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五蘊皆空

2021-03-01 十方緣

歡迎分享,以便利益到更多有需求的人士

微信公眾號:chanxiucn,期待您關注

責任編輯:善資潔

《西遊記》裡有一段情節,是大家都熟知的。

孫悟空的神通廣大、調皮搗蛋,三次大鬧天宮,鬧得無法無天,玉皇大帝只好把如來佛請出來收服他。

如來伸出手掌,叫孫悟空盡力舒展,看能不能飛出掌心,筋鬥雲一翻十萬八千裡的孫悟空當場騰雲而去,翻了又翻,翻到五指山下灑了一泡尿,題字紀念。

結果並沒有逃出如來的掌心,如來把孫悟空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成地水火風空五座聯山,又名「五蘊山」,把惹事生非的孫悟空鎮在五蘊山下,齊天大聖儘管本事齊天,也絲毫無法撼動五蘊山分毫。

小說雖是笑談,卻給我們一些啟示和象徵。

在佛法裡,把人天分成「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我們住的地方,還有一些情慾較重的、天人住的地方都叫「欲界」,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具足的;再精緻一點的地方叫「色界」,這一界的天人和環境,佛經說是「殊妙精好」,是很細緻清淨的地方,但還是有五蘊。

到了「無色界」,是物質和形體都沒有了,只剩下「識」。

我們把「孫悟空」的名字與形相打破,他是五蘊的象徵,五蘊是不能自制的,因此橫衝直撞、無所顧忌。再來,我們把「天」的固定形相打破,天也是一種象徵,在佛經裡,天有光明、自然、清淨、自在、最勝之意。

然後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如果一個人完全順著五蘊的推動,就會擾亂自在清淨光明的「天性」,粗重的「五蘊山」,則是束縛、鎮壓,使我們不能解脫的背負呀!《華嚴經》裡把世間分成「器世間」(容受眾生為眾生所用的山河大地)、「五陰世間」(又叫五蘊世間、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超出三界輪迴的世間),意思是我們居住的世界是五蘊和合的世間,眾生受五蘊山的壓制是自然的狀況。

那麼,什麼是五蘊呢?

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

一切看得見的形象,叫「色」。

一切痛苦或快樂生起的感覺,叫「受」。

一切由這些感覺生起的思想,叫「想」。

一切思想所引起的心與意志的使用,叫「行」。

一切由感受、思想、意志得到的意識,叫「識」。

色、受、想、行、識並不難理解,例如:

我們在山裡看見一朵花,是白色喇叭形的,這是「色」。

我們覺得這朵花很美,心裡很喜歡,這是「受」。

我們想到這朵花如果能供在案上,或者送給情人一定很好,這是「想」。

我們認同了這朵花,真的採下來送給情人,這是「行」。

我們從此知道,這種花名字是「百合花」,是用來象徵純潔的,這是「識」。

本來,自由自在開在山上的百合花,只是一朵花、一個存在、一種自然,卻由於我們自己色、受、想、行、識的經驗,累積了許多心的投射和附加意義,使我們喜愛百合花勝過了荊棘。其實,在山上,百合與荊棘都是一種存在,是平等的,我們以知識的幻象,使它們變得不平等了。

人的一生被形象、感覺、思想、意志、意識所左右而產生了許多偏見,就失去真正的清淨與包容。

我們珍貴鑽石,輕賤木炭,不能了解鑽石與木炭是一樣有價值的。

我們喜愛蓮花,不愛芋葉,不能體會蓮花與芋葉都是很美的。

我們欣喜白天,恐懼黑夜,不能觀見由於黑夜的沉寂才使白天燦爛。

我們喜歡秋蟬,卻厭惡蒼蠅,不能明了秋蟬與蒼蠅都有生存世間的權利。

我們欣賞蝴蝶,鄙視毛蟲,不能真實認識所有的蝴蝶都是毛蟲的蛻變。

我們疼惜名種狗,厭恨街上流浪的狗,不能體貼它們同是有情的眾生。

把這種觀點放在人間,我們看到一個人往往看見人的長相、他給我們的感覺、他的學歷、財富、地位,往往不能如實的看見一個人的本質。只有我們能放下一切偏見和預設的立場,才能清明的照見一個人的本來面目。

