨平,還留有石紋肌理,一端設一淺淺水盂。我喜歡這樣沒有雕飾的硯,仿佛隨時回到溪澗,還是一塊石頭,等待溪水迴蕩。
  • 《金剛經》全文講解及譯文(收藏)
    記在心裡,照著去做,或講給別人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因為講佛法給人聽是法施的一種,法施是三布施(三布施是一、法施、二、財施、三、無畏施。助印金剛經是三施並行,如一、能讓人看到本經是法施,出錢助印是財施,護持佛法是無畏施。)中功德最大的,而金剛經的功德更是無限量之大。為什麼金剛經的功德是無限量之大呢?須菩提!我老實告訴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