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二實張敏:愛心澆灌,靜待花開

2020-11-21 SZNEWS

【編者按:我們的爸爸,父親節快樂呀,愛你喲……我們把你當爸爸一樣看待,就像你把我們當兒女一樣……你為我們付出的一切,承擔的一切,我們都會銘記在心……父親節前夕,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張敏老師收到了這樣的祝福簡訊。】


愛是歡喜與熱忱

專業聯考100%合格,高考100%上本科,成績100%超藝術生重點線;這是張敏老師去年任教的藝術班的成績。很多人可能認為文化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才去走藝術特長的捷徑。藝術生往往被貼上「學困生」的標籤。但張老師卻熱愛自己的職業,也特別疼愛學生。因為他知道,絕大部分的藝術生心中都有一個深藏已久的藝術夢,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既要突破專業瓶頸,還要深入學習文化知識,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

知之深,愛之切  

學生過生日,他會送上誠摯的祝福;

學生生病了,他會自己先帶他們去看醫生;

學生情緒低落,他會及時安慰;

學生課堂狀態不佳,他會想方設法調節氣氛,讓他們輕鬆愉悅。


他總是對班級學生說,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大家要相互幫助,不能讓一個「家人」掉隊。同學們能感覺到張老師對他們特別的愛,班級氛圍越來越好,一些曾經迷茫的學生也逐漸振作自信起來。

經過他長期不懈的努力,人們慣性思維中的「差班」,後來蝶變成耀眼的「明星班」。

學校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主持;

學校的宣傳片,他們是主角;

學校藝術季,他們獲得一等獎;

草地藝術節,是他們在那裡「包場」;

教室後面的版畫,上了深圳的報紙;

多次獲得「優秀班級」的稱號;

成績100%超藝術生重點線;

多人被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香港演藝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江南大學、蘇州大學、華僑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國內外名校錄取。

愛是喚醒與鼓勵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喚醒與鼓勵是激發學生求學欲的最佳途徑,也是張老師教育生涯中最寶貴的經驗之一。「50分和80分沒有本質差別」,「能達到80分就能無限地趨近滿分」,這是作為歷史任課教師的張老師最喜歡和同學們說的話。在他的鼓勵之下,他所教的普通班的同學經常能考出年級第一甚至是深圳市前幾名的好成績。

2011級的高宇璇同學,口頭表達能力不錯,張老師讓她做課代表,還鼓勵她給同學們當小老師講課。受益於高中階段的鍛鍊,進入大學後,小高同學在廣東省及全國師範生教學比武中榮獲特等獎。

喚醒學生的過程是潤物無聲的。有時候,堅持做一件小事,會讓學生慢慢的改變。在擔任2011級2班班主任的時候,張敏老師會每天在教室後面的黑板上寫上一句名人名言,以此來激勵同學們認真學習、積極進取。看似一件小事,堅持起來卻並不容易。

周末的晚上,學生返校上晚修。他坐十多公裡的公交車去學校,就為了能不間斷地給孩子們奉上一句他精心挑選的名言警句。孩子們能感覺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也特別配合他的工作。期末的時候,該班獲得了學校「班級量化管理標杆班級」的榮譽。

在擔任2018屆藝術班17班班主任的時候,張老師堅持每天為同學們臻選一句名言。

春節,他會寫「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讀書季,他會引用蘇軾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

科技節,他會引用李政道的「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勞動節,他會發一條富蘭克林的「勞動是幸福之父」;

青年節,他會用大仲馬的「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權」;

國慶節,他會教育同學「愛國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體育節,他會用達·文西的「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藝術節,他會發一句伯克的名言「藝術是人類的天性」;

有同學不能早起,他就用南懷瑾的「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來委婉教育;一年的最後一天,他會說「時鐘可以回到起點,但已不是昨天」;同學犯了錯誤,他不當面批評,而是呈上一條「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古訓;高考前,他會告誡同學們「高考是人生態度的試金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張敏老師經常引用英國詩人雪萊的金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勉勵學生共克時艱,以待春暖花開。