在五蘊中浮沉的人,就不能照見。

不能照見,就不會有生命的空間。

沒有生命的空間,就沒有自由。

一個樂師,縱使找到一根千百年難見的木頭,如果想把它做成樂器,只好把它挖空,內在全部捨棄,它才能容納並放出音樂。這是為什麼所有的樂器,都是由於中空,才能演奏美妙的音樂。

只有空杯才能倒水。

只有空屋才能跳舞。

只有空心,才會對人生宇宙有真愛。

一條蛇要蛻變長大,必須留下它的舊皮。

一隻蝶要飛翔,必須放下它的蛹。

要達到心靈的完整,要先進入空無。

惟有打破五蘊之後的自由,才是全然的。

以全然的天真來過起伏不定的生活,以全然的單純來經驗苦樂無端的生命,以全然的洞見來觀照波濤洶湧的人生歷程。

那樣全然的出入自在,就能不住色、香、味、觸、法生心,無所住而生其心。

在全然的空性與自由裡,還有什麼可以執著呢?

相關焦點

  • 一人之下536:無根生把吳曼推上了「照見五蘊皆空」的涅槃死路!
    「無根生把吳曼推上了『照見五蘊皆空』的涅槃死路」!無根生用大手段去做了一件很「下作」的事。③「照見五蘊皆空」=看破紅塵,看破人生。五蘊=色、受、想、行、識。色=眼耳口鼻四肢,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
  • 《心經》到底在講什麼,心經句解之三,照見五蘊皆空
    心經句解之三,照見五蘊皆空【批註】:照見:照是妙智慧觀照,見是圓明本性的真見。五蘊:蘊是遮蔽吾人本覺的真心,未能使本心顯現。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皆空:究竟沒有實體,皆非實相,故曰皆空。
  • 《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心經》裡說「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究竟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也許運用龍樹的「中觀」是個好辦法。如下淺談: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用「緣起」來解釋世間萬象,認為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定的因果聯繫中,並隨著因果關係的改變而改變。
  • 《心經》首句五蘊皆空,五蘊指什麼,為什麼觀自在菩薩說它是空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心經》《心經》第一句中的五蘊指什麼呢,為什麼菩薩說它皆空呢?而至於「空」也不代表沒有,佛法中所說的的空不是「斷滅空」而是「真空」,也就是空相,指的是不著虛相,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五蘊。
  • 薛志華《五蘊皆空》與女性人體
    頣柘鐲詄巆繥鑜瓊莠憉蒚膷青駙歏臙麛橙癅常碪爍呃芁侇癸蕆嚖癰霂焵餹槭朙眾駭攙蒍佛杚禗訵肝牭劧纖鏔雙娔奷2006年受邀在德國吉森市等幾個政府博物館的藝術大廳舉辦了專題畫展,《五蘊皆空》等水墨畫作品被德國、法國等多家報紙專題報導,作品得到了國外藝術家和社會名流、學者們的高度評價。
  • 《照見》活佛喬美仁波切
    2015年10月,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將用一整個月的時間放映活佛喬美仁波切執導的作品《照見
  • 影評:《中國城》城裡的月光,照見醜惡與貪婪,但也照見人性光環
    【影評:《中國城》城裡的月光,照見醜惡與貪婪,但也照見人性光環】導語:膽敢經營高利貸放款公司,哪是省油的燈,永遠有的是法子對付躲債人,逃債者經營地下錢莊,穩賺不賠的關鍵在,借款端通常以一期一月、轉帳繳交高昂的利息,已經壓得喘不過氣來,本金歸還?痴人說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