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在「動作片」領域的出色表現,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獲得了「東方好萊塢」的美譽。而在動作港片風靡之際,不少經驗豐富的動作指導,都選擇了轉型導演。從早期的劉家良、袁和平,到隨後的程小東、錢嘉樂,無一不是如此。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位,也是一個從動作指導轉型導演的經典例子。早年的他,為不少港片擔任了動作指導。轉型導演之後,他又先後讓楊紫瓊、周星馳、李連杰走上了各自的事業高峰,他就是著名的動作指導、港片導演——元奎。
成龍、洪金寶的師兄弟,從動作指導到導演的實力派
元奎原名殷元奎,1951年出生的他,自幼便進入了香港的「中國戲劇學院」,跟隨京劇名家于占元學習。
60年代末、70年代初,京劇市場開始衰落,電影市場迅速崛起。「中國戲劇學院」的韓英傑、吳明才、洪金寶、成龍等人,紛紛走入電影幕後,成為了龍虎武師。元奎也在1970年,跟隨自己的這群師兄弟們,進入影壇,踏上了動作指導的道路。
70年代的動作港片銀幕中,元奎的身影顯得異常活躍。李小龍的《精武門》,邵氏武俠片《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楚留香》裡,元奎都以動作替身的身份,參與了影片的拍攝。
而胡金銓的《忠烈圖》、吳思遠的《鷹爪鐵布衫》、雷成功的《陰陽血滴子》裡,元奎不僅以動作指導的身份,參與了幕後製作,還在銀幕中客串了不少龍套角色。
70年代末,功夫片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高峰期。不少在幕後工作多年的動作指導,都產生了轉型導演的想法,元奎便是其中之一。1981年,元奎受到了著名製片人吳思遠的賞識。這一年,吳思遠策劃了電影《死亡塔》,並將導演的職位交給了元奎。
在《死亡塔》裡,元奎將李小龍生前的一些影像資料,與不少補拍鏡頭進行了剪輯、融合。精彩的打鬥設計,搭配上「李小龍遺作」的噱頭,讓《死亡塔》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元奎的導演之路,也隨著這部《死亡塔》,正式拉開序幕。
捧紅楊紫瓊、羅芙洛,比吳宇森更早合作好萊塢片商的香港導演
《死亡塔》之後,元奎又以導演的身份,相繼執導拍攝了《龍之忍者》、《皇家師姐》等作品,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其中,1985年的《皇家師姐》,還讓楊紫瓊、羅芙洛兩位影壇新人,在動作港片的銀幕之中一炮而紅。
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讓許多好萊塢片商看到了香港電影人在北美的商業價值。1986年,好萊塢獨立片商「New World Pictures」前往香港尋求合作,並與吳思遠的「思遠影業」共同企劃了電影《血的遊戲》。
《血的遊戲》講述了一名酷愛空手道的西雅圖少年,通過刻苦練習,在空手道大賽上擊敗上屆冠軍的勵志故事。而在吳思遠的力薦之下,元奎為這部好萊塢合拍片擔任了導演。
《血的遊戲》的製作成本不足10萬美金,而影片在北美上映後,卻取得了466萬美金的票房成績。這個結果,讓「New World Pictures」十分欣慰。1988年,元奎再次受到「New World Pictures」的邀請,為《血的遊戲2》擔任了導演。
相比於1993年才開始與好萊塢片商展開合作的吳宇森,元奎無疑是港片導演合作好萊塢片商的最早案例。
成就周星馳的喜劇事業,李連杰電影生涯中的「最佳拍檔」
80年代的港片銀幕上,轉型導演的元奎,一直與洪金寶、元彪、成龍這三位師兄弟合作密切。而由他執導的《飛龍猛將》、《執法先鋒》、《五福星撞鬼》等作品,也成為了不少影迷心中的動作經典。
進入90年代之後,元奎開始減少與師兄弟們的合作,開始獨立發展自己的事業。而《賭聖》、《新精武門1991》、《漫畫威龍》等作品,不僅讓元奎的導演事業走上了新的高峰,也讓早年的周星馳,一步步登上了「喜劇之王」的寶座。
1993年,李連杰離開徐克,並成立了自己的「正東電影」。為了尋求事業新發展的元奎,也在此時加入了「正東電影」。而元奎、李連杰的相遇,也在港片銀幕上留下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動作經典。
1993年,元奎執導的《方世玉》兩部曲,成功的讓李連杰擺脫了「黃飛鴻」形象的束縛。而隨後的《中南海保鏢》、《赤子威龍》,更是讓李連杰完成了「古裝武俠片」到「現代動作片」的完美轉型。
90年代末,李連杰走向好萊塢。而元奎也以動作指導的身份,緊隨老搭檔的步伐,走入了北美的電影市場。在好萊塢的大銀幕之中,元奎、李連杰這對「最佳拍檔」,合力呈現的動作鏡頭,也震撼了不少北美影迷的眼球。
如今,隨著歲月的洗禮,成龍、洪金寶、李連杰都逐漸淡出了華語動作片的大銀幕,近年來的元奎,也鮮有新的電影作品推出。昔日,他們攜手打造的那些動作經典,也成為了影迷們對於一個電影時代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