愛是責任與奉獻

教師既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責任。愛學生,就要努力奉獻、甘於付出。2008級文科14班,是張敏老師來到二實後作為班主任帶的第一個班級。為了幫助孩子們學習,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張老師犧牲了幾乎所有的節假日休息時間,晚上經常加班到很晚,到高考前,先後為同學們撰寫並編印了4本70餘萬字的歷史學習資料。在每本學習資料的扉頁上,他會印上班級同學參加學校各種活動的照片,還有他和班級同學一起創作的班歌。

有位同學高考後在微博上寫道:「雖然高考結束了,但我的心還在學校,我很懷念清晨拿著我喜歡的『十四家』的班本教材跑到樓頂上背書的日子……」那屆高考,他們班本科上線率名列年級平行班第一名。

教育的本質是生命之間的往來,正因為張老師的高度責任心和無私奉獻,他才能舉重若輕地把一個個普通班帶成「明星班」。

2019級8班是他帶的一個普通班。這個班在入學分班時班級均分在同層次班級中最低,學生整體上行為習慣也不太好。在高一新學期開始幾周的周文明班級評比中,該班榜上無名。

張老師深知自己的付出,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儘自己最大的可能與孩子們待在一起,關注孩子們的每一個細節,經常誇獎同學們做得好的地方,不斷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大家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對班級管理也給予越來越有力的支持。在全班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運動會,該班被評為「精神文明班」;期末考試,班級均分一躍成為同層次班級中的第二名;在學期末的班級量化管理總評比中,該班獲得周文明班級的總次數位列年級第一。

張老師對教學研究的執著也是有目共睹的。他一直致力於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歷史學科教學體系。近年來,他為同學們量身打造、編印的教學講義不下百萬字。字裡行間,鐫刻的是張老師滿滿的責任和擔當。

他心中想的是只有教師多鑽研,學生的學習才能更高效。為了上好陝西省宜川中學的教改培訓課,張老師曾經把幾萬字的教學設計數易其稿,反覆打磨,連續一個月的時間,幾乎每天晚上只睡三四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老師的教改培訓課獲得極大成功,也得到了主辦方的高度評價。

愛是心與心的交流

教育是一項充滿愛的工作,只有用愛來耕耘,才能有所收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用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用愛才能贏得愛。

教育,是一種雙向互動。你播種愛,就能收穫愛。你對著山谷大聲喊:「我愛你」,山谷那邊的回音一定也是「我愛你」。教師的付出,學生會銘記在心。

父親節前夕,張老師收到了有生以來最特別也最覺珍貴的一份祝福。一位同學這樣寫道:「我們把你當爸爸一樣看待,就像你把我們當兒女一樣……你為我們付出的一切,承擔的一切,我們都會銘記在心……」

「我們的爸爸,父親節快樂呀,愛你喲……」當師生關係升華為一種親情,教育就達到了一種心有靈犀的境界。

當師生關係達到一種相互交融的境界時,教育就會變得更加的簡單和快樂。

愛是交響樂而非獨奏曲

偉大的教育實踐家、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集體是一種精神共同體,它不是人員的簡單組合,而是相互間的融合,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師是個人的職業,而學校教育則是集體的事業。一個班級的教育,單靠班主任,縱使其有三頭六臂,也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集體的力量才是戰無不勝的。

有一年校運會,張老師所帶的2008級14班的入場解說詞中,有這樣一句:「看,高三『十四家』的方隊意氣風發地走過來了,他們代表這個大家庭的59名成員……」

當時有人不解地問:「張老師,你們班有那麼多學生嗎?」張老師回答說:「班上共有50名同學,加上9名任課教師,不正好是59嗎?班級的全體同學,還有全體老師,可都是這個『家』不可或缺的一員哦!」

張老師擔任班主任的班級,任課教師從來都是高度協作,十分和諧。不管哪一位同學,只要有明顯的跛腿科目,班級任課教師都會重點關注,相互協商解決辦法,並制定出合理的安排該同學各科學習時間的科學方案。

他們的信念只有一條,不以單科的得失為大,而是以同學和班級的全局發展為重,只要對「十四家」的每一位同學和這個大家庭有利的事情,老師們都會盡力去做。正是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他們才譜寫了一首「愛」的交響樂,「十四家」的孩子們,才在當年的高考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才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獲得了比較好的發展!

