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在家ZAIJIA
ID:trendszaijia
北京門頭溝軍響村,有套面積119㎡的荒廢小院,這是北京姑娘劉菲的家宅。
宅子本是屋主的爺爺奶奶居住,老人去世後閒置了20年,直到2018年,劉菲找到建築師成直,希望通過改造,讓老宅能被重新利用起來。
老宅改造前
老宅改造後
小院寬9米、長20米,院內因擠滿大大小小的房舍,最窄過道甚至不足1米寬。
建築師成直在有限空間內重建動線,不僅將孤立的幾間房舍一一串聯,還在院內拆分出3個自帶衛生間的獨立臥室。
就連荒廢已久的百年地窖,也能被有效利用。
曾經滿是黴味的荒廢地窖,變成酒窖和食物儲存間。
改造後的小院,既保留了老建築的痕跡,又有現代化居住體驗,讓老宅不論經歷多少風雨,都依舊能是劉菲與家人的避風港,凝聚起整個家族。
建築師 成直
察社辦公室主理人
自2016年創辦察社辦公室至今,我們總共完成了7個項目,其中有4個與舊建築改造有關。我希望能通過對這些舊建築的修修補補,來「喚醒」或「喚回」場所本來的意義。
軍響村老宅改造計劃
劉菲家在軍響村是老住戶,從父親那代包括她本人都是在這出生,因此對老宅的情感十分深厚。
改造前的院子
對這次改造,劉菲也對我提了一點要求:儘可能保留院子本來的樣貌。
我們2018年9月初次拜訪,小院因長期閒置且無任何修繕,狀況很差。院子與房舍各自獨立,最小的西廂房進深只有2.4米,幾乎無法使用。
小院改造示意圖
改造時,我們先拆除了南側雞舍和東側雜物間,再通過新建的廚房與客餐廳,將南北幾間屋串聯,形成一個連貫的室內環境,不用走出建築通過院子就能到達其他房間。
重建動線後,我們將3間臥室分別設置在院子的南北兩側,中間公共空間連接院落,自帶過道屬性,能將室內外及新舊建築巧妙串聯。
房屋信息
向左滑動,查看戶型平面圖細節
室內面積:97㎡
改造花費:約70W
改造時長:2年
房屋坐標:北京 門頭溝
雖然空間有限,但屋主仍希望有3間臥室,方便節假日家人回來團聚,平時沒人住也能做民宿。
01
巧用鏡子和玻璃,
西廂房變寬敞客餐廳
入戶視角看小院,左側連接兩間臥室,右側為客餐廳。
從大門進來,最先看到這面修建於70年代的影壁牆,我們刻意保留了牆壁的原始狀態,隱約間你還能看到牆面的「二月春風似剪刀」。
院落地面的舊磚石,雖然戰爭時期曾被火焚燒,又經歷了近百年的風吹雨打,但屋主依然不希望更換,所以也被保留了下來。
影壁牆左側有扇玻璃門,這也是從院子進入室內的入口,分別通往南側兩間臥室及餐廚空間。
原西廂房連接小院,進門就能看到,因為進深只有2.4米,小的幾乎無法使用。
改造時,我們將連接院落的牆體換成了玻璃,讓餐廳與院落自然連接,模糊掉室內外界限,無形中也放大了空間。
客餐廳內,卡座代替沙發,長條凳也能有效節省空間。我在座椅靠背上方設置完整鏡面,落地玻璃窗搭配鏡面的設計,讓2.4米寬的客餐廳仿佛瞬間變成了18米。
鏡面能隨時觀察院子內的情況,用餐時即使背對院落,也能第一時間察覺家人回家。
院落中,我們用拆下的舊木料和3cm方鋼搭建了一個小型雙層垳架,讓蔬果的藤蔓與葉片自然填充其間,客餐廳便會有一種被花植包裹的感覺。
考慮到餐廳景觀,我們在院內進行了多層種植,夏季的薄荷、羅勒、迷迭香,配合爬山虎和凌霄花,與棚架上的葡萄藤形成自然層次感;秋天紅楓、噴雪又會慢慢變紅,四季都有不同景色。
