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電影化敘事的趨勢其實一直都在,得益於圖形技術的進步以及硬體機能的增強,電影化敘事從簡單的過場CG逐漸變成遊戲中非常重要的表達方式,而互動式電影遊戲,就是這種類型的集大成者。
今年大火的《底特律:變人》就是一部非常有電影感的遊戲。其極致的畫面表現,卓越的人物演出,縝密的劇情結構,深刻的哲學思想,讓這部作品大展光彩。
遊戲中運用了動作捕捉,全部都用真人表演,據說光劇本就寫了兩千多頁,一共513個角色。在遊戲製作過程中運用了多達三萬五個鏡頭,和七萬多個過場動畫。在劇情和鏡頭層面看,《底特律:變人》和真正的電影相比毫不遜色。
互動電影主要玩法是劇情選擇,這種玩法大大弱化了遊戲的操作性,但是改進了平常劇情遊戲的一大弱點——代入感差。在平常的劇情遊戲中,玩家是游離於故事之外的,無法將自己完全代入到劇情的情境中,而在交互式電影遊戲中,玩家能夠與人物產生大量的互動。
電影是虛構的藝術,遊戲也是虛構的藝術,本質他們都是通過虛構世界使用戶獲得感同身受的體驗,達到娛樂和思考的作用。當他們的表達方式相近時,給人的體驗也就如此的相似。比如我大愛的《奇異人生》系列,它比大多數電影更像電影,它是我們普通人的無助與悲傷,永遠無法兩全的現實,雖然過去了很久,我依然留念於遊戲中絕美的鏡頭與配樂。
如果說把遊戲做的更像電影,是互動式電影遊戲的努力方向的話,那麼其實還有一種異類,早早的就站在了終點。
晚班(Late Shift)是一一款實時電影互動式冒險解謎遊戲,這個遊戲的牛逼之處在於,它的全部劇情都是真人拍攝的,大概可以這樣理解,把一部電影拆分成很多個片段,不同的選擇通向不同結果,而玩家就扮演電影中的主角.
很難說這種方式到底好不好,但是它畢竟探索了一種電影遊戲的方向,未來的遊戲是什麼樣子,電影是什麼樣子,我們都不知道,不過電影越來越強調沉浸,遊戲變得越來越真實,希望這兩個藝術門類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