育人有路勤為徑,教海無涯巧作舟。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是喚醒而不是雕刻。」愛的教育正是張老師喚醒學生的靈丹妙藥。學生是一個個充滿生機的生命個體,教師一定要用愛去精心呵護他們的成長。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只有持之以恆地用愛心澆灌青春的花朵,才能迎來她們的絢麗綻放。

「愛的教育」是張敏老師的教育信條,他堅信教育需要用愛心澆灌,才能靜待花開。張敏老師,重點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中學歷史高級教師。曾獲「林增平史學獎」,深圳市教學設計和命題競賽一等獎,市級「高考工作先進個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參編教學用書多冊,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十餘篇,多次在貴州、陝西、江西等地執教教改培訓課或示範課。學生有多人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其中包括省文科狀元。

(內容整理:深圳新聞網 陳彬) 


相關焦點

  • 白瑞雪:用心澆灌 靜待花開
    今年開學,區實驗中學九年二班有三兩個學生較之前學習發生了些細微變化,這一切都被細心地班主任老白看在眼裡。 用心澆灌,靜待花開。
  • 蘭州市第六十三中學有這樣一位青年教師,用愛澆灌,靜待花開!
    用愛澆灌 靜待花開——我的教育故事我是蘭州市第六十三中學體育組的一名青年教師,從教近10年。多年來,我一直用一顆愛心,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來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此,一直以來,我始終把愛心播撒到課堂的每個角落,讓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在課堂上,我能認真對待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細緻觀察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時調節課堂學習氣氛。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盡到一個教師應有的職責。多年來,我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課下努力和同學們成為朋友,同時收穫了學生的愛戴。
  • 【名師風採】用心澆灌 靜待花開——記伏龍泉鎮新陽初級中學英語...
    八年來,她把自己滿腔的熱忱和最美的青蔥歲月都融入在這片土地,把自己的愛都澆灌給了農村的孩子們,朝五晚九是她生活的常態,白天要上課、備課、處理學生間的各種問題;晚上要看孩子們上晚自習、檢查作業,作業中的一個個微小的細節都不落下。
  • 「前景教師說」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
    前景教師說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或許永遠不會開花,卻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相信孩子,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 用愛澆灌遲開的花——為師者需要耐心、細心澆灌,靜待每一朵花開
    這朵遲開的花,如何澆灌呢?我陷入了沉思。沒有學習的土壤就沒有向上的成長,語文教學重在聽說讀寫,課堂上總安靜地當「觀眾」,只會讓她失去更多機會。於是,在課堂上,我開始頻繁地提問雨涵。當我叫她的名字時,同學們都把目光投向了她。她慢吞吞地站起來,好像很害怕的樣子,隨後用非常小的聲音開始讀字詞。
  • 教育隨筆:時光不語靜待花開
    所以,便將題目定成了時光不語,靜待花開。 圖片源自網絡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本意在提醒世人面對世事,都應保持著平靜、淡泊的心態,靜待時光流動,不急不躁,終能等的美麗花開。我想這既是對自己現階段無所事事、無能為力的自我安慰。同時,「靜待花開」四字,或許也可以用在教育孩子。畢竟,對待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平心靜氣,不可揠苗助長。記得曾經讀到過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開放的花期不同,我們要做的不是催促它趕緊開花,而是耐心地等待它。」這也被教育界稱為所謂的「靜待花開」理論。
  • 不要靜待花開,請給孩子適當的幹預
    以前聽過一句話: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要靜待花開。我覺得這句話前面有個前綴會更好:靜待花開不是你放手什麼都不管,而是你已經為孩子做了該作的事情,然後才來靜待花開。在靜待花開之前,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首先給孩子建立一個規則,這個規則包括我們的生活規則和學習規則,在那什麼是生活規則呢?比如孩子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幾點睡覺。學習規則包括我們幾點去學習,在學習期間,哪些事情我們可以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 播灑愛的雨露 靜待芙蓉花開