雖然大面積使用玻璃能讓室內光線更通透,但在北方冬季仍會有取暖不足的困擾。
因此我們重新對屋面進行了保溫層鋪設,並在室內增加了效率相對更高的空氣源熱泵水地暖,配合空調熱風,冬季室內溫度還是有保障的。
02
新建一個廚房
沙發下面藏地窖
廚房是在原院落空地上新建的,與客餐廳相連,同時也起到串聯室內的「過道」功能。
老宅的毛石牆面透過玻璃自然暴露,裝飾廚房的同時,也回應了屋主對老房子念舊的情懷。
廚房操作臺對面設置了沙發休閒區,地面鋪設軟墊,做飯時家人可以坐在這陪伴聊天。
休閒區下藏暗門,這裡也是地窖的入口。
重新搭設地窖通道,閒置空間也能被再次使用。
原地窖入口是個50X50cm的方形洞口,通道十分狹窄,人們進入時常需弓著身子才能一點點蹭下去,因為使用不便利被閒置了很多年。
改造時,我們將地窖入口擴大,設置暗門並藏在了廚房,同時在暗門上方的牆壁安裝了方便取物的滑輪,讓地窖能被更好的利用。
改造後的地窖,能作為酒窖及食物儲存間使用,因為連接廚房,存取食材十分方便。
03
北廂房保留土炕
還原50年前的生活
北廂房原是屋主爺爺奶奶的房間,我們在改造時儘可能保留了住宅原貌。
房間內舊窗欞上的窗戶紙,是用一種不發光的薄膜與宣紙結合成的新材料,既能為室內保溫,使用壽命也更長。
從老宅拆下來的木門,也被改成了北廂房的燈架。
屋頂為了重新鋪設防水和保溫層拆下來的梁柱,我們也都一一編號並標註位置,方便能重新裝回原來的地方。
劉菲爺爺親手搭建的土炕,也被重新加固後完整保留,看著這些舊物件,屋主說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仿佛能感受到爺爺奶奶50年前的生活場景。
04
拆除廢棄雞舍和雜物間
新增了兩間臥室
我們在與屋主前期溝通時,她表示希望能有3間帶獨立衛生間的臥室,方便節假日家人回來團聚。因此,我們將南側的雞舍、東側的雜物間拆除,改成了兩間臥室。
1. 能觀景、看星星的南臥室
南側這間臥室,是由原小院內的雞舍改造成的,因為是在兩個院子中間,且四周都是玻璃窗,躺在床上就像睡在院子裡一樣。
與南臥室相連的衛浴間,我們將浴室做成了一個沒有直角的空間,身處其中會有一種被房子懷抱的感覺。牆面的瓷磚,我們用農村常用的建築外立面瓷磚代替了馬賽克,滿足曲線鋪設的同時,也為屋主減少了成本。
浴室頂面是玻璃頂,能將自然光線最大程度的引進來,夜晚抬頭還能看到星星。
2. 6㎡雜物間改帶獨立衛浴的臥室
另一間臥室由院子東南側的雜物間改造,我們利用鋼結構將房屋整體抬升了40公分,使原本6㎡的小空間被拓展出上下兩層共15㎡。
上層小閣樓高1.5米,剛好做臥室。
上下兩層由固定在牆面的木質樓梯連接,閣樓臥室就像一個小小的庇護所,小朋友特別喜歡。
因為房屋整體做了抬高,臥室內也因此有能透風的小窗。看著乾淨的玻璃與斑駁的老石牆形成的鮮明對比,那種感覺親切又不疏離。
完工後,我也帶自己的家人去院子裡體驗了一把。那天陰天,中午我們準備了一大桌子菜,大家開開心心吃飯聊天,外面天光不算明亮,餐桌上的燈光卻很溫暖,窗外不遠處滿院綠植,那一刻有某種隱隱的幸福感彌散在空氣中。
雖然在設計過程中,我大概能想像空間的尺度、形態能帶來什麼,但是當真實的影像疊合在一起時,還是讓我特別感動。
設計為生活帶來感動
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