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個顛覆世界觀的事情。
諸位還記不記得周星馳電影中每每出現打鬥場面,總要出現的那段《如來神掌》的插曲,有沒有想過,大躍進時期的田間地頭小高爐旁也飛揚著這段旋律;還記不記得在《大話西遊》中至尊寶變成孫悟空那段鏡頭的經典配樂呢?有沒有想過,偉大領袖們也同樣熟悉這段旋律。
本來以為香港武俠電影的配樂都是胡偉立和黃霑的天下,沒想到這些周氏、武俠、無釐頭電影中的經典配樂卻都是出自於大陸上那個火紅年代的主旋律。
闖將令
最早使用《闖將令》作為插曲的電影是1964年拍攝的武俠片《如來神掌》,當曹達華扮演的大俠龍劍飛使出如來神掌第一式的時候,這段配樂就註定要成為華語武俠電影史上的經典。
1964年版《如來神掌》
後來包括了劉德華的《摩登如來神掌》、《東成西就》和幾乎所有周星馳的電影中都使用了這段配樂。連最近大熱的國產動畫片《大聖歸來》也毫不猶豫的使用了這段經典來開頭。
然而,這段音樂的來歷卻實在令人意想不到。看看百度百科的詞條,我都以為編錯了呢:
民族管弦樂合奏曲《闖將令》由民族音樂家于會泳與胡登跳兩人於一九五八年合作而成,是一首來自中國大躍進時代的民樂作品,描寫各條戰線上的英雄永往無前,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充滿了奮進的精神和活力。樂曲以高亢的嗩吶領奏,具有逼人的豪邁氣勢,作者運用上行與下行旋律音型的結合及樂器聲部疊置的手法,來呈現大躍進的情景,最後,在全體樂隊總奏聲中,氣勢磅礴地結束全曲。
看來大躍進的情懷和武俠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啊,都是敢想敢幹,不計後果!
小刀會序曲
與《闖將令》一樣,《小刀會序曲》同樣出身主旋律,不過,可以說它與武俠的血緣比較近,畢竟小刀會什麼的不就是江湖嗎。最早使用《小刀會序曲》作為插曲的香港電影是1967年拍攝的《龍門客棧》。後來的《新龍門客棧》(以及徐克的《龍門飛甲》)、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和周星馳的多部電影裡也都用了這段。
1967年版《龍門客棧》
《小刀會序曲》來源於1959年的民族舞劇《小刀會》,該劇是上海歌劇舞劇院1956年建院後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劇。
全劇以「起義」「勝利」「抗議」「夜襲」「求援」「突圍」「前進」等場次展現了「小刀會」起義的歷史風貌。
而且來頭真的不小!
1960年1月11日晚,在上海藝術劇場為參加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代表舉行專場演出。出席觀看的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及全體中央委員。
1960年1月12日晚,周總理召見院長許平,傳達中央領導對《小刀會》的肯定意見。毛主席說:「《小刀會》很鮮明、很通俗,群眾易接受,很好。」周總理正式邀請《小刀會》到北京演出。當晚,許平見到了毛主席,請毛主席提意見。毛主席說:「這個戲很好嘛,是反帝反封建的。」
1960年5月18日,《小刀會》劇組赴北京公演。期間還為文藝界、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領導、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各國駐華使館外交官等舉行了專場演出。
《小刀會》劇照
親切接見
除了這兩首經典中的經典來源於主旋律之外,在電影《功夫》中,周星馳(主要是電影的音樂指導黃英華)還選擇了另外兩首主旋律歌曲《東海漁歌》和《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作為插曲,並且毫無違和感。
《東海漁歌》是馬聖龍、顧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樂合奏曲,以東海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旋律動聽上口,經常被各地的民樂團所演奏。
也就是基本上屬於沿海版的《闖將令》,屬於大躍進中典型的鼓勁兒歌曲。另外的這首《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就更「紅」了。
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
《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是50年代轟動一時的經典大合唱。這首合唱曲的詞作者是魏風,作曲是羅宗賢、時樂濛。表現的是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的進軍徵途中,解放軍為將支援物資儘快運往拉薩,頂風寒、戰惡浪,排除重重艱險,越過大渡河,體現了大無畏的戰鬥精神。
當然,除了各種主旋律之外,《功夫》中的各種打鬥場景還用了很多傳統民樂的曲目,比如《四川將軍令》、《十面埋伏》等等。
微信上的音樂功能太爛了,網易雲音樂上有《功夫》原聲大碟,放在閱讀原文裡了,各位自取
大海航行靠舵手會復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