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有多少歷史文化?不僅要看有多少古老的建築和圖書館,還想看看發展建設中還剩多少古樹名樹,樹齡千年的古樹和現代城市的發展,在上海也能找到和諧共存的道路。
在上海的古樹中,有一個叫「0001」的樹的號碼,這被稱為「上海樹王」,又被稱為「上海第一古木」,這棵「樹王」拔出雄偉的銀杏樹,在嘉定區安亭鎮安曉路古杏樹公園,唐貞元元年(785年)種植的,120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最古老的樹。
千年老銀杏是雄樹,高24.5米,胸圍6.5米,冠直徑20米,根分布範圍達數畝之地,以千年古銀杏為首的古樹名木是獨一無二的自然資源,更是屬於社會大眾的「綠色文化財產」,它們堅韌脆弱,經歷過千年霜,禁不住人為破壞,一旦被破壞,就意味著歷史的一部分正在缺失。
現在有時能看到這樣的新聞,只為一個項目或一座大樓,百年老樹和千畝林地被迫「讓路」,連根拔起,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中,比起追求經濟效益,一味地無情地砍伐更需要生態觀和大局觀,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為古樹留根,是為子孫「留根」。
1983年,上海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上海市古木名木保護管理規定》,為國內首個制定古木名木保護地方法規、保護城市的「綠色古董」設置了法律安全網。
2002年,為了保護這千年老銀杏,上海嘉定區政府興建了7200平方米的千年老銀杏園,舊銀杏樹公園為樹而建,整體布局很有江南特色,千年古銀杏園是以植物的造景為中心,以銀杏為主題的樹木,除了保存舊房子周圍的金龜子、櫸樹等4種20多棵樹之外,還根據土地的不同適當地配置有鄉土樹和野趣的植物,這些樹分布在舊銀杏的周圍。
2003年,上海首次利用GPS定位技術在上海的測量圖上顯示了古樹的象徵,古樹的名樹不僅在地圖上佔了位置,還讓相關的建設機構在規劃設計時,注意避免和保護。
保護古樹名樹是保護城市遺傳因子,上海市政府將古樹的保護放在了城市建設的重要位置,據記者說,為了保護靜安公園百年懸鈴木古樹群的地下環境,地鐵二號線選擇了避免線路變更的方案,為了保護0369號老銀杏,上海水上競技中心將整個賽場向東移動數十米,繼安亭古木公園之後,閔行區為了改善上海最古老的紫藤生態環境,擴建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綠地,建造了古藤園。
這個「上海樹王」現在在冠名的老銀杏樹公園裡生機勃勃,當銀杏被染成金黃色的時候,很多市民會停下腳步來看,公園五顏六色,很安靜,好像是現代童話。
##&&image&#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誌,最古老的胡同、最高的建築、最美麗的夜景,每一個「第一」都包含著獨特的城市品格,住在上海的你知道什麼樣的上海最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