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煩比較煩,特意給大家找來了一些安靜卻又迷人,讓人回味無窮的電影。
來吧,直接上片!
10、《情書》
《情書》是經典的巖井俊二攝影風格,安靜美好,迷人面容相似的兩個人,都穿過愛與死的漩渦,博子面對了藤井樹的死和有可能是愛的替身的悲哀,女藤井樹事隔多年之後經由聽聞男藤井樹的死亡受到衝擊下,終於走出了死亡的陰影,面對了父親和藤井樹的死。經由愛與死,人生的兩大主題,博子和藤井樹都像藤井樹的祖父種的那棵樹一樣恢復生機。
如果你喜歡文藝片,喜歡巖井俊二,喜歡日本,這部電影你都不應該錯過。
9、《一一》
這是一部安靜,平和,克制的電影。
從一個婚禮開始,到一個葬禮結束。
我這樣說好了,你不在的時候,我有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只是突然間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真的沒那個必要……
你從這部電影裡面,仿佛可以看到一生。
8、《入殮師》
曾經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
電影冷靜、準確、而且懷著溫柔的情感。
但電影不是講死亡,甚至不是什麼追憶懷念,而是講一個人在逆境中如何面對世俗的目光生活。從在意別人的眼光,到最後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高度認同它。與世界溝通,還有寬恕他人,從而達到自我的新生。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電影是更像是一部勵志片,而不是簡單的感情片。
7、《如晴天,似雨天》
這電影就像.....就像.....像是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喝下一杯甜度剛剛好的薏仁水;一切都足夠好,不多又不少。最美的是電影畫面和音樂。這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和一個孤獨的女孩的故事,生命中就是有些人,遇見他們會讓你變得更好,即使以後你們都不會再有任何交集。有些人,遇見不是為了有個結局,只是為了讓你找到自己。
6、《飲食男女》
平淡如水的生活細節餘味長,但無不透盡親情與愛意。
歸亞蕾那口熟悉又有趣的湘音也讓我開懷。有時候,生活和烹飪是一樣的道理,需要用心去投入才能做出一份好味道。兩個多小時的片子卻一點也不覺得長,重要的事情發生的時候都有一桌豐盛的美食,原來這就是飲食男女,我們要吃飯,我們也要生活,生活怎麼能總是波瀾不驚呢,必須是有著很多的問題。沒有一顆細膩的心是沒辦法拍出這樣細膩的片子的。
5、《四月物語》
這電影像是一篇關於春天的散文詩,畫面氣氛唯美詩意,背景音樂動聽優美,最底下卻的一條名叫憂傷的河流在湧動。坐在黑暗中,久久地,我懷著一絲淡淡的憂傷,還有對青春歲月的不堪懷想,飄落的櫻花和雨水仿佛落在身上,使得細碎的憂傷縈繞一夜揮之不去。守過一段寂寞,愛的奇蹟才會到來。幸福就是忽然下起大雨的下午,他為你撐開的傘把把都是破的,你卻笑得很甜,愛讓所有殘缺變得美滿。
4、《步履不停》
"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劇情沒有什麼起伏,不溫不火,樸實平淡的對話,安靜的生活,溫馨的生活細節,這樣講出來的故事,總是娓娓動人。生命依舊不停的在循環,平淡、責任、羈絆、也許,這也叫做人生吧。當最後那隻黃粉蝶飛出來的時候,卻讓人眼淚止不住的在流。
3、《碧海藍天》
這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做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一種幸福,還是一種悲哀?呂克·貝松曾說這是他最好的片子,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去到好萊塢,他只是簡單地寫自己的夢想,然後給我們瞬間的空白,正如他所說,電影,不過是一片阿司匹林。
2、《少年時代》
首先,這是一部連續拍攝了12年的電影,世界在流轉,男孩在長大。跨越12年的拍攝讓觀眾在兩個多小時與這個家庭如此真切的一起成長。
簡單與波瀾不驚,去感受時間流逝。只有重新回顧整個故事,才會發現其中的精彩與奇妙,一如時間本身的魔力。就好像無需特效與化妝,角色卻在不到三個小時裡長大、變老。這一切的奇妙,都像影片最初的想法,壓縮時間,留住時間的痕跡,從而去感受生命的奇妙。當男孩再次啟程,不是結局,是新的開始……
1、《桃姐》
這是劉德華最好的電影之一,然而最亮眼的還是葉德嫻。葉德嫻渾身都是戲,狀態與《女人四十》裡的蕭芳芳極像。
靜水深流,與海相若。在劉鎮偉、馬楚成、陳嘉上等急功近利賽著拍爛片時,許鞍華還能奉上如此誠意佳作更顯彌足珍貴,還不算香港影人之幸嗎。不是不妥協,只是擇善固執。電影也充分告訴了我們,什麼才是亞洲人的親情。單生活的影像,過濾出不簡單的人格,不簡單的電影。
想了解更多更好的影視資訊,那就動動你的拇指關注潮汐電影呀~