    新建的學校的各項工作都需要我們老師們去精雕細琢,於是我毅然決定將自己十歲的女兒送到寄宿制學校,再次選擇做班上孩子的「媽媽」,陪伴他們到芙蓉學校,靜待芙蓉花開。愛的幸福。2019年下期臨近期末考試時,我因身體不適做了個小手術,本想手術後在家休息幾天再去學校上班。就在手術後的第二天,孩子們就打來了慰問電話,還有的讓爸爸媽媽拍下了他們寫的留言條發給我。
  • 「硬核」電影有風來儀靜待花開
    「硬核」電影靜待花開時光不語,靜待花開,不懼無常。中國需要更多的「硬核」電影,只要我們正面引導落實相關政策,積極培養人才,創新「硬核」電影發展的機制體制,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我們靜待「硬核」電影花開
  • 守一隅溫暖,靜待花開——記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教師李佳麗
    守一隅溫暖,靜待花開 ——記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教師李佳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賈芳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做教育心急不得,就像靜待花開的一個過程,身處校園的我們,聞一抹校園的花香,瞧一眼青春的學生,安守這一隅溫暖的「土壤」中,靜靜地等待著學生的成長、成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的李佳麗老師就是一個這樣的教育工作者。她於2012年大學畢業後便來到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從事最基層的輔導員工作,一做就是六年,直至後來轉崗為商務外語學院教學幹事。
  • 結繩記事 靜待花開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梳理收納好有關《靜待花開》的點點滴滴,就將進入未來可期的2021啦!敬物 · 造物在古代物質文明發展史上,敬物是極為重要的內核精神。取於自然、歸於自然,天工開物的思維已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DNA。
  • 慢慢來,靜待花開
    教育的本質:靜待花開 臺灣作作家張文亮寫過一篇文章 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持續耕耘,靜待花開。
  • 賞讀 | 餘生漫長,靜待花開
    餘生還長,不要讓忙碌和疲憊成為生活的中心;靜待花開,學會讓生命的旅程慢下來,享受生活的美好時光。 閒暇片刻,坐下來沏一杯茶,看透過玻璃窗投射進來的陽光在魚缸的水波裡映射出了彩虹的樣子。這一刻,生活沒有忙碌奔波,愛情沒有相互折磨和傷害,工作沒有爭得頭破血流。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樣子。
  • 以藝戰「疫」 靜待花開——貴州師範大學師生集思廣「藝」攜手戰疫
    不顧生死,所有的前行,是為了身後的這一片土地;不計得失,所有的再見,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日前,由貴州師範大學教師作詞、作曲、製作,眾多教師各自在家利用手機,採取網絡「雲錄音」方式,共同演唱的抗「疫」原創音樂《靜待花開》MV首發。
  • 積蓄力量 靜待花開
    積蓄力量,靜待花開。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讓我們共同期待,在美麗的棗中校園,我們重相逢,我們再攜手,努力奔跑,共同追夢。勝利永遠屬於有目標、有行動、努力拼搏的棗中人!加油!!棗中學子線上學習棗中學子線下學習棗中老師和棗中學子一起為夢而戰
  • 【青衛人文】用愛堅守 靜待花開
    【青衛人文】用愛堅守 靜待花開 2020-12-18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鮮血澆灌出花開的國度,生死相依……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鮮血澆灌出花開的國度,生死相依…… 2018-02-08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起用餐吧2》靜待花開
    所有人都興奮的衝出教室只有你笨拙的身軀被課桌絆倒這如同世界末日般的一幕卻因為天使的降臨被改寫同樣的話被活在兩個世界的人合二為一原來被肯定才是真正的渴求原來這才是久違的甘霖原來你們才是彼此的歸屬場景拉回怎能不讓人溼了眼眶如此細膩真摯的表達堪稱神來之筆將自尊、自省和盤託出事必有因,果不其然痴心不改,靜待花開
  • 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開的會更動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豔四方,且炫麗無比。永遠不要在意花開的時間,只要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看了這段文字很受感動,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我們又該如何去呵護他?
  • 不疾不徐 靜待花開
    作為教師,只需在修行中靜待花開,體味幸福。 初遇·困惑 8年前我第一次到成都市紅花實驗學校參加面試。迎面而來幾個小學生,走到跟前突然向我敬禮:「老師,您好!」我心頭一震,剎那間暖流湧上心間。這是我第一次獲得「老師」這個稱謂,從孩子們口中「跳躍」而出的這一聲「老師」是那麼的悅